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我試過苦痛都能忍著不哭,卻因為某句輕聲的安慰就泣不成聲,你們有過這樣的感受嗎?

宛新駿


一年前我媽媽去世了,然後要很長一段時間我就沒有走出來,但是我沒有哭過,依然正常的生活,正常的逗孩子玩兒!然後突然有一天我有個不常聯繫的朋友給我發了一條微信問我,你最近怎麼樣?就這一句話,讓我淚流滿面,因為很長的時間都沒有人問過我,連我家人,我公公婆婆,我的老公都沒有人問過我,心情好嗎?最近怎麼樣?但是卻是突如其來的問候,確實讓我很感動,也讓我把所有的委屈一下子都湧上心頭,然後一整天心情都不好,然後到了晚上才回復了我的那個朋友,我說謝謝你的關心,謝謝你的問候,讓我把這半年以來所有的委屈,所有的傷心都釋放了出來! 然後第二天突然一下子感覺整個人都輕鬆了很多。確實是有的時候受了委屈,可以忍住不哭。但是卻在心裡永遠都放不出來,整個人的都不輕鬆,有的時候突如其來的一個問候或者是一句話,都能讓你崩潰大哭,其實有的時候想想。 該哭就哭吧,當你受委屈的時候,沒有人訴說的時候,就讓自己大哭一場,確實哭出來之後心裡也好受了很多,整個人也輕鬆了很多,所以我覺得有時候真的就是拿得起放得下吧。何必委屈自己呢。是吧!


斷翅燕不憂傷


多年前,我經營著一間小店,生意入不敷出,幾經折騰還是毫無起色。我焦躁,我不安,感覺很迷茫。然後有一天,我的老師和幾個同學來看我了,我熱情的招待了他們,酒足飯飽之際,我的老師突然輕輕的說了一句,小小,這個小店應該不易經營吧?我頓時愣住,突然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哇的一聲就哭了起來。永遠不能忘記那時的心態,壓抑和酸楚,淚水夾著心酸和委屈噴湧而出。也許就是等一個缺口。也許壓抑太久。曾經以為自己很堅強,不會為生活而流淚,不會為所經歷的挫折而失去勇氣。但是老師輕輕的一句話,我才知道,原來我是如此的在意成敗,渴望成功,對現實的無能為力我無法視而不見。原來我只是把自己層層包裹,只是為了把真實的自己藏起來。可是當塵埃落定,成功的夢想已經被現實狠狠撕碎,我才知道我的理想在現實面前是多麼渺小。夢想如果不是每天都有收穫也該妹周都有收穫,我自責,我不甘,可是又能怎樣呢?人的幸福只有在精神安寧上才能獲得,可是我不能,所以不禁悲從中來,大哭了一場。幸虧,老師和同學沒有恥笑我,他們耐心的安慰了我,還幫我分析了一下諸多問題。

如今,多年過去了,我永遠記得那時的場景,原來,人在經受一定的壓力是一定要有個出口宣洩自己的情緒的,這樣生活才能不暗淡無光,才能在將來造出雲蒸霧繞,浩然四極的風光。


鬱金香小姐系列


這個話題,今年的我感觸良多:

自從年紀上來後,外婆就一直被疾病所折磨;

身體日漸消瘦、每況越下,最終被摧毀;

19年四月,她終於可以掙脫病魔的糾纏,離開了;

外婆去世那天,外公哭得像個小孩子似的;我們卻只能安慰他說,其實對外婆來說這是一種解脫。

這一切,外公是知道的;

但對於陪伴了一生的伴侶來說,臉頰還是停留著止不住的悲傷;

作為他的外孫子,礙於性別特點,我不能對他說出種種煽情的話;

只能心裡默默祈禱,願你安好。

外婆下葬當天,天氣很好;

但人,卻不好;

外公突然問道,有沒有幫他也買了墓穴;

我們說,有的,就和外婆在一起。

外婆離開滿月的時候,外公還是沒能走出悲傷;

當我對他說,想開點,你之前不是都喜歡打麻將嗎,去找他們吧;

外公說,他們,都不在了!

