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金屬風暴現在涼了嗎?很久沒有聽到這種武器的消息了?

墨西哥嗩吶


金屬風暴的原理很簡單,就是一根管子裡面塞滿子彈,然後用電擊發的方式從頭到尾依次激發,把子彈射出去。

由於省略了傳統火器退殼再裝彈的步驟,所以射速要快很多。並且結構相對簡單每一根槍管就是一個獨立的單元,可以把很多根管子並聯起來形成一起發射達到很高的火力密度。

聽上去好像很厲害,不是類似原理的東西咱古代就有了。

“花炮”,原理上跟金屬風暴差不多,一根管子裡能射好多發呢。

要是覺得不夠勁,還有這種多管聯裝的。

正經點說噢。

金屬風暴在原理上,就是個廢柴。雖然射速很高但是沒有任何意義。

每一根槍管塞滿了子彈,由於子彈前後排布,在槍管中加速的距離也不同,所以子彈發射後的初速也不相同,並且子彈的發射藥也是彈頭自帶的,所以發射藥裝不多,裝多了容易炸膛。

初速不同,子彈打出去的落點不同,打不中東西,這個時候空談射速沒有任何作用。而每一發子彈的發射藥劑量不多,所以初速不高殺傷力有限。

然後金屬風暴那個公司拿這玩意做實驗的時候,打的竟然是木板。實話講,你拿12.7mm的老乾媽打半穿燃燒彈都比這穿的多。

那麼有什麼槍炮對射速要求這麼高呢?當然是軍艦上的近防炮。

但是轉管原理的近防炮射速不低,有4000-6000一分鐘這個水平,這個射速完全夠用了,而且射速偏高了。美國用的是20mm密集陣,而蘇聯覺得20mm彈威力不夠大,用的是30mm。

30mm的AK-630射速沒密集陣高只有2000發每分鐘,但是也完全夠用。

要是一門AK630不夠,那就雙聯裝,AK630M2,射速翻倍,可以和密集陣比射速了。

為了解決金屬風暴的彈藥初速問題,美國人選擇是前面接槍管,也就是說相當於把發射器當成“炮膛”,換彈就是直接換一個金屬風暴發射器。結果搞下來比常規自動原理還複雜。


戰鬥機解說家


金屬風暴這種東西,現在已經徹底涼透了。記得當時我頭一次聽說這玩意還是在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當年那本地攤雜誌唬得我一愣一愣的。這玩意,在那本書上傳的神乎其神:其原理不僅可以適應近防炮,也適用於步槍甚至是手槍上。對於那本地攤文對它優點的描述原話,我還記得很清楚:射速極高,甚至在射手沒感覺到後坐力的情況下子彈已經發射完畢。

如果僅拿M134“米尼崗”六管速射機槍和它做個對比便知“金屬風暴”的宣傳噱頭所在。作為人類槍械射速的巔峰之作,M134“米尼崗”的最大射速達到6000發/分,相當於每秒發射100發子彈。而金屬風暴僅作為宣傳所用的數據,便達到了16000發/秒。注意,單位是“秒”!

它若使用在手槍上,會直接將槍管用於裝填彈頭及發射藥。而發射藥直接裸露在外,由電極擊發。通過特殊的電極可以達到控制射速的效果。在裝填時,直接將打空了的槍管丟棄、換上一根填滿子彈的槍管。這樣看來,是不是很“巧妙”?

其實並不然。儘管它採用的是“模塊化”裝填,實際上用時還是跟常規輕武器差不多。如果將這個原理用在近防炮上更是能要人命——一次裝填發射完畢後,難道要靠人力衝上甲板裝填嗎?

