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为什么1130近防炮射击是炮口有火焰,而密集阵没有?

漏斗10


图:光线较暗时密集阵开火的火焰都不是很明显,白天时不注意更是看不出火焰
其实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美国的6管密集阵20MM近防炮发射20MM炮弹时炮口焰很小,尤其是白天只有一丁点,甚至不注意都看不出来,当然晚上开火还是相当明显的!而且不单单是火焰问题,其实美国密集阵开火后烟雾也很小。

图:不知道1130炮如此猛烈火焰,是否会影响到光电通道的探测!
但是反观我们的1130近防炮,虽然号称万发炮,是世界独一份的存在,但1130近防炮开火的气势是相当凶猛,炮口吐出的火蛇也是相当耀眼。从这个小细节来看,我国的1130炮在性能上已经完全超越了美国密集阵,但是在细节上还有很多不足,这增加了暴露自己的概率!不过还好在烟雾方面做得还比较好,1130炮开火时烟雾并不太明显,不像俄罗斯近防炮那样冒黑烟!

其实这主要还是发射药成分方面的问你题,中国军工早期更多的是学习苏联,老毛子的性格就是只要威力猛就行,在火药配方细节上做得并没有欧美国家好,这一点是有目共睹的!苏联时期的火炮开火后都是冒黑烟,而美帝的火炮则是冒白烟,黑烟比白烟暴露的概率可就大多了!而黑烟其实主要还是发射药燃烧不充分造成,这对火炮出炮膛的速度影响很小,但却更容易暴露自己,而且对炮管的腐蚀性更大,当然也更难清理了!当然黑烟的另一个可能就是炮管清理更本不到位造成的!

图:俄罗斯“棕榈树”近防系统火焰和烟雾都较大

既然我们是学习苏联,也继承了很多这方面的老毛病了,虽然这些年我国全面学习西方,比如黑烟问题不就得到解决了,但是在发射药方面确实与欧美还有不小的差距,这在1130炮开火猛如虎的火焰就明显看出来了!

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我们的1130炮是30mm火炮,发射药更多,这也是其中一个原因了!


狼烟火燎


密集阵也有炮口焰,只是没有我国1130炮那么明显。

1130近防炮和密集阵分别是中国、美国研制的舰载近防炮,也是当今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两种转管近防炮,两者之间的对比也往往引起军迷的关注。

作为一种火药推动的传统火炮,密集阵开火时也不可避免的有炮口焰,只是不太明显而已。

如果夜间开炮,那么炮口焰更是非常明显。

当然,比起我们的1130炮以万发射速开火时的豪迈,密集阵确实显得委婉多了。

当然,这种豪迈并不是什么好事,对于枪炮来说炮口焰越小越好,因为炮口焰越大,越容易暴露自己的位置,而且有可能影响观瞄(尤其是晚上)。

密集阵的炮口焰比1130近防炮小的多,其原因有如下几个:

首先,1130炮有11根炮管,而且口径为30毫米,每分钟射速高达10000发;而密集阵只有6根炮管、口径20毫米,每分钟射速近4000发左右,1130炮弹丸能量更大、射速更快,形成的炮口焰当然也就越大。

作为当今世界性能最强的近防炮,1130炮无论是射速还是弹丸毁伤能力都比密集阵强一大截,1130炮可以有效拦截2倍音速掠海突防的反舰导弹,而密集阵只是对亚音速反舰导弹的拦截比较有效。

其次,在火药性能上,目前美国的技术水平还是要高于我国,密集阵炮弹的推进火药燃烧均匀、干净。

我国军工虽然在近年来提升很快,但是在一些不起眼的基础领域却还有短板,比如弹药的发射药以及导弹发动机的推进剂等。上图是95步枪射击瞬间,不知道的也以为是喷火器呢。这一梭子打出去,战士基本就暂时失明了。

再看看PL-12导弹发射时巨大的烟雾,既不利于隐蔽攻击,也不利于隐藏自身位置,因为在空战中飞行员会通过导弹尾迹进行规避。

再看看人家AIM120发射瞬间,无色无味、环保达标。


从此萧郎是路人甲


我国的发射类火药 水平还是有区别的。我看过一个纪录片 国外先进的弹药推进火药 组份的纯度 颗粒的均匀度(这个颗粒机远比医药制药用精细 最好的设备还是日本)燃烧的均匀度 残渣残留等指标 都要先进很多。前段时间说我国火炮的推进药先进与美国 估计也是部分指标。但也算不错了。