這一刻,我終於體會到,外公除了悲傷,剩下的只有孤獨了。

外婆走後,外公身體突然垮了,最後確診癌症晚期;

每一次去看他,都能從他的眼睛中看到了悲傷;

說著說著話,總會黯然地流淚;

顯然,外公還沒能走出外婆離去的悲傷。

終於,在19年12月的一個凌晨;

外公也走了;

他,隨外婆而去了;

終於,他們又在一起了。

當時,作為一個三十歲的大男人,二老出殯的時候我並沒有流淚。因為對於都在承受病魔摧殘的二老來說,安然地離去,是上天對他們最後的疼愛。

這一刻,我是祝福的。

但後來,每每看到一些句子,一些人,一些事,我總能想起他們,而默默流淚,就如打字的現在,淚流不止。



焉知生死


我想說曾經我給死神撞了個趔趄我都能忍著不哭,卻在遠離死神很久很久之後只是因為一個人把手輕輕地放在我肩膀上而頓時難以自控泣不成聲。

我想我和你一樣,僅僅是因為在某一個時點,因為某個人的某句輕聲的安慰、某個不經意的動作,我們心底的最柔軟的卻也是隱藏得最深的某個地方給深深地觸動到了吧。

甚至那個人我們並不熟悉。

只是因為時間、地點、我們,一切剛剛好!

簡單的一句話、一個動作就讓我們放棄了一直以來我們在外人面前偽裝的堅強!

也許在那個時刻我們才是“我們自己”。

我不想說這是什麼“內心的小孩”,我也不想說這是什麼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因為我們知道我們並不需要這聽上去太高大上的詞語,我們只知道這一刻我們擁抱了自己。

我不知道平常的生活裡你是不是也是一直以你超人的“理性”面對周圍的一切,我也不知道你有多久沒有哭過了,我只知道,也許你的內心繃得太緊太緊。

或許你總會以為只要你一個人撐過去就夠了,其實,我想說有時候也許你並不需要這麼地堅強,你可以允許自己偶爾脆弱一下。

等你允許自己偶爾脆弱的時候,我想你心裡的壓力才會稍微釋放一些。弦繃太久就會斷,人也一樣。假如迫於無奈自己不得不一直硬撐著去面對周圍的一切的話,時間一久,身體很容易出問題,人也很容易出問題,因為身體知道答案。

當然也許你會說是生活讓你不得不堅強以對,除了堅強沒有任何辦法。是的,也許你是一個要強的人,生活逼你不得不獨自承受一切,所以你絕不允許自己把自己脆弱的一面暴露在外人面前。

那麼請記住一定要對自己好一些,沒人的時候,抱抱自己,允許自己脆弱一下,或者允許自己痛痛快快哭一場,也許這能幫你舒緩一下壓力,起碼讓自己可以與自己內心那個小小的小孩呆一會。

——我是吉格格~願我的存在成為您的祝福!


吉格格來了


有。

一次是藝考前集訓老師給搬腿的時候,痛到缺氧,度秒如年的死扛著,腦袋一直焦躁的轉動,老師看著我輕輕的說了一句:痛了就哭出來吧。一瞬間淚水決堤。

一次是大四畢業前夕突然全臉起痘,去美容院做針清,要一顆一顆挑開擠破,沒想過擠痘會那麼疼,當時是騎虎難下於是左手握緊右手蜷起雙膝咬牙堅持,一旁的店長姐姐拉開我的雙手說:你抓著我吧,你也太能忍了,你可以哭一哭的。也是那一瞬淚水失去控制。

語言的力量就是你以為自己很堅強,可以挺住一切苦難,但當你聽到那一句柔軟溫暖的話語,一瞬間失去所有防線。反之一樣,當你脆弱消沉時,也會因為那一句醍醐灌頂的話而重新注滿能量。



