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安家》:房子是中國人的一塊心病

由孫儷,羅晉領銜主演的《安家》正在熱播中,通過對劇中人物的細膩刻畫真實再現了房地產經紀不為人知的一面。

房產的異常火爆也是近十幾年才出現的事情 。隨著入世帶來的經濟紅利,人民生活物質水平的不斷提高,老百姓的錢袋子也漸漸鼓了起來。<strong>與其說中國人痴迷於房子,到不如說痴迷房子帶給自己的安全感。

房地產行業的興起,一時之間房子也會洛陽紙貴。

《安家》:房子是中國人的一塊心病

<strong>房子是炒起來的,這話說的一點都沒有錯。沒有剛需,就創造條件製造剛需,讓大眾產生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上不上車由你,反正車子是不等人的。於是所有人都迫不及待的爬上車頭,以為趕上了末班車,可誰又想到末班車之後還有末班車,今年的趕不上還可以趕明年的。

<strong>房地產的泡沫為什麼虛高不下,因為看穿了大眾的心裡。房市可不比股市,大幅跌落是不被允許的。大眾都有一種奇怪的心理,同一個地段鄰里之間若是誰的房子買的比自己便宜了,感覺自己就像是吃了大虧,不砸了售樓處都難解心頭之氣,殊不知市場經濟哪有許漲不許跌的道理。反正房地產商樂觀其成,事情鬧得越兇,房子賣的更好。

《安家》:房子是中國人的一塊心病

<strong>房子漲價了,先買的人暗自慶幸,幸虧買的及時,沒有買的人拍著大腿後悔到:M的,房子又漲了了。

<strong>房子是一種奢侈品,可以讓人產生一種莫名的優越感。名下房產越多,優越感越強,亮房產證成為一種新的炫富手段。如果你的人生在30歲之前還沒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那你慘了,你已經成為他人眼中的失敗者。

<strong>買房是一件讓買賣雙方都特別頭痛的事情 。當然如果你有足夠的資金,買房就像你去服裝店買衣服那樣簡單,但是如果買房掏空了一家幾口攢了幾十年的幸苦錢,那買房就變成了決定你人生成敗的頭等大事。

《安家》:房子是中國人的一塊心病

房型,地段,周邊軟硬件設施,未來升值空間,一個平凡的人在他決定買房的那一刻開始硬生生就被逼成了一個房產專家。樣版房,施工現場不知道跑了多少次,最終才下定決心賭上自己積攢了一輩子的財富。

<strong>買房的煞費苦心想要買到中意的房子,賣房的絞盡腦汁想要將房子賣出去。所以無論再爛的房子在置業顧問那都能夢筆生花,白璧無瑕。他們一直秉承的理念就是沒有不好的房子,只是沒有遇上好的房主。

<strong>房子的任何短板在他們眼中都可以成為一種宣傳的噱頭。房子在郊區那是遠離城市喧囂,親近自然;房子在鬧市就叫感悟城市真諦,尊享繁華;有一個的小高樓就是毗鄰中心CBD;坐落半山腰就是一覽眾山小。

《安家》:房子是中國人的一塊心病

<strong>以前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如今看來房子才是愛情的墳墓。就算是山無凌,天地合,才敢與君絕的曠世戀情那也抵不過一套實實在在的三居室。<strong>拆散戀人的不是嫌貧愛富的父母,而是一套房子。一句俗言恰到好處的形容了這樣尷尬的局面:結婚的時候一動不棟是標配。一動是汽車,不棟的就是房子。可見房子在婚姻中的重要性。

<strong>房子代表著一個家庭的未來。如果城市與鄉村的資源大抵是平衡的,那房子的附加值也就微乎其微。隨著國家城鎮化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人將家安在了城裡。對於那些和鄉村打了一輩子交道的人來說買房也成為一種無奈之舉。

《安家》:房子是中國人的一塊心病

所有人都明白未來的世界競爭會異常激烈,為了不屈於人後,在城裡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就為下一代的良序發展奠定了基礎。<strong>優秀的教育資源,良好的醫療環境,便捷的生活方式無一不是以房子為存在的條件。

《安家》的故事架構雖以門店的日常生活為主線,但是形形色色的買房客無一不彰顯了房子在老百姓心中的價值,一個買房客的故事就是現實社會的一個縮影,在哪裡安家成為年輕人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劇中雖沒有直接揭露現實的殘酷性,但大眾知道房子一直是我們的一塊心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