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越南战争之54:美国撤军

1962年7月23日,美国国防部在珍珠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开了一个会,会议中,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提出了从越南撤军的战略构思:至1968年底,南越美军顾问团只保留1500名军官,也就是说,将驻越美军撤掉九成。同时,大幅减少对越美援。

这不是说说而已,美军在1963年12月真的撤了1000人。尽管南越在这一年经历了Ap Bac战役惨败、佛教徒骚乱、吴廷琰兵变被杀然后美国肯尼迪遇刺身亡,美军还是撤了。

事情的发生是这样的。

当年5月,麦克纳马拉跟参联会主席Lyman Lemnitzer访问南越,虽然只呆了短短的两天,但麦克纳马拉离开时,声称“胜利在望”。如此乐观的预期,相信与越方派出的陪同人员有一定关系:选择访问地点并全程陪同的,是吴廷瑈手下得力干将、越盟头号间谍范玉草。

当然,撤军这样的大事不可能是靠两天的访问印象就能决定的。就越南的局势问题,麦克纳马拉在珍珠港的会议上咨询了美军驻越顾问团的意见,顾问团的答复是半年来进展巨大,再花一年时间,南越政府军就能够完全担负起责任,之后,越盟游击队将被全面压制。

这样的乐观情绪并非顾问团独有,直到1963年4月,国家情报分析处( National Intelligence Estimate)也是这样看。甚至到1963年7月,国防部情报局(Defense Intelligence Agency)仍然保持同样的乐观态度。

越南战争之54:美国撤军


看到南越局势这么好,麦克纳马拉当即下令着手拟定逐年撤军及美援计划,目标是1965年底时,南越政府军能够独力维持局面,1968年底美军基本撤出,只留顾问团的架子。

7月26日,参联会将此事正式通知太平洋舰队司令部,要求司令部拟定一个全面撤军计划;8月14日,司令部要求驻越美军顾问团拟定三年平定游击队的计划。顾问团下面没人可命令的,只好自己写。

虽然是最底层的小虾米,顾问团还是尽职的,做规划的时候还做了个重构南越军事指挥系统的建议。建议获吴廷琰首肯,11月26日开始改组指挥系统。

12月7日,顾问团的规划初稿完成并提交司令部,但当天即被驳回:费用太高而且缺乏训练细节。次年1月19日,顾问团二稿出笼,计划是1964年南越武装力量(军事、半军事武装)扩张至45.8万人;6年援助总金额为9.73亿美元。

1963年3月20日,顾问团报告“形式喜人”,有望在当年将游击队控制住。

5月6日,国防部再次在珍珠港开会,麦克纳马拉认为既然形势大好,那么前面的那个援助金额应该削减,同时撤军计划要加速。

5月8日,佛教徒危机爆发。

9日,参联会责成太平洋司令部重新拟定撤军计划,并给出具体要求:当年(1963年)年底撤军1000人,而且是以单位为单位撤离,撤出的单位由南越政府军顶上。

29日,司令部收到新的指令,要求1964年援助定在1.8亿美元之外,就1965~1969年的援助做三个计划,金额分别为5.85、4.5、3.68亿美元。

不论哪个数字,都比二稿的9.73亿美元有实质性的减少。各种往复报告、改动之后,在9月27日最终定下来的数字是1964年1.8亿,1965~69年合计2.116亿。总计金额,大约是二稿的三成而已。

8月20日,佛教徒危机恶化,吴廷琰宣布军管。

11月1日,吴廷琰在西贡兵变中被杀。

22日,肯尼迪遇刺身亡。

26日,约翰逊继续按计划撤军。

12月11日,1000人撤军完毕。驻越美军顾问团成员为15894人,这一数字比高峰期的10月少,但没少1000,因为中间有加了些人。

1964年3月8日,麦克纳马拉再访越南,这次时间比较长,呆了8天。16日,麦克纳马拉提交报告,认为南越局势”无可争议”地比半年前恶化,就此他提了12条建议,其中一条就是大幅提高美援。

而且,虽然他仍认为撤军是可行且必要的,但在可预期的将来无法实现。报告中,他将撤军的日期推到了1965年底。

这次撤军就此结束。

1965年底,已经是另一回事了。

越南战争之54:美国撤军


这看似荒唐的撤军决定,有多方面的因素。

其一,我们现在当然知道越战后果严重,但这都是后见之明,在当时,越南的并不是世界或者美国的焦点。柏林、古巴乃至东南亚的老挝而不是越南才是当时美苏较量的主战场,即前面45~48节的东西。

当时的越南只胡志明跟吴廷琰的主战场,世界范围内反而没有老挝亮眼。而且,1962年国防部的珍珠港会议是7月23日,就在这一天,14国签署老挝中立的协议,相信这不是巧合。

算起来,吴廷琰死后南越情况急剧恶化、直到东京湾事件之后,越南才成为世界的焦点,那是两年之后的事了。

其二,美国向来不愿意卷入亚洲的战场,只韩国是个例外。这不愿卷入的想法背后,是美国人认为在对待人的生命方面,亚洲与自己的价值观不同,如果说的直白一点,就是亚洲人更不注重生命。

不清楚这看法最初是怎么来的,想来至少有四件事吧。一是1860年20名英国人被咸丰虐杀后不成人形的尸体;二是1869年十多名日本人在外国使团监视下切腹;三是19世纪末传教士用小孩眼睛做药引的传言以及之后惨烈的教案;最后,当然就是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表现出的残暴。

其三,当时南越局势确实有改善,吴廷琰保护私产并鼓励外资进入的政策取得实质性效果,即便谈不上“欣欣向荣”,经济增长速度是相当不错的。当时的越南经济发展,49节有大致的介绍。

其四,钱。美国政府的钱是美国人交的税来的,不是风吹来也不是印刷厂印出来的。捐款做慈善或者哪怕是给钱让人火中取栗,都会有钱的考量。

其五,美国人试图通过压缩援助影响吴廷琰,让他不要那么固执,能够听取美国人的建议。其实,俺觉得如果吴廷琰更合作而不是那么强烈地怀疑/反感美国,结果恐怕会好些,不论是对个人或者越南;而且从某个方面来说,胡志明反倒是比吴廷琰更亲美。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因素美国人没考虑到,或者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南越是被动防守,当时局势缓和,仅仅是因为越盟不出手而已。“不要猜他们会不会干,而要看他们有没有能力干”,这是麦克阿瑟十多年前的教训,但美国情报系统忘记的太快,盲目乐观。

这节内容大多出自CIA档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