启航汽车领域工作室


不存在的!无论是密集阵近防炮还是1130型近防炮在开火时炮口处都是有火焰的,只需要找到密集阵开火的图就行。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到的是密集阵近防炮开火时炮口处也是有火焰的。


事实上,与炮口火焰的强弱关系最大的是“发射药”,其次就是拍摄时的时间选择。

发射药与炮口焰强弱的关系

由于我国在发射药(无论是导弹用的燃料,还是炮弹的发射药)技术与美国存在差距,以至于我国的空空导弹的尾烟比较多,炮口焰也较为明显。美国在M829A3尾翼脱壳穿甲弹上使用的是RPD-380型发射药,我国相继研制出了RB型,GR5型,RGD-7型硝胺发射药,后来又在次基础上研制出了RP-5型发射药。而GR5型主要用于战斗机座舱抛盖用炸药。



我国的发射药使用的是药筒装,这样的药筒只能装填条状发射药。而美国使用的是药包,装填的是颗粒状发射药。

一般来说,药包装填的颗粒状发射药具有装填密度大,增燃面积大,燃气生成速率比较稳定的优点。此外,颗粒状发射药的加工生产非常简单,用一种牌号的粒状火药就能满足多种火炮的需求。但是颗粒状发射药的缺点是:粒状火药在药包内成无规则的形状排列,弹底发射药点燃以后容易造成传火不畅的现象,进而影响发射药燃烧的稳定性。

而条状发射药的优点是:利于传火,在低温环境下引燃稳定。但是缺点也较明显主要是加工成本较高,容易产生侵蚀燃烧和燃烧残留现象。



我国的火炮受苏联的影响较大,比较注重火炮的低温性能,就用了条状药,虽说使用了消焰剂,但是炮口焰还是比较大。而美国使用的是颗粒状发射药,原本的燃烧残余就很小,尽管如此还使用了消焰剂,导致炮口焰较小。


另外就是拍摄的角度和时间的影响

如果摄影师选择在火炮刚开火瞬间时拍摄,那么在这一瞬间火药燃烧产生的大量火焰就会喷涌而出,产生较大的炮口焰。如果选择在开火过后在拍摄时,炮口焰就比较小。但是拍摄时机对炮口焰的影响不大,最主要的还是发射药的影响。

所以说,密集阵开火时也有炮口焰,只不过相对于1130型近防炮来说比较弱而已。(图片来自网络)


江山何沉


密集阵,是美国研发的装备于海军水面作战舰艇,是全球比较早服役的一款舰载末端防御系统,集成了6根20mm管子的自动旋转式火炮,上世界80年代初成军,解决了美海军近距离防空难题,能有效对付亚音速反舰导弹的打击。系统由警戒雷达、跟踪雷达、火炮、计算机和控制盘等组成,可在5000米距离内,确定反射面积仅为0.1平方米的目标位置,并自动测算出其运动参数,同时还可以监视己方炮弹的飞行轨迹,自动校正射击参数,具备较高的命中概率,以及较高的射速。
当时,我海军驱逐舰、护卫舰级别的大中型水面舰艇,对空防御还依赖双管37mm、25mm口径人工手操脚控的高射炮,对于来袭的反舰导弹的攻击,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其实一点作用都没有,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差距。1130近防炮系统,是在730近防炮系统的基础上,添加了4根管子,所形成的由11根30mm管子所组成的速射高射炮,其弹丸口径,包括射速皆在美海军装备的6管20mm密集阵火炮系统之上,对3倍音速来袭的超音速反舰导弹,都有较高 的拦截概率。
由于730特别是1130近防炮系统,大量装备我海军主力航母、驱逐舰、护卫舰等水面舰艇,近防炮对空防御作战性能,已经位居全球首位;在近防炮领域,我海军可谓后来居上,对空防御不再依赖双管37mm、25mm等聊胜于无的高射炮了。不管是密集阵,还是1130近防炮系统,由于发射的都是火药燃气推进的弹丸,因此,在射击的时候,膛口都会有火焰现象产生,因此,不存在密集阵没有火焰的现象,可能炮口火焰不明显而已,让不明就里的人,以为密集阵在射击时,不产生火焰。
至于1130近防炮系统,由于射速高,每分钟出膛的弹丸可以达到10000万,因此,在军界有“万发炮”之美誉,一旦处于射击状态,单位时间内输出膛的弹丸多,肯定膛口的烈焰非常明显。相对于1130近防炮系统,每分钟高达万余发的射速,6管20mm密集阵系统,每分钟的射速在3000-4500发区间,两者之间单位时间内出膛的弹丸要相差许多;况且,1130近防炮是30mm口径,本身装药量要比20mm口径炮弹多许多,自然射击时火焰明显多了。
最重要的是美国在弹丸无烟发射药研发方面要领先中国,能将发射药内部制成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以加快发射药的燃烧速度,因此,美制药筒内发射药的燃烧要比我国的发射药燃烧均匀、干净,也是密集阵近防炮系统射击时,膛口火焰不明显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平军史