L一顆仙丹


從一個單位考到原單位下屬單位,目前工資還低了好幾萬,關鍵兩個單位的活都要做,為了疫情防控,從年初一一直上班到現在,很不適應新單位的領導方式和工作環境,也就6個人,天天說領導不好,又在群裡感覺很和諧的樣子。讓我很壓抑。有天,有個和我搭檔的人請假,一早讓我去原單位代個會,我趕到會議室角落坐好,原來單位的老領導發了個信息給我:你這樣趕來趕去累不累,有些事你還沒處去說。當時眼淚一下止不住,辛虧戴著口罩,頭低下看不出來,偷偷的哭了好一會。


gmgngmgnhm


苦痛能忍著不哭,是因為世上本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一切難過都要我們獨自去硬抗,抗多了,便習慣了。

一兩句關心的話就再也控制不住淚腺,是因為但凡有人給我們安全感或者我們感受到了依靠,也不會去一個人硬抗。這時的關心,會放大我們的孤獨和痛苦,因為我們終於遇見了這個懂我們的人,成為了壓死我們倔強的最後一根稻草。

初中高中喜歡了7年的女孩和別人結婚了,當時正在上班,聽到這個消息沒有什麼太大的感覺,過去太久了。後面一個兄弟發信息問我:這麼久,你放下了嗎?

我放下了嗎?

我不知道啊。

眼淚卻怎麼都止不住。


小紅和大郎


“冬天的白菜在室外放久了,突然拿到溫暖的室內就會快速爛掉。

一個人孤獨委屈久了,稍微遇到點安慰或依靠就會潰不成軍,節節敗退。

所以,什麼樣的人最脆弱?

不是一直處於苦難中的人,而是委屈久了忽然遇到溫暖的那一刻。

這是所謂的“心理創傷”,是一種對苦難的應激反應,它的形成是人自動適應困境的漫長過程。


❤1.困境中自我防禦機制的形成

一個普通人在遭遇不幸或者苦難的時候,會有一個漸進的過程。

這樣的不幸有很多種,未必一定是大苦大悲,小到被父母責罵,被同事孤立,被領導打壓,大到各種悲劇。

最初,一個人面對凜然而至的苦難時,會無法接受、不能適應,甚至崩潰,認為自己在經歷不應該屬於自己的人生。

隨後,如果精神沒有潰敗,對待隨之而來的一系列打擊和影響,會漸漸接受現實的安排。

通過自我暗示或者其他方法,麻痺自我,對周圍的一切開始變得不痛不癢,不喜不悲。

任何不幸的降臨,似乎都是理所當然。


舉個電影《芳華》的例子:何小萍。

她的成長經歷:幼時父親離開她,母親再嫁,又生了弟弟妹妹,對她的關愛十分有限,而弟弟妹妹也欺負她,她感受不到任何溫暖,一心想著離開,希望去當兵來改變現狀。


到了部隊之後,她的希望又被打碎,除了劉峰,無論是哪一個人,都未曾真正接納和關心過她。

她被排擠被嘲笑,也看到唯一的好人劉峰被誣陷被送走,從那一刻開始,何小萍徹底麻木。

對於周圍的環境,她已經不抱希望,無論是讓她上臺跳A角,還是送她去前線,她通通接納。

由此,她的心理防禦機制形成,很多常人覺得難以接受和適應的不幸,何小萍都平靜接納。

在《弗洛伊德心理學與西方文學》一書中曾詳細解釋這種機制:

“心理防禦機制是指個體應付各種緊張性刺激,防止或減輕焦慮或愧疚的精神壓力、維護心裡安寧的潛意識心理反應。”


❤2.防禦機制的保護作用

一個人在孤立無援的困境中待的時間越久,不一定會越堅強,但一定會越來越從容,越來越知道如何與苦難共存。

這正是心理防禦機制所產生的兩個作用:

第一,認同作用。

在論文《論中母親的自我心理防禦機制》一文中,洪琪談到這種機制的認同作用:

“個體有意或無意地將他人或群體的特徵歸屬於自己,以獲得滿足的機會,減輕內心的衝突和焦慮。”

