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疫情之後,真會消費爆發嗎?也許是報復性存錢或者工作

吃一頓火鍋,就叫消費爆發?


1

最近幾周,很多人都在聊這個話題,而且大家的觀點驚人的一致:

疫情結束之後,會有一輪消費爆發。之所以得出這個結論,理由是“可把我憋壞了”。

還有一類人的邏輯,是照搬非典後的數據。

根據非典的發展時間線,2002年12月廣東出現第一例患者,2003年3月北京接報第一例輸入型病例,4-5月累計病例人數大規模攀升,5月下旬開始新增病例數明顯減少,疫情得到控制。

對照消費指數變化,4-5月消費出現嚴重下滑之後,6月就開始修復,8月雖然出現高點,但又迅速回落。

縱觀全年,並沒有看到所謂的爆發,只是小幅反彈而已。

疫情之後,真會消費爆發嗎?也許是報復性存錢或者工作

還有三點重要因素,必須考慮進去。

一是,那時候沒有自媒體煽風點火。

二是,2003年,我們沒有淘寶、沒有京東、沒有美團、也沒有盒馬,那時的快遞,還不是現在的快遞。

消費反彈更多,是因為不能出門堆積起來的消費慾望,需要釋放。

三是,那時候,大家普遍沒有貸款。

2003年有幾個人揹著房貸?現在,幾個月不工作,借唄花唄信用卡還款,都是問題。

所以說,拿什麼報復。換個角度,我也想報復呀,但是實力不允許。


2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這段時間的消費賬單。

你不妨打開支付寶和微信錢包,光是吃這一項,就要比平時開支多很多,東西貴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釋放出口。

非常時期,雖然有太多的侷限,但無數線上消費方式的我們,有無數釋放方式,自然積攢不起那麼多的消費慾望。

疫情之後,真會消費爆發嗎?也許是報復性存錢或者工作

吃頓火鍋?能天天吃嗎?

找tony老師?頭髮就那麼長呀!

喝奶茶?一天喝三杯,一連喝三天?

這些都是比較低端的消費,屬於人們正常的生活需要。

警報暫時解除,你立刻敢大張旗鼓的胡吃海喝嗎?不得挑個人少的地方?當心理依賴和關注重心不在消費上,動力就會降低。

所以反彈,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嘴上一套,心裡一套,行動一套。

疫情之後,真會消費爆發嗎?也許是報復性存錢或者工作

這不,瑞幸咖啡開業之後,一邊每杯悄悄漲價1元(2003年非典結束後,肯德基麥當勞的單品普漲0.5元),一邊無條件送3張3.8折券。

可見,商家對漲價心裡一點底都沒有,但不漲價也不行(火鍋龍頭海底撈,疫情爆發期間每天損失8000萬,停業9天,損失超7個億)。

大家最近買菜、點外賣應該也發現了吧。

旅遊?屬於季節性消費。今年暑假大概率要縮短,可航班就那麼多,酒店房間就那麼多,景區接待能力就這麼多,漲價肯定的。

好多人錢包不鼓,消費觀念會改變,老老實實掙錢和存錢的想法,會多一些。


3

你必須承認,這樣休克式的“度假”,關在家裡一個月,對每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造成潛移默化的改變,包括消費習慣和消費心理。

所以它的結束,並不是官方宣佈就會戛然而止,而是一個極為緩慢的過程。

畢竟穿著睡衣,妝也不用化,隨便吃吃,追追劇,玩玩手機,一週居然都能混過去,以前想都不敢想。

人們會思考,什麼東西,並沒有那麼必要。

也會思考,什麼東西,重要。

本來不買的,比如口罩,現在肯定要備點了(N95來兩盒)。

本來買的少的,比如肉,現在肯定要多買了。

所以非要說消費爆發,今年雙十一會是一個爆發點,從買買買,到囤囤囤(估計不少人家裡要買第二個冰箱或者冰櫃了),消費需要環境驅動。

全面性的消費反彈,要到明年,這是屬於消費信心修復的問題。

疫情之後,真會消費爆發嗎?也許是報復性存錢或者工作

今年的確太難了。獎金?活下來就好。


4

這場疫情,更是一場生動的公開課。

人生得意須盡歡,千金難買我高興,問題是,還高興的起來嗎?

疫情之後,真會消費爆發嗎?也許是報復性存錢或者工作

每次危機爆發,都會激發出一大波人的危機意識。

有相當一部分收入不穩定,負債重,沒有存款的人,被疫情給打慫了,一旦社會大機器停擺,根本經不起折騰呀。

別說半年,三個月都扛不住,各種貸款信用卡,到時候就要還錢呀,一天都沒得商量。

這一代人,抗風險能力極弱。

疫情之後,真會消費爆發嗎?也許是報復性存錢或者工作

生存,畢竟是馬斯洛需求理論的底層,聰明人,開始會考慮,如何更加安全過日子。


安全感,有時候很重要。

沒準,會有一輪報復性存錢,或者報復性工作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