就算是单管的步枪射击,也有枪口火焰,只是一个明不明显的问题,反正我是不信美国人可以将密集阵开火做到毫无火焰,这显然是不符合自然科学的,只不过我们的1130的火焰是明显了一些而已。

1130近防炮是我国最新研制的一款舰载末端拦截系统,装有11个发射管,最大发射速度达到11000发/分钟,即每秒钟约166发。配备在一座全自动炮塔基座上,集成了光电、雷达和红外追踪系统,发射30X165mm弹药,两个弹舱备弹1280发。能够一次性锁定48个各类目标,包括掠海高速飞行的导弹,能够有效拦截3马赫一下的超音速目标。

我们再来看看密集阵近防系统,采用的是6个20mm定向发射管,最大射速也只有4500发每分钟。从口径上看1130型使用的30mm口径要比20mm大得多,使用的弹药装填发射药也要比密集阵20mm弹药要多一些;同时1130的使用的11个发射管,比密集阵多了将近一倍,发射火焰自然而然肯定也比密集阵明显得多。

这是一个原因。在讲到炮口火焰问题时我们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是一个技术很难避免的问题,密集阵在发射时也有炮口火焰,只是1130型比较明显一些;除了上述的发射管数量和发射药装量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发射药技术上,美国在这一方面要比我们优秀的多。见下图:

美制密集阵发射时也有火焰,但是火焰的颜色明显要比1130型色差弱一些,这就是发射药的优势所在。我国虽然发展火药的时间比较早,但是在发射药这一个领域中,我们不得不承认存在技术差距,使我们的一个短板。

另外,密集阵近防系统在设计上也有一个重要的细节,见下图,密集阵的炮口设计上有一个类似于火炮制退器的结构,这个结构的主要作用就是降低火炮发射时的后坐力以及炮口火焰。1130型近防炮并找不到类似的结构,而这个东西对于降低炮口火焰是有很大的助益的,显然密集阵就有类似的考量在里面。

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记者拍照的水平和角度,虽然有点胡扯的迹象在里面,但是我国的摄影师在拍摄武器弹药的时候,通常以火炮发射时的火焰作为背景,这和外军的拍照方式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下面看几张国内军记的大作)


鹰鸽分析


这种现象反映了我们在化工领域跟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说白了就是高能发射药的研发水平跟世界或者美国有很大的差距。为了保证弹丸的初速,只能通过加大发射药的弧厚,这样做能延长火药气体的做功时间,但不可避免的使火药燃烧结束点靠近了炮口,从而导致弹丸出膛后,仍有大量未完全燃烧的可燃气体喷出炮口,遇到空气中的氧气后瞬间燃烧,从而生成炮口火焰!


老炮HGA


除了发射药类型和纯度,粒度,1130是11管,密集阵是7管,除了炮管数量外,还有射速不同(档位),这些都对口焰排出有直接影响。当然,发射时的背景,如浅色,深色的不同(白天,黑夜),对口焰的衬度(对比度)也不一样。


Firebird


1130炮11根炮管,口径30毫米,每分钟射速10000发;密集阵6根炮管、口径20毫米,每分钟射速4000发。最简化的算法,即使同一种发射药,1130炮的炮口焰至少是密集阵的三倍吧!那你说1130炮和密集阵的炮口火焰谁的大?[抠鼻]


硬功夫哥哥的森林


射速和口径就不说了 火药技术是很大一方面 这方面我们比老美落后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