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赫鲁晓夫对苏联有着什么贡献?

骄然


苏联曾经的领导人赫鲁晓夫,

利用自己的领导权利,

举苏联全国之力,

抹黑创造了伟大苏联的斯大林。

使苏联信仰混乱,

使整个社会主义阵营信仰混乱。

最终使苏联分裂,

社会主义阵营分崩离析。





健康生活1960


我,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不好意思,名字有点长)虽然给世界添了不少麻烦,但我对苏维埃社会主义苏联还是做过很大贡献的。


怎么?不相信?你们继续往下看就明白了:

请允许我先做个自我介绍:

赫鲁晓夫,1894年出生于俄罗斯南部一个叫卡利诺夫卡的小山村,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读了四年书,14岁时就进工厂,当了一名钳工。

后来,赫鲁晓夫不愿当一名普通工人了,开始喜欢政治。

我再给诸位讲讲我的政治经历,我也是一步一步爬,不,是干出来的:

1917年3月,彼得格勒爆发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同年月29日,赫鲁晓夫当选鲁钦科夫苏维埃主席。

1930年赫鲁晓夫成为莫斯科最大的区的党委书记。

1935年,赫鲁晓夫被任命为莫斯科州委第一书记。

1934年,斯大林开始在苏联发起了大规模的"政治清洗运动\

盗墓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赫秃对于苏联有着非常巨大的贡献,甚至可以说是苏联历史上贡献最大的领导人之一。

第一,赫鲁晓夫坚持集体领导。

赫鲁晓夫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批判斯大林的专制。

但赫鲁晓夫不是同斯大林有什么私人仇恨,而是借此消除了苏联的一人说了算的制度。

斯大林时期,国家大事基本就是斯大林一个人说了算,其他人只能建议,无法决策。

然而,一个人就算再牛逼,终究也有失误或者不擅长某件事的时候。

比如斯大林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错误的将苏军集结在边境附近,导致迅速被德军包围歼灭几百万,苏联差点因此亡国。

而当时包括朱可夫等将领都指出部署的错误,要求将主力收拢到莫斯科附近,利用部分军队迟滞消耗德军,最终像当年拿破仑一样在莫斯科附近决战,一举击溃疲惫的德军。

但斯大林不采纳,朱可夫他们的话连屁都不算。

此后,苏联就是集体领导制度,讽刺的是,这导致了赫鲁晓夫自己被大家推翻,却让苏联保持了政治的稳健。

1958年,赫鲁晓夫将中央委员会会议的人数扩大到数百多位官员。1962年,赫鲁晓夫将省的党委划分为两个平行的机制,它们分别负责农业和工业。这在某种程度上带来管理上的混乱,但也避免权力的过度集中

在赫鲁晓夫时期到苏联灭亡,苏联并没有做出什么重大的决策失误,就连入侵阿富汗也只是保持10万军队规模,而且打不赢就撤军。

第二,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执政期间,尝试对苏联的经济,特别是农业进行改革。

虽然改革有很多问题,然而成绩也是明显的。

1951年-1955年间,苏联的粮食的年平均产量为3850万吨。

赫鲁晓夫改革以后,1961年-1965年间,年平均产量达到1.303亿吨,增长近50%。肉类的年平均产量由570万吨变为930万吨,增加60%以上;奶类年平均产量由3790万吨变为6470万吨,增加70%以上。农庄庄员的生活明显改善,1955年的平均月收入为25卢布,1965年达到51.3卢布。

工业方面,进步也非常明显。

1951年-1965年间,苏联工业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7%。钢的产量从3810万吨增长为8500万吨,煤从3.2亿吨增为5.5亿吨,石油从5280万吨增为2.23亿吨,电力从1340亿度增为4590亿度。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平均月工资从1955年的76.2卢布上升到1965年的104.2卢布。

第三,减少国家军费开销。

赫鲁晓夫同美国搞缓和的目的,是为冷战对峙降级,以避免苏联过于被军事竞赛拖垮。


1955年-1957年苏联单方面将军事力量削减超过200万人,1958年裁减30万人,1961年赫鲁晓夫宣布继续裁减120万人的军队。这引起苏联军界人士的极大不满。

