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割據福建的河南梟雄,死前只傳位給三弟,二弟和幾個兒子都不考慮

乾寧四年(897年)冬十一月,在福建初建割據基業的王潮病重,接班人問題迫在眉睫。王潮並沒有將權力傳給兒子,因為他認為諸子皆不能堪當大任;他也越過了二弟王審邽,而是將王氏集團全部託付給了三弟王審知,“命審知知軍事府事”。

王潮病逝之後,王審知先是表示讓位於二哥泉州刺史王審邽,但是“審邽以審知有功,不受”,於是王審知乃稱福建留後,請表朝廷正式任命。唐廷遂以福州為威武軍,拜王審知為節度使,累遷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琅琊王。唐亡之後,王審知選擇臣服於勝利者,稱臣於朱溫,後梁朝廷於開平元年(997年)加拜王審知中書令,封閩王,升福州為大都督府。

割據福建的河南梟雄,死前只傳位給三弟,二弟和幾個兒子都不考慮

王潮

王審知在福建割據統治三十餘年,正值群雄紛爭、武力割據的五代十國初期,但是王閩政權從未對外邦用兵,也未受外邦侵擾,境內一片昇平。為何八閩之地能在王審知治下成為亂世一方樂土呢?

相較於中原,甚至江南,福建的社會經濟開發是比較晚的。但是,福建有著獨特的區位優勢,這一點是其他區域難以企及的。“沿江、臨海、依山”是福建地域經濟和文化的一大特色,據史書記載,三國時代的吳國就曾在福建設“典船校尉”,與臺灣、東南亞諸地往來。

王審知在福建統治穩定下來之後,就開始執行重商主義政策,發揮海洋優勢,發展對外貿易。

首先,王閩政權積極“招來蠻裔商賈”,“盡去繁苛,縱其交易”。在王審知寬鬆政策的鼓勵下,福建的對外貿易發展很好,“利涉益遠”,北至新羅,南達南洋諸島以及印度、三佛齊和阿拉伯等國家,都經常有使者和商旅往來其間。南洋珍奇通過王閩政權的貿易網絡進入中國境內,舶來品如象牙、犀角、真珠、香藥等也應有盡有。王閩政權則通過這樣的轉口貿易,獲得了大量的財富,這些南洋珍奇在中原市場很是暢銷。

割據福建的河南梟雄,死前只傳位給三弟,二弟和幾個兒子都不考慮

王審知

王審知在福建海外貿易發展上的最大建樹就是甘棠港的修建。福州地處沿海內陸,離海口一百多里。很顯然,這樣的天然條件並不利於福州發展海洋貿易。為了使福州“水陸無滯”,海舶能暢通無阻地出入,王審知對福州水系進行了一番整理改造,“其東畫長川以為洫,西連平南盤別浦以為溝,悉通海鰌,朝夕盈縮之波,底澤鱗介,岸泊艓艛 ”。

經過一番疏浚,福州的水路交通日漸發展起來,呈現出“岸泊艓艛”的繁盛場面。交通的發達帶來了城市商業的繁榮,唐末天覆初年,福州城內就已經是“人煙繡錯,舟楫雲排,兩岸酒市歌樓,簫管從柳蔭榕葉中出”這般繁華了。

正因福州城日漸繁華,王審知也著手擴建城市,兩度把福州城垣擴大。第一次是在唐昭宗天覆元年(901年),於福州子城外復加修築城牆,周圍達四十里,名叫“羅城”;一次在五代梁朝開平元年(907年),復筑西北一道城牆,將“羅城”夾在中間,所以叫做“夾城”,又因“夾城”形狀如月,故又稱“月城”。

為了進一步獲取海外蕃舶之利,王審知又選擇位於江海通津的黃崎港,開鑿巨石,重建新港。唐天祐三年(906年)的《恩賜琅琊郡王德政碑》記載了這個新港口開鑿的歷史:

閩越之境,江海通津。帆檣盪漾以隨波,篙楫崩騰而激水。途經巨浸,山號黃崎。怪石驚濤,覆舟害物······賜名其水為甘棠港。

原本黃崎港的航運條件是很差的,“先有巨石為舟楫之患”,王審知令工匠開鑿,“忽然震碎”,才得以建成新港,唐昭宗賜名為甘棠港。新的甘棠港建成之後,很快成為南北商旅“帆檣雲集”的海上都會,“潮通番舶,地接榕都。連五寨而接二茭,控東歐而引南粵”,福州很快成為海外貿易的重要港口城市。

割據福建的河南梟雄,死前只傳位給三弟,二弟和幾個兒子都不考慮

閩國

除了福州之外,原本就是天下四大港口之一的泉州港地位得到進一步增強,城市規模也進一步擴大,“泉州城市舊狹窄,至是擴為仁風、通淮等數門,教民間開通衢,構雲屋……陶器銅鐵,泛於藩國,取金貝而還,民甚稱便”。

航海業和商業的繁榮不僅給王審知的割據政權帶來了鉅額經濟財富,也使其有了割據的資本。雖然割據東南一隅,又有得天獨厚的蕃舶之利,但是王審知始終頭腦清醒,中原王朝無論怎麼變幻,他都是稱臣姿態,並不去冒險僭越,曾言“寧可做開門節度使,不做閉門天子”,這種不膨脹的心態在那個亂世非常難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