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中國三次攻打此國都失敗了,後被中國滅國,此國說:被中國打怕了

公元612年-614年,隋煬帝楊廣悍然發動了對高句麗的三次遠征戰爭,按理說,當時隋朝正處於繁興昌盛之際,應該是國力強盛才是,但是為何隋煬帝三徵高句麗,竟然都慘敗而歸,最終因為這三次戰爭還將之後的隋朝深深拖在了戰爭泥潭而難以自拔當中。由此一來,隋朝“三徵高句麗”也是導致其滅亡的一個先兆。

中國三次攻打此國都失敗了,後被中國滅國,此國說:被中國打怕了

公元612年,隋煬帝第一次親征高句麗,因為隋煬帝戰術指揮失誤,戰略判斷錯誤,直接導致了遼東戰爭之敗、來護兒水軍之敗和宇文述九軍之敗,第一次遠征高句麗便自此而敗。《隋書·帝紀第四》中曾記載:總一百一十三萬三千八百,號二百萬,其餽運者倍之。由此看來,隋煬帝首次東征高句麗動用了百萬軍隊,但是面對如此彈丸小國,卻慘敗而歸。

公元613年,隋煬帝二次親征高句麗,首戰便再次以遼東之戰大敗收場,原本隋軍可以休整再戰的,奈何“前線吃緊,後院起火”了,負責在黎陽都運糧草淄重的楊玄感卻突然反叛,當時楊玄感說道說:“我身為上柱國,家累鉅萬金,至於富貴,無所求也。今不顧滅族者,但為天下解倒懸之急耳!”

中國三次攻打此國都失敗了,後被中國滅國,此國說:被中國打怕了

隋煬帝聞之,一方面派兵繼續猛攻遼東之城,一方面率兵平定楊玄感之亂,結果是楊玄感反叛被迅速平定,隋煬帝冤殺百姓三萬人,而遼東城依舊未能攻佔,隋軍損失上萬人。《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一中記載:大業九年:初,九軍渡遼,凡三十萬五千,及還至遼東城,唯二千七百人,資儲器械鉅萬計,失亡蕩盡。

公元614年,隋煬帝再次發號施令,開始了第三次東征高句麗,這次親征看似很順利,大將來護兒率先於畢奢城擊敗高句麗軍隊,隨即便放出消息要以大軍二十萬乘勝進軍平壤城,高句麗國王高元恐其後果,於是便立即派遣使者來華求和,隋煬帝是個易於虛榮滿族之人,於是便下令三軍撤離。

中國三次攻打此國都失敗了,後被中國滅國,此國說:被中國打怕了

當時三軍大將聞之皆嘆息,都不想放棄這千載難逢的時機,《資治通鑑》記載君肅告眾曰:“若從元帥違拒詔書,必當聞奏,皆應獲罪。”諸將懼,俱請還,乃始奉詔。第三次東征高句麗看似隋朝勝利,但其實高句麗國內還關押著十萬隋朝百姓,並且高句麗也並未真正臣服於隋朝,所以說隋朝並不能說是勝利者。

唐朝初建後,在高句麗榮留王的親唐政策下,唐與高句麗維持和平二十餘載,後高句麗權臣泉蓋蘇文殺死容留王高建武,並且主動進攻新羅,意在破壞新羅與唐朝友好關係。

中國三次攻打此國都失敗了,後被中國滅國,此國說:被中國打怕了

公元644年,唐太宗發動了東征高句麗的戰爭。公元668年,高句麗在唐朝的多年打壓之下慘遭滅國。高句麗之後被唐朝劃分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並於平壤設立安東都護府,派遣薛仁貴鎮守此地。

新羅百濟在唐朝的攻勢之下,仍然選擇臣服於唐朝。《舊唐書》中記載:乃分其地置都督府九、州四十二、縣一百,又置安東都護府以統之。擢其酋渠有功者授都督、刺史及縣令,與華人參理百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