虽然裁军,但关键武器发展仍然迅速。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地球人造卫星史泼尼克一号,标志着美国苏联太空竞赛的正式开端。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进入地球轨道,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类,显示苏联强大的国力和先进科技。

第四,外交缓和。

赫鲁晓夫多次访美,同美国建立了相对友好的关系。

赫鲁晓夫甚至不惜同梦露晚餐,要求去迪士尼乐园,以降低美国民众对苏联的反感。

在古巴导弹危机中,赫鲁晓夫不惜丢面子,主动服软,为军事对抗降级。

在赫鲁晓夫时代,美苏对抗并不激烈。

赫鲁晓夫曾公开暗示,苏联不会进行核大战:核战争会毁灭全人类。

另外还有很多。

甚至,赫鲁晓夫对中国也有很大贡献。

据前些年已经解密俄罗斯档案记载,赫鲁晓夫不顾军方坚决反对,决定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生产技术,帮助建立核工厂。从1957年末起,苏联开始履行协议,对华提供了P-2导弹作为中国导弹事业起步最早样品。翌年,苏联又向中国提供所需核工业设备,并派出近千名专家,建成湖南和江西铀矿、包头核燃料棒工厂及酒泉研制基地、新疆核实验场,中国进入核工业建设和研制核武器新阶段。


萨沙


在说起前苏联的一些领导人中,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二战时候的斯大林了。只不过斯大林过于冷血无情,虽然他在二战中为苏联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他也是一个令人感到非常争议的人物,斯大林之后是赫鲁晓夫,赫鲁晓夫的争议事实上也不少。



赫鲁晓夫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但是也为苏联做出了不少的贡献,首先他采取集体领导的方式,避免了过去斯大林独断专行的方式,让前苏联进入了正常的轨迹。这样也可以避免少犯错误,因为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之前斯大林他独断专行,听不进别人的正确的意见,导致二战初期损失巨大。



其次,赫鲁晓夫在外交上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了缓和。之前斯大林和西方针锋相对,使双方时刻处在战争的威胁之中。赫鲁晓夫很好的做出了和西方缓和,同时减少军费开支,使世界趋向于和平与发展。在赫鲁晓夫时代,美国和苏联的对抗还并没有升级到后来的那种地步。



还有,赫鲁晓夫上台之后进行了经济改革,改变了过去的斯大林时代僵化的经济发展方式,使苏联经济发展有了一定的起色,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总之赫鲁晓夫虽然没有当多长时间的苏联领导人,但是对苏联还是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我是平安读历史,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评!


平安读历史


赫鲁晓夫曾是苏联最高指挥,执政期间争议颇大。但公认的一点就是赫鲁晓夫掌权不是偶然的,他是党的方针的表达者。

中国百姓对赫鲁晓夫最熟悉不过了,他曾访问过中国并对中国发起的人民公社运动和大跃进发生过争论,戏称“苏联的共产主义是吃马铃薯烧牛肉,中国的共产主义是喝大锅清水汤”。文革时称其为“现代修正主义”。



在赫鲁晓夫认为,这是幽默。但更多人实在不敢恭维他的笑话,以黑色幽默定义赫鲁晓夫。自然,他也曾这样幽默过英国首相麦克米伦,美国总统尼克松等等。

他的性情和他的幽默是一样的,比如在联合国的一次会议上,赫鲁晓夫与一位代表争吵起来。情急之下,赫鲁晓夫脱下靴子,拿着靴帮猛敲桌子,高声叫喊:混帐!你胡说!。

可以说自斯大林直到戈尔巴乔夫,更多人都是以欣赏的眼光看待苏联人民的,比如国家领袖这点,他们的最高指挥出身,几乎都是草根出身,赫鲁晓夫也一样是乌克兰贫农的儿子,地道的放猪娃。

