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逃命途中,刘邦多次将一双儿女踢下车,为何车夫次次舍命相救?

周兴健


我是日航君,为您解答。

有句话说得好啊,“何苦生在帝王家”。刘邦确实是一个丝毫不顾及亲情的人,他的爹可以不要,老婆可以不要,儿子女儿都可以不要。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这么一个事。

一、刘邦为什么要扔孩子?

此时被记载在滕公夏侯婴的列传之中,原文是如此写的:

“还定三秦,从击项籍。至彭城,项羽大破汉军。汉王败,不利,驰去。见孝惠、鲁元,载之。汉王急,马罢,虏在後,常蹶两兒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馀,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於丰。”

也就是说在彭城之战中,刘邦被相遇大败,只得驾车逃跑。在路上遇到了刘邦的儿子和女儿,就把他们一起放到了车上。但是刘邦看见追兵快来了,因此就把自己的儿子和女儿给扔下了车,想减轻重量跑得更快。但是夏侯婴下车将这两个孩子捡了回来,这样来回几次。刘邦看夏侯婴不听他的命令,非常愤怒,想要杀了夏侯婴。最终大家还是逃脱了,刘邦与自己的一对儿女也活了下来。

其实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就能看出刘邦为什么最终能获得天下。这要得到天下,必须要是心狠手辣之人才能得到啊。而刘邦恰恰就符合这个条件。在刘邦的眼中只有天下,其他都不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刘邦最终能取胜的原因所在。

二、为什么夏侯婴要去救这两个孩子?

说实话,这两个孩子毕竟是刘邦的孩子,刘邦扔了他们也好,杀了他们也罢,都是刘邦自己的抉择,为什么夏侯婴一个外人要从中掺和呢?我们可以大体来分析一下。

1、救此二人就是救自己

刘邦扔掉自己孩子的事情只有谁知道?只有刘邦和夏侯婴知道。如果刘邦扔了两个孩子自己逃回来了,刘邦势必会产生两种心情:

一种心情是后悔莫及,后悔为什么当时没有救自己的两个孩子回来,这种后悔的心情势必会迁怒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夏侯婴,因此刘邦很可能杀了夏侯婴泄愤;

一种心情是后怕,担心夏侯婴将自己抛弃儿子的事情说出去,因为毕竟这种事情太过于丢人了。

在这两种心情的交织之下,我想夏侯婴的下场应该会挺惨的。因此夏侯婴还不如冒险一搏去把这两个孩子救回来。

2、夏侯婴为自己投资

夏侯婴是刘邦的同乡人,当时是有这样一个算命的故事形容刘邦的儿子的:

令相两子,见孝惠,曰:“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

如果夏侯婴听说过这个预言的话,很有可能他心中是有着自己的小九九的。也就是说,这小孩子此后是能做皇帝的。拼死拼活救一个皇帝为自己的未来投资,这一波不亏。

即便没有这个预言,孝惠皇帝作为刘邦的长子,吕后的儿子,继承王位的几率也是非常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最大的,因此拼死来投资一波,不亏。

后面这个小男孩果然成为了孝惠皇帝,夏侯婴的投资也获得了反馈。据记载:

“孝惠帝及高后德婴之脱孝惠、鲁元於下邑之间也,乃赐婴县北第第一,曰“近我”,以尊异之。”

也就是说因为夏侯婴这一次努力,他获得了非常大的回报,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滕公夏侯婴实在是一个聪明之人。

文:日航通鉴 图:来自网络与站内,侵删


日航通鉴


因为作为刘邦未发迹前的好基友,夏侯婴十分了解刘邦的为人。

逃跑途中,刘邦能把亲生子女踢下车,是因为刘邦当时自身难保了。对于一个争夺天下的人来说,孩子当然是排在雄心和抱负之后。但这仅限于这般危急时刻。

若夏侯婴没救回俩孩子。刘邦成功逃脱后,再想起被自己踢下去惨死于楚军剑下的亲生孩子,极有可能会迁怒于他人,自然包括夏侯婴在内。

再者,夏侯婴本身是一个朴实厚道的人,见不得俩孩子惨死在自己面前。

年轻时,夏侯婴是沛县县衙里的专车司机,刘邦是泗水亭长。每次出车回来路过泗水亭,夏侯婴都要和刘邦侃会儿再回家。有一次俩人切磋,刘邦不小心伤了夏侯婴。

这本来不算个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儿,但是却被人举报了,声称刘邦伤害同僚。按照大秦律法,这是要判刑的。

