02.27 愛孩子,家長請從好好說話開始!父母的語言可以影響孩子的未來

小編解讀:和尊重孩子溝通一樣,家長也要學會傾聽孩子,孩子有想說的話,想要表達的情感,這些都是需要家長坐下來傾聽的

。當孩子遇到問題或提出要求時,家長要靜下心來認真聽孩子的理由,並不是急於取笑、挖苦和打擊孩子。

孩子的想法雖然在我們成人看來會有些幼稚,很難理解孩子的心情,覺得小小的孩子,成天哪有那麼多的不開心,傷心……作為孩子最親的人,家長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知道父母是關心,和愛ta們的

關注貝途無憂

專注幼兒,無憂成長

閱讀前可以點“關注”,一同學習實用的育兒知識和理念,做靠譜家長!

文|育嬰師睿睿媽

昨晚和閨蜜聊天到凌晨4點,話題都是圍繞著孩子,大致內容是由於今年的特殊情況,幼兒園不開課,孩子在家調皮不聽話,吃飯不好好吃,午睡也不睡了,睡起來就要看動畫片,玩具玩完不收拾,丟的家裡哪裡都是……氣的閨蜜很頭疼,

本想著不管孩子怎麼樣,都要和孩子好好說話,好好溝通,不對孩子大聲訓斥,也不說那些可能會傷害孩子內心的話,但真等事情發生了,自己的情緒就不受控制,對孩子好好說話根本做不到……

相信很多80後的一部分人都是父母的嚴厲呵斥或打罵中成長的,也許很多人成年後都無法忘記當時的場景。當自己有孩子後,一定要做會說話的父母,不會讓孩子重蹈覆轍,不讓自己對孩子活成當初父母對自己的樣子,可事實發現自己終究是步了後塵!自己的孩子同樣遭受著當初自己的語言傷害。

愛孩子,家長請從好好說話開始!父母的語言可以影響孩子的未來

電影《三塊廣告牌》裡,媽媽回憶與女兒生前最後一次對話的場景讓人記憶深刻,本來媽媽是怕女兒酒後駕駛,才拒絕讓她開車,但母親脾氣暴躁,沒有和女兒好好溝通,惡語相向,母親惡毒的詛咒一語成畿,女兒在赴約的路上被殺害、焚屍,母親永遠的失去了女兒。

本來明明可以避免的一場悲劇,卻因為母親和女兒沒有好好說話,毀了孩子的整個人生,也使母親後半生痛苦不堪。

羅素說:對孩子來說,父母慈善的價值在於它比任何別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賴。

很多人都把最好的一面留給外人,而把最尖銳的一面留給自己的孩子。總認為忠言逆耳,這樣說是為了孩子好,語言是有情緒的,我們說的每一句話,可能暖到孩子,也可能傷到孩子。當我們面對孩子犯錯或是不好時,請先理智的分析,好好和孩子說話,衝動是魔鬼,不要等事後再自責。

愛孩子,家長請從好好說話開始!父母的語言可以影響孩子的未來

01:和孩子好好說話,給孩子傳遞正能量

孩子小,有很多不明白的事情,做一些讓大人無法理解的事情,也會在嘗試的過程中犯錯。通常父母剛開始會很耐心的和孩子解釋,告訴孩子該怎麼做,但是日復一日的教育,父母的耐心慢慢被磨平了,會產生一些負面情緒,當負面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出來,家長無法控制自己,也無法和孩子好好說話,嚴重的甚至會用語言攻擊孩子,如你是豬嗎?聽不懂麼?你到底是不是傻子……

孩子長時間被父母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今後遇到問題會不由自主的複製家長的方式來釋放自己的情緒,對孩子來說結果真的太嚴重了

作為成年人,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要善於調節自己的負面情緒:。事情已經發生,未嘗不能換一種更好的方式來解決,對孩子大吼大叫和辱罵,並不能解決實際的問題,反而語言的傷害會讓孩子更痛苦。如果對於同一件事情,家長可以換一種方式和孩子好好說話,也許效果更好

當孩子把玩具弄的家裡到處都是,家長通常會大聲訓斥:“怎麼回事啊?說了多少遍,不要到處亂扔玩具,說了多少遍也不聽,沒腦子是麼?我告訴你,玩具丟了找不到再也不給你買玩具了!”家長可以換種方式對孩子說:“玩具是你的好朋友,你和好朋友玩完了,彼此都要回家了,你玩完回家了,玩具也得回家,你現在把玩具都收拾起來送回家好麼?”

