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李天社:匠心造物 巧夺天工——渭南皮影的艺术价值


李天社:匠心造物 巧夺天工——渭南皮影的艺术价值

渭南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艺术中最成熟、最完美、最具有影响力的种类之一,其独特的造型、丰富的题材、考究的用料、巧夺天工的精雕细刻、典雅华丽的施色,奠定了其在中国皮影艺术中的独有地位。它不仅仅是皮影戏的演具,更成为具有独立欣赏价值和美术价值的艺术瑰宝。


一、睹物思源

渭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国十三朝古都的京畿之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贤辈出、人文历史积淀深厚。境内黄河、渭河、洛河三河交汇,地势平坦,物丰民富,“沙苑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诗经之源”“太史祠”“仓颉庙”“华山西岳庙”等远古文化积淀、农耕文明、民俗风情、地方特色、民间工艺......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为渭南皮影艺术产生提供了丰腴的文化土壤。

渭南是中国皮影艺术的主要发祥地和繁盛地,始于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据当地老艺人相传,渭南地区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皮影戏班社就达300余家,雕刻作坊30余处,唱腔剧种六种之多(华阴老腔、碗碗腔、阿宫腔、迷胡、同州梆子、道情)。各县乡绅官宦之家蓄影成风,以拥有皮影戏班为荣。据大荔县龙门村富豪刘家曾在清早期雇养皮影雕刻艺人制作皮影达十余年之久,几经易主后,其遗存的皮影在民国时期存量之大,为其它地方所不及。渭南地区富裕的物质条件和秋神报赛的民俗风习为皮影艺术的发展、成熟、传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李天社:匠心造物 巧夺天工——渭南皮影的艺术价值

二、造型特点

渭南是秦地文化繁兴较早之地,境内大荔朝邑的剪纸艺术、合阳的面塑艺术、刺绣、富平的石雕艺术、澄城的黑瓷艺术、白水的木雕艺术、蒲城兴镇的年画、合阳的雕偶技艺、华州的黑陶艺术、黄河沿岸的门帘画,还有民间演艺社火、木偶等丰富多彩、精美绝伦的民间工艺美术及技艺是渭南皮影造型的艺术之源。

渭南皮影一般高约十一寸,富平灰皮影高约十四寸,造型讲究外形轮廓大气, 具有夸张的想象力,内部装饰适合整体形象,图案繁复,疏密得当,精细华丽,形成内柔外刚,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

在人物形象造型中, 旦角空脸以弯眉线眼、小口一点、额头丰满、妩媚秀婉为女性特点。生角空脸以平眉、皱眉、硬眉为特点,体现男性温和、发愁、勇猛的表情。实脸的花脸净角表现夸张,富有力度,正面形象的忠勇、彪悍,反面形象的凶恶、残暴、奸诈......准确展现出各种角色的性格特点。

渭南皮影造型头与身段为1:5比例,一般面部为五分脸即正侧面,而头饰多为斜侧面,身段下宽上窄成三角形,增加下垂感,利于腰腿摆动。服饰以“七分”斜侧面为主,文身花纹图案有龙凤、海水、龟板、万字、雪花、竹、梅、菊、牡丹、福、寿、八卦、太极图等,武身靠有人字、十字、鱼鳞、雪花、万字、空花、星眼、梅花等。

大的景片长约两米、高一米多,像金殿帅帐、书房绣楼、相府察院、花架、当铺、天宫、地府、寺院、账面、茅庵、花果山、火云洞、蛇山等,其造型多用“七分”斜侧面,既能看到它的正面,也能看到它的半侧面,用“点”“线”“面”合理构图,以平面的铺设给人立体的观感效应。皮影器物、花卉动物的造型特点和景片基本一致,表情专一程式化的脸谱,阴刻阳刻的技法设计,无数神鬼妖怪和异兽变化,是民间艺匠超越自然的丰富想象。这种独特丰富的皮影造型,是渭南无数民间艺匠两千余年历练的智慧结晶。在明清时期形成了程式化、脸谱化、门类齐全的皮影戏箱。