刘邦自然不承认他伤了夏侯婴。而夏侯婴也不承认是刘邦伤了他。

这事儿本来要告一段落,可那位咸吃萝卜淡操心的“告状”哥不服气,坚决上诉。

最后夏侯婴把这事儿揽了下来,被打了板子不说,还在大牢里蹲了很久。

因为这件事,决定了夏侯婴必然会成为刘邦一生最信任的人之一。

也因为这件事,两家的关系走得更近,夏侯婴必然对刘邦的两个孩子非常熟悉。一个肯为刘邦坐牢的人,又怎么会忍心看着他的孩子死在自己面前。

值得一提的是,夏侯婴因为救了这俩孩子,让吕雉非常感激。

刘邦死后,夏侯婴又先后担任了汉惠帝刘盈和吕雉的专属司机,可谓是荣宠至极。





大仙读史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可是,在逃难的紧急关头,刘邦竟然不顾一双儿女的死活,前后三次将他们踹下疾驰的马车。可见,一代帝王刘邦的狠毒和无情。而这一对姐弟运气真是不错,幸亏有一个善良的车夫,三次下车将他们救起。这个车夫就是汉王朝的开国功臣夏侯婴。

亲生父亲残忍,关键时刻竟然只顾自己逃命,不顾两个孩子的死活

刘邦攻占彭城后,自以为已获全胜,高枕无忧,就在城内大摆酒宴,搜罗美女,放松警惕,享受了起来。殊不知,这一边,项羽又率领一队精兵赶到彭城,趁其不备,杀得刘邦片甲不留。慌忙之中,刘邦赶紧坐上马车逃命,驾车的人正是夏侯婴,车上还有刘邦的两个孩子:2岁的刘盈和4岁的鲁元。车上人太多,由于负重压力,马车一直跑不快。眼看项羽的追兵就要追上了,气急败坏的刘邦一脚就把两个孩子踹到了马车下面。夏侯婴见状,赶紧停下马车,把两个孩子抱上马车,如此反复了3次。当刘邦还想把孩子踢下去的时候,夏侯婴紧紧地抱住孩子,终于把两个孩子完好无损地送到了吕后面前。

身为人父的刘邦真够心狠手辣,连自己年幼的亲骨肉都可以随时摒弃。想要成就一番霸业,果然要有不同于常人的狠劲儿。

夏侯婴跟随刘邦起义多年,深知刘邦的脾性,倘若不营救两个孩子,日后,刘邦必然会治他的罪,并且,吕后也不会放过夏侯婴

紧急关头,人可能会在那么一瞬间失去理智,但是,等清醒过来,他的想法又和前一刻迥然不同了。夏侯婴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他决然不会弃两个年幼的生命于不顾。在刘邦犯糊涂的时候,夏侯婴保持了理性的头脑。

即使拼上自己的性命,他也必须去救孩子。这两个孩子都是吕后的心头肉,如果夏侯婴对此视而不见,任由刘邦胡作非为,吕后必然会痛恨他。

夏侯婴对刘邦忠心耿耿,曾经为了保护刘邦而自己锒铛入狱,他将刘邦看作真正的兄弟,当然不忍心看到他的孩子丧命于马蹄之下

夏侯婴和刘邦是旧相识,他们曾在沛县共事,还因为刘邦将夏侯婴打伤,夏侯婴为保全刘邦闭口不说刘邦的错,而被关进了大牢。这样的感情已经比共患难更为深厚。刘邦因为常年在外打仗,对孩子的感情并不深,但是夏侯婴却是个情深义重的人,不愿眼睁睁看着两个年幼无辜的孩子死去。

