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范闲斗诗时,借一首诗表达了自己内心想法,只可惜无人明白

《庆余年》中范闲的命运属实让人羡慕不已,但与主线情节同时让人感叹的,还有范闲的斗诗环节。哪一首不是脱口而出、惊为天人?虽然能背诗,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但范闲做到的是能将诗领悟透彻,知道什么场合哪首诗更应景。就像那首《登幽州台歌》,也是真正的范闲心意、和这个时代的他字字重合的。

范闲斗诗时,借一首诗表达了自己内心想法,只可惜无人明白

登幽州台歌

唐代: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在解读这首诗之前,很有必要了解一下这“幽州台”,到底是何方神圣。燕国燕昭王继位,那时是燕国内乱、齐国插手未果等一系列大事结束之后的时期。燕昭王原为韩国人质,继位后手边一个人才都没有,因此去请教郭隗,在他的建议下,燕昭王修建一座高台,用以招徕天下贤士,因台上放置几千两黄金便被称作“黄金台”,也是幽州台。

诗人陈子昂,登幽州台之时,正值仕途遇挫,不得武则天重用。登幽州台,想起燕昭王之时,“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那是如何值得羡慕的时代。可自己这时虽有满腹热血、慷慨激昂之情,却不被重用。这英明的君主已是前人,和自己无缘,后代的君王又不能做到像他这样,广纳贤士。

范闲斗诗时,借一首诗表达了自己内心想法,只可惜无人明白

在幽州台之上,不禁想起这年华的流逝。幽州台依然屹立不动,但是天地之间已经过去了几百个年头。想到这里,自己虽然只是天地的一粒尘埃,但是心中何尝没有将自己的生命无限延续的理想呢?可惜理想只是理想,终究是没有办法实现,想到这里,不禁热泪横流,愤懑之情无处抒发。

为什么说这首诗最得范闲心意呢?虽然他背过的李白的、杜甫的诗,确实也都是千古流传的名作,但他们的人生轨迹注定与自己不同。可是陈子昂便和范闲的人生有异曲同工之妙,让范闲在斗诗时,一时心中情绪涌上,脱口将这首诗掷地。

范闲重生一次,虽然口口声声说自己无法实现母亲叶轻眉的愿望,只想毫无遗憾地过完这一生,但是心中又何尝不遗憾呢。

范闲斗诗时,借一首诗表达了自己内心想法,只可惜无人明白

只不过是叶轻眉未能完成的理想,自己虽然赞成,却不知道该从何处帮忙,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单枪匹马,缺乏了叶轻眉那份大无畏的勇气,无法与全世界为敌。所以范闲虽然嘴上说自己要过得潇洒快活,但是心里一直替母亲那块已经积灰的石碑感到遗憾。

自从回京之后见遍了大风大浪,习惯了被周遭所有有权有势的人施压,范闲在应对自如的同时,也深感这个世界等级制度与威严的根深蒂固,自己的母亲,便是与这种制度对抗之后的牺牲品。

他虽从没表现出来,但心中无时不刻都有陈子昂在这首诗中表现出来的愤懑之情。说到底,范闲心中其实也住着一个“叶轻眉”,只不过将她埋藏的极深,不到关键时刻不爆发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