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銳氣95後,新生力量閃耀“疫”線扛起青春擔當

在很多人眼中,“95後”不過是一批“孩子”,在這場舉國戰“疫”中,他們卻衝在了“疫”線。曾一度被貼上“自我”“二次元”等標籤的他們,在國家需要之時,用實際行動展現了大愛、擔當、果敢、樂觀、創新的“硬核”氣質。

果斷衝鋒,扛起青春的擔當

江蘇援助湖北的超強戰隊中,有近200名95後的新生力量。沒跟“大人”商量,不少人果敢地做了最鄭重的決定。

“2月9日出發去武漢第一天,家人就打了五六個電話,可我真的想告訴他們,我們已經不是孩子了!”江蘇第五批援湖北醫療隊隊員、金湖縣人民醫院高偵源出生於1997年,大年廿九,在抖音上看到武漢疫情相關短視頻的高偵源形容當時很“扎心”,當即向醫院護理部主任報名,“如果需要去武漢,請先考慮我!”

培訓考核通過,他被安排進了第一護理組,也是首批進入方艙醫院的醫護人員。“咱可是隊伍裡為數不多的男子漢!”

進入方艙後,一開始收入大量病人讓高偵源有點措手不及。但他立刻調整了自己的狀態,“我不緊張,才能讓患者安心放心。”一天晚上8點,高偵源看到一名40多歲的中年女性,眼淚不住往下流,嘴裡嘟囔著:“我難受啊,我感覺快不行了。”旁邊的病人也擔心地說:“我們會不會死掉?”高偵源快速走到他們中間,安慰他們:“不要過於擔心,疾病沒有你們想象中的那麼可怕……”他還使出全身十八般武藝,說學逗唱式地給他們普及疾病知識。

樂觀的95後們給病區帶來了朝氣。2月14日,1997年出生的湯倩首次進入武漢體育中心方艙,就在自己的防護服前面寫上了“長江長江,我是小仙女”。她一進病房,患者們就樂了,“來了個仙女啊”。

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新區分院護士湯倩是該市援助湖北所有醫護人員當中歲數最小的一位,進艙當天正是她23歲的生日。“疫情發生後,我第一個反應就是必須來。”小湯並沒有第一時間告訴媽媽。剛去武漢時,看著女兒穿著厚厚防護服的照片,媽媽很心疼。在病房裡,她給100多名患者送飯、搬物資。有次搬牛奶,護目鏡模糊到幾乎看不見,“完全是憑感覺走路,後來是一位患者扶我出了門。”

來武漢的第二天,湯倩就鄭重地遞交了自己的入黨申請書。“從小到大,都是大人們為我撐起一片天空,如今我們該擔當使命了!”

堅韌堅守,挺起青春的脊樑

在武漢同濟醫院光谷病區E18,有無錫來的四位95後護理人員。

無錫市中醫院護師丁禹夫的發熱病房,負責病重和病危病人的護理。在ICU待過兩年,急診科待過一年。95後的丁禹夫覺得,最強適應性是這一代人的標籤。

打開水、餵飯、幫助病人大小便……這些過去只需要5分鐘—10分鐘的工作,現在都需要十幾二十分鐘,每次做完都大汗淋漓,但是沒有一個人會去換衣服。“物資這麼緊張,這點堅持又算得了什麼?”丁禹夫說,每次上白班的時候,大家都會把值班的時間從四小時拖到五小時甚至六小時,讓夜班的同事輕鬆點。

丁禹夫護理的40床是一個老爺爺,因為有基礎疾病一直臥床不起,小丁總是會想起自己的爺爺,“我覺得我就是他們的孫輩一樣,要照顧好他們。”1995年生的無錫市二院護士費揚也在這個病區,她印象深刻的是一位80歲的老爺爺,24小時監護,不愛說話,小費需要給他換尿不溼。老人牙口不好,小費就把蘋果去皮切片喂他吃;發現他情緒低落,小費就為他聯繫家人。“現在老人總喜歡用不太懂的方言跟我說這說那。”

在同濟醫院光谷院區E1-5病區,南京市第一醫院的95後趙益槽四天前收治了一個氣管插管的病人,趙益槽需要定時給病人吸痰,有時候一個小時2-3次,氣管插管的傳染病病人,在吸痰、口腔護理時候容易嗆咳,導致分泌物噴濺。除了做好三級防護外,趙益槽最關心的是病人過程中的變化,“氣道是否通暢,循環是否穩定,輸液有沒有問題等。”在俯臥位通氣治療時,趙益槽需要給病人180度翻身,還得保證各種插管不能脫落,半個多小時的操作下來,趙益槽感覺腦袋生疼,出門靠著牆稍作休息後,他又迅速回到了工作狀態。

實幹創新,匯聚青春的力量

在抗疫基層,95後更成為一支保護社會的主力軍。25日,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學生趙馳已經在南京高鐵南站做了29天的志願服務。從早八點到晚八點,沒有一天間斷。

“還記得2003年非典的時候,我才4歲,幼兒園老師天天餵我們板藍根。當年這個世界守護我們,今天換我們守護這個世界!”大年初二,趙馳還在老家鹽城過年,一看到南京團市委發佈的志願者招募的信息,當天就戴上雙層口罩獨自回到了南京。大年初四早上八點,她就來到南京南站開始提供志願服務,測量體溫、消毒殺菌、打掃崗亭,忙得連水都顧不上喝。

有不少95後則選擇回鄉戰“疫”。寒假剛回老家南通,1999年生的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生徐強強就主動打報告,加入如皋市公安局江安中心派出所的戰隊中實習。“從上午8:30,到晚上8:30,我們執勤12個小時,他也跟著我們在風中一起戰鬥了12個小時。”江安中心派出所所長陳飛說。

“在我們收到的志願者報名信息中,南京站加南京南站一共1164人,90後佔了七成,95後佔了三成。除此之外,在社區卡點、街道有大量的95後,甚至00後志願者散發光熱。”南京團市委社會聯絡部盛偉說,他們有的瞞著家人,帶著善意的謊言前來,有的背起行囊,一路奔波趕回第二家鄉,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未來中國的模樣!

很多人形容00後是真正意義上的網絡原住民,在這次疫情中,他們以自己的方式凝聚起強大的援助力量。1月23日,大年廿九,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包夢瀛、李劭楠,社會學院的劉薇得知醫生缺護目鏡,三名00後當即行動起來,籌款提供緊缺物資。從三個人的小小心意,到近萬人的愛心接力,善意的雪球越滾越大。不到24小時,一個25人的志願者團隊應運而生。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是00後。

23日晚,南京大學“NJU自組湖北援助團募捐活動”已經進行了一個月,截至2月12日募捐渠道關閉,募資總額已超過210萬元。目前已發放物資覆蓋武漢、孝感、黃岡、黃石、隨州、荊州、襄陽、鄂州、宜昌、天門、恩施等地市39家醫院、2支醫療隊、8支志願者團隊。(楊頻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