李天社:匠心造物 巧夺天工——渭南皮影的艺术价值


三、戏箱构成

渭南皮影戏箱的构成十分丰富,按不同的用途,主要分为:影头、影身、坐骑、仪仗、动物、变化、道具、大小景片和专用场景等类别。

一般的戏箱身段、仪仗约二百件,影头约五百个,片活场景约一百件,富裕的戏箱专用场景有“破羌白”“祝家庄”“白蛇传”“游天宫”“地狱”“虎皮传”“跑麦车”“闹社火”“吐八宝”“踏鳌”“黄河阵”“跑马”“火焰山”“八蛮进贡”......村姑、农夫、兵卒商贩等平民百姓、才子佳人、王侯将相、道释大家、圣贤名人、妖魔鬼怪、山水树木花草、亭台楼阁、宫殿帅帐相府、灵霄殿、阎罗殿、车轿船舆、天上人间万象,应有尽有,独居中国皮影之首。

李天社:匠心造物 巧夺天工——渭南皮影的艺术价值


四、制作技艺

渭南皮影的传统制作技艺十分复杂。一是要有师傅遗传的样稿图谱和皮模子;二是选用当地秦川牛中十分稀少的黑牛,现场宰杀,有专业的皮坊为艺人制皮。在过去农耕时期手工成本十分昂贵,专业制皮泡制的牛皮,薄厚均匀、平整光洁、透光性好。经艺人推磨后,质地紧密,柔中有劲,有玉质感,这样优质的皮料,是渭南皮影雕刻的首备条件。

据传渭南皮影作坊一般都是流水线作业。从皮子打磨、画稿、潮皮、雕刻、上色、出汗熨平到锥订成型,都有固定的艺人专业操作,特别是雕刻和上色,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手。

渭南皮影雕刻的主要特色是:右手掌刀,左手推转牛皮,皮转刀不动,谓之“推皮触刀”。雕刻讲究线条流畅、凿花均匀、疏密有度、刀口干净、表面光洁。施色讲究用植物、矿物颜料,加骨胶熬制,五色搭配合理,色彩鲜而不俗,质地饱满,有厚重感。出汗定型讲究用土坯压住皮影,加热低温长时间出汗脱水,让皮中水分充分挥发,颜色渗入皮内毛孔中,这样皮影就不易褪色,且平整不变形。锥订讲究寻找订缝,选好锥订点,用皮条挽结连接,提起影人要下坠自然,双腿外分,不前倾不背锅,摆动灵便。

李天社:匠心造物 巧夺天工——渭南皮影的艺术价值


五、文化价值

渭南皮影施色中,五色与中国易经文化中的“五行”相对应,与“五方”“五德”“五毒”相对应,与人物忠、善、奸、恶、邪相对应。传统图案,几何文字符号,动物植物器物等在人物服饰,景片道具中应用得当,如龙、凤、狮、虎、鹿、象、仙鹤......梅花、牡丹、松竹、菊花兰草......福、寿、喜、如意、海水江牙......这些图案的综合应用代表人物身份、象征人物品行,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六、收藏价值

渭南皮影实际是一门皮雕艺术,与当地传统的木雕、石雕、砖雕艺术一样,在雕刻艺术中独树一帜,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极其珍贵的民间艺术瑰宝。

清代渭南皮影存世量较多,收藏几个人物,配上桌椅板凳,就是一个栩栩如生的皮影画面。一个影头,就是一个脸谱,一个戏箱中影头有几百个,除少数对子头外,很少有重样的,收藏生旦净末丑几十个影头,也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如何鉴别皮影的年代,主要观察皮影的质地与颜色和刻工,清代皮影一般用皮考究,牛皮光滑有玉质感,色彩饱满有凸起感,在阳光下观看,透光性好,色彩沉稳。雕刻的线条圆润有致,刀路流畅到位,拉丝均匀,凿花繁密,排列整齐。特别是富平一带的灰皮影,因其制作成本昂贵,影子花纹精细纤巧,容易损坏,现存世稀少,尤为珍贵。其制作技艺在清末已失传,现在已无人能复制出这种造型夸张奔放、刻工华丽精细、施色雅致柔和的国宝级皮影。

收藏皮影就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抢救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已有很多皮影艺人已经不知道它的名字和具体用途。皮影蕴藏的文化内涵有待大家探讨研究,这对于研究历史、美术、工艺、民俗等诸多领域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渭南皮影艺术是农耕时代创造的精神财富,积淀着古代文化的精华,凝聚着民间文化的精神。今天,我们仍然在它的身上,能看到唐宋文化的神韵,听到明清文化的余音。


作者简介:李天社,男,陕西澄城县人,现任渭南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渭南市皮影协会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