當孩子弄壞玩具,家長大聲訓斥:“太費了,剛買沒幾天,好好的玩具被你玩壞了,以後再也不給你買新玩具了!”此時家長可以換種方式說:“你看,新買的玩具受傷了,它一定很疼很難過,你以後可以好好愛惜它麼?要是壞了就不能玩了!”

愛孩子,家長請從好好說話開始!父母的語言可以影響孩子的未來

02:和孩子好好說話,可以幫孩子更好的獨立

孩子那麼小,什麼都不懂,哪有什麼自尊?其實這個想法是錯誤的,孩子雖然小,但是ta們有自尊,也渴望被別人尊重,尤其是自己身邊最親的人—父母

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並不是父母的附屬品,孩子和父母是平等的關係,並沒有誰要凌駕於誰之上,孩子犯錯了,家長不要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理直氣壯的對孩子大呼小叫,甚至語言傷害,這對於孩子的內心會有致命的傷害。家長要有同理心,遇到事情要和孩子好好溝通,瞭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和孩子做朋友,融入孩子的內心世界

孩子在生長髮育過程中,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特點,一般2歲左右,孩子特別喜歡扔東西,但家長不知道孩子這個階段的發育特點,以為孩子是故意的,是有問題的,所以會批評孩子:“誰讓你亂扔的,你是覺得媽媽/爸爸不累是麼?故意給找點事情?”孩子很難過,因為ta並不是父母想的那樣。

此時如果家長換一種方式,可能結果會更好:“扔東西這個遊戲看上去還挺有趣的,不過很多東西不能隨意扔來扔去,會扔壞掉的,不如我們找一個其他東西來扔,你看球怎麼樣?”

愛孩子,家長請從好好說話開始!父母的語言可以影響孩子的未來

03:和孩子好好說話,讓孩子願意和家長溝通

像我們成年人一樣,有時候可能遇到一些自己解決不了的事情,只是想找最親的人來給建議。但是家長總是無法和孩子好好說話,

動不動就拿出我們是爸媽這樣的話來壓孩子,站在制高點上和孩子說話,相信沒有哪個孩子願意去說自己心裡的話,時間長了,孩子把自己的內心封閉起來,不願意和人溝通,對父母沒有信任感,對自己的人生也產生質疑……

在生活中,很多時候家長無意的一句話可能會導致孩子不願意做一些事,孩子學東西學了很久沒學會,家長一直耐心陪,到最後孩子還沒學會:“你是豬麼?為什麼這麼笨?別的小朋友能學會,為啥你不行?來你告訴原因,為什麼不會?”此時如果家長換種方式說:“你很棒,也很聰明,就是需要再專心和努力一些,你看這個動作其實不難,你是哪個地方不明白?你可以問我,我來給告你,再試試肯定能學會!我們相信你!”

愛孩子,家長請從好好說話開始!父母的語言可以影響孩子的未來

04:和孩子好好說話,不要讓愛的語言變味

和尊重孩子溝通一樣,家長也要學會傾聽孩子,孩子有想說的話,想要表達的情感,這些都是需要家長坐下來傾聽的。當孩子遇到問題或提出要求時,家長要靜下心來認真聽孩子的理由,並不是急於取笑、挖苦和打擊孩子。

孩子的想法雖然在我們成人看來會有些幼稚,很難理解孩子的心情,覺得小小的孩子,成天哪有那麼多的不開心,傷心……作為孩子最親的人,家長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知道父母是關心,和愛ta們的

有時候家長很忙,孩子突然哭了,通常家長都會表現得不耐煩,甚至用討厭的口氣說:“煩死了,能不能安靜會,不要再哭了,沒看見我有事麼?煩死了!”此時家長可以換種方式說:“孩子,媽媽聽到你哭了,也知道你現在可能需要我的幫忙,可以稍等我一下麼?等我處理完事情馬上過去找你!”

愛孩子,家長請從好好說話開始!父母的語言可以影響孩子的未來

美國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在孩子的童年時期,父母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孩子成年後,溫和,樂觀的父母培養的孩子更加的自信,有安全感,擁有更高的情商,在處理人際關係及遇到的各種困難時會更加的有條理,更加容易克服困難;而童年時期遭受太多批評及打罵的孩子在成年後,性格相對懦弱,安全感缺乏嚴重,敏感,人際關係相對緊張,遇到困難更容易放棄。

父母的一言一行,每時每刻都在對孩子性格和情感的形成起著無形的滲透作用。

好好和孩子說話,在孩子還願意和我們講話的年紀,畢竟ta們終將離開我們,擁有自己的生活。

好好和孩子說話,我們和孩子之間的愛才可以像水一樣自然且無孔不入。

好好和孩子說話,給孩子最大的愛和安撫,這將是孩子以後獨立生活最重要的護身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