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透过“无价草稿”,看到善思的灵魂,藏着王羲之乐观的精神

书法草稿,大多是废纸一张,难以有好稿。落笔之前,作者要谋篇布局,屏气凝神,但依然会为了其中的一个字的结构或笔画不满意而重新来过,每每会有遗憾和惋惜,辛苦写了一篓篓箩筐的草稿,费尽心力就为了最后那一张。

可见,一件令人满意的书法作品实为不易获得,而今,却有一幅书法草稿,令世人仰慕牵挂却求而不得,它就是王羲之的作品,被米芾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

《兰亭序》也称为《兰亭集序》或《临河序》,它是一个集子的序言,是有“书圣”之称的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的代表作。

它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佳作,也是一幅潇洒的书法大作,然而,它却是王羲之在喝酒微醉的状态下一气呵成的一纸“草稿”而已。

透过“无价草稿”,看到善思的灵魂,藏着王羲之乐观的精神

虽是一纸“草稿”,却是一幅无价“草稿”,然而真迹已经失传,后人看到的《兰亭序》均为历代摹本、临本,对这些高仿作品,我仍愿意称之为“王羲之的《兰亭序》”。

我对王羲之的了解初始于中学读过他的《兰亭序》。当时的语文课本,是电脑印刷字体,感受不到书法字体的震撼。

我只是理解文章表面的词义,肤浅地认识这是一篇人生感悟的散文,对书法的了解仅限于楷书体的粗浅表面层次。

《兰亭序》从散文的角度看:文字优美,词句洒脱、瑰丽,整篇可分为三节,第一节写出了友人欢聚的喜庆场面,第二节写出了环境的优雅,第三节却是笔锋一转,写出了对生死的一种感悟,有人说,看到了一种消极的思想。

透过“无价草稿”,看到善思的灵魂,藏着王羲之乐观的精神

而我对王羲之真正的认识是通过他的书法,那是我在工作中接触书法雕刻以后,从临帖、刻字、描色,一步一步,一点一滴深深地感受王羲之的书法带来的心灵触碰,我感觉他的书法里,有一股积极向上的生命力在迸发。

我在笔和刀中辗转 ,在写与刻中思考,终于悟出了他的书法的深意,看到了一个书法家的豪情和豁达,懂得了成为一个书法家并非易事,更别说是一个流芳千古的书法大家了。

1王羲之的书法造诣,表面上是天赋,实际上却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兰亭序》这幅书法的背景:王羲之邀请41位文人雅士到岐山聚会,玩了一种叫“曲水流觞”的游戏,众人各自写下诗文,并合为集子。

大家推选王羲之为这集子作序,于是,他在两眼迷离,微醉之际,洋洋洒洒一气呵成了《兰亭序》草稿,却由此写出了千古绝唱。

《兰亭序》这幅书法,书体明朗潇洒,丰姿多态、曲尽婉转,尽显王羲之的功底深厚,雅致而不失飘逸的风格,蕴含他的深厚的意蕴。

透过“无价草稿”,看到善思的灵魂,藏着王羲之乐观的精神

一个人能在短短时间之内,现场挥毫泼墨,写下了在文学和书法上堪称一流的艺术作品,我们以为他是天才,但是卡莱尔曾经说过:“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潜质”。

我们暗叹古人的“下笔如有神”,而实际上杜甫会告诉你,这是“读书破万卷”的结果。

能写得出如此惊世之作的人,体内必然藏着他扎实的基础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在这些的背后,却是他勤学苦练的结果。

王羲之四岁开始学习书法,学习的痴迷和勤奋程度,让今人自行惭愧。

光是洗笔的墨水就能染黑了一池水,故有“墨池”之说,甚至平时空余时间,他会在身上比划,用手当笔练,日积月累,衣服都被划破了。衣服破了,他却在书法界上名声大震,熠熠生辉。

透过“无价草稿”,看到善思的灵魂,藏着王羲之乐观的精神

纵观《兰亭序》,每个笔画,横、勾、点、捺都非常地灵动流畅连贯,给人以视觉上的舒服感,足见了书家的聪慧和功底

王羲之不仅给后人留下了名篇巨著,留下了美好的视觉享受,更是给后人留下一种学习态度,那是学无止境,勤奋不息的学习精神。

2王羲之的书法造诣,是勤学苦练的结果,更是善思创新的结果。

整篇《兰亭序》,一共是432个字,每个字都各有形态,没有一个字是相同的,我们可以看到字体粗浅大小不一,笔墨的深浅浓淡不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同。