40mm榴彈型“金屬風暴”更是雞肋得可怕——明明有155mm榴彈炮,為什麼要拿“金屬風暴”來折騰40mm榴彈?如果碰上戰爭,全美兵工廠馬力全開生產槍彈炮彈一整年恐怕還不夠它一個禮拜用的多。

這樣的高射速毫無實用性可言。將其作為機載對地大面積殺傷性武器,用大威力航彈能解決的事情,為什麼需要動用這種資源浪費極大的雞肋武器?若是以艦載近防系統現身,那麼要這個一次性武器有啥用?更何況,發射出去的彈丸還有幾率作布朗運動——沒有膛線,毫無準確性可言。就連本家也不待見,“金屬風暴”已經徹底涼了。


塹壕中的大遊民


金屬風暴(Metal Storm),號稱1秒鐘打16000發子彈,結果一看,這不就是靠炮管數量堆起來的射速嗎?它的發明人,澳大利亞人邁克·奧維爾甚至還大言不慚地說,這東西中國出1億美元他都沒賣。拜託,這破玩意誰要啊?



金屬風暴設計上其實就是大明九眼十節銃+法國米特拉約茲機關槍的綜合體,只是拿來騙騙不懂軍事的投資人和散戶的,壓根沒有啥可行性。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每個槍管裡放多個子彈的設計,彈道怎麼保證一致?現代火槍火炮內彈道學是非常複雜的,這麼設計根本沒辦法保證彈道一致性,這個沒法保證,火力密度就成了偽命題,因為散步是沒法看的。第二,這槍號稱1秒鐘16000發射速,火力持續性怎麼辦?再裝填怎麼辦?當這是一次性瀏陽河煙花?退一萬步,如果真的需要這麼高的火力密度來覆蓋的話,還不如直接用大口徑火炮了,費那麼大勁加工一堆小彈丸打出去不累嗎?


金屬風暴相當於法國米特拉約茲機槍+大明九眼十節銃的概念綜合

你當你是大號瀏陽河?


所以這玩意造出來基本上就是搞笑的。更搞笑的是,這家上市公司已經在2015年破產了。


紙上的宣仔


▲百萬射速不過0.01秒

答案是涼了,早就涼得透透的。想想剛發明的2006年,發明者奧維爾如是說,中國給了他超過一個億,不賣就是不賣,拿中國當託,迅即被美國買去,造手槍造步槍,滿是精神,然而只能一時。

▲打坦克

他的“金屬風暴”被指就是成功,也是瞬間的功夫,瞬間只有0.01秒,子彈難以為繼,更換太費時間,子彈的威力也不濟,只當撓了一個癢癢,指望著打航母,說夢一樣。

▲發射原理

當發射原理從機械變為電子,電子瞬間被成為無限可以放大的速度,沒有威力,槍管壽命也有點跟不上趟,什麼樣的鋼鐵架得住它這麼折騰?眾眾論證,它就是一件華而不實的寶器,終於一件也沒成功,該公司沒能賣出一個億,反而破產了,虧得一踏糊塗。

▲奧德懷

早年奧德懷若是改變策略,主動來問中國要不要,可能不致如此。研究琢磨不了“金屬風暴”,也可以搞點別的,總不致於無人問津,悲摧如此,成為一個笑話,華而不實。瞬間爆發的同時,也意味著毀滅,發射平臺最是容易遭致報復,生存能力嚴重下降。威力不足,體積龐大,射程不遠,“金屬風暴”的毛病被揭示得體無完膚。

▲精典樣式

說到底,技術性能的實現,並不是太難,主要是別出心裁地惹火一時,成就了名人奧維爾,也成就了不賣中國的一個喬段。不明就裡的媒體,不少為自已曾經的過分解讀而後悔,因此“金屬風暴”也是害了不少人的。


魂舞大漠


現在大多數軍迷知道的消息都是2012年以前的消息了。

先說說金屬風暴這種武器:

這是一款多管的縱列裝彈電擊發的武器。號稱每分鐘射速可以達到100萬發。

怎麼實現的呢?

