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為什麼君子能坦蕩蕩,小人卻長慼慼?

舒捲任風


君子,內心坦蕩,因為不違背內心來做事的。 不管是大事小事都依著內心指引的正確的方法來做事,而非是聽著腦袋的指令來做事。這些舉止會利於大眾,利於家人。 所以內心只能是浩然正氣。

小人,內心匱乏、卑鄙。因為他做任何事情都是聽從腦袋的利益分析與自私一面開頭的。 所以,做的都是虧心事。因為不聽內心的聲音和善、正氣。 只是用那所謂的自以為聰明的腦袋來評判走遍世界,只做利己的事。 哪能理解利他就是利己的心法則呢。

希望對你有幫助。



嘉怡的5的平靜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出自《論語,述而》,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個句子,但也是被很多人誤解的一個句子。

誤解主要源自對"君子“的釋義,因為"君子”是個多義詞。在這句子中,現在人們習慣上將君子釋作"才德出眾的人“。

但在先秦時,君子一詞多是對統治者和貴族男子的萬一過稱,例如:《詩經,魏風,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特別是與"小人”,“野人"等詞對舉時,指向則更加明確,如《孟子,滕文公上》:"無君子莫治野人,無野人莫養君子。

而"小人"的釋義,在這裡也是與"君子"對舉,指的是被統治者(平民百姓)。如《漢書,董仲舒傳》:《易》曰:負且乘,致寇至。乘車者君子之位也,負擔者小人之事也。此言居君子之位而為庶人之行者,其禍患必至也。

因此,孔子這句話中的君子,是指統治者(貴族男子),而小人指的是被統治者(平民百姓)。

孔子這話的原意應該是:統治者依天地規律而行,所以舒適安寧。而老百姓因被外物所奴役,常顯憂慮算計。

令人解讀已基本上游離了孔子仍原意,這也無不可,算是一種"從眾“的約定成俗吧。


徐國華


你好,這個問題我的理解與大家分享一下,要想解釋先要解釋一下什麼是君子,什麼是小人。所謂的君子是:心胸坦蕩,寬廣,為人寬厚,沒有仇怨,秉公辦事,不拉幫結派,對事不對人。而小人呢正好相反:心胸狹隘,處處算計人,背後使壞,愛打小報告,記仇等。

當今社會,為什麼小人得志,而往往正直的人處處得不到重用呢。很大的原因就是人的心裡問題,人民喜歡聽好聽的話,喜歡別人溜鬚拍馬的誇自己有面子,有威望。小人正是抓住這種虛榮的心裡,處處討好對自己有用的人,說一些對別人的好話。做一些別人一喜愛的我興趣。所以,領導會比較喜歡這樣的人,提拔重用,處處吃香。

君子呢。為人正直,敢說真話,敢於之處領導或者朋友的不足之處,缺點等。讓他覺得下不來臺,不給她面子。所以這樣的人有能力但也不會得到領導的賞識。所以有好處基本沒有這些人的事。

其實自古到今就是這樣沒法改變,因為大環境導致的,都知道正直的人說出的話對,但是領導,或者親朋好友不領情,那也沒辦法。我就是個特別正直的人,看到別人做的不當的,我就會指出來,所以我很少有朋友,他們都說我太直了。會吃虧的。我覺得我沒有錯,我始終認為天地無私心地寬,無怨無悔。這個社會就得有人敢說真話。

這就是我的理解。謝謝你的提問,讓我能回答這個問題,與大家分享。





山東濰坊阿勇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形容宇宙之廣,與宇宙更廣闊比喻君子心,可隨天地無限延伸,隨心所欲,沒有障礙,大概是小人眼裡只有自己,看到的全是障礙物,心中沒有天地,看誰不順眼整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老子道德經裡告誡君子永遠不要與小人鬥,在生活中只要做到不招惹小人,它的陰謀詭計就傷不到你,不與它一般見識,它就無計可施,所以常慼慼……


若冰之旅


小人可以這麼理解:

當著面打哈哈,背地裡議人非

場面上喊擁護,場下面搞暗戰

表面上道貌岸然,滿肚子男盜女娼

見高拜,見低踩

口口聲聲說正義,行行在在為私利

言言語語重朋友,利用你來才順手


牛先森呀


哈哈😃!這正是陰陽相背的根本區別了!

