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汉滨区石梯镇丨建立“三四六”工作机制 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近日,石梯镇迅速贯彻落实全区脱贫攻坚视频会议精神,认真对照区委、区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户分三类看准人、对标排查找准事、对标对表攻堡垒”的方法路径,突出重点关键环节,围绕“三个精准”“四大提升”“六个落实”的思路,扎实安排部署2020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战。

狠抓三个精准,夯实脱贫巩固提升基础

  精准实施户分三类。将全镇212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未脱贫户和已脱贫户两大类。将已脱贫户分为脱贫放心户、脱贫提升户、脱贫监测户三个类别,进一步盘清底子、弄清需求、抓好落实。脱贫放心户主要对接“产业+就业”项目。脱贫提升户主要对接“产业+就业+培训+金融”项目。脱贫监测户主要对接“产业+就业+扶志+政策+部分分红+短板补齐”项目。将未脱贫户分为有劳放心户、有劳缺项户、无劳兜底户三个类别,因各村数量不多,全部列入重点帮扶户,主要对接“社会保障+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分红”项目,织密织牢保障兜底网。

  精准实施需求对接。运用“一查一补两落实”成果,逐村逐户制定帮扶工作计划,逐项列出任务、责任、落实三个清单,确保工作有重点、落实有措施,成效看得见。一是征集需求。由村“四支队伍”负责,组织各级帮扶干部深入贫困户,广泛征求贫困户在产业、就业、易地搬迁后续帮扶、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精神扶贫、社会保障等项目上的需求,形成具体项目、政策清单。二是对接项目。对征集到的户、村需求,进行筛选研判,对贫困户不合理、不符合发展实际和脱贫攻坚政策要求的予以剔除,分类汇总,上报区级行业部门审核,形成村、镇、区三级项目库。三是建立清单。建立户、村扶贫“项目清单”台账,户扶贫“项目清单”明确贫困户基本信息、项目类别、建设内容、预期收入、实施年度、责任主体等内容,村扶贫“项目清单”明确项目名称、建设内容、资金来源、实施年度等内容。四是分批认领。动员贫困户结合自身实际发展和需求,根据区上下发产业奖补政策,积极参与认领“清单”项目,确保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根据标准认领1-2个增收产业项目。各村根据发展需求,积极认领村级发展清单项目,提前谋划启动项目建设,推动工作落实。五是动态管理。对入库项目因多种原因未能实施的项目,及时进行调整。

  精准管理信息数据。打通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实行数据信息共享,运用数据手段,建立常态化扶贫信息数据动态管理和信息数据预警监测。一是及时更新基础数据。加强与公安部门户籍信息比对,对于死亡、外迁、服刑人员,随时做好动态调整准备;对扶贫信息系统四级指标,督促村级随时上报,随时录入、随时更新。二是动态监测困难对象。通过农户申报、干部关心、定期摸排等方式,全面监测各村贫困家庭的经济收入和生活状况变化,格外关注“档外”有大病患者以及遭受意外灾害等特殊困难家庭,做到平常动态预警监测,发现一户、关注一户、研判一户。三是定期核查返贫对象。镇民政、卫计、文化和扶贫办等部门协同作战,围绕“返困不返贫”目标,随时共同应对突发性、群体性情况,及时解决困难,防止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它特殊原因导致脱贫户返贫或新增贫困户。

狠抓四大工程,明确脱贫巩固提升重点

  大力实施扶贫产业增收工程。按照强产业、促增收、保脱贫的思路,持续抓好经营主体培育、产业基地建设、小众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强能等工作。一是狠抓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深化“支部+X+贫困户”模式,重点推进园区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引进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反租倒包等经营方式,将农户融入产业链,让更多农户享受改革发展成果。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以山楂、白芍、枳壳为主的中药材基地建设,鼓励群众小众发展中药材产业,力争全年发展中药材达到1500亩以上,努力将我镇打造成为以山楂为主的中药材之乡;积极发展柿子、拐枣、柑橘、桃子等传统特色产业和烤烟、辣椒、花椒等短频快的小众产业,支持贫困户发展养牛、养羊、养猪、养蜂,增加绿色农产品供给。加快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谋划优势农产品企业建设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初加工等设施建设项目,抢抓旬阳电站下闸蓄水、石张大道建设机遇,启动谋划一批乡村特色生态游建设项目,着力提升石梯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不断完善产业利益联结。探索实施“一家一户”单项产业补助模式转变以户为单位、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中实施产业发展奖补模式,建立贫困户发展产业与经营主体、专业合作社利益联结台账,探索建立集体经济收入主要用于村级安排贫困人口尤其是老弱病残等弱能贫困人口力所能及的公益岗位就业劳务补贴,村内小型公益事业和贫困户自主脱贫、发展产业等小微奖补,坚决纠正集体分红资金平均分配、一分了之等问题。