利用電力擊發排放在槍管裡面的子彈,使之可以高速發射。

由於一根槍管中的多枚子彈縱列裝入槍管,沒有普通的槍械的擊發、抽殼、裝填、復進、閉鎖等動作,因此槍管內的子彈可以一窩蜂的傾瀉而出。同時,可以合併大量槍管制作一個大型發射器以每分鐘100萬發子彈的射速進行發射從而形成一個密集的金屬彈幕。金屬風暴的名字也就由此而來了。


可惜想象中的金屬風暴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戰場實際作用。戰場上並不需要暴風雨一樣的彈幕,而且這種武器在發射後再裝填也十分不方便。因此自從36管的金屬風暴在1997年面世以來,取得的訂單數量極少。


說他們的幾件大事吧:

2001年,這家公司在納斯達克和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上市。

在2003年,金屬風暴公司得到了美國軍方的資助去真正的研發軍用武器。

在2007年的時候為美國海軍交付了一批採用金屬風暴原理的對空榴彈發射器。

美國海軍是想用這種武器替代密集陣近防炮的,後來……就沒有後來了。

2010年,這種武器又買到了“巴布亞新幾內亞”,買過去的是一種小功率版本。非洲的這個國家用它裝上橡皮子彈用於維持監獄治安。想象下畫風也感覺不靠譜吧?

最後巴布亞新幾內亞花費了336萬美元購買了500把槍和10000根裝好子彈的槍管。

就這個東西!

用於監獄治安——雷明頓加上橡皮子彈不香嗎?


由於根本沒有人去買這種武器,在2012年金屬風暴就從納斯達克退市了,同時也在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申請了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澳大利亞的說法,其實就是破產保護。


在2015年澳大利亞的另外一家默默無聞的軍火公司DefendTex購買了金屬風暴的技術專利和品牌名稱,接了鍋。


現在DefendTex一方面投入技術力量在搞戰鬥機器人

另一方面還在演澤原來金屬風暴的思路在搞戰鬥機火力吊艙。


很有意思的是DefendTex到現在依舊沒賣出去過任何產品,按照原來金屬風暴讓巴布亞新幾內亞購買他們的武器這件事來看,估計DefendTex也是一個澳大利亞土豪被忽悠的結果。


所以說——金屬風暴是徹底的涼了。


不過峰迴路轉的是這樣的一件事——咱們的坦克主動防禦系統用的原理和金屬風暴類似。


軍武數據庫


為啥涼大家回答的差不多了,但是很不可思議居然沒一個人提到:戰地4裡出現過這個東西,你可以去裡面緬懷一下。Battlefield 4: Final Stand



TrentZhang



金屬風暴,是由澳大利亞人邁克·奧維爾(MikeODwyer)發明的世界最尖端武器。該武器發射系統無傳統的機械操作部件,主要由裝有彈藥的槍管、電子脈衝點火節點、電子控制處理器等組成。

“金屬風暴”這個名字喚起了人們腦海中金屬從天而降的印象。沒有機械部件來減緩它的速度。它能以每秒16,000發的速度產生一場金屬雨。最快的加特林機槍每分鐘能發射2000至6000發子彈。世界上最快的機槍(每分鐘1000發)。


澳大利亞布里斯班的金屬風暴有限公司(現稱DefendTex)開發的金屬風暴能夠發射數量驚人的彈藥。金屬風暴也有兩種模式。它可以通過將幾發子彈排成一條直線來製造一種金屬矛——甚至是穿透裝甲。此外,它還能製造一堵金屬子彈牆,能夠攔截來襲導彈,類似於被稱為方陣CIWS的艦載武器系統——近距離武器系統。儘管如此,CIWS的射速僅為每分鐘4500發。


金屬風暴快速開火背後的細節

“金屬風暴”使用了“疊加載荷”的概念(也稱為“堆疊裝藥”),即在一個槍管中首尾相連地裝載多個射彈,中間裝有推進劑。

這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這個概念可以追溯到舊的火繩槍。期望的目標是能夠在不重新裝填彈藥的情況下從一個槍管發射多發子彈。

然而,這一概念的問題是順序裝藥一起發射,而不是一個接一個地發射,這通常會導致槍管爆裂以及武器使用者受傷。通過結合射彈設計和電子發射系統,槍管和彈匣被組合成一個單元,消除了對傳統發射機構的需求。