就陰陽來說,其特性是:

陰: 喜黑暗,下沉,怕光亮。

陽: 喜光亮,上升,惡黑暗。

君子屬於陽性。做人做事光明磊落,明明白白。有話當面說清楚講明白,做事情從不藏頭護尾,不做害人的事情,經得起考驗。無愧於心,高高興興,不怕別人指脊樑骨。所以,君子坦蕩蕩。

小人屬於陰性。心懷叵測,常常做人做事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以損人利己為主要。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這些手段都是見不得人的勾當。遮遮掩掩,時常擔心被識破或者暴露而憂心忡忡。所以小人常慼慼。


木錘193


君子為人剛正有度,行得正,坐得直,故坦坦蕩蕩;小人常詭計多端,心理陰暗,算計別人,常常無事生非,故內心不安,憂心重重也!



上德如水


首先要分清楚什麼是君子什麼是小人。君子是剛強,公正,無私,包容的。而小人是自私自利,陰暗的。小人是無孔不入,小人沒有原則沒有底線,什麼話都說,什麼事都幹做。君子有原則,有底線,什麼能說,什麼能做一清二楚。這就是君子能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趙利平(Mary)


君子如"范仲淹":以儒濟天下,以釋待眾生,以道求自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香遠溢清,亭亭淨植;不為虛名所累,只務人間正道。故君子坦蕩蕩也!小人則反之,個人利益,團伙利益行乎其上,陽奉陰為,假公濟私,機關算盡,盡失天良……故小人常慼慼呼。


yangjiana


古代的君子,他們要求自己嚴格而且全面,他們對待別人既寬容又簡約。君子對自己嚴格而且全面,所以不會懶惰;君子對別人寬容又簡約,所以高興做好事。

古人中有兩個公認的大聖人:舜和周公。舜的為人,是一個仁義的人。周公的為人,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君子們探求舜能成為舜、周公能成為周公的緣故,就要求自己說:舜和周公都是人,我也是個人。他們能做到仁人而多才多藝,可是我們卻不能做到他們這樣子?君子們朝思暮想,去掉那些不如舜、周公的地方,學習像舜、周公那樣的長處。

舜和周公是古代的大聖人,後代沒有人能趕得上他們,可是君子卻說:不如舜,不如周公,這是我的缺陷。這不就是對自己全面嚴格的要求嗎?

他們對待別人卻說:那個人能夠有這樣表現,就足夠稱為好人了;能夠擅長這個,就足夠算是一個有技藝的人了。肯定別人的一個長處,而不要求別人有第二個長處;肯定他人現在的表現,而不追究他人以前的表現。一件事是容易做好的,一種技藝是容易學到手的。君子之人對待別人,卻說:能有這點成就,這也就夠了。又說:能擅長做這個,這也就夠了。這不就是對待別人既寬容又簡約嗎?

所以,君子能坦蕩蕩:展舜之仁人風骨;示周公多才多藝之能力。

小人卻不是這個樣子的,他們要求別人很全面,而要求自己卻很低。要求別人難以做好事;對自己要求低,所以自己得到的就少。自己沒長處,卻說:我能做到這種事,也就足夠了。自己沒一技能,卻說:我能做到這樣子,也就可以了。對外欺騙別人,對內欺騙自己,沒一點收穫就止步不前,是不是對待自身要求太低了?

可是,小人對待別人卻說:他雖然能做到這樣,但是他卻不值得稱讚;他雖然能做這事兒,但他的才能不值得稱讚。舉出別人的一個缺點,卻不考慮別人十個優點;追究別人的過去,卻不考慮別人新的表現。宵小之人,懼怕別人獲得好的名譽,詆譭別人的一技之長。這不是對別人要求太全面了嗎?

所以,小人卻常慼慼:君子事情做好了,誹謗也會出現;道德高尚了,誹謗也跟著來了。小人不用對待一般人的標準要求自己,卻用聖人的標準去要求別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