综上所述,真正的兄弟不仅能够同甘共苦,而且还能在自己即将铸成大错时,拉兄弟一把,不让他后悔,不让他遗憾。有夏侯婴这样的朋友,是刘邦的幸运,也是吕后和两个孩子的福气。


米瑞谈历史


“车夫舍命救刘邦的一双儿女”的事发生在楚汉战争时期,这个车夫名叫夏侯婴。

话说秦末汉初,刘邦和项羽推翻秦朝后,二人为了争天下大打出手,这就是历史上的“楚汉相争”。(项羽自称“楚霸王”,刘邦当时被封为“汉王”)

最初刘邦实力不如项羽,总是被项羽追着打,刘邦成了“长腿将军”,他跑起来比谁都快。

彭城一战,刘邦又打了败仗,他不顾一切把儿子刘盈、女儿鲁元公主抱起来骑上马,打马如飞往南逃,项羽手下发现在后面紧紧追赶。



就在累得战马快跑不动的时候,刘邦在半路碰到了驾着马车的夏侯婴。夏侯婴和刘邦是同乡,又是好朋友,夏侯婴从前是秦朝负责养马驾车的官员(太仆)。是个专业“老司机”。

夏侯婴一看刘邦的马累得直吐白沫,赶紧说:“季哥,(刘邦字季)快上我的车”。刘邦心中谢天谢地,幸亏遇到了夏侯婴。爷仨下马上了夏侯婴的战车。

老夏一甩长鞭,口中吆喝一声“驾、驾”,三匹拉着战车的马四蹄撩开,如飞一般继续向南逃。

刚开始马车跑得不慢,但是时间一长就显出了吃力,必定车上坐着两个成年人和两个小孩。眼看后面的追兵越来越近。此时刘邦急了,用脚就把自己的儿子和女儿踹了下去。



当时夏侯婴正在赶车,一回头发现孩子掉了,以为是颠簸所造成的,于是跳下去把孩子抱上了马车。

没等片刻,两个孩子又掉下了车,夏侯婴又抱上了车,如此反复多次,夏侯婴恍然大悟,方才知道刘邦要扔掉孩子。当时刘邦也不要脸了,威胁夏侯婴道:“再往上抱孩子就杀了你!”没办法夏侯婴也不坐车了,他在后面抱着一个背着一个孩子跟着车子跑。

(问题来了)刘邦自己都不要儿女了,夏侯婴为何要舍命相救呢?

刘邦这样做是聪明之举,刘邦其实是想让夏侯婴下车,但是自己又说不出口,必定夏侯婴是车把式。亲们想想看,两个小孩加起来的重量也没有夏侯婴体重的一半,刘邦推下孩子,夏侯婴必定下车去抱起来,这意思就是让夏侯婴下车。

有人会问,刘邦怎么算到夏侯婴一定会下车抱回孩子呢?大家想一想,如果刘邦和夏侯婴两人逃了出来,一双儿女却被敌人抓去了,你说孩子他娘吕雉会饶过夏侯婴吗?



夏侯婴也料到了这一切,孩子活着自己才能活着,孩子死了他也活不成,刘邦可以把责任推的一干二净,但是“专业司机”夏侯婴推脱不了责任。这好比开车的丢了货物照价赔偿一样的道理。

夏侯婴权衡再三,救下孩子兴许还能活下来。还真被夏侯婴预料到了,他最终把两个孩子救了下来。

原来老天爷助了刘邦一臂之力,突然狂风大作,只刮得敌人睁不开眼,夏侯婴乘机赶着马车逃之夭夭了。

有些事就在坚持一下,夏侯婴的坚持换来了他后半生仕途的一帆风顺,刘盈称帝后对他感恩戴德,最后封其为汝阴侯,封地在今安徽阜阳市。


秉烛读春秋


刘邦遇项羽就败,彭城一役后,又狼狈西逃。刘邦的司机夏侯婴驾着马车拉着刘邦,慌里慌张的逃跑途中,遇到了刘邦的一双儿女,即汉惠帝刘盈和鲁元公主。于是,就这抱两个孩子上了车一起逃命。

