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方艙醫院高三生帶病衝刺:強大的自控力是怎麼從小培養的?

最近,方艙醫院的廣場舞刷屏了,同時爆火的,還有一些這樣的身影——

武漢客廳方艙醫院C區,一名高三男孩在專心做數學作業。


方艙醫院高三生帶病衝刺:強大的自控力是怎麼從小培養的?

男孩的一家三口都被感染了,爸爸是最先感染的,住進了長航醫院;而他和媽媽是輕症,所以都來到了方艙醫院。他說,住進來之前已完成寒假作業,要考試的六門參考資料都帶來了醫院。


“我要充分利用這有限的時間,進行最後的衝刺,不能掉隊!”


除了這兩名高三生之外,在方艙醫院還有一位“考研哥”最近上了熱搜。他邊治療邊學習考研英語的身影,讓不少網友大呼“比你帥的人比你還努力”。


方艙醫院高三生帶病衝刺:強大的自控力是怎麼從小培養的?


他們專心致志的身影,帶著幾分淡定抗疫的從容,讓網友感覺“心裡多了片刻的安寧”。而在祝願他們學有所成的同時,我們也必須要為他們的自律撫掌擊節。


自律的人生,到底有多厲害?


1

自律,是優秀人生的標配

“錘子的眼睛裡只有釘子,學霸的眼睛裡只有學習,學渣的眼睛裡只是盯準了手機屏幕,對時間利用的差異、學習態度的不同,將決定高考成績揭曉後迎接你的錄取通知書的差異。”


這是來自

衡水一中(即衡水中學)在疫情期間的每日打卡,每天一句早安問候,自發打卡絕不落後!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中,有的人過上了“吃了睡、醒了吃”的養豬生活,每天得過且過;有的人卻是勤奮自律,趁機成就更優秀的自己。

每天5:40起床,早讀、上網課、做習題,四大學科,每科兩套,一天8套真題。


方艙醫院高三生帶病衝刺:強大的自控力是怎麼從小培養的?


病毒磨不滅奮發向上的意志,也削不弱自律自強的決心。

就像評論裡說的那樣:“一天8套卷子,衡中學子的自律已經融入到了血液中。”

不怕同桌是學霸,就怕學霸放寒假,延遲開學並不等於延遲學習。

起點不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優秀的人一直在進步,而你卻在原地踏步;世界永不停止,你的競爭對手也不會在原地等著你。

高度的自律讓衡水中學的升學率一直名列前茅,2019年更是取得傲人戰績!全省理科700分以上的考生一共27人,衡中就有23人,佔比達到85%,文科678分以上13人,衡中就有8人,佔比為62%。

他們的成功絕非偶然,而是勤奮努力、高度自律的必然!

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都是日積月累的堅持,強大的自律是成功的捷徑,更是主宰自己人生的手段。


2

自律的人,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前兩天,一個哈佛學霸拍攝的日常vlog視頻刷上了微博熱搜榜。


在這個vlog中可以看到,從7:00-22:00他都做了非常詳細地安排並一一記錄在本子上面,每天的計劃都一目瞭然。

7:00 起床洗漱+吃早飯

8:00 制定當天地計劃

9:00 上瑞典語言課

10:00 上數學課

11:30 吃午飯

13:00 計算機講座

15:00 鍛鍊時間

18:30 吃完飯

19:00 做作業

22:00 睡覺


除了這份詳細地時間表,在右邊還有一個明確地目標計劃表,記錄了他一天中需要完成的4件事情:


  • 早起
  • 保證9個小時的睡眠時間
  • 讀50頁的書
  • 拍一個日常vlog


每做完一件事,他都會在計劃表和時間表上做個標記,以此作為獎勵,給自己一個心理慰藉;每當認認真真完成計劃表中的事情後,都會露出開心的笑容。

美國的一項研究數據表明: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自律)是影響學習成績和效率的直接因素。

他們非常注重培養兒童的自律性。在孩子剛剛踏進幼兒園的那一刻,就被要求學會自己制定計劃、規劃每天要完成的目標,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一步步地從“他律”變為“自律”。

自律的人懂得將整個人生設置成一個大目標,然後將目標拆解為一個個小目標,每天按照小目標逐一攻破。

每實現一個小目標,心情便會高興一分,鬥志便會上揚一點,人生目標就會更進一步。

這樣的人生將會由一個個不斷成功堆砌而成,那之後的生活便不再是煎熬,而是一種享受。

越自律越成功,想在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中脫穎而出,捷徑便是自律。


3

自律的人,才能擁有開掛的人生

人為什麼要自律?

知乎上有個很有意思的答案:

“混一天和努力一天,看不出任何差別。可是一個月後,會看到話題不同;3個月後,會看到氣場不同;6年後,會看到距離不同。”


人的一生,最終能走到哪個高度,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就像列計劃表誰都能做,但真正堅持下來的卻寥寥無幾。

《奇葩說第六集》的BBKing詹青雲,僅用一個月的時間就摘下了世人眼中的“難冠”——哈佛法學院,並不是所謂的天上掉餡餅,而是因為深入骨髓的自律。她不僅每天堅持讀書,為了多一秒時間去讀書,吃飯只圖快、離得近。


方艙醫院高三生帶病衝刺:強大的自控力是怎麼從小培養的?