有关他的贡献大和还是破坏力大历来众说纷纭,但对于苏联人民来说,他的贡献要大的多。

赫鲁晓夫主张东西方缓和,以避免核战争。对外主张“三和路线”,即和平共处、和平竞争、和平过渡。

这样的政治导向,使得赫鲁晓夫执政期间成为苏联思想活跃的时期,经济结构出现了明显变化,轻工业品增加;提供了上千万的免费住房,让苏联知识分子得到了极大的尊重。还大量裁减陆军和海军。

在氢弹、航天等领域,领先美国,首先爆炸了氢弹,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并将人类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送上太空。



赫鲁晓夫热烈的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此举震撼了世界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掀起了世界范围的去斯大林化运动。

随后,赫鲁晓夫平反了近千万人的冤假错案,释放了绝大多数古拉格中的政治犯。知识分子也从斯大林时代的恐怖中获得解放。

他在任期间,苏联的政治气候空前宽松,索尔仁尼琴等作家得以公开出版作品。

赫鲁晓夫对普通群众开放克林姆林宫,并取消了中央领导的“特殊供给”和官僚干部的各种特权以及“特殊津贴”,深得民心。

他多次访问美国等西方国家,虽说他的对外政策继续美苏核对抗,但他仍是冷战期间的苏联主要领导人;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的主要策划者。

赫鲁晓夫对苏联的经济的贡献在于对农业进行改革,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即允许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

赫鲁晓夫还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扩大了地方权力,却没能让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

从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不到2年的时间内,赫鲁晓夫控制了苏联局势,到了1963年的时候,他已经萌生了退意。最终,苏共主席团全体成员指责他的错误,以他年事已高为由,罢免了他。赫鲁晓夫当时怒斥,自己所犯的所有错误当时都与在座的各位商讨过,当时大家都是集体同意的。



1971年,弥留之际的赫鲁晓夫问身边的人,自己希望勃列日涅夫等人能够回答,自己当初已经多次选择了辞职,为什么他们一致热烈的请求自己留下来,1个月后却罢免了他。苏联当局没有给出答案,拒绝了他的提问,赫鲁晓夫在遗憾中辞世了。

赫鲁晓夫永远相信勃列日涅夫等人对赫鲁晓夫当时的评价:深沉、老练、文中、睿智。

但实际上,这四点恰恰是他缺乏的。正如赫鲁晓夫认为自己说话的方式很幽默,但事实上任何都觉着是智慧的欠缺以及缺少教养的表现。

悠悠岁月

根据赫鲁晓夫司机的回忆,他的生活非常的简朴,一直希望能够在莫斯科简单的晚年生活。他在莫斯科有一处房产,住在老对手马林科夫家的楼上,是6楼。他成为了苏联总理之后,才住进了国家为他准备的别墅。 值得一提的是,在勃列日涅夫之前,苏联历任领导的遗产都非常有限,子女生活也比较清苦。

个人觉得,赫鲁晓夫来自平民,骨子里自然而然有种挥之不去的情怀,那就是偶尔在迷茫中寻找或选择方向时出现的短路:正如有人读历史是或因为喜爱或需要或专业等等。但也有人读历史只不过是一种消遣或发泄而已,或存在挑战伤害到乏味的状态(本人属于看完就忘),高分数低智能到远远不及赵括谈兵的境界。

所以说历史人物对后人来讲尊重和感恩永远是首位,铭记在心于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情义。


天行诺


赫鲁晓夫是苏联历史上一个具有很大争议的领导人。自他下台以后,人们对他的评价总是好坏参半。那么,赫鲁晓夫为什么会得到这样一个评价呢?他难道没有为苏联作出贡献吗?

