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说说鲁迅、王小波对你的影响有哪些?

一介雕民


说实话,鲁迅和王小波不是一个文化级别的作家,不能拿来比较,如果要比,也应该拿海明威,福克纳,加缪,马尔克斯和鲁迅比。他们两个,一个是大文豪寄,一个是一流作家。先说鲁迅,那是中国民族的脊梁骨,抱着拯救国人麻木不仁的灵魂而写作的,我们都是读鲁迅长大的人,影响力是世界级的。而王小波,是个智者,拿“黄金时代”来说,一本一流的作品,好看,黑色幽默,但也只是一本好的作品而已。


自由思想者李几道


鲁迅先生的作品有很多。

1、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

2、散文集:《朝花夕拾》

3、散文诗集《野草》

4、小说集:《呐喊》《彷徨》

5、《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在树当时整个中国人的灵魂!他的作品给人们心灵上的震撼!他鼓舞人心!下面我结合鲁迅先生的作品,做简单分析。

《故事新编》是鲁迅作品中仅有的以远古为背景创作的小说。其内容有: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等。

请看《补天》(节选):

终于,腰腿的酸痛逼的女娲站立起来,倚在一座较为光滑的高山上,仰面一看,满天是鱼鳞样的白云,下面则是黑压压的浓绿。伊自己也不知道怎样,总觉得左右不如意了,便焦躁地伸出手去,信手一拉,拔起一株从山上长到天边的紫藤,一房一房的刚开着大不可言的紫花,伊一挥,那藤便横搭在地面上,遍地散满了半紫半白的花瓣。

伊接着一摆手,紫藤便在泥和水里一翻身,同时也溅出拌着水的泥土来,待到落到地上时,就变成许多伊之前做过了一般的小东西,只是大半呆头呆脑,獐头鼠目的有些讨厌。然而伊不暇理会这等事了,单是有趣而且烦躁,恶作剧似的将手只是抡,愈抡愈飞速了,那藤便拖泥带水的在地上滚,像一条给沸水烫伤了的赤练蛇。

泥点就像暴雨似的从藤身上飞溅开来,还在空中便成了哇哇地啼哭的小东西,爬来爬去的撒得满地。

伊不独腰腿痛,连两条臂膀也都乏了力,伊于是不由得蹲下身子去,将头靠着高山,头发漆黑地搭在山顶上,喘息一会儿之后,叹一口气,两眼就合上了,紫藤从伊的手里落了下来,也困顿不堪似的,懒洋洋的躺在地面上。

轰!!!

在这天崩地塌的声音中,女娲猛然醒来,同时也就向东南方直溜下去了。伊伸了脚想踏住,然而什么也踹不到,连忙一舒臂,揪住了山峰,这才没有再向下滑的形势。

有一队巨鳌正在海面上游玩,伊不由得喜出望外了。

立刻将那些山都搁在他们的脊梁上,嘱咐到,“给我驼到平稳的地方去罢!”巨鳌们似乎点一点头,成群结队的驼远了。

鲁迅用女娲补天、造人的神话传说,改造人们的思想、精神、和灵魂。它启发人们:要敢于打破旧传统思想的束缚,要敢想敢干敢做,要有创造精神!美好生活是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创造力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兴旺繁荣昌盛的原动力!

王小波的作品,我读得太少,只读过他的一篇杂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文章以作者文革时期下乡插队时的一个故事为叙述主体,故事主角是一只猪,文章启示我们要有自己的思想,有美好的精神追求,追求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路在我们脚下,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有钱三十


读鲁迅先生的书,总是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感觉灵魂一次又一次得到了升华!

1. 从来如此,便对么?

2. 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

3. 真正的勇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直面惨淡的人生!