還有前段時間上熱搜的49歲宿管阿姨,為了和兒子當研友,每天4點多起床,自學2-3小時,7點多坐在復旦大學的課堂聽課,下班後還在線學習英語和政治,筆記密密麻麻一籮筐。每天除了上班,其他時間都在學習。


方艙醫院高三生帶病衝刺:強大的自控力是怎麼從小培養的?


一句“oh my god”就能讓一款口紅脫銷的李佳琦,在一場直播中試色380支口紅,5個半小時,帶貨353萬,被人們稱為“口紅一哥”。


一年365天的時間裡,他直播了389場,不僅沒有節假日、休息日,就連個人的娛樂時間也不曾有,哪怕哮喘發作,也不曾休息。

每天從晚上7點直播到凌晨1點,直播結束後除了卸妝,還要和團隊人員進行總結,直到凌晨4點才能爬上床睡覺,第二天中午的12點到下午的5點,要進行晚上直播的選品準備工作,就這樣週而復始,日復一日。


方艙醫院高三生帶病衝刺:強大的自控力是怎麼從小培養的?


熱愛網絡文學的人,一定聽過唐家三少的大名,他一共寫了40000多萬的字,作品年銷量曾超過2000萬冊,連續多年登上了福布斯中國名人榜、作家收入榜......


在這光輝的背後,是他連續14年的筆耕不輟,是生病發燒、新婚燕爾也要堅持的日更8000+......


方艙醫院高三生帶病衝刺:強大的自控力是怎麼從小培養的?


你有多自律,就會有多出眾。

在2019新加坡國際西洋樂大賽(中國選拔賽)中黃磊的女兒黃多多和呂思清的兒子一併攬下鋼琴獨奏、鋼琴四手聯彈、小提琴獨奏,共5個一等獎,著實驚豔了大眾。


方艙醫院高三生帶病衝刺:強大的自控力是怎麼從小培養的?

在這亮眼的成績背後,是7年多的努力與堅持;是2500多個日日夜夜的咬牙不放棄。

自律的人各有各的幸福和成就感,不自律的人卻都大同小異。

面對一堆作業,總是找各種藉口去拖延,玩會橡皮、發會呆、藉著查找資料的藉口玩手機、翻箱倒櫃找零食......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溜走,直到交作業的最後一刻才著急忙慌,草草了事。

日常湊數,考試沒有分數,後面的悔不當初也僅僅是在假扮無辜。這樣日復一日,在懊悔與放縱中無限循環往復。

史蒂芬·柯維曾經說道:“不自律的人就是情慾、慾望和感情的奴隸。”

沒有別人的天賦,起點比他人低,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依舊不能控制自己的慾望,不自律、不努力,那你要拿什麼和他人去爭。

控制慾望,並不意味著對自己多苛責,而是為了贏取更加廣闊的人生。

自律可以讓人活出不一樣的人生,遇見不一樣的自己。

自律,其實就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博弈,而那些人生開了掛的人,永遠都不會輸給自己的慾望!


方艙醫院高三生帶病衝刺:強大的自控力是怎麼從小培養的?


4

你自律的樣子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人們常說孩子是父母的未來,其實父母更是孩子的未來。

模仿是孩子與生俱來的一種學習能力,父母是什麼樣子,孩子就會變成什麼樣子。

父母下班回到家,懶懶散散躺在床上玩手機、抽菸、喝酒、打麻將,卻要求孩子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魯道夫·斯坦納在《童年的王國》寫到:“孩子在七歲前實際上是一個觀察者。”

他們每時每刻都在觀察和模仿父母,宛若父母的一面鏡子般,將父母的行為習慣還原。

父母懂得自律、嚴於律己,孩子便會充滿正能量;

父母不自制、寬於律己,孩子也將會變得充滿頹廢之氣。

美女作家另維曾在知乎上曾分享過一個關於入住她民宿的一家三口的日常。

小男孩不到6歲,每天都會在7:00準時起床,爸爸媽媽做飯的時候,他會端端正正的坐在餐桌上,邊等飯邊背論語、詩經、唐詩宋詞。

早飯過後還會陪爸爸媽媽步行40分鐘參加夏令營,放學回家後,爸爸媽媽做飯,他在旁邊讀課文,讀的都是建安七子、竹林七賢等長長的歷史故事。

晚飯後,並不是大家想的娛樂時間,而是和爸爸一起做數學題的時間,9:30後會準時合上書籍,洗漱上床睡覺。

長達兩週的時間內,孩子不僅沒有看電視、玩手機,更是連這樣的要求都沒有提過。

方艙醫院高三生帶病衝刺:強大的自控力是怎麼從小培養的?


是什麼讓一個僅有6歲的孩子擁有這樣強大的自控力,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在這期間,爸媽每天都是7:00起床,按部就班做著每天的todolist,休閒時刻不是在看書就是在整理資料,每天都會教孩子認字、背詩、講名著故事。

父母的自律,不但使自己的人生充滿條理,也在潛移默化下影響了孩子。

就像知名主持人董卿說的那樣:“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就要先成為什麼樣的人”。

父母現在的不自律、偷懶放縱,將會是孩子明天的不成器。你都做不到的事情,憑什麼要求孩子來做?


想要孩子成才,父母唯有先成為更好的自己。

因為,你在做,他在學。


方艙醫院高三生帶病衝刺:強大的自控力是怎麼從小培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