徒增二人,车的负载大了,马疲惫了,速度减缓。刘邦非省油的灯,用脚踹下了儿女,夏侯婴急忙停车,把两个孩子重抱上车,刘邦又踹下他俩,这情形发生好多次。夏侯婴只好让孩子搂着自己的腰,又继续赶路,刘邦气得想杀了夏侯婴。最后,夏侯婴拉着三人成功脱险。

彭城大败,五、六十万的诸侯联军,被项羽的三万铁骑,在半天之内,打得找不着北,刘邦差点被项羽活捉。好在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项羽的部队是逆风而动,将士被刮的睁不开眼,刘邦才乘机逃出重围,不顾脸面地一路向西。

但并没摆脱追兵,而且,项羽的大将丁公(人名)追上了他;刘邦对丁公说了一句话: “两贤岂相厄哉”! 意思是两个有才能的人为什么要相互为难对方呢?《史记》使用的是春秋笔法,蜻蜓点水。估计贪生怕死、毫无骨气的刘邦,说了不少软话,甚至跪拜作揖,痛哭流涕,太史公不好意思记录;总之丁公放了刘邦。

这过程:刘邦自私、冷酷,夏侯婴忠厚、朴实,刘邦保命要紧,他懂得,要跑得快,必须有人牺牲;刘邦斩蛇起义时,儿子2岁,女儿4岁,以后戎马倥偬,很少见到这两个孩子,所以刘邦对孩子感情不深。

为何车夫次次舍命相救?

1.估计夏侯婴怕刘盈与鲁元的亲妈,即长袖善舞、心狠手辣的吕后,如果对她的一双儿女见死不救,待秋后算账时,制造“人猪”的可能不是没有。

2.夏侯婴忠心耿耿,曾经为了保全刘邦,自己锒铛入狱过,还受了刑罚,但自始至终没供出刘邦。

2.夏侯婴为自己留条后路:他知道主子有“天命”,而刘盈是嫡长子,有无限的未来。孝惠帝刘盈称帝后,对夏侯婴果然很好。


希望星晨58298869


刘邦对于与吕后所生的两个孩子的态度其实是很让人寒心的,他的确是从心里不喜欢这两个孩子,他几次三番想要废掉刘盈的太子之位,所幸吕后从中斡旋并请来了商山四皓辅佐刘盈,这才保住了刘盈的太子之位。而鲁元公主这个唯一的女儿也没有得到刘邦的爱,刘邦毫不犹豫地让鲁元公主和亲匈奴,所幸吕后哭谏阻止,后来刘邦对女婿又多加辱骂,更是差点处死这个女婿。

其实,刘邦对这两个孩子的不喜很早之前就有了,秦末反秦大军打到最后展开了楚汉之争,公元前205年,齐国反叛,项羽领兵反叛,而刘邦趁机说服几个诸侯组成同盟攻打楚国,然后就发生了彭城之战,项羽领兵三万救援彭城,刘邦输的很惨。仅在逃跑过程中就有二十多万人马落水而死,更不用说战死的。

后来剩下的那些汉军又被楚军团团围住,刘邦没有想到自己竟会一败涂地,但刘邦就是命大,就在汉军被团灭之际,突然有一阵大风吹来,“会大风从西北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正是这及时风救了刘邦,趁楚军慌乱之际,数十骑护着刘邦逃走。

夏侯婴做车夫驾着马车载着刘邦踏上了逃亡之路。他们的第一站本来是沛县,想要带着妻儿老小一起逃亡,但是等他们到底沛县才得知他们已经踏上了逃亡之路,因为楚军早就在追捕他们。刘邦无法,只得和部下继续逃跑,就在逃跑的路上,夏侯婴看到了两个小孩子,正是吕雉为刘邦生的一儿一女。

