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敢問曹操這一生最對不起誰?

一起面對吧


我覺得曹操一生最對不起的是(都依據小說三國演義)陳宮。陳宮,字公臺,東漢末年呂布帳下首席謀士,東郡東武陽(今山東莘縣)人。性情剛直,足智多謀。

曹操當時因為刺殺董卓失敗後逃亡,被當作要犯緝拿!經過陳宮管轄的地方被陳宮發現,當時曹操非常害怕認為會被送到董卓那裡斬首。可是陳宮是一位賢明之士,陳宮認為曹操是一位有鴻鵠之志的人,並稱曹操為“明公”一番言語後兩人意氣相投,就逃離了。讓陳宮大跌眼鏡的是——經過呂伯奢一家,由於曹操天生多疑,失誤殺死了呂伯奢一家,說出了“寧叫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吾”傷透了陳宮的心,陳宮離曹操而去後輔佐了呂布。經過一系列的疆場廝殺,呂布在白門樓被擒,被殺!

陳宮被曹操所擒後,曹操真的不忍殺陳宮,因為曹操知道沒有陳宮當時的大義凜然,就沒有曹操的現在。曹操是惜才的,又有救命之恩,也欣賞陳宮才華,想留下陳宮的性命,曹操繼續以子女父母來挽留陳宮,希望為自己所用,但是陳宮說如果曹操用孝心統治的話就不會傷害他的妻兒。陳宮把所有的問題都拋給了曹操。因為當時曹操是主公,總不能跪下來求陳宮吧!最後看曹操沉默不語,陳宮仰著頭,大聲說:殺了我來正軍法吧。曹操流著淚,便把陳宮給殺了。當時我看到這裡我也是很傷心!

這可能就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吧!

在這些賢明義士看來節操理想比生命更重要…






致臻收藏


敢問曹操這一生最對不起誰?

曹操作為三國時期實力最強的雄主,文韜武略,不可一世。但所謂英雄,譽滿天下,謗滿天下,曹操也做過許多對不起人的事,深受後世指摘,像崔琰,婁圭等人都是當世名士,卻都死於曹操之手,但有一個人是曹操至親,卻因曹操而死,而曹操非但沒有報仇,卻將仇人招至麾下重用,因此此人可稱曹操最對不起之人,他就是曹操的長子曹昂。

曹操好色誤事

在曹操迎天子回許都之後,將兵鋒指向了張繡佔據的宛城,而由於曹軍聲勢浩大,張繡不戰而降,就在大局已定之時,曹操的老毛病犯了,看上了張繡的叔叔張濟之妻,這可惹惱了張繡,於是張繡一不做二不休,反了。

太祖納濟妻,繡恨之。太祖聞其不悅,密有殺繡之計。計漏,繡掩襲太祖。—《三國志》

這可要了曹操老命了,由於事出突然,曹軍毫無抵抗之力,曹操在典韋,曹昂等人的護送下,逃出生天,而曹昂,侄子曹安民,愛將典韋悉數戰死,而當時才十歲的曹丕僥倖騎馬逃脫,可謂不幸中的大幸了。可憐曹昂風華正茂,卻死於父親好色。

曹操收降張繡

官渡之戰前夕,張繡在賈詡的勸說下,戰戰兢兢的投降了曹操,但曹操的表現出乎了天下人的意料,當然這也是曹操想要的效果,就像曹操對賈詡說的那句:“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因此曹操不但沒有提起殺子之仇,還加封張繡為揚武將軍,更誇張的是與張繡結為了親家。

繡至,太祖執其手,與歡晏,為子均取繡女,拜楊武將軍。—《三國志》

曹操對曹昂的歉意

宛城之敗讓曹操折損了長子曹昂,愛將典韋,而曹操對典韋的死確實是相當痛惜,“聞韋死,為流涕,募間取其喪,親自臨哭之”可見其感情之深,但最讓曹操覺得對不起的還是曹昂。

曹昂死後,其養母丁夫人悲痛欲絕,憤然與曹操決裂,而曹操在彌留之際,說出了自己的心聲,可見曹昂之死是曹操一生之痛。

後太祖病困,自慮不起,嘆曰:“我前後行意,於心未曾有所負也。假令死而有靈,子脩若問‘我母所在’,我將何辭以答!”—《魏略》

總結:綜上所述,曹操作為一代梟雄,威名遠揚,但他也有自己的痛苦,在眾多所負之人中,長子曹昂才是他最對不起之人,他為了收服天下人之心,厚待殺子仇人,想必其內心是痛苦的,直到了彌留之際他說才出了自己的心聲。


