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不同於應試教育,那為什麼還要佈置圍棋作業呢?

現在孩子學圍棋,一般一週上一兩次課,三次課以上的不多,因為孩子太忙了。圍棋老師經常會給孩子留點家庭作業,有的家長很不以為然:孩子只是學著玩玩的,還做什麼作業啊?也有的家長非常在意:哎呀,今天作業錯了這麼多,你是不是都沒聽懂啊?

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前者多半是從兒童的天性出發,比較注重孩子的個性,想讓他自由成長。在家長看來,圍棋本來是個遊戲,何必弄成了一個負擔。這種想法也沒什麼錯,不過他沒有理解圍棋老師為什麼會留作業。

不同於應試教育,那為什麼還要佈置圍棋作業呢?

圍棋課的作業不像其他學科的,其它學科的作業一般是知識性的,圍棋課的作業基本是模擬實戰的情形,是技能性的。老師留作業的原因是希望孩子在家能再接觸一下圍棋,把課堂上的知識再練習一次,變成技能。因為單單課堂上的講解、練習和下棋,孩子的記憶並不是很深刻,學到的知識還無法有效轉化為能力。老師短短的課堂時間也無法關注到每個孩子,無法準確判斷他們是不是真的都學會了,所以留點圍棋作業可以檢驗一下孩子的學習效果。小學的作業,老師強制要求孩子完成,沒有完成會被老師批評、罰站,而沒有完成圍棋作業肯定不會被老師處罰,只是得到的表揚會比其他小朋友少。

不同於應試教育,那為什麼還要佈置圍棋作業呢?

知道老師留圍棋作業的原因後,我們家長就能發現,對圍棋作業也不必太過在意,重要的是他去做,而不是他做對多少。更不用擔心家裡人都不會下棋,圍棋作業沒有人輔導,老師通過作業是想看看他學會了多少,而不是考慮家長會不會。因此,孩子作業做錯了也就做錯了,沒什麼大不了,老師自然會給他講解或者以後給予針對性的練習。我們家長要做的,是引導孩子去完成作業並檢查,注意是引導不是強迫。這樣的作業不會成為一種負擔,反而讓孩子覺得很輕鬆,樂意去完成。

不同於應試教育,那為什麼還要佈置圍棋作業呢?

如果孩子的圍棋作業每次都全對,家長和老師也不能掉以輕心,覺得他真的都學會了。還需要多觀察他下的棋,實戰中能準確下出來,那才是真的掌握了。

而圍棋作業的難度,也是需要老師把握的,孩子們都很樂意做作業,準確率都比較高,就可以適度增加一兩個稍難的題目,讓他們多思考一下。如過孩子們開始不想做作業了,或者拖到圍棋課前才做,這就說明作業的難度有點大了,孩子們沒把握才會拖延。

不同於應試教育,那為什麼還要佈置圍棋作業呢?

禪宗有個“得指忘月”的公案,《楞嚴經》上也有類似說法:“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當應看月。若復觀指以為月體,此人豈唯亡失月故。”

圍棋的習題作業就像那根指向月亮的手指,如果太關注作業的對錯,就會忘記“真正掌握”這個月亮;同樣,讓孩子來學圍棋,目的本來也不是要把圍棋下的多好,拿到4段或5段的證書。而是通過圍棋訓練來鍛鍊孩子的思維,所以在圍棋教學中,圍棋技術也只是手指,孩子的思維訓練才是最終的那個月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