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冯玉祥为何要把退位后的溥仪逐出紫禁城?

江上孤舟


冯玉祥不是冲国宝去的吗?事实上,冯玉祥驱溥仪一事功过利弊一直没有定论。策划者和推动者之一。冯有他的局限性,毕竟苦出身旧军队里长的,但是冯非常朴实。他一生的目标就是反帝反封建,但是他的局限性又让他自己成为封建家长;他和曹锟互相为难有一个原因是军饷问题,他和苏联走得近也不见得认同共产主义,他就是需要钱养军队,需要军队为自己的目标奋斗…

有关其“策划、推动”的记载都是在他和张之江等人的授意下让人搜罗整理的,最后署名是罗正纬。时间是36年。另一份对他有利的记载是其下属鹿钟麟在60年代写的,内容主要是重复36年的记载。除此以外没有其他材料记载过冯在起义中的事迹。

溥仪不出宫在宫里软禁起来也好,最起码不会被日本人利用,人都有恨的心里,被赶出家门的溥仪心里肯定满腔怨恨想着报复,只有投靠日本人才能有机会报仇,也就有了后来的满洲国,因小失大呀!清室维持费,只有第一年是给了的,还迟了一年才给,之后都以各种借口没给,所以清室才开始典当故宫文物过日子,何况,退位诏书里面写明了,故宫还是颐和园,记不清了,里面的东西是清室的私产。

麻烦你看看优待清室的前提条件,也就是满清的退位诏书是怎么写的,承诺将大清原属土地的所有治权转交民国,然而清帝退位前外蒙古就宣布独立了,从一开始爱新觉罗家就没履行完自己的义务。我花1000万买你一个产品,你给了我半个,然后怨我为啥1000万不给足,当民国政府是冤大头啊?

签了协议就该遵守,什么都翻旧帐哪还有契约精神?日本革新前,德川庆喜和倒幕派达成协议后退了就退了,天皇掌权后变法图强。。要按天朝这逻辑,德川家亏待我们祖先那么多,一定要报仇,哪还能有明治维新。陆建章讨厌段祺瑞,亲近直系,帮助李纯,冯国璋嫡系挖皖系倪嗣冲墙角,同时又高唱南北议和,反对段祺瑞武力统一的计划,皖系二号人物徐树铮不能忍,在天津奉军司令部,当时徐树铮任奉军副总司擅自杀了陆建章,引起直系奉系的空前不满,这件事既进一步激发了直系与皖系的分裂,也是奉系由亲皖转向亲直的导火索之一,后徐树铮还曾密谋刺杀张作霖,但失败。

1924年,段祺瑞借冯玉祥张作霖之力东山再起,但又不甘心只做傀儡,遂利用军师徐树铮搭上意大利墨索里尼这条线,希望购置意大利军火武装残余皖系力量,增加自己的实力和本钱,对此冯玉祥张作霖自然不能忍。冯玉祥本是陆建章外甥女婿和门生,公仇加私怨之下,终于在廊坊。冯玉祥和陆承武合演了一场为父报仇的戏码,枪杀了徐树铮。当时在北方势力第一的张作霖对此亦是窃喜默许。

11岁,但这里单纯谈年龄问题没任何意义,正如南北战争不是汤姆大伯和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私仇,溥仪当时在政治舞台的身份,不是一个11岁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在当时的北京街头死的多了去了,而是退位的末代清帝,是满清贵族集团的名义政治领袖和精神核心,溥仪出宫事件是满清贵族和北洋军阀政治斗争失败的结果,以溥仪个人来作为负责人,他是承担不起的。而反过来,如果真如某些人所说,把这个事当私仇来理解,那也很好,个人对个人,溥仪大可以登报找孙殿英冯玉祥乃至段祺瑞决斗么,要不花钱收买死士,十年二十年的私下暗杀,这才是复仇,然而溥仪和满清贵族集团的选择却是出走天津,投奔日本人,成为其傀儡而完成了一种名义上的借尸还魂,即伪满洲国,这明显是国家政治层面的问题,既然如此,在国家政治的层级上不谈阶级,不谈组织,却用个人年龄来说事,这就未免胡搅蛮缠了。

就实质而言辛亥对满族的清算实在太轻,对于这个民族罪恶的洗刷不够彻底,利用复辟机会补上一课理所应当。恰恰是当时的心慈手软导致了满族对于作恶成本的低估才是现在网络上如阎崇年之流充斥的重要原因。清末的大清就国际环境而言,如果没有清帝退位诏书,清皇室直接跑东北,也是继续当皇帝,别忘了孙中山喊出来的口号可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国际环境而言,新疆蒙古西藏是清朝的殖民地,而且清也给予了蒙藏很大的自治权。

冯玉祥将溥仪干出皇宫其实也算是救了溥仪,正因为驱赶了溥仪也彻底终结中国的皇帝制度,否则到后面中国革命后就算不愿杀溥仪,各方势力的逼迫下和国内形势也会也使得为了安抚国内,也会下令清洗满洲皇贵。


历史深度揭秘


辛亥革命爆发后,各地纷纷独立,国民对清廷退位的呼声也是一浪高过一浪。

当时的溥仪才登基3年,还只是个6岁的小娃娃。一切国政大事,都由他的养母隆裕太后做主。

隆裕太后深知大势已去,在与国民政府签下《清皇室优待条件》后,颁布退位诏书。延续了200多年的清王朝,宣告终结。

作为亡国之君,溥仪并没有像历代国君那样,或被砍头,或被流放,而是被允许保留帝号,并住在紫禁城中。

照一般的理解,溥仪已经退位,也就没有什么危害了。为什么冯玉祥入主北京后,还要将他撵出北京城呢?