而最多的字是“之”,单是“之”字就有21个字,同一个字,但是在书法上的表达是不同的,它有着丰富的变化,这是它一个特别之处。

透过“无价草稿”,看到善思的灵魂,藏着王羲之乐观的精神

如果让我说出21个“之”的视觉感受,那么我会用联觉说出我的听觉感受:

在林间,各种鸟“叽喳”声,山泉“叮咚”声,狗子的“汪汪汪”声、鹅的“嘎嘎嘎”声、猫的“喵喵喵”声、青蛙的“呱呱呱”声……

21个不同的“之”,就犹如21种不同的动物发出的声音,它们都是表达欢快的声音,但是表现出来是不同的,汇聚在一起,就是一首优美“中国乡村交响乐”。

整篇文章中21个不同的“之”字,就像21个不同的音符,给人不同的感受。

透过“无价草稿”,看到善思的灵魂,藏着王羲之乐观的精神

我们会想,为什么同一个人,却能写出同一个字21种不同的写法呢?为什么他会有如此高超的技艺呢?

其实,那是他善于观察思考的结果。王羲之的善思,体现在他对事情的寻根问底的解惑精神,他深入地学习,发现事物的规律和特点,并悟出自己的想法。

正是如此,王羲之的书法,兼和楷书、行书等书体,博采众长,自成流派,独树一帜,你似乎从他的字体里看到了别的字体风格,可却不尽相同,它已经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模仿了前辈,并超越了前辈,在模仿中不断创新,这是他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创新是书法艺术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没有创新,没有创造力的作品是没有灵魂的,如果单纯机械的模仿,就缺少个性,显得千篇一律而没有特点。

没有一个人可以无缘无故地成名成家,也许有人说那是他的运气好,但也有人说,努力是运气好的代名词。不要羡慕别人的光鲜靓丽,你并不知道别人在成功的背后流了多少的汗水。

透过“无价草稿”,看到善思的灵魂,藏着王羲之乐观的精神

3我从《兰亭序》里看到了一个伟大的书法家的豪情壮志和乐观豁达。

学书法,最重要的是学以致用,而书法的运用,最实用的,莫过于书法雕刻。作为一名书法雕刻工作者,我自豪地说,我是从《兰亭序》中起步的。

我们的书法兼雕刻老师说:“先临帖,再刻字。”于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成了我们一个沉默不语的的“老师”,在孜孜不倦地指导我们学习书法的精髓。

书法,指是用毛笔在纸上蘸墨而书的书写艺术,追求它的自然真实感;而书法刻字,指的是在石头或木板等不同的材料上,用刻刀代笔而“书”,一笔一划,将书法家的字刻在材体上的刻字艺术。

我们的难点是:如何更好地把书法家的神韵表达出来,让刻在石头或其他材质上作品看起来是跃然纸上的视觉效果?

透过“无价草稿”,看到善思的灵魂,藏着王羲之乐观的精神

之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我们行业里存在着这样的弊端:刻匠可以熟练使用工具,比如刻刀、切割机和角磨机等,但遗憾的是极少数人读懂书法。

他们不知道如何运笔,不知道笔画从何而起,在何而落,看不出书法家的笔画神韵和风格,不会考虑到书家每个笔画的用意和审美,不管粗的细的深的浅的线条,都是一刀切。

所以,他们常常会把书家的精细的笔画切粗了,切歪了,磨圆或飞白磨没了,如果细心观察,你会看到很多景点常常出现这种现象。

如果名家书法交到没有经过书法训练的雕刻工匠手上,意味着那一流的书法作品便被废掉了,变成了三流甚至不入流的东西,这往往令书家非常心痛,这是一种遗憾,也是一种悲哀。

透过“无价草稿”,看到善思的灵魂,藏着王羲之乐观的精神

所以,学习书法今天依然很重要,它不仅是为了刻字工作者更好地刻字,为了对书法家表达的尊重和敬意,最重要的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国粹。

中国书法之所以被称为国粹,源远流长,其派生而来的刻字艺术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艺术的生命是永恒的,不仅永不过时,而且历久弥新

而好的刻字艺术品其实本身就是好的毛笔书法的化身,只不过它优化了毛笔书法的不易保存和不易欣赏的局限性,它能以不同的材质以“大”的艺术分布在公园里,街道上,学校里,家里等场所,从而影响更多的人去热爱书法。

如果你从《兰亭序》里读到了悲观,相反,我却从《兰亭序》里看到了一个伟大的书法家的豪情壮志和乐观豁达,看到了传承国粹的希望,我想,这就是历代名家书法家的名篇佳作流芳千古的意义。

透过“无价草稿”,看到善思的灵魂,藏着王羲之乐观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