使用電子發射系統,當武器的扳機被扣動時,電子脈衝被直接發送到子彈上,但是金屬風暴系統結合了多個槍管,可以同時從多個槍管發射子彈。以令人難以置信的每秒16000發的速度發射子彈。

金屬風暴1



9毫米堆積射彈機槍(名為“伯莎”)有36個槍管。作為一個原型,它展示了0.01秒的180發子彈的射速為每分鐘100多萬發。在0.1秒內從高達1,600桶(最大配置)發射,武器系統槍聲稱最大射速為每分鐘162萬發,創造了一個24,000射彈的密集牆——事實上,一個金屬風暴。

金屬風暴2


多發附件槍管下發射器(MAUL)——一種超輕型、電子發射、半自動12口徑,可用作一系列武器的附件武器(如M4或者M16步槍)或作為獨立的5發武器,它可以在不到2秒鐘的時間內裝滿子彈,並且可以重複發射而不需要進行常規動作。

金屬風暴3


該公司還開發了(或至少獲得了專利)一種微型槍,它帶有一條使用電子發射系統的獨立發射室帶。

金屬風暴4

金屬風暴還生產了一個半自動40毫米榴彈發射器,每個彈匣有3枚手榴彈,安裝在突擊步槍下面。雖然每個彈匣只有3枚手榴彈,但據說該系統能夠以每分鐘50萬發的速度發射手榴彈。



早在2007年,該公司就宣佈他們已經將榴彈發射器賣給了單位美國海軍美國武器實驗室。此外,他們還宣佈了與著名的美國機器人公司iRobot的諒解備忘錄,並展示了一個裝備有四管金屬風暴40毫米榴彈發射器的機器人,名為“火焰風暴”。

為什麼金融風暴沒有成功



金屬風暴系統並沒有特別廣泛地使用,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每秒鐘這麼多發子彈會浪費大量彈藥。此外,該澳大利亞公司在2012年進入“自願管理”,類似於美國的重組破產。

金屬風暴首次亮相後,以及被引用的吉尼斯世界紀錄世界上最快的武器。但最終,如此高的射速只有如此多的用途,比如試圖擊落來襲導彈。

金屬風暴系統也面臨著彈匣的限制:如果一個人沒有100萬發子彈的彈匣,或者手頭沒有100萬發子彈,那麼每分鐘能發射100萬發子彈會有很大的不同嗎?

最後,幾個因素結合起來導致金屬風暴沒有被採用美國軍方。彈藥的額外成本、發射過程中的彈藥浪費、大量的彈藥,所有這些加在一起,導致金屬風暴沒有裝備。


軍機處留級生


金屬風暴肯定是涼了,因為它明顯點歪了“科技樹”,但它未來還是有價值的,但用法可能完全變了樣。


投射武器這種東西,兩個性能是最重要的,一個是射程,一個是準確度,要能在儘可能元的距離上準確擊中目標。“金屬風暴”則完全是另一種思路,在短時間內達成最密集的火力輸出。這種思路下,“金屬風暴”射程和精確度其實都不怎麼樣,完全就是以彈藥數量壓倒一切。



“金屬風暴”在近距離和短時間內的火力密度確實驚人,但這個必要依賴強大的彈藥基數。當代軍艦上的高速近防炮,射速可以達到1萬發/分鐘,然而全部彈藥供應卻只能堅持10秒鐘。“金屬風暴”則更為誇張,射速超過了1萬發/秒!而且彈藥全部存放於槍管內,基本上幾毫秒內就全部打光,根本不存在火力持續能力。


如果將“金屬風暴”這種技術用於攔截,那隻能祈禱敵人不要派來太多的目標。所以說,“金屬風暴”超強的火力密度,其實沒有太大必要。



但是,“金屬風暴”也並非沒有可取之處。它的另一項核心科技是用數字技術控制彈藥的擊發,這項技術對未來槍械非常有價格。它一方面可以有效辨別使用者的身份,一方面還可以控制彈藥的選擇性擊發,實現彈藥更有效率的應用。


