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广水市库区小山村:为战疫 翻山划船


广水市库区小山村:为战疫  翻山划船

划渔船、搭便车、开三轮、翻山路……2月26日晚,王承明再一次和两名村民志愿者一起,将村民需要的物资一一购回分发。

广水陈家湖村,位于徐家河库区,三面环水,春节期间在村村民264人,其中从武汉返乡45人。截至目前,全村无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疑似病例,无密切接触者。这令村支书王承明等人,辛苦之时倍感欣慰。

翻山越岭,顶着星空敲开村民家门

新冠病毒狡猾凶险,测体温逐一排查紧急万分。

陈家湖村为典型的丘陵地带,村民居住分散,从一户走到另一户常常要几十分钟。

疫情来得突然,王承明和其他村干部的摩托车没跑几天便没油了。于是,村干部拿着宣传资料、口罩、大喇叭、体温计,在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翻山越岭、爬沟过坎,挨家挨户做群众工作,宣传防控知识和政策、测体温等。

体温枪派发之前,村里用水银体温计测温。水银体温计腋下夹5分钟才有效,没有那么快速,村干部就早出晚归,争分夺秒。有的村民不愿用村里的水银体温计,甚至怕被传染不愿开门,村干部就守在门外,等村民自测完再登记。

疫情防控,侥幸心理要不得。为确保不漏一人,村干部每天要走至少15公里,坚持一天两测体温。最多时,56岁的王承明一天走20多公里路。一天下来,腿似有千斤重。

多少次,他们借着朦胧的曙光出发,顶着星空敲开一户一户村民的家门。

小村大力,年轻小伙上山拾柴、下厨房做饭

2月27日中午,村民尚伟和陈方斌照例在一临时厨房里围着灶台转,切菜、炒菜,配合默契。

两人都是30多岁的小伙,疫情防控期间,村干部吃饭难,两人主动前来帮忙。上山拾柴、下厨做饭炒菜,持续至今。

“我们俩都是党员,也都是退伍军人!更何况这里是生养我们的故乡!”陈方斌说。

陈家湖村在城郊街道办西北边,地处偏远,平时全村仅约200名老年人留守。春节期间,56人从外地返村,占村民总数约两成。

疫情防控事多,事事严要求。返乡人员中近半数的年轻人,纷纷主动前来支援。

村里老年人约占八成。老年人免疫力弱,是易感群体,但防控意识和知识也更欠缺。以湾组为单位,返乡年轻人站出来劝老年人,将反面典型生动说给长辈们听。

广水市库区小山村:为战疫  翻山划船

内防扩散,更严防输入。村里共4个大路口,分别设有卡口。除连接城郊街道的主通村公路,另外内部通行的3个路口四周荒芜一人。雨雪天、大风天,支援值守的年轻人仍严格坚守。

50多岁的村民陈方耀,虽不年轻,但会划船。他便和王承明一起,时常划船巡逻,严防村民外出钓鱼,做到水路、陆路双巡查。妇联主任邹风霞的丈夫和公公也加入防控劝导。

村小,人少,但凝聚力强。小村大力量,一起守护全村老少。

水陆接替 八小时的代购分发路

广水市库区小山村:为战疫  翻山划船

疫情防控日久,村民的药品、米面油等都吃完了。村干部调出力量代购配送。

陈家湖村人少,运物资用不上皮卡、货车,村上也没有符合要求的这类物资配送车辆,便改走水陆,避开与关庙交界处的卡口,从徐家河陡坡河上岸,再找支援车辆。

从陈家湖村到应山城区,沿途陆路、水路、陆路交替,辗转多次,物资要搬运3次。从村里出发,到最终将物资分发到村民手中,共要8个多小时。

为了方便物资发放,村干部从村民家中借来电动三轮车,不会骑的现学。尽管并不熟练, 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有些摇晃,但他们的身影坚定有爱。

一路上,坐渔船、搭便车、开三轮、走山路,吹冷风、搬重物、发物资,他们不厌其烦,从婴儿喝的奶粉、孩子们用的纸笔,到日常吃的蔬菜水果,病人急需的药品,尽量满足村民要求。

村里有几个规模养殖户需要饲料,村干部合力帮忙想办法。陈义银家里养了6000只鸭,饲料没了,村里协调大货车运来20多吨。党员梅红报名去城郊街道办事处一处隔离点做志愿者。2月18日离开前往时,家中1000多只鸡鸭只剩下两包玉米,只够吃一天。接到电话后,王承明全村帮忙收来3000多斤稻谷。(来源:陈云 雷江燕 张清华 编辑:徐世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