  大力实施群众素质提升工程。坚持“志智双扶”,统筹推进扶勤扶德。强化脱贫光荣意识,讲好脱贫故事,深挖先进典型;强化正向激励,综合运用民主评议、“一约四会”、“红黑榜”等载体,弘扬正能量,培育孝悌和睦家风,倡树婚丧嫁娶新风,营造文明和谐村风。探索建立反向约束机制。对有劳动能力却“坐在门口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行为实施惩戒。动员村民自治组织主动帮助因子女不尽赡养义务老年贫困对象依法进行维权,并为贫困老人申请法律援助提供便利。

  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工程。聚焦整区摘帽、整村退出现行标准,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进一步补齐路、水、电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想尽千方百计,主动争取新建一批产业路、通组路,不断补齐发展短板,不断提升区域发展的承载能力。进一步加大全镇安全饮水的排查工作,主动出击解决突出问题,持续抓好安全饮水运营管护,确保农村安全饮水建好、用好、管好。全力抓好烟岭村9组等未实施低压农网改造项目,努力争取迎春村变压器增容项目;协助抓好镇辖现代农业园区用电需求,不断提高全镇用电质量。

  大力实施公用服务管理提升工程。推动实施脱贫攻坚与镇村振兴融合战略,整合资源,整合力量,创新改革,建立农村公用设施维护管理长效机制,推进农村健康有序发展。按照保基本、保民生、保服务的要求,争取上级支持,对居住20户以上小型安置点,着力在路灯、绿化、公厕、红白喜事理事馆、排污等公共服务设施予以倾斜支持,不断提升安置点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集中处理”垃圾处理模式,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率。建立村级公用设施维护管理的长效机制,试点通过对“行业职责、公共资产、村级岗位、财政资金”进行合理整合,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护到位、制度保障的体制机制,保障农村公用设施持续、有效、稳定的发挥服务功能,让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文明新风永续传承。

狠抓六个落实,坚实脱贫巩固提升保障

  狠抓生态扶贫政策落实。完善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确保及时、足额兑现补偿资金。进一步加大贫困村新一轮退耕还林力度,对符合退耕政策的贫困村、贫困户实现全覆盖。开展生态公益岗位扶贫,落实生态护林员政策,选聘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转化为生态护林员。鼓励贫困村、贫困户将林地经营权入股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特色经济林、林下种植养殖业和苗木花卉产业,带动贫困人口持续增收。

  狠抓就业扶贫政策落实。用足用活区上出台支持就业扶贫政策,全面锁定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状况,掌握就业意愿和需求,最大限度减轻疫情对群众就业增收影响。引导支持企业在华山社区、瓦厂梁安置点建新社区工厂、扶贫车间,优先安置贫困户劳力就近就地就业。继续加大贫困村电商站点建设力度,鼓励电商平台带动贫困村村民参与农产品线上销售,通过电商站点开展代买、代卖业务,扶持脱贫产业。

  狠抓健康扶贫政策落实。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财政补贴政策,确保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完善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补充医疗保障政策体系,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此医疗保障范围。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签约服务政策,做实做细慢性病签约服务管理。优先为妇幼、老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服务和慢性病综合防控。加强村级卫生室服务能力和水平建设,努力做到村民小病不出村的基本要求。

  

狠抓教育扶贫政策落实。以保障义务教育为核心,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完善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落实部门联保联控责任,实施台账化精准管理,确保贫困家庭义务教育学生不因贫困失学辍学。对义务教育阶段因病不能正常入学的,落实送教上门措施。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为重点,健全从学前一年到大学的精准资助政策。

  狠抓助残脱贫政策落实。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纳入农村低保和城乡医疗救助范围。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实现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符合条件的贫困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全覆盖。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优先救助贫困家庭残障儿童。对16周岁以上有长期照护需求的贫困重度残疾人,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的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资产收益扶贫项目优先安排贫困残疾人家庭,帮助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增加收入。

  狠抓保障扶贫政策落实。建立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细化对象认定办法,将符合条件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做到应救尽救、应养尽养。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工作,有效解决城乡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健全农村留守儿童、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落实家庭赡养、监护照料法定义务,健全信息台账和定期探访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