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疫情之后,真会消费爆发吗?也许是报复性存钱或者工作

吃一顿火锅,就叫消费爆发?


1

最近几周,很多人都在聊这个话题,而且大家的观点惊人的一致:

疫情结束之后,会有一轮消费爆发。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理由是“可把我憋坏了”。

还有一类人的逻辑,是照搬非典后的数据。

根据非典的发展时间线,2002年12月广东出现第一例患者,2003年3月北京接报第一例输入型病例,4-5月累计病例人数大规模攀升,5月下旬开始新增病例数明显减少,疫情得到控制。

对照消费指数变化,4-5月消费出现严重下滑之后,6月就开始修复,8月虽然出现高点,但又迅速回落。

纵观全年,并没有看到所谓的爆发,只是小幅反弹而已。

疫情之后,真会消费爆发吗?也许是报复性存钱或者工作

还有三点重要因素,必须考虑进去。

一是,那时候没有自媒体煽风点火。

二是,2003年,我们没有淘宝、没有京东、没有美团、也没有盒马,那时的快递,还不是现在的快递。

消费反弹更多,是因为不能出门堆积起来的消费欲望,需要释放。

三是,那时候,大家普遍没有贷款。

2003年有几个人背着房贷?现在,几个月不工作,借呗花呗信用卡还款,都是问题。

所以说,拿什么报复。换个角度,我也想报复呀,但是实力不允许。


2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这段时间的消费账单。

你不妨打开支付宝和微信钱包,光是吃这一项,就要比平时开支多很多,东西贵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释放出口。

非常时期,虽然有太多的局限,但无数线上消费方式的我们,有无数释放方式,自然积攒不起那么多的消费欲望。

疫情之后,真会消费爆发吗?也许是报复性存钱或者工作

吃顿火锅?能天天吃吗?

找tony老师?头发就那么长呀!

喝奶茶?一天喝三杯,一连喝三天?

这些都是比较低端的消费,属于人们正常的生活需要。

警报暂时解除,你立刻敢大张旗鼓的胡吃海喝吗?不得挑个人少的地方?当心理依赖和关注重心不在消费上,动力就会降低。

所以反弹,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嘴上一套,心里一套,行动一套。

疫情之后,真会消费爆发吗?也许是报复性存钱或者工作

这不,瑞幸咖啡开业之后,一边每杯悄悄涨价1元(2003年非典结束后,肯德基麦当劳的单品普涨0.5元),一边无条件送3张3.8折券。

可见,商家对涨价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但不涨价也不行(火锅龙头海底捞,疫情爆发期间每天损失8000万,停业9天,损失超7个亿)。

大家最近买菜、点外卖应该也发现了吧。

旅游?属于季节性消费。今年暑假大概率要缩短,可航班就那么多,酒店房间就那么多,景区接待能力就这么多,涨价肯定的。

好多人钱包不鼓,消费观念会改变,老老实实挣钱和存钱的想法,会多一些。


3

你必须承认,这样休克式的“度假”,关在家里一个月,对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造成潜移默化的改变,包括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

所以它的结束,并不是官方宣布就会戛然而止,而是一个极为缓慢的过程。

毕竟穿着睡衣,妆也不用化,随便吃吃,追追剧,玩玩手机,一周居然都能混过去,以前想都不敢想。

人们会思考,什么东西,并没有那么必要。

也会思考,什么东西,重要。

本来不买的,比如口罩,现在肯定要备点了(N95来两盒)。

本来买的少的,比如肉,现在肯定要多买了。

所以非要说消费爆发,今年双十一会是一个爆发点,从买买买,到囤囤囤(估计不少人家里要买第二个冰箱或者冰柜了),消费需要环境驱动。

全面性的消费反弹,要到明年,这是属于消费信心修复的问题。

疫情之后,真会消费爆发吗?也许是报复性存钱或者工作

今年的确太难了。奖金?活下来就好。


4

这场疫情,更是一场生动的公开课。

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难买我高兴,问题是,还高兴的起来吗?

疫情之后,真会消费爆发吗?也许是报复性存钱或者工作

每次危机爆发,都会激发出一大波人的危机意识。

有相当一部分收入不稳定,负债重,没有存款的人,被疫情给打怂了,一旦社会大机器停摆,根本经不起折腾呀。

别说半年,三个月都扛不住,各种贷款信用卡,到时候就要还钱呀,一天都没得商量。

这一代人,抗风险能力极弱。

疫情之后,真会消费爆发吗?也许是报复性存钱或者工作

生存,毕竟是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底层,聪明人,开始会考虑,如何更加安全过日子。


安全感,有时候很重要。

没准,会有一轮报复性存钱,或者报复性工作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