臨石觀海


曹操一生最對不起的是他的髮妻丁夫人。臨死前也是一直對她念念不忘,還一直絮叨,到了那邊沒有臉見她。

一世桀驁不馴的曹操竟然會對髮妻如此愧疚,難道是因為回首往事時,細數自己做過多少傷了丁夫人心的事情?當然不是,就算他負她一生,什麼事丁夫人都能無所謂。唯有兒子曹昂的死,卻像一座大山,隔在了曹操和丁夫人之間。

曹昂雖然不是丁夫人親生的,但是對這個兒子的愛,一點不亞於像是自己親生的。當時得知曹昂戰死沙場,丁夫人悲痛欲絕。而得知曹昂的死,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曹操,從此丁夫人對曹操如同陌生人一般。是的,當成心頭肉一般寶貝的兒子,就這麼死了,丁夫人哭著對曹操撕心裂肺地喊道“你還我兒,還我兒啊~”

開始曹操還是很理解丁夫人,畢竟喪子之痛,曹操也是非常難過。但是不論多久,曹操以為時間可以淡化傷痛,丁夫人也可以如同以前那樣對自己,哪想仍舊對曹操像是個冰冷的陌生人,愛搭不理。終於有一天,曹操不耐煩了,對丁夫人沒好氣地說道:“你再繼續這樣要死要活的,回孃家算了。”

其實曹操只是一句氣話,可是丁夫人卻當了真,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就收拾行李回了孃家。曹操去接她回來,也依舊無動於衷,沒有辦法的曹操,只好和丁夫人和離,雖然丁夫人可以再嫁,但是誰敢娶呢。而這一別就是永遠,在曹操臨終時,才道出了對丁夫人的思念。





王朝鐵粉


曹操在臨終前曾言:“我這一生,縱橫天下三十多年,唯一放不下的人便是我的原配丁夫人,我從未負心於她,只不過因為我做了錯事讓一切無法挽回,若是到了另一個世界,子修問我母親何在,我該如何面對”!

丁夫人是曹操的原配,因其不能生育,就把曹操亡妻劉氏的孩子曹昂領過來養育了,一直視如己出!

宛城之戰中,曹昂為了保護曹操死於亂軍之中,丁夫人再也忍不住了,丈夫風流成性她都能忍,可自己風流卻搭上了曹昂的性命,於是便每日責罵曹操,後來由於不和便跑回孃家去了!

過了一段時間,曹操去丁夫人家接她,此時丁夫人正在屋中紡織,曹操來到身邊撫摸著她的背部讓她回家,可是丁夫人卻充耳不聞,過了許久曹操方才明白,自從丁夫人走後就沒想過要回來,只得作罷,臨走前曾跟丁夫人父親說若想改嫁也可改嫁,雖然曹操此話說的輕巧,可丁夫人家人卻不敢讓她改嫁,曹操走後沒幾年丁夫人便去世了!

據【魏略】記載:

太祖始有丁夫人,又劉夫人生子修及清河長公主。劉早終,丁養子修。子修亡於穰,丁常言:"將我兒殺之,都不復念!"遂哭泣無節。太祖忿之,遣歸家,欲其意折。後太祖就見之,夫人方織,外人傳雲"公至",夫人踞機如故。太祖到,撫其背曰:"顧我共載歸乎!"夫人不顧,又不應。太祖卻行,立於戶外,復雲:"得無尚可邪!"遂不應,太祖曰:"真訣矣。"遂與絕,欲其家嫁之,其家不敢。

初,丁夫人既為嫡,加有子修,丁視後母子不足。後為繼室,不念舊惡,因太祖出行,常四時使人饋遺,又私迎之,延以正坐而己下之,迎來送去,有如昔日。丁謝曰:"廢放之人,夫人何能常爾邪!"其後丁亡,後請太祖殯葬,許之,乃葬許城南。後太祖病困,自慮不起,嘆曰:"我前後行意,於心未曾有所負也。假令死而有靈,子修若問'我母所在',我將何辭以答!"

----------【魏略】


華夏曆史5000年


從曹操個人來說,應該最對不起的是曹昂的養母丁夫人。

到底怎麼回事,請大家慢慢看:

建安二年(197年)年隨曹操出征張繡,因張繡突然襲擊,曹昂為救曹操負責斷後,與大將典韋一同戰死於宛城。

曹操之所以打敗這一仗,是因為他當時得意忘形,他跟張繡的戰爭沒有怎麼打張繡就投降了,投降了以後曹操不但收編了張繡的部隊,還收編了張繡的嬸嬸,張繡的嬸嬸是個美女,曹操這個人是很好色的,走到哪他都要收編一些美女,於是把張繡的嬸嬸收編了。張繡的面子上就下不來,再加上其他的原因張繡後來就反叛他,對他進行突然襲擊.