(赫鲁晓夫旧照)

自赫鲁晓夫从政以来,苏联发生的每一件大事,基本上都有他的身影。早在1934年斯大林发起大清洗运动的时候,赫鲁晓夫就是斯大林最得力的助手。他不仅为斯大林拟定了一份上万人的“死亡名单”,同时还亲自带队迫害了很多无辜的人。最终,赫鲁晓夫凭借着大清洗时期勤恳的表现,顺利获得了斯大林的信任,而这也成为了他仕途生涯中最关键的一段时期。

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在与贝利亚的争权中笑到了最后。然而等他掌权后,赫鲁晓夫却在1956年的一次会议上,花了近5个小时的时间进行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赫鲁晓夫在这份报告中疯狂谴责斯大林大清洗的严重罪行,并且攻击了他在基辅战役等军事指挥上的一意孤行。最后他提出,苏联必须要全盘否定斯大林,任何同斯大林有关的思想都是严重错误的,苏联必须要回到列宁主义的路线上去。

一个大清洗运动的忠实执行者,一个凭着大清洗运动成功上位的人,竟然说要为大清洗平反,这听起来实在是一个非常荒谬的故事,但偏偏赫鲁晓夫就厚着脸皮这么干了。在行动初期,赫鲁晓夫的计划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赫鲁晓夫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竟然在1961年公然将斯大林的遗体移出了列宁墓。

(斯大林旧照)

事实上,帮助过赫鲁晓夫的,远远不止斯大林一个。在赫鲁晓夫同贝利亚争权以及他刚上台的那一段期间,苏联战神朱可夫曾经两次帮助赫鲁晓夫,并让他成功坐稳了领导人的位置。但可惜的是,赫鲁晓夫担心朱可夫功高震主,竟然又开始对朱可夫动起手来。

在赫鲁晓夫度过危机仅仅两个月后,他就趁着朱可夫出访南斯拉夫的机会,以“朱可夫在军中搞个人崇拜”的罪名,罢免了朱可夫国防部长的职务。

也正因为赫鲁晓夫这两次“恩将仇报”的举动,他在人们的心中,完全成了一个翻脸不认人的小人形象。这也是他口碑非常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过,客观地说,赫鲁晓夫对苏联的贡献,却也是很大的。而且至今的俄罗斯人,还有不少怀念赫鲁晓夫时代,这是怎么回事呢?

(赫鲁晓夫旧照)

第一个贡献:农业改革。

这里比较著名的一个案例就是种玉米。1953年,苏联玉米面积只有350万公顷,而赫鲁晓夫却要求要在1960年达到2800万公顷。结果这个计划在一些适合种植玉米的地方大获成功,而在另一些不适合玉米生在的土地上,赫鲁晓夫却遭到了人民的集体抵制。

赫鲁晓夫根本不在意人民是否抵制他,一旦计划行不通,赫鲁晓夫就又会指定一个新的指令,也是强迫各州必须完成目标。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赫鲁晓夫这种强制性的计划改革大获成功,苏联的粮食平均产量在10年内增长近5倍。农民们骂归骂,但荷包却是越来越鼓。

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处于直线提高的状态,百姓们每年都有盼头,都会明确感觉到一年比一年好。

第二个贡献:科技成果。

1957年,苏联研制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卫星的成功升空,展现了苏联在科技领域的实力,并且帮助苏联在美苏争霸的局面中,占据了心理上的极大优势。

在那一段时间,美国民众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他们担心苏联在自己的头上安装了一颗炸弹,随时都有可能落下来引爆。这件事发展到最后,艾森豪威尔总统甚至不得不亲自召开记者会,向民众保证,美国也有不输苏联的卫星科技。

(赫鲁晓夫和普特尼克一号复制品)

第三个贡献,去斯大林化。

在斯大林时代,苏联的文化、艺术领域几乎被彻底禁锢。人们的思想遭受了空前的束缚。而赫鲁晓夫推行“去斯大林化”之后,苏联的文化艺术领域开始逐渐解冻。他为当年遭受大清洗的人们平反,释放了无数冤枉的犯人,这让苏联人们被捆绑的思想,从恐怖当中被解放了出来。

赫鲁晓夫此举,对国际共产主义世界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尽管这场运动仍有不少弊端,但人们不应该否定其中积极的一面。


