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69岁的康熙皇帝,身体一直非常健康,为何会突然去世?

良春喊我才才


康熙8岁登基,在位61年,69岁驾崩于畅春园,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帝王。有人统计古代皇帝的平均寿命在40岁左右,参照古代帝王的平均寿命,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康熙活的够久!



如果用现代人的的思维来解释,康熙69岁正值壮年,难道不是英年早逝?

按照满清体制,清朝的皇帝基本上人人弓马娴熟,能文能武。康熙除了每天必不可少的政务处理,打几套广播体操锻炼身体也是日常。合理的生活方式结合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给康熙的健康创造了良好的先天条件。况且康熙皇帝生活习惯良好,对生死的界定看的很通透,从不追求什么长生不老,他在《庭训格言》中说:“凡人养生之道,无过于圣贤所留之经书。惟朕惟训汝等熟习五经四书性理,诚以其中凡存心养性立命之道,无以不具故也”。可见圣祖皇帝对生命的解读能力过于常人,活69岁完全能说得过去。


皇帝即使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生老病死还是无法跨越

这里就得说一说康熙命大了,在康熙幼年的时期天花盛行,古人完全没有能力遏制如此恐怖的传染病,康熙尽然躲过一劫,只是脸上多了几个麻子。此后康熙随着年龄增大,健康问题也慢慢增多,康熙三十二年他得过疟疾,幸亏法国传教士医治。康熙自四十七年冬开始,疾病缠身,衰老体弱,心悸几危,右手失灵,头晕、腿肿,“稍早起,手颤头摇,观瞻不雅”,“心跳之时,容颜顿改”。康熙能力再强,也逃不过一句话:岁月到底不饶人,不得不服老!所谓人定胜天,万岁万岁万万岁,只是用来忽悠皇帝开心的,幸亏这位文治武功,豁贯天人的皇帝有个良好的心态,心态决定状态,病魔并没有击垮康熙。




最后击垮康熙的是政治人设的崩塌,并不是“九子夺嫡”的宫斗。

康熙晚年最大的败笔就是“九子夺嫡”,在继承人的遴选上犯了政治理想错误。为什么说是政治理想?康熙很早就确立了胤礽太子地位,更是倾注诸多心血各种栽培,按照康熙安排胤礽注定是大清下一位接班人,可惜胤礽辜负了康熙的期望,这种辜负是对康熙晚年最大的否定,也是最深刻的打击,这一击不只是击垮了康熙的政治理念,更是击垮这位花甲老人的身体,第一次废太子后康熙就一病不起:“今皇太子所行若此、朕实不胜愤懑。至今六日、未尝安寝。上涕泣不已”。六天六夜,不吃不睡,后来还得了中风,只能用左手批阅奏章。英明神武如康熙大帝,怎么也想不通自己的儿子是这幅德行,大失所望,心灰意懒。


胤礽的意外出局,不得不让康熙怀疑人生,可惜还有第二次打击。

胤礽被废是清朝政治史上的蝴蝶效应,关于其背后的复杂原因很难一两句话解释清楚,这里我只想说明一点:胤礽的教育失败,对康熙造成成吨的伤害,但是并没有让康熙彻底失去信心,康熙再次让胤礽继位,结果没多久又被废,第二次被废才彻底伤透康熙。这也是康熙健康到达临界点的最后阶段。很巧合的是“九子夺嫡”的序幕也彻底拉开,胤礽给康熙的健康带来第二次暴击,又是大病一场。康熙实在经不起这样的打击,与其说身体上受不了,不如说是心里实在太难受,本来年龄就不小了,还的为大清的未来操碎了心。胤礽前后二次被废,也是康熙身体出问题最频繁的一段时间,康熙必须直对自己政治投资的失败,他的身体也不断提醒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康熙六十一年(1722)的冬天比以往来的更早一些,康熙在北京南郊狩猎感染风寒生命垂危,在弥留之际留下遗命:“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康熙终于结束了自己辉煌的一生,享年69岁!我确定的一点是:康熙是正常死亡!连续各种大病,已经让康熙的身体油尽灯枯,经不起折腾。

最后再解释一下,为什么说“九子夺嫡”对康熙的健康并没有造成实质性的伤害。请记住最是无情帝王家,未成年就干掉鳌拜的少年能不清楚皇权背后的血腥?晚年的康熙早就看透儿子们之间的争斗,没有争斗何来的优秀?胤禛的胜出是康熙有意选拔的结果。而“九子夺嫡”的结果是兵不刃血,相比历史上弑兄杀父的夺权过程已经好的很多。唯一让康熙意外的是,自己精心培养的接班人不成气候,胤礽才是压垮康熙心态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是中伤康熙健康的最后一把双刃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