公元220年,曹操一病不起。這時他已六十六歲。據《三國志·后妃傳》裴松之注引《魏略》,曹操在臨終前說過:我一生所作所為,沒有什麼可後悔的,也不覺得對不起誰,唯獨不知到了九泉之下,如果子修向我要媽媽,我該怎麼回答。

子修就是曹昂,是曹操的長子。曹昂的生母劉夫人早逝,便由沒有生育的正室丁夫人撫育,丁夫人也視為己出。後來曹昂陣亡,丁夫人哭得死去活來,又常常哭著罵著數落曹操。

曹操一煩,便把她打發回了孃家。後來他親自到丁夫人孃家去接她,丁夫人卻坐在織布機前織她的布。曹操便撫著她的背,很溫柔地說:我們一起坐車回家去,好不好呀?丁夫人不理他。曹操走到門外,又回過頭來問:跟我回去,行不行呀?丁夫人還是不理他。曹操沒有辦法,只好和她分手。以曹操脾氣之暴躁,為人之兇狠,做到這一步已很不簡單。何況曹操還讓丁夫人改嫁,不讓她守活寡,只是丁夫人不肯,她父母也不敢。就是敢嫁,也沒人敢娶。





米爸Derek


曹操最對不起誰?這個我覺得要看從哪個方面哪個角度去分析。

如果說,從家庭上來講,曹操最對不起的是丁夫人。

曹操病重,自知時日不多,曾經嘆息說:“我前後行意,於心未曾有所負也。假令死而有靈,子脩若問‘我母所在’,我將何辭以答!”

意思是說,我這輩子,前後做事情都隨從心意,自己覺得辜負了誰。如果真的死後還有靈魂的話,碰到了子修(曹操長子曹昂的字,劉夫人所生,但自幼由丁夫人所養,因為徵張繡戰死,丁夫人為此與曹操鬧翻),他如果問我:“我母親在什麼地方?”我將要用什麼話來回答他呢?

所以,曹操於自己心裡,自覺最對不起的,是丁夫人。

原來雄武豪邁的曹孟德,也有柔情似水的溫情一面。

如果要從曹魏朝廷的存續角度來說的話,我覺得曹操最對不起的是曹植。

原本,曹植是曹操最喜愛的孩子,而且才華橫溢,曹操也有想著把王位傳給曹植,只是曹植這人,文人氣息太重,沒有像曹丕那樣有政客的潛質,懂得做一些表面功夫討曹操歡心。但是曹操只看到曹丕長的一面,卻沒有看到曹丕短的一面。

曹丕的短處,就是活得不如曹植命長,甚至不僅僅是曹丕,就連曹丕的兒子曹叡,都活得不如曹植的兒子曹志命長。曹丕220年即位,226年就病逝;曹叡226年即位,239年病逝,兩人加起來在位的時間都不到20年時間。留下一個不足10歲的小孩子曹芳繼位,最後被司馬家族竊取了曹操辛苦奮鬥一生的政權。

曹植這一脈就不一樣了,曹植本身就活得命長,他活到了236年,比曹丕足足多活了十年。如果扣掉曹丕比之年長的5歲,曹植也還比曹丕多活了5年,而且這還不包括曹植被曹丕父子的嚴防和限制,導致他產生鬱郁早逝;

曹植的兒子曹志,是一個有能力的人物,曹植說:“這孩子是保護國家的人!”他為人清廉正直,才行高潔,好古文,通曉各種事物,是魏宗室中的英才,只是因為自己的身份,不敢太過鋒芒畢露,只能寄情於遊樂和聲色之中,藉以保身。如果曹志做帝王,應該也不會太差。

而且曹志比誰都長壽,他活到了公元288年,比曹叡多撐了近50年,最關鍵的是,司馬懿死於251年,司馬師死於255年,司馬昭死於265年,甚至於司馬炎死於290年,曹志如果能夠順利繼承曹魏的王位或者皇位,應該比曹叡父子更容易保住曹魏政權。

所以,如果從曹魏政權的存續來看,曹操對不起的是曹植,其實也是對不起他自己。

當然,如果要從忠於漢室的角度來說,曹操最對不起荀彧。

當初,荀彧是報著扶持漢室來投奔曹操的,二十年間,荀彧忠貞不二,殫精竭慮,幫助曹操深根固本也好,奉迎天子也好,保全兗州也好,官渡之戰堅持奮戰也好,荀彧都是扛著“復興漢室”的大旗來開展的。