张生全精彩历史


赫鲁晓夫自从20世纪20年代踏上苏联的政坛,从卡冈诺维奇的提拔,到获得斯大林的重用无不显示着那极为出色的政治才能。他并没有为二战立下什么功勋,却因为积极拥护斯大林而获得了绝佳的晋升机会。斯大林死后,他便当选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1 农业改革

赫鲁晓夫在任职乌克兰期间,帮助战后的乌克兰重建,积极推行农业集体化,提高了粮食产量。返回莫斯科后,他在1953年9月提出降低农产品税收、增加国家对谷物的采购价格、鼓励农民经营小块自留地的农业政策,并鼓励开垦哈萨克斯坦和西伯利亚的荒地。

虽然开荒运动在短时间内暂时缓解了国家的粮食供应问题,降税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然而由于缺乏调查,30多万垦荒志愿者几年来的辛勤汗水换回来的不过是农业和生态上的灾难。

2 削减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作为曾经的斯大林政治清洗的拥护者,在其死后三年后的苏共二十大突然大肆批判斯大林以往的罪行,积极平反以往政治清洗中的冤假错案,从而打破对斯大林的迷信。

3 权力下放

在工业方面,赫鲁晓夫主张将管理权力下放到地方,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这些举措的出台扩大了加盟共和国的地方权力,调动地方积极性,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4 改善与西方的外交关系,恢复美苏对话,由双方的冷战格局逐步发展为争霸格局,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世界和平局面,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5 科技上取得了巨大的发展。1954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1961年发射人类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

赫鲁晓夫上台后一系列举措猛烈抨击了斯大林模式,拉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序幕,具有一定的探索意义。但是,缺乏理论的支撑和科学的规划,所带来的改革成功也不过是昙花一现。而他自己也于1964年被要求下课。


史海觅踪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赫鲁晓夫这个名字我们都不会陌生,特别是经历过文革时期的人,对他再熟悉不过了。其实赫鲁晓夫作为大国领袖,在国际上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可以说,在所有苏联领导人当中,他的名望仅次于斯大林,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位赫鲁晓夫。

斯大林去世以后,赫鲁晓夫于1953年担任苏联国家领导人,他刚上台的首要工作就是全盘否认斯大林,其实不仅是赫鲁晓夫,苏联的各个领导人都是这样,现任否认前任,这也是苏联政坛独有的“潜规则”。从性格上说,他激进暴躁,不喜欢听从别人的意见,做事武断,好大喜功,经常做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事,但同时赫鲁晓夫也是一个很有才能的政治家,在他执政期间,正是和美国的冷战时期,他吸取斯大林晚期的教训,通过一系列的改革,让苏联的国力上升,特别是在军事上超过了美国,让苏联和美国并列为世界两个超级大国。

纵观赫鲁晓夫执政期间,基本上都是在和美国较劲,他热衷于阅兵,喜欢通过阅兵,展示一下自己先进的武器,凉一凉自己的军事实力,这种秀肌肉的做法,从一定程度上震慑了美国,这也正是赫鲁晓夫所希望达到的目的。有一回在阅兵式上,苏联展示出了最新型的核导弹,由三级火箭推进,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在国际上立刻引起轩然大波,消息很快传到了美国,军人出身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立即组织军事专家,对这种核导弹进行战略评估,评估结果是这种核导弹的有效射程至少在400公里以上,这对于美国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也引起了美国军舰界的一片恐慌,后来赫鲁晓夫在自己的回忆录当中揭开了谜底,原来当时的苏联也制造不出三级火箭的核导弹,阅兵式上所展出的只是一个模型,是用来吓唬美国人的。