4. 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5.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6. 面具戴太久,就会长到脸上,再想揭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

7. 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8. 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很充实,当我开口说话,就感到了空虚。

9. 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10. 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

11.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

12. “急不择言”的病源,并不在没有想的功夫,而在有功夫的时候没有想。

13. 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

14. 无刺的蔷薇是没有的,然而没有蔷薇的刺却很多。

15. 父母之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16. 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17. 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18. 试到公园去,大概总可以遇见祖母带着她孙女儿在玩的。这位祖母的模样,就预示着那娃儿的未来。所以倘有谁要预知令夫人日后的丰姿,也只要看丈母。不同是当然要有些不同的,但总归相去不远。

19.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0.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以上全部来自迅哥儿杂文或小说。


送你1颗子弹


我看过鲁迅全集,基本看不懂,对我来说,很是深奥,也没记住多少。

王小波的作品,我看过他的黄金时代,白银时代,还有几部。

他写的幽默风趣,一看就能吸引住了。

他在农村的生活,写的那个猪特立独行。

他在外国的生活,让我开了眼界,他的书写是那么真。

可惜王小波去世的那么突然,不到五十岁,很是让人惋惜。

只记住了鲁迅的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变成了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我更喜欢王小波的作品。


范本娜


很高兴为你回答这个问题,王小波他教会了我什么是真正的自由、教会我了浪漫、教会我了爱情。我向往王小波和李银河一样的爱情。他的作品《沉默的大多数》让我知道了,沉默不等于没有主见,沉默有时也是一种力量!《黄金时代》让我知道了一种态度,一种毫不造作,随意挥洒人性的态度。

鲁迅是我最喜欢的中国作家,鲁迅对我影响是巨大的,他给我带来了成为一个文学作家的理想,给我带来用笔去改变这个世界的想法,鲁迅教会了我批判的思想、和爱国。鲁迅的作品就如茶一样,随着我的年纪增加,越看越有味道。《狂人日记》,是我疯了,还是这个世界疯了。《阿q正传》,我们有几人不像阿Q一样。《少年润土》,儿时单纯快乐的交朋友,当我们长大的时候知道了身份的不同不可能成为朋友。


福尔摩小黑


鲁迅是太复杂、太沉重的话题。在思想领域,其实迅翁没有什么可称道的建树,他主要是作为斗士、批判者存在,为我们纪念和思考。作为斗士,他的批判锋芒锐不可当,往往直入要害,令人警醒。但他的一些过激言论,由于迎合了一个时期破旧立新的政治需要,得到主导意识形态的倡导,直到现在还阻碍着我们重新认识和发扬文化传统。

他的思想,或许可从几个角度来理解:

一是身世。破落世家子弟的自尊和愤激,决定了迅翁的性格主导倾向。我们在《朝花夕拾》等迅翁的童年回忆中,可以看出他的心灵暗影所在。

二是时局。迅翁关切民生,对晚清以来中国社会的动荡不但有深刻的观察,也以青春热血投身其中,而国家的屈辱历史,人民的麻木愚钝,刺激了中年的鲁迅转向国民性的反省。迅翁是一位时代人,我们常常听到有人惋惜迅翁将时间浪费在社会评论,而不是闭门著书,成不朽大业。但鲁迅的血液里流淌的热烈的青春,他将希望寄托青年,也鼓励青年,而他自身就是位猛进的青年。如果理解那个时代,迅翁是绕不过的话题,他成为时代精神的标志,而相应的是,由于过分缠绕于现实,终究不能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

三是观念。我看迅翁的思想根源不在中土。从他的工科和学医经历中,他对近代科学的精确、经验化,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进化思想有深刻的认同。所以他写的文章,精确、敏锐,而且诉诸于经验理性和客观常识,能够得到多数人的认同。这对于他来说当然已经足够,但世异时移,我们就有深深的遗憾:面对活的文化和心灵,我们没有在鲁迅的文字中看到理性和智慧应有的高度,没有看到尊重和“同情的了解”。他在批判之外,无所建树,或者更准确地说,无从建树,因为他的心中也空空荡荡,提着智力和热情铸就的利剑行进在“无物之阵”。作为青年心目中的导师,他满足了青年对偶像的狂热需要,却没有提供真正的精神引导和支持。记得他在《导师》中号召青年去走自己的路,但是,鲁迅对他自己选择的道路是否有足够自信?似乎是没有,不然他不会拒绝儿子走同样的路。如果这样,他如何保证青年走上正确之路?这一点他没有回答,似乎也没有想过。他只是简单地认为:青年就是希望。但现实中的青年却一再再地令他失望。最终他只能抱着阴暗的心步入死亡。