當曹操受封九錫,荀彧就認為:“(曹公)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結果,反而惹怒了曹操,最終憂鬱而死(也有人說是曹操賜死)。

荀彧可以說是曹操的眾多謀士中,最為出類拔萃,貢獻也是最多最大的,可以說,倘若沒有荀彧,就沒有後來的曹操。而曹操因為一個九錫之事,就與荀彧隔閡,致使荀彧早早離世,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文士野


導語:提到曹操,人們大都會脫口而出“奸雄”,曹操在歷史上的形象不算太好,客氣的說法是“奸雄”,不客氣的就是“奸臣”,甚至“奸賊”。

魯迅先生曾說:“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

那麼,這個奸雄的一生可有對不起誰?

我覺的,這個問題可以在曹操的臨終之言找到答案。

後太祖病困,自慮不起,嘆曰:“我前後行意,於心未曾有所負也。假令死而有靈,子修若問‘我母所在’,我將何辭以答!”——《魏略》

這個“子修”就是曹操的長子,曹昂的生母劉夫人早逝,曹昂便由正室丁夫人撫育長大,丁夫人也視為己出。

宛城之變中,曹昂陣亡,丁夫人哭得死去活來。經常數落曹操,說他殺死了自己的兒子。

宛城之變中的曹操可謂狼狽不堪,長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被殺,愛將典韋戰死。此前的曹操一直是意氣風發,宛城這戰,可以說把他打回了原形,導火索還是因為一個女人。

丁夫人天天在曹操耳邊唸叨,曹操一煩,便把她打發回了孃家。但曹操對丁夫人還是有感情的,後來又親自到丁夫人家去接她,而丁夫人卻坐在織布機前織她的布,不理曹操。

曹操撫其背,很溫柔地說:我們一起坐車回家去,好不好呀?丁夫人不理他。曹操走到門外,又回過頭來問:跟我回去,行不行呀?丁夫人還是不理他。

曹操沒有辦法,只好獨自回去。

臨走前還對丁夫人的家人說,讓丁夫人改嫁,不讓她守活寡,只是丁夫人不肯,她父母也不敢。就是敢嫁,也沒人敢娶。

後太祖就見之,夫人方織,外人傳雲“公至”,夫人踞機如故。太祖到,撫其背曰:“顧我共載歸乎!”夫人不顧,又不應。太祖卻行,立於戶外,復雲:“得無尚可邪!”遂不應,太祖曰:“真訣矣。”遂與絕,欲其家嫁之,其家不敢。

在那個封建王朝,依曹操琢磨不定的脾氣,能做到如此程度,已經很不簡單了。比比同時期的劉備,多次拋妻棄子,讓人一言難盡。

曹操對丁夫人的“於心所負”,一方面是確實所虧欠於她,另一方面宛城之變,帶來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宛城被襲屬實是最窩囊的一仗,因為個人原因損兵折將,也失去了最有實力的接班人,此戰對未來的魏國影響重大。

若曹昂不戰死,他的世子地位必然不可撼動,正室丁夫人不會被廢,曹丕曹植無緣世子,便不會相爭,楊修、丁儀兄弟也罪不致死。

世子繼位,眾望所歸,諸王與群臣竭力輔政,大魏的凝聚力應當與太祖在世時無異,因此也不會發生曹彰進京暴斃的“靈異”事件。

曹昂繼承了太祖諸多優點,文武雙全,且不說他伐吳能否成功、能否活過40歲,總能保證其子不各個早夭、接班人確實姓曹吧。換了別人來做文帝與明帝,倆人多活幾年,接力總能熬死司馬懿吧……

當然了,這只是一個假設而已,談起曹操所負之人的一個小插曲。

歷史雖沒“假如”,但卻並不妨礙我們合理的假如!

回到正題,本就多疑的曹操在晚年被困擾最多的事情就是世子之爭,所以他才會對自己當初的致命錯誤耿耿於懷。

觸景生情,不免想到長子曹昂,又想起丁夫人所說,心中定是鬱悶不已,而又無奈悲涼。


遨遊者


曹操一生功績卓著,但犯下的錯誤也不少,單說被他錯殺過的人,有名氣的就有幾個,比如神醫華佗、謀臣楊修,呂伯奢全家等等。

雖然事後曹操均有悔意,都有對不起他們的感慨,但小編通過查閱史料發現,曹操一生中最對不起的人就是曾經的貼身侍衛典韋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典韋自從被夏侯惇引薦給曹操後,就一直得到了重用,典韋曾三次冒著生命危險硬生生地把曹操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典韋,就沒有曹操,如果典韋不是在他年富力強的時候死去,或許曹操的南征北戰會變得更加容易些吧,那麼這位號稱有萬夫不當之勇的典韋,為何那麼早就死去了?