第二,消除作用。

在已經形成防禦機制後,外界的相似的干擾會很難再侵入一個人的內心,難以擾亂她波瀾不驚的心態。

仍然以何小萍為例,在希望完全破裂,她建立起心理防禦機制後,即使部隊將她送到前線去做醫護人員,再也不能跳舞,她仍然沒有起伏的心情。


這些事情,對和小萍來說,已經太過平常。

這也正是題主在題目中所說的,試過苦痛而不哭,因為適應苦痛並不是最難的事。


❤3.防禦機制的崩壞

心理防禦機制的建立需要對苦難的適應,是一個過程,而機制的崩壞,往往只需要一瞬間。

“(心理防禦機制)雖然能暫時地接觸內心的痛苦和不安,但大多數心理防禦機制都是消極的適應方式,如迴避矛盾、掩蓋矛盾你、自欺欺人,潛在的心理衝突並沒有解決。”

被保護的人不能、也無法一下離開固有的環境。

記得七堇年在《塵曲》中寫自己的故事:

她在國外經歷不順,舉目無親,只好自力更生。後來到了一家外國人家中居住,那家人同別的外國人都不一樣,對她特別溫柔,像待自己親友。

在有一起,他們邀請七堇年參加家庭出遊,開車去了很遠的湖邊,在路上,他們同她說笑談心一起分享零食和生活趣事。

那一刻,她忍不住躲在後座無聲無息地哭起來,並感慨:“原來一個人在寒冷中待太久,忽然回到溫暖的地方,身體和心都是會承受不了的。”

她必須從凜冽的人生中一點一點慢慢走出來。

接著看何小萍的例子。

她在去前線後,在戰爭中,忽然立功成了“戰鬥英雄”,那一刻,她不再是原來的何小萍。

鮮花掌聲和讚美潮水般向她湧來。

何小萍第一次遇到這樣莫大的善與美髮生在自己身上。

她不知如何應對,而最擅長的心理防禦機制也失靈了,人便瘋了。

所幸的是,何小萍還有劉峰。

而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會遇到自己生命中的“劉峰”。

在遇到困境時,即使哭著也能被安慰,有一個可以靠著緩一緩的肩膀。


南風情感


某句的輕聲安慰就像是“最後的那根稻草”一樣。

人的情感也是有飽和期,它也是需要釋放和轉換的,就如同大自然的規律是一樣的,一切都沒有變化,但是一切都在發生著轉換。理智的大腦總是在把控著什麼時候是合適的,什麼事情應該如何,什麼情況下需要忍著,總是有一大堆的理論在控制著情緒。但是情緒也是需要有宣洩口和轉換口的,只有這樣,身體這個環境才是健康循環的。


遇到了事情,忍著不哭,一直在忍耐,自己也是堅強的,也是可以面對發生的一切的。但是當某句輕聲的安慰撥動了內心深處的那根脆弱的琴絃,這首動聽的歌曲就在全身的血液中游動起來,喚起了身體的情感機關,然而眼睛是有淚腺的,眼淚也是用來代謝和調節機體平衡的,漸漸的,我們放聲痛哭,釋放那內心深處的悲痛、難過、壓抑和思念,這是人表達的方式之一,我們用了這種方法,是對的,是好的。這種感覺是美妙的,因為釋放之後,內心平靜了,身體通暢了,心情開闊了,大腦也更加溫柔了。

或許這是我們必須經歷的人生階段,經歷了,珍惜它,用心的體會和感受,和心靈、和身體進行自然的交流,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加從容的面對所謂的生活,面對當時發生的事情,這些事情既然發生了,就是一定在告訴我們什麼,我們一定要耐心的傾聽和對話。

一切都在變得好的路上,路上的經歷就是最美的風景。

元來了星


經歷的磨難多了,人就會變的堅強苦痛時能忍著不哭,不知是經過了多少次風吹雨打,才練就瞭如此強大的心,這種人常常是有擔當,有責任心的人,他把歡樂帶給別人,把痛苦留給自己。再苦再痛也不作聲,只是自己默默的承受。而他確會因一句輕聲安慰泣不成聲。其實他不是鐵也不是鋼,他也需要別人的關心和愛護。只是他總把關心和愛護給了別人,而自己一直站在風雨中。習慣了為別人擋風又擋雨。

偶爾有人來安慰,他怎能不流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