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魚菜共生南美白對蝦養殖技術:“紅體”對應原因及方法

南美白對蝦的“紅體”是疾病發生後的常見症狀。它的出現有很多原因。

然而,當一些養殖戶遇到這種情況時,他們往往把它視為最嚴重的“圖拉病毒病——俗稱紅體病”,然後開始匆忙治療這種疾病並濫用藥物。最後,由於盲目對症下藥,效果不理想,嚴重影響了對蝦的最佳治療時期。

一、應激性紅體


魚菜共生南美白對蝦養殖技術:“紅體”對應原因及方法

應激紅體:最明顯的識別方法是在水質好的情況下暫養對蝦一段時間,紅體症狀會逐漸消失,恢復正常的體色。

應激性紅體感染部位:觸鬚、尾扇發紅。

應激反應產生的紅色體經常出現在對蝦養殖過程中。在氣溫突然變化、暴雨、施用農藥、換水、捕魚等情況下。在大多數情況下,對蝦會產生“紅色的身體”。

當水環境的突然變化引起理化指標(酸鹼度、氨氮、亞硝酸鹽氮、水溫等)的突然變化時,在水質方面,對蝦會產生應激反應,觸角和尾扇會變紅。

蝦體的表面在諸如地下籠子、撒網和拉網等活動中也會變紅。這些“紅體”是由壓力反應引起的,在環境穩定後會消失。

在應激反應階段,對蝦的抗病能力會急劇下降,容易感染細菌、真菌和病毒,進而繼發細菌、真菌和病毒疾病。

解決辦法

1.在高溫多雨的夏季,應保持水體的相對穩定,定期調水,保持良好的水質,保持穩定的水質。

2.塘口一天的換水量不可過大,每次的換水量不得超過原水深的10%,且換水時應注意水源與塘口水質的水溫(選擇凌晨進水)、鹽度、pH值等不要偏差太大。

3.水質理化指標突然變化,及時預防疾病,選用刺激性小的藥物,並在整個水池中潑灑。

4.在培養過程中經常使用芽孢桿菌不僅能調節水中的氨氮和亞鹽,還能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5.添加VC、免疫多糖、鈣、乳酸菌等。以提高對蝦機體的免疫力,增強其對環境的適應性。

二、桃拉病毒


魚菜共生南美白對蝦養殖技術:“紅體”對應原因及方法

桃拉病毒病:基本無紅腿現象,且久病不愈的患病對蝦甲殼上會有不規則的黑斑,肝胰臟變異,甚至糜爛,腸道發紅腫脹。由桃拉病毒引起,主要由於水質底質不穩定、天氣變化造成的。常在對蝦蛻殼期出現,此時對蝦體質弱、抵抗力差,死亡率達到90%!

患病蝦早期出現遊塘池,體表無明顯變化,尾扇出現藍點或小白點,肉眼只能看到肝臟腫大和紅色。感染2-3天后,患病蝦的食物攝入量激增,觸鬚變紅,肌肉變渾濁。

病蝦後期會出現紅須、紅尾和軟殼,體色變為茶紅。患病蝦的攝食量減少,患病蝦在水體中緩慢地上下游動,離開水後很快死亡。患病蝦多伴有細菌性白斑、空腸空胃、肝臟萎縮等疾病。

解決方案

這種疾病沒有特效治療藥物。它無法根除和治癒。保守治療僅用於減少損失:

1.消毒:“碘”降低感染率。

2.外灑:中藥、對蝦攝入量已經很少。

3.提高水中的溶解氧,防止因溶解氧低而導致的大規模死亡

不管價格是高還是低,蝦都應該儘快生產,以減少損失。(注:桃拉病毒病在繁殖過程中非常罕見。受感染的蝦大多伴有細菌性白痢、空腸空胃、肝萎縮等對蝦綜合徵)。

三.其他情況

除了消滅南美白對蝦自身攜帶的致病菌外,其他非病毒性疾病也可以通過早期預防措施加以控制。應激紅體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只有通過及時正確的解決辦法,才能使對蝦儘快進入健康狀態。上面已經提到了解決紅腿病的方法。只有桃拉病毒病至今無法治癒。

通常養殖戶會認為預防疾病是浪費成本、多餘的,然後不去預防它們。在應對大規模疾病爆發時,不可能再彌補損失。因此,水產養殖“重在預防,防治結合”!預防是小,治療是大,不要因小失大!

魚菜共生南美白對蝦養殖技術:“紅體”對應原因及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