夏侯婴一看,赶紧将两个孩子接到了马车上,和刘邦在一起,然后继续逃跑,但是这一路奔波,马儿本来就累了,虽然两个孩子加起来也重不到哪里去,但确实增加了马的负担,所以速度上难免有所减缓,这让一心奔逃出楚军视野的刘邦心急如焚,所以就起了让人心寒的心思。

他竟然狠心将两个孩子踢出了马车,虎毒不食子,但刘邦这个父亲却对两个亲生的孩子做出这样事,的确让人寒心,不过他能这样做,倒也不是多么让人震惊的事。其一,他对这两个孩子没有什么感情,他和吕雉结婚后,在家里的时间很少,后来逃进大山又参加了起义军,回家就更少了,他对这两个孩子是很陌生的,并没有建立起什么感情,刘邦和两个孩子没有几天的相处时间,所以在生死关头,他牺牲两个孩子并不会觉得怎样。

其二,他认为两个孩子那么小,楚军即便追上了也不会对他们怎么样,就算是会把他们抓回去,但至少没有生命危险,退一万步想,即便这两个孩子死了,他还是会有别的孩子的。基于这样的原因,刘邦就狠心将两个孩子踢了出去,但是夏侯婴看到之后却又将两个孩子救了上来,刘邦再踢,夏侯婴再救。

如此三番,夏侯婴说:“今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从这句话来看,即便带着这两个孩子,夏侯婴还是能保证刘邦的安全的。

所以夏侯婴还是坚持将马车的速度停了下来,将两个孩子好好带上了马车好好护着,刘邦气的数次想要结果了夏侯婴,但最终还是没有拿夏侯婴怎样,而夏侯婴载着马车最终护住了刘邦和这两个孩子。那么问题来了,夏侯婴为什么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救这两个孩子呢?

原因很简单,这是夏侯婴的职责所在。这两个孩子是刘邦的亲生孩子,在那个时代,刘邦是能够决定他们的死活的,别人会因此骂他,但是不能把他怎么样,反正是他的孩子。但是如果在刘邦要让他们死的时候,跟在刘邦身边的人却不能听之任之,尤其是当这孩子根本没有犯错,更不用说犯了非死不可的错,那么作为旁观的人,就必须以命相阻,这是下属的职责所作。

那么,夏侯婴就不怕被刘邦杀了吗?肯定是怕的,没有不怕死,其实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夏侯婴就是拼命阻止刘邦舍弃这两个孩子,有两个结果,其一就是刘邦一气之下将夏侯婴杀了,那么等后来刘邦安定下来的时候,还是会念着夏侯婴的护主之心的,这样夏侯婴就算没有白死。

其二就是刘邦忍了忍没有杀夏侯婴,这是历史上的结果,那么,事后夏侯婴依旧会被重用。

但如果夏侯婴见死不救,就看着刘邦将这两个孩子踢了下去,然后坦然驾车离开,那么,事后刘邦想起来就会责怪夏侯婴没有保护这两个孩子,不管这两个孩子未来是死是活,刘邦都不可能容得下夏侯婴了。那么等着夏侯婴的就是死亡,所以无论怎么看,只要不是太笨,都会选择拼死救下这两个孩子,他们毕竟是刘邦的孩子,即便刘邦再怎么不喜欢,那也是皇家的事,但作为臣子,必须谨记自己的职责。 


尚宫女史


刘邦逃命是为了躲避项羽手下大将的追杀,当时他的车夫就是夏侯婴。

我们都知道,在刘邦逃跑的过程中,为了让马车跑得更快一些,减轻马车上的重量,他要把自己的儿子和女给扔下去,但是,车夫夏侯婴不顾自己的安危,三番五次的救刘邦儿女的性命,这又是为何呢?