赫鲁晓夫虽然在军事上和美国较劲,但是在促进两国关系上,赫鲁晓夫也是很努力的,有一年赫鲁晓夫访美,当时苏联刚刚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客机图95,这种客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客机,但是由于刚刚研制出来,正处于试验阶段,赫鲁晓夫就迫不及待的想把图95作为自己的专机,要坐着它去访问美国,当时苏联官方并不同意,认为这种飞机刚刚研制出来,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但赫鲁晓夫不听劝阻,极力要求坐图95去访问美国,已显示苏联的强大,当他的飞机在美国降落的时候,前来接机的美国人确实被惊呆了,因为他们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客机,但当赫鲁晓夫要下飞机时却尴尬了,由于这种飞机太高,机场的旋梯够不到飞机的舱门,赫鲁晓夫只能在飞机里等了很长时间,美国人才把旋梯加高,让赫鲁晓夫下来。

在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会谈期间,本来头一天晚上已经就某些问题达成了共识,准备第二天发表联合公报,当天晚上赫鲁晓夫把谈话的内容向他的幕僚汇报以后,他的幕僚觉得赫鲁晓夫是被艾森豪威尔算计了,让苏联吃亏,这令赫鲁晓夫沮丧不已,第二天当他再次见到艾森豪威尔时,竟然想出尔反尔,令艾森豪威尔非常生气,无奈之下,赫鲁晓夫只能兑现昨天的诺言,而赫鲁晓夫的这些言行,也让艾森豪威尔摸不着头脑,他竟然组织了一批心理学家,对赫鲁晓夫进行心理研究,想知道赫鲁晓夫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研究一下这个身材又矮又胖、圆圆的脑袋、小小的眼睛、带着礼帽,两颗门牙之间留着很大的缝隙、说起话来手舞足蹈、喜欢像希特勒那样挥着拳头的人、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纵观赫鲁晓夫,他在执政期间做了两件不着调的事,给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皮鞋事件”,就是在196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当菲律宾指责苏联种种不是的时候,赫鲁晓夫竟然拎起了一只皮鞋,一边敲着桌子一边咆哮,要知道,在西方人看来,拿鞋敲桌子是最不礼貌的事情,但是赫鲁晓夫大脑一热就这么做了,从中也暴露了赫鲁晓夫的粗鲁,这在当时也成了国际上的一个笑柄。还有一件事就是“古巴导弹”事件,1962年,赫鲁晓夫把核导弹直接部署在了古巴,想以此来震慑一下美国,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是个少壮派,根本不信邪,他马上调兵遣将,准备和苏联打一场核战争,眼看核战争一触即发,赫鲁晓夫只好把核导弹撤了回来,这次事件,也让赫鲁晓夫丢尽了面子。

赫鲁晓夫对我们中国,也做了一件让我们不能忘怀的事情,那就是1960年7月他单方面撕毁合同,下令撤走了帮助中国建设的苏联专家,给中国留下了许多半截子工程,这位昔日苏联老大哥的翻脸,导致中苏断交,甚至在他下台以后,中苏之间还爆发了一些小冲突,这件事的起因就是赫鲁晓夫提出想在中国建立一个中苏联合舰队,因涉及主权问题,毛泽东没有答应,于是中苏关系 就开始出现裂痕。

总之,赫鲁晓夫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个令人琢磨不透的人物,他经常会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他讲话时那丰富的肢体语言,也成了他独有的标签。从他执政期间来看,他对苏联还是有贡献的,他让苏联逐步崛起,特别是在军事领域,压制住了美国,让苏联走向世界超级大国的行列,为苏联的鼎盛奠定了基础。但同时,赫鲁晓夫过于重视军事上的发展,军费开支过大,导致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极不平衡,重视了重工业,轻视了轻工业,他在和美国搞军备竞赛的同时,也埋下了国民经济被军备竞赛所拖垮祸根,为后来的苏联解体,留下了隐患。

1964年,勃列日涅夫通过宫廷政变,免去了赫鲁晓夫的一切职务,逼迫赫鲁晓夫退休,赫鲁晓夫十年的执政生涯到此结束,苏联进入了轰轰烈烈的鼎盛时期——勃列日涅夫时代。退休后的赫鲁晓夫属于半囚禁状态,他的主要工作是写回忆录,直到1971年去世


骄然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这个人就是抱着玉米大笑的可爱胖子,他在当政期间,改变了很多东西,也推进这苏联的进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他的贡献:

第一,科技上让苏联扬眉吐气,在位期间的科技团队,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太空,并围绕地球旋转,由此让美国人感到恐惧,因为当时候对外太空的无知,美国一度以为自己的科技已经被苏联超越,我觉得这可能是苏联最为自豪的时候,甚至比研制出原子弹还自豪。

第二,大规模的裁军,节约了社会资源,解放了劳动力,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因为二战期间,苏联军队是世界最庞大的军队,这个庞然大物的开支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前进,而且人们一直生活在这种军事氛围下不适合发展经济,当解放后,苏联的经济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历程。

第三,将政治权力分立,避免腐败,让权力与权力之间有了平衡制约,这个改革也让人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政府的廉洁。

第四,经济方面,推行玉米运动以及提高了农产品的收购价,让农民的收入增加,老百姓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同时也得到了苏联人民的肯定。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谢谢!


小黄看历史


后斯大林时代,赫鲁晓夫是最有希望拯救苏联的之人,至少,相比于他的后任勃列日涅夫来说,赫鲁晓夫并不墨守成规,也不甘于平庸,知道要改革。只是,过于急功近利的赫鲁晓夫,没能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非但没能拯救苏联,反而在苏联解体的路上添了一把柴。

在说赫鲁晓夫极其改革之前,还得先说一下苏联的经济形式。

二战之后,苏联和美国一道成为了世界上仅有的两个超级大国,但即便如此依旧无法改变苏联经济底子很薄的现状,这是从沙俄时代带来的弊端。

沙俄时代,俄国虽然也同欧洲大陆一起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但是沙俄的资本主义是不彻底的,还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地主,因此,在欧洲资本主义的浪潮中,沙俄是比较滞后,导致了沙俄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远低于同时期的英法等国。

十月革命后,苏俄建立。

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遭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敌对。在内有分裂势力蠢蠢欲动,外有强敌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列宁实施了新经济政策,以期振兴。

然而,新经济政策的方针是对的,但是当时的环境下却没有那么多时间给新兴的苏俄去成长。因此,在斯大林上位之后,就抛弃了列宁的经济政策,转而实施后来被称之为“斯大林”模式的经济政策。

所谓的“斯大林”模式,就是举全国之力,大力发展重工业。然而,斯大林模式下,农民属于被严重剥削的群体,在举国发展重工业的背景下,苏联的农民可谓一无所有。

斯大林模式作为一种战时经济政策,无疑是成功的,它帮助苏联度过了最严重的危机,并成为了世界的霸主。然而,二战结束后,冷战有什么开始了,斯大林为了和美国争霸,依然举全国之力发展重工业,农民的日子苦不堪言。如果长此以往,苏联可能从内部就垮了。

赫鲁晓夫确实看到了斯大林模式带来的弊端,决心进行改革,振兴苏联经济。

赫鲁晓夫赦免了很多斯大林时期蒙冤之人,平定了很多冤假错案。在文艺领域,赫鲁晓夫也放开了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苏联文艺领域的复兴。

同时,赫鲁晓夫还下放权力,给予地方企业大量自主权,促进了苏联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最重要的是,赫鲁晓夫放弃了举国发展重工业的模式,开始大力发展农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毫无疑问,赫鲁晓夫的这一系列行动,对于普通的苏联群众来说,都是好消息,普通民众尤其是农民也确实过的比斯大林时代更舒服。

然而,赫鲁晓夫错在过于急功近利。

全盘否定斯大林这样一个带领苏联人战胜德国的英雄人物,造成苏联思想领域的动荡。

大力发展农业却不尊重自然规律,在日照时长不足的西伯利亚种植玉米带来了巨大损失。

同时,但凡改革必然会触动一部分人固有利益,赫鲁晓夫在根基不稳之时大刀阔斧改革,自然引来了大量的反对声音。

加上在美苏争霸中特别是古巴导弹危机中处于劣势,让赫鲁晓夫很快就以一种不太体面的方式下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