目前看來,“金屬風暴”的技術很可能被首先用於手槍上,作為一種“數字化手槍”,但和它原本最推崇的“超高射速”關係不大了。(陶慕劍)



陶式防務評論


在世界軍事領域的變革中,對於武器的發展和熱愛,一直是人們痴迷般討論的話題。

從幾千年前的冷兵器,慢慢朝著“熱”兵器不斷演進。自從火藥的問世,並把相關技術傳播到了世界各地,為此拉開以火藥為核心的“爆炸性攻擊”武器。

總的來說,軍事專家更願意將武器系統進行代級劃分。其中,將點火式武器稱之為第一代:例如火銃單兵武器、線拉式火炮等;在經過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機械的深度運用在槍支領域獲得十足地發展,特別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之時,湧現出一批又一批的世界級好槍。而這具備自動機械功能的槍械稱之為第二代,例如半自動步槍、機槍等。

至於所謂的第三代武器系統,就是被人們曾經熱捧的電子式武器系統--例如金屬風暴。

金屬風暴這個名字想必是“以形代名”,武器一旦開火、發射,那必將如狂風暴雨一般密集,而這個“兇猛般的猛獸”武器,從紙面數據上,確實能夠給人以強大的震撼力。

相較於人們傳統認知中,機械式武器加特林的“噴湧火力”,每分鐘最高6000發的子彈射速,已經讓人們瞠目結舌。而金屬風暴可以以每秒鐘16000發的子彈射速進行射擊輸出。也就是說,10秒鐘能夠達到16萬子彈的火力輸出。

對於這樣的“猛獸級”武器,美國的軍事愛好者在武器庫中比對得知,金屬風暴的指數級速度無疑是世界上超快的。

憑藉著“疊加負載”(堆疊電荷)的技術加持,在單個槍管裡,從尾部低端到尾部出口裝載的多個特殊子彈,其間裝有推進劑。這種觸發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區別於機械式槍械,所有才能夠達到恐怖的理論射速。

在使用電子發射系統發射子彈時,當武器的扳機被拉動,電子衝擊會直接傳遞到子彈上,連續充電一起發射而區別於一個又一個單次發射,進而實現以每秒16,000發的超快速度進行射擊。

在大喵看來,金屬風暴簡單的概括就是:彈丸設計和電子發射系統(槍管和彈匣)組合成一個單元,無需傳統的發射機制。9毫米堆疊彈丸機槍、多發附件底桶發射器、迷你槍以及半自動40毫米榴彈發射器等,在理論數據面前,都是可圈可點的武器。

金屬風暴的一系列“所謂高尖端”的武器裝備,吸引著全世界客戶的目光。傳言稱,我國曾用上億元的資金去購買這項武器以及相關技術和人才,但是遭遇了金屬風暴公司的拒絕。

而美國軍方初期對金屬風暴產生極大地興趣,但在隨後的發展中,就徹底摒棄了金屬風暴,即使是1秒鐘打1.6萬發都沒用。因為,美軍發現有3大問題:

1.所謂的一分鐘百萬級子彈射速,從來沒有實際實現過:噱頭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2.彈藥的浪費量巨大,呈指數級的額外軍費開支,而打擊目標幾乎沒有準度可言;

3.高速發射下依舊存在槍管爆炸、熔化的風險。

綜合這幾個因素,美軍直接選擇放棄了這一武器的未來服役計劃,金屬風暴系統並沒有像軍事愛好者熱捧的那樣受歡迎,所謂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形容金屬風暴武器系統再合適不過了。

在極大的缺陷面前,金屬風暴已經喪失了國際客戶的購買慾望,在曾拒絕我國的購買請求時,大約過了4年時間,也就是在2012年,位於澳大利亞的金屬風暴公司便宣告破產,因為入不敷出的緣故,而後來重組就“改頭換面”了。

截止到2019年6月,仍然沒有見過金屬風暴在哪國軍隊中服役,這就可以看出最為根本的問題所在。


鐵桿軍迷


不考慮後勤 實用性 造價和維護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