我们把这件事的经过大致的说一下吧。

当时刘邦带着五十多万大军,进攻项羽的都城彭城,但是,最后被项羽带领的三万人马给打了一个大败。

刘邦不得不逃跑,夏侯婴在前面赶车,刘邦在上面坐着,两个人一路狂奔。

可是,要知道当时的刘邦已经是汉王了,他的车也算得上是豪车了,这个车是十分的拉风和引人注目。

因此,很多项羽的大将开始追正在逃亡的刘邦的车。

就是在逃亡的路上,刘邦和夏侯婴看到了刘邦的儿子刘盈和女儿鲁元公主,他们也在路上奔跑逃亡。

夏侯婴就停车把刘邦的儿女给抱上了车,然后继续狂奔。

可是,后来项羽的大将都是骑马而来,他们很快就要追到刘邦了。刘邦这时候觉得自己肯定要死定了。

他是不能落到项羽的手里的,否则就是死路一条了。

所以,他觉得自己的马跑不快是因为超载了。

因此,他要让夏侯婴把自己的儿女给丢下车,来减轻车身的重量。但是,夏侯婴不这样做。刘邦很生气,他开始扔自己的女儿和儿子下车。

刘邦反复的扔了三次,夏侯婴救了三次。

最后刘邦说夏侯婴,若是你在胆敢救他们,我就一刀杀了你。

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夏侯婴还是把刘邦的儿子和女儿抱在了怀里继续赶车,总之,他就是不把刘邦的儿女给丢掉。

夏侯婴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明白,马车跑不快不是因为两个孩子事。因为车身太重了,马又是长途奔袭,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没有孩子在车上,他们还是会被项羽的部下追上的。

面对这样的夏侯婴,刘邦也是很无奈。不过,最后他们还是被项羽的人给追上了。追上刘邦的这个人就是丁公。

刘邦见丁公追上自己,就去拍丁公的马屁,他给丁公说你和我都是英雄,我们何必英雄为难英雄呢?

如今天下未定,不如你放我一马吧?

丁公听了刘邦说的话,觉得刘邦这个人还不错,毕竟刘邦还是把他看作是英雄的,所以最后丁公就自己做主把刘邦给放了,就这样刘邦死里逃生了。

项羽又一错过了一次杀刘邦的机会。


史学达人


刘邦之所以被称作为流氓皇帝,和这件事有逃不了的关系,在逃跑的过程中,刘邦三次将儿女踢下马车,而车夫则三次舍命相救,关于车夫救人的动机,我们后人可以无限的揣测,但是我认为无外乎是出于一片善心而已。



彭城大败

这件事还得从刘邦彭城大败开始,刘邦出关靠着韩信打头阵,一路顺利,不知不觉发现自己已经有五十万大军了,并且趁着项羽外出之际,一举攻入项羽的老家彭城。

《史记·高祖本纪》有载:项羽虽闻汉东,既已连齐兵,欲遂破之而击汉。汉王以故得劫五诸侯兵,遂入彭城。

史记中说:“项羽虽然听说刘邦从东边起兵了,但是既然已经来到齐地的,便要快速用兵解决战斗,然后好去击打汉军,汉王刘邦得到其他诸侯国的兵力相助,于是趁机攻入彭城”。



刘邦今后彭城后一改以前作风,不整顿军纪,而是放任士兵到处为非作歹,似乎认为天下已经是自己的了。没想到项羽迅速引兵归来,大败刘邦于彭城,这才有了刘邦被追着跑的一幕。

刘邦三次将儿女踢下马车

《史记》有载: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

汉王刘邦在逃跑的过程中遇到了孝惠、鲁元,于是将他们带上车,楚国起兵追上了汉王,汉王着急,觉得马车增加了重量跑的慢了,于是将孝惠、鲁元踢下马车,而滕公便下去又将他们带上马车,这样反复三次。



由这段记载可知,刘邦当时是出于形式迫不得已才将儿女踢下马车,而车夫确实是舍命相救。

但是这里还有一个重要信息,车夫名为滕公。

滕公是谁?为何要舍命相救?

