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去年GDP增速创1991年来新低,而2020年这“硬约束”会使GDP翻番?


去年GDP增速创1991年来新低,而2020年这“硬约束”会使GDP翻番?

封面图

文|财经柜

2018年我们大家都有一种“挺难”的感觉,市场上也频频出现类似资本寒冬、经济疲软这样的消极性词语。

以致后来,在2019年,为了刺激经济,国家在宏观调控相对更积极了积极,市场又开始高呼“2019年会是经济周期的拐点”!但是,到现在看来,说2019年是经济周期的拐点,显然是不够充分的。

那么,

2020年会是中国经济周期的拐点吗?

中国经济基本面会变好吗?

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对身边的宏观大势进行判断,才能给自己的资产配置、财富管理提供一点决策信息呢?

这些问题都特别地具体,而且比较戳心。

所以,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要求你必须对2020年作出一个方向性的判断。

那么,这个方向怎么判断呢?

这就是这篇文章的主题,作为我们普通人如何对经济周期进行预判和分析。


去年GDP增速创1991年来新低,而2020年这“硬约束”会使GDP翻番?


经济周期与信贷周期(宏观政策)动态交互

每个国家,在每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是有很大差异的,就好比一个人生长发育一样。但是,

资本或者说资金主导经济发展的资本主义时代里边,经济周期和资金的借贷周期(平时我们也叫信贷周期)中,存在着一个很强的内生关系。也就是说,信贷金融周期会决定经济周期。所以,想要搞清楚经济周期,我们就可以从信贷周期入手。

那信贷周期要怎么看呢?

工业社会是依靠规模化生产来降低成本、提高产量的。而规模化生产,就必然要求大规模资金的投入。这种情况下,光依靠个体的自有资金,原始积累就不够。所以,必须依靠大规模的资金借贷市场。换句话说,信贷的规模会决定社会生产的规模。


去年GDP增速创1991年来新低,而2020年这“硬约束”会使GDP翻番?


那信贷规模又是怎么确定呢?

在一个理想的状态下,靠“预期”。如果工厂企业觉得现在经济状态比较好,多生产能赚更多的钱,那企业就一定想去借钱,扩大再生产。而银行同时也会愿意贷款给企业,因为觉得既安全回报率又高。

这样,企业想借,银行想贷,两家就自然形成了信贷契约。信贷的规模就会扩大,生产力也加快,然后消费也跟着加快起来,整个社会就进入了经济繁荣的阶段。


去年GDP增速创1991年来新低,而2020年这“硬约束”会使GDP翻番?


经济处于繁荣阶段,“预期”就变得越来越乐观,就会有更多企业或者个人乐意加杠杆,希望能够利用杠杆将经济繁荣期间加倍赚取利润。而杠杆率的升高就意味着风险在加大。随着风险加大,这个时候,社会的预期又会逐渐发生改变,开始从乐观转向悲观。

按照这个演变过程,由乐观预期所支撑的高杠杆,就顶不住了,银行开始急着抽贷(将资金回笼保证资金安全),企业会忙着收缩生产,整个经济就转入萧条,甚至衰退。


去年GDP增速创1991年来新低,而2020年这“硬约束”会使GDP翻番?


到这里这个逻辑你应该已经明白了,信贷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两者是动态交互的。

这里面还有个十分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就是政府调控。经济萧条,很容易产生失业等问题;经济过热,会带动资产价格飙升,又会很容易将贫富差距拉大。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过度的波动,现代的国家和政府会进行一些“逆周期”的调节。

比如说现在经济太热了,咱们就压一压,怎么压呢?主要是两条途径。

一个是提高资金价格,也就是提高利率水平,让大家借贷的热情降下去。另外一个,就是减少一点资金的数量,去控一控水。

反过来,如果现在觉得经济太冷了,咱们就反向操作,降低资金价格,提高大家借贷的热情,同时,放点水,加大资金投放的数量。


去年GDP增速创1991年来新低,而2020年这“硬约束”会使GDP翻番?


每个国家虽然在具体的举措上有很多不同,但是,思路和方式都是大同小异的,都是通过货币和财政的政策进行“逆周期调节”,保证一个经济体以更稳定和健康的步子向前迈进。调节得好,就叫做成功的宏观调控。那反之,也可能造成经济的更大波动。

所以,从这里,其实你会发现现代信贷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和很多人认知中,政府和市场的割裂状态不同,实际的经济运行中,政府是市场的一个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去年GDP增速创1991年来新低,而2020年这“硬约束”会使GDP翻番?

所以说,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的信贷规模应该是我们观察和判断经济周期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2019年GDP增速创了1991年来新低

2018年以来,国家的整个固定投资完成额是一路下滑,几乎触达了1999年以来的最低点,全社会的信贷规模也是持续下滑,到达了谷底。

这时候已经开始在“逆周期”调解。如果你有所了解的话,应该知道2018年12月以来政府出台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在一个半月不到的时间里,大概有将近20项比较大的政策出台,都指向更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

所以,这时候很多人开始预判或者说高喊2019年会成为中国经济周期的拐点。

可结果看,并不是非常乐观,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但对经济的刺激作用还不够明显。特别是2019年GDP增速创了1991年来新低。


去年GDP增速创1991年来新低,而2020年这“硬约束”会使GDP翻番?


当然,这里面不能说货币和财政政策“失灵了”,其中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一方面是外部冲击和贸易摩擦,另一方面也是内部性、结构性、体制性原因导致。如果前期我们没有采取措施,可能情况会比现在更糟。

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从2020年的情况来看,中国面临着经济总量增长上的一个“硬约束”,那就是“到2020年年底,中国经济要翻番”的目标。

去年GDP增速不乐观,而今年又是实现经济翻番目标的最后一年。在时间如此紧张的情况下,年初又遭遇了肺炎疫情这只“黑天鹅”,对一季度的经济造成了不小冲击。

根据估算,今年要实现翻番目标,GDP增速就需要在5.6、5.7左右,而弥补疫情对一季度经济造成的影响,那么后三个季度增速估计需要达到7以上才能实现。


去年GDP增速创1991年来新低,而2020年这“硬约束”会使GDP翻番?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现在在“逆周期调控”上会更加积极。

这里可能大家已经注意到了,春节后,政府调控动作是比较频繁的,比如降息、开展逆回购、中期便利借贷等等,都是为市场注水的措施。不仅如此,在24日国新办一个发布会上,央行、财政部、发改委还纷纷积极表态。

央行:“近期还要动态调整定向降准的政策”;

财政部:“财政部门将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

发改委:“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可以实现”

……

这告诉我们什么呢?说明央行“水龙头”还未关闭,未来货币宽松还有空间,财政政策也会更加积极。总的说来就是还有一定的预期空间。所以,2020年大概率会呈现出一个宏观上比较宽松的局面。

好,现在按照之前讲的逻辑进行一个推演,我们现在应该脑子里会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框架。

在2019年政策转向、2020年政策加码的背景,也就是说信贷周期拐点的已经非常明显,市场上的水分会更加充足。那么,按照周期运行的原则,接下来的中国经济周期出现拐点应该是大概率事件了。


去年GDP增速创1991年来新低,而2020年这“硬约束”会使GDP翻番?


对于2020年的整体经济形势,我们可以用你比较熟悉的话表达,那就是: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最后可能还有人会有疑问,这和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关系吗?

答案是当前有关系,理解了总体基调,才能增强我们对今年全年的投资、消费指向性、预期性,才能紧跟趋势,实现财富增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