和具有中古遗风的国内知识分子相比,王小波特别之处在于“我最想做的不是提升别人的灵魂,而是提升自己的灵魂。”做为拥有自然科学知识及欧美文学、兼哲学、历史、等内在扎实丰富的人文底蕴知识分子,王小波非常赞同罗素先生的话: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在他看来,大多数参差多态都是敏于思索的人创造出来的。“现在中国知识分子在关注社会时,批斗找不着目标,颂扬也找不着目标,只一件事找得着目标:呼吁速将大任降给我们,这大任乃是我们维护价值体系的责任,没有它我们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和西方知识分子的责任不同,中国的道德体系是教人如何听服训教。很多人之常情被当做圣训传经千年,两千多年前古人建立了道德体系,两千多年后的现代知识分子还在维护着那套君王制的道德体系,要知道,这两千多年一个瞬间的切换,交通、科技、军事、工业、文化、经济.......等一切都像科幻片穿越时空的场景让人叹为观止,但从古自今道德体系似乎还散发着裹尸布的邪味,对于这个现像他的理解是“四书五经再好,也不能几千年的念,正如口香糖再好吃,也不能换着人地嚼。”

曾经,他羡慕一只猪的特立独行,唾骂中国知识分子的堕落,同时,又哀叹中国知识分子的不幸,有人用“黑色幽默”比喻他的文字,也有人感叹他是中国的唐.吉歌德,那位手持长矛,游走天下,行仗义之举,执仗义之言的骑士,一个凝聚理想主义光辉的人物。但,这只是他人赋于他的光环。在我看来,他最吸引我的就是两个字“真实”。鲜活、辛辣、浪漫、理想、深刻、朴实。把真假、美丑、善恶全方位立体式呈现,而这些全源于他对生命的尊重。


红叶翩翩


鲁迅,教会了我批判思想和真正的慈悲以及勇气!

王小波的影响: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王小波教会了我自由的思想。

阅读修身,长期关注考研考博,同时也是一个爱读书的人。

阅读修身,希望遇见爱读书的你。点击关注“阅读修身”,让我陪你一起读书。


阅读修身


读书的时候,语文课本中有一篇魯迅的文章一一《为了忘却的纪念》。上语文课的是位大学教授(因历史不清下到中学任教)。讲授这篇课文,他不用课本,只结合这篇课文内容,像演讲一样,讲了鲁迅的一生。课文让我们自己去读,去理解,最后给个作文题一一《纪念鲁迅先生》。我们就根据他讲的内客结合课文写一篇作文。

鲁迅文章含义很深,不容易读懂。只能学他写文章短而精干的手法。


开心就好17914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真名周树人,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的文笔犀利,内容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中国近代的文学巨匠,很多文章被中学语文课本采用,对中国人的世界观有深远的影响。

王小波出生于北京(1952年5月13日~1997年4月11日),中国当代学者、作家。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等。

小波在创作中,始终以一个“观察家”的姿态关注社会普通民众面临的问题。这与他的生活有关,也与他朴素的价值观有关。因此,在他的小说中, 经常可以看到普通人琐碎的故事,但故事背后却饱含了他对生活和生命的独特理解。小波小说的语言是朴实无华的,没有矫揉造作,这种所谓的“技法”是难能可贵的。不仅在小说创作上,在诗歌和散文上,他的勤奋和努力换取了大众的认可。
小波的文字涉猎了小说、诗歌、和散文,但以小说居多,也以小说见长。他关注这个时代,关注现实生活,并不是那种为写文字而造文字的人,他文字里透露出的感情是真挚的,感人的。

对于王小波的评价,一直以来都有两种不同的极端。一部分人对他推崇备至,将他推高到一个不可思议的位置。而另一部分人觉得他的作品更像是痞子文学,有点儿嬉皮士的意思,一向被自命正统的人们所不喜欢。

鲁迅和王小波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人,文学风格上有相近之处,但是文坛贡献上讲是不在同一水平线上的。特别鲁迅对时代的贡献方面,王小波是没法与鲁迅相提并论的。


鹏学天下


从小就阅读和学习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他的文笔犀利,犹以杂文最胜;他的思想深刻,无人企及,至今都是文学领域中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喜欢鲁迅的作品,每一次阅读都有不同的人生感悟,每一次都不禁赞叹:他真真正正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是世界级的大文豪!正如英国不能没有莎士比亚,俄国不能没有列夫·托尔斯泰,而中国绝对不能没有鲁迅。

对于王小波,不甚了解,只读过他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反映文革的事。在我的认识中,他可能是当代与余华等作家一样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