我们知道了滕公是谁,便会理解车夫滕公为何要舍命相救。

滕公有一个我们熟悉的名字—夏侯婴,他是刘邦还为起事时的好友,早年经常去刘邦家中蹭吃蹭喝,鬼混在一起,而此时孝惠、鲁元早已出生。夏侯婴是看着这两个孩子长大的,孝惠、鲁元见到夏侯婴还要喊声叔叔,所以此车夫不是一般的车夫。

《史记》有载:曰:“虽急不可以驱,柰何弃之?”於是遂得脱。

刘邦多次踢下两个孩子,夏侯婴急了,说:“虽然着急,但是也不是不能走呢,为什么要抛弃这俩孩子”。

可见夏侯婴是真的关心这两个孩子,不到万不得已不愿放弃,最后遂得脱。

有人说车夫是为了巴结刘邦才如此,也有人说车夫是怕事后刘邦后悔怪罪自己才如此,还有人说车夫是怕得罪未来主子才如此。而我认为均不是如此,一是刘邦主动如此,并且如此三次,定怪不到自己;二是这时候哪里还有什么未来的主子,名都要没有了。所以,我认为夏侯婴是真的不忍心这两个无辜的生命被自己舍弃,只要有一丝希望便不会放弃,最后夏侯婴成功了。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不喜欢吃白菜


刘邦一生最大的优点,就是敢用人,敢于相信铁哥们儿的眼光,对张良言听计从自不必说,王陵一句话,张苍死罪就免了;夏侯婴一句话,韩信不仅不用判死刑,还升了官;萧何三言两语,韩信直接做了大将军。这种魄力,即使是在历史上的名君之中也是极为少见的。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个“车夫”敢于在刘邦几次将儿女踢下车的情况下,都将他们救回来。这是对刘邦的一种绝对的信任。

(说句题外话,基于刘邦之前的表现,总觉得刘邦临死前要杀樊哙不太符合他的人设)


1

救刘邦儿女的这位“车夫”就是前面提到过的刘邦的铁哥们儿之一——夏侯婴

如果没有夏侯婴,自然也就没有后来的大将军韩信。萧何之于韩信是知遇之恩;夏侯婴之于韩信则是救命之恩,只是很少有人提及罢了。

夏侯婴这个“车夫”可是相当不简单的,当年在沛之时就是负责马房养马的,每次“开车”送完客人回来路过刘邦的泗水亭,都要去找刘邦聊聊,相谈甚欢。关系可以说是相当的铁。

而且,夏侯婴一生就是与马相伴。后来,在刘邦的手下也一直做的太仆的官,这个官职就是专门负责管马的,也是九卿之一。几次于危难之中救刘邦于水火之中,题主所说的也正是其中一次。

2

当时,刘邦意气风发地从汉中发兵,一路平定三秦,最后竟然连项羽的老家彭城都给占了。结果,项羽带着三万人马杀回来,就把刘邦的五十六万诸侯联军给打了个死走逃亡伤。

夏侯婴驾车带着刘邦还有十几个骑兵一路狂奔,哪管将士,只为逃命。可正在逃命的时候,突然发现路边有一双儿女,恰是刘邦的女儿鲁元公主和儿子刘盈。于是,夏侯婴停下车,就把这对宝贝儿给接上了车。

马跑得时间也是够长的了,虽然两个小孩没多少份量,可马的速度还是慢了,刘邦就一人一脚,把两个孩子踹下了车。可每次把孩子踹下车,夏侯婴都停下车把孩子抱上来。三番五次的,把刘邦也惹毛了,就要杀了夏侯婴,恨不得把刀驾夏侯婴脖子上。

可是,没办法,谁让人家夏侯婴是首席司机呢,杀了夏侯婴,刘邦更逃不出去。当然,真的让他杀,他也舍不得。最后,靠着夏侯婴惊人的车技,他们才转危为安,有时间重整人马。


当然,关于刘邦踹两个孩子下车,还有另外一种解读。因为没人知道两个孩子是刘邦的,所以楚军也不会去管他们。但是在刘邦的车上,刘邦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机会活下去,一旦他被抓或者被杀,两个孩子也就活不成了。

这种解读倒是有一定的道理,不过按照《史记》中的记载来看,还是刘邦为了逃命舍弃孩子。可见,刘邦对兄弟的感情甚至远在孩子之上,鲁元和刘盈这对姐弟,也是够可怜的了。


水一白聊历史


秦朝末期,天下大乱,这时很多能人异士纷纷揭竿而起,在推翻秦朝政权,此时的刘邦借斩白蛇之名成功出道,然而在打江山的过程,刘邦也多次遭遇狼狈不堪的一面。据说有一次他战败,慌忙逃命时,就数次慌得把自己的儿子跟女儿摔下马车,为什么当时驾车的马夫会屡次舍命搭救呢?