話說,當年宛城易主,張繡成為了小領導,曹操認為這個時候正好是奪取宛城的最好時機,果不其然,正如曹操所想的那樣,他沒費一兵一卒就成功收降了張繡,一切看似都是那麼的順理成章。

可高興過了頭的曹操,這時好色之心頓起,他聽說張繡的嬸母是個大美人,就派人連夜把她接到大賬之中,供自己玩樂,張繡聽說此事後,氣得火冒三丈,誓要殺死曹操以洗恥辱,後來張繡採取手下計策,派人偷了典韋的雙戟,深夜又偷襲了曹操的營寨,曹操未料到張繡會有這一出,倉皇準備出逃,而丟了武器的典韋負責殿後,他堵住寨門與張繡之軍肉搏了好長一段時間,為曹操出逃爭取了保貴的時間,可最後典韋卻被亂箭射死了。

據野史記載,當時轉危為安的曹操聽說兒子曹昂戰亡的消息時,臉上並無太大反應,可接著聽說愛將典韋也戰亡時,他頓時淚流滿面,號啕大哭起來,悔恨自己當時的一時糊塗!

到了第二年,當曹操率軍征戰又路過此地時,觸景生情的他想起典韋,又開始號啕大哭起來。能讓曹操這個“狠心之徒”有這樣表現的,還真不多見,由此可見,曹操對典韋的歉意該有多深呢!


一起看世界666


曹操一生功績卓著,但犯下的錯誤也不少,單說被他錯殺過的人,有名氣的就有幾個,比如神醫華佗、謀臣楊修,呂伯奢全家等等。

雖然事後曹操均有悔意,都有對不起他們的感慨,但小編通過查閱史料發現,曹操一生中最對不起的人就是曾經的貼身侍衛典韋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典韋自從被夏侯惇引薦給曹操後,就一直得到了重用,典韋曾三次冒著生命危險硬生生地把曹操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典韋,就沒有曹操,如果典韋不是在他年富力強的時候死去,或許曹操的南征北戰會變得更加容易些吧,那麼這位號稱有萬夫不當之勇的典韋,為何那麼早就死去了?

話說,當年宛城易主,張繡成為了小領導,曹操認為這個時候正好是奪取宛城的最好時機,果不其然,正如曹操所想的那樣,他沒費一兵一卒就成功收降了張繡,一切看似都是那麼的順理成章。

可高興過了頭的曹操,這時好色之心頓起,他聽說張繡的嬸母是個大美人,就派人連夜把她接到大賬之中,供自己玩樂,張繡聽說此事後,氣得火冒三丈,誓要殺死曹操以洗恥辱,後來張繡採取手下計策,派人偷了典韋的雙戟,深夜又偷襲了曹操的營寨,曹操未料到張繡會有這一出,倉皇準備出逃,而丟了武器的典韋負責殿後,他堵住寨門與張繡之軍肉搏了好長一段時間,為曹操出逃爭取了保貴的時間,可最後典韋卻被亂箭射死了。

據野史記載,當時轉危為安的曹操聽說兒子曹昂戰亡的消息時,臉上並無太大反應,可接著聽說愛將典韋也戰亡時,他頓時淚流滿面,號啕大哭起來,悔恨自己當時的一時糊塗!

到了第二年,當曹操率軍征戰又路過此地時,觸景生情的他想起典韋,又開始號啕大哭起來。能讓曹操這個“狠心之徒”有這樣表現的,還真不多見,由此可見,曹操對典韋的歉意該有多深呢!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看法,如有不妥之處,歡迎留下寶貴意見!


螞蟻666


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曾經有個名人說過,內疚是最沒必要的情感。而曹操絕對沒有。

曹操起兵前因誤會最終仍殺死呂伯奢。

後來徐州之戰殺自己的救命恩人陳宮。對於反對者決不手軟。

宛城之戰,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將典韋因他而死。最後毅然放過張繡。

赤壁之戰,雖說哭過郭嘉,但不是內疚,而是責怪活著的謀士無能。

荀彧追隨曹操多年,屢獻計策,也被殺掉。

對於劉備,曹操是想殺一萬次,但沒殺。

無論對於戰友還晨親人,曹操該殺一個都不會放過,對於仇人卻可以原諒。

因此,在曹操心中不會為誰留一滴淚。不然就不會死後建疑冢七十二座。不讓後人知他葬在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