刘邦自从成名后就娶了吕雉,两人缠绵许久终生下二个孩儿,然而在刘邦心中并不喜爱这两个孩子,由于刘盈是长子,按传统继承了太子之位,但刘邦始终心生不满,好几次想找借口把太子废掉。这些行为老婆吕雉均看在眼里,为了自己儿子能顺利继承大汉江山就诚邀当时的4位名人商山四皓来辅助刘盈。

在这四个人才的帮助下,太子终于不再犯什么错,刘邦抓捕到他的把柄也就无可奈何了,然而刘备也不喜欢鲁元公主,从小对其缺乏关爱,当鲁元长发及腰,待嫁年龄,就想把她选配给北方的匈奴首领为妻,以图双方不动兵戈。

可惜被吕雉在关键时刻出面及时制止,不然可怜的鲁元公主恐怕过不管匈奴游牧民族的生活。然而鲁元最终还是嫁给了一个汉人为妻,但刘邦作为岳父依然不给他的女婿好脸色看,有一次还因为小事情差点对该女婿动了死刑。

事情回到公元前205年,齐国兴兵谋反,楚霸王项羽一马当先带兵前去平复,不料刘邦中途杀出,事先派人说服周边的诸侯国,大家组成盟军一起去攻击楚国。彭城之战里面,联军差点就攻陷了彭城,可是被项羽快马加鞭,带着三万楚国精锐及时赶到,结果联军惨败,刘邦军被打得狼狈而逃。由于,当时太混乱,刘邦的人马还剩下二十多万,可是士气全无,只顾逃命,途中又因水难而溺亡约20万人。

刘邦战败携带家眷出逃,后来楚军气势汹汹的追赶,还一度把他们的逃难队伍团团围住。正当生死紧要关头之际,天上突然刮起一股强风,把众人吹得睁不开眼,顿时有人发觉怪风自西北方向而起,强烈程度能把树木吹折,把屋顶揭翻,一路上飞沙走石,风沙滚滚,使得看不清周围环境。

而刘军正是趁着这阵怪风,十几骑将士带着刘邦乘虚脱围,朝西北方向脱了出来。据说,当时由夏侯婴负责驾驭马车载着刘邦逃走,不一会儿就路经沛县,刘邦知晓是自己故乡,顿然想起这里的老婆孩子,于是想把他们一齐带上逃跑。咋知沛县的人们早已逃荒,处处都有楚军追捕,无奈之下,刘邦只能一路逃一路派人查问自己夫人跟孩儿的下落。

然而在逃难路上,驾车的夏侯婴一眼就看到逃民中有两个小娃儿,这两小孩正是刘邦跟吕雉生的儿女。因此刘邦终于跟两孩子团聚,且一起乘坐着马车继续逃向远方,由于路途遥远,后面楚兵追得又急,刘邦的马车持久奔驰,马儿则越来越疲惫,速度也就降了下来。

这时,刘邦十分焦急,生怕速度变慢就会被楚军追到,于是认为是两个孩子增加了重量才使得马车变慢,为此就不顾亲情,残忍的一脚把自己的儿子女儿踢下了马车。夏侯婴见状吃惊不少,很快就跳下去把两孩子救了上来继续驾车,然而刘邦又推了几次,但均被夏侯婴把孩子救起。究其原因是夏侯婴担心以后这两个孩子一旦不死,会对自己见死不救的行为展开报复,于是就不顾生死把他们救了回来,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