(溥仪旧照)

一、无视国民苦。

溥仪退位后,不光是他,包括皇室所有成员都担心,《清皇室优待条件》能不能执行万万年。所以,溥仪生父载沣,一直在与国民政府协商,想将《清皇室优待条件》写进宪法。

除此外,溥仪这个人,总觉得自己虽是皇帝,却不能行使皇帝的职责,是一种对民国政府的牺牲,所以他要起生活费来很有理,认为这是他应该得到的。

国民政府对溥仪相当客气,时任国民政府大总统的袁世凯,见了他时,还照例称他为“陛下”,甚至还想过要把女儿嫁给他做皇后,可见他在当时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在溥仪结婚时,财政紧张的国民政府,还从关税中挤出10万白银,作为给他的大礼。

随着军阀混战,国民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在给予溥仪的生活费上,就有所拖延和减少。结果,溥仪大为光火,借助国际舆论指责国民政府违约。

(张勋旧照)

二、一心想复辟。

溥仪退位后,一直和满清遗老和保皇派们秘密往来,积极寻找机会复辟。

1917年6月,前清遗臣张勋假借调解黎元洪和段祺瑞的矛盾,率5000辫子军进京,发动兵变,推翻了黎元洪。在他和一些满清遗老的拥护下,溥仪复辟称帝成功。不过,随着黎元洪的反扑,这场复辟闹剧,仅过了12天便结束了,溥仪不得不再次宣布退位。

但溥仪却并未因此放弃复辟的野心,他不断地勾结各路军阀和外国列强,企图伺机再次复辟。

这样的一种行动,让冯玉祥和很多人都很担心,觉得呆在紫禁城里的溥仪,简直就是一个定时炸弹。

(庄士敦旧照)

三、盗卖国宝文物。

溥仪一直把宫里的古董字画让人偷拿出宫去变钱。

后来溥仪认识了英国军官庄士敦。在庄士敦的影响下,他不仅开始接受新事物,比如穿西服、骑自行车等,还一心想要出国留学。但他的想法却遭到满清遗老们的反对。

溥仪为了实现愿望,于是故意以赏赐的名义,将一些珍贵的文玩字画等交给弟弟溥杰,让他拿出宫去卖。这样持续了大半年,后来还是被参与其中的一个太监向内务府举报了,偷卖文物的计划才落空。

不过,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曾说,他早知道不可能在宫里住一辈子,所以他一直很有心计的,或以赏赐或以送人的形式,将宫中的古董文物让他的家人带出宫去。

(冯玉祥旧照)

四、造谣生事添乱。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囚禁了靠贿选当上总统的曹锟,并推翻北京政府后。满清遗老和保皇派们立刻到处散布“皇帝又要坐龙廷了,大清马上又要回来了……”之类的谣言,闹得北京城内人心惶惶。那些剪了辫子闹革命的人,害怕遭遇不测,纷纷买假辫子和黄龙旗,一时北京城中假辫子和黄龙旗的价格,节节攀升。

正是以上这些原因,让冯玉祥意识到,把溥仪留在紫禁城中,有百害无一利。所以他才向溥仪发出了逼宫令,强迫他在3小时内搬出紫禁城。

冯玉祥这项举动,往近的说,让复辟谣言不攻自破;往远处说,还将紫禁城收归国有,并遏制了溥仪倒卖国宝文物。实在是功在国家,利在千秋的义行。

(参考史料:《我的前半生》《传奇将军冯玉祥》)


张生全精彩历史


1912年,中国最后一位太后,隆裕太后在与国民政府签下《大清皇室优待条件》后,颁布退位诏书,延续了2000多年封建统治宣告终结。

溥仪虽然退位,但北洋政府按照《优待皇室条件》之“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月月所用四百万元,由共和国专款拨用”、“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中华民国酌设卫兵,妥慎保护。”约定,保证了溥仪在紫禁城中衣食无忧度过了他幸福的青少年时光。

然而,1924年9月,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11月5日,冯玉祥命鹿钟麟带着二十名精兵驱车前往紫禁城,将溥仪驱逐出紫禁城皇宫,并取消对皇室的一切优厚待遇。对此举国皆惊,革命党人纷纷祝贺这次“二次深入革命”,孙中山都发来电报,以资鼓励。

按照冯玉祥的说法,他是一名革命军人,将革命进行到底是他作为军人的职责,驱逐溥仪是为了完成辛亥革命没有赶走皇帝的遗憾,铲除了封建帝制复辟的祸根。

溥仪和皇室为《清皇室优待条件》能执行千秋万代,一直要求国民政府将《条件》写进宪法。国民政府每年给溥仪四百万两银子,当财政入不敷出有所拖延,溥仪大为光火,借助国际舆论指责国民政府违约。

溥仪一直把宫里的古董字画故意以赏赐的名义交给弟弟溥杰,让他拿出宫去卖。后来在《我的前半生》中曾说,他早知道不可能在宫里住一辈子,所以他一直或以赏赐或以送人的形式,将宫中的古董文物让他的家人带出宫去。

溥仪退位后,满清后室桀骜不驯,长期举行聚拜活动,积极寻找机会复辟。

1917年6月,前清遗臣张勋假借调解黎元洪和段祺瑞的矛盾,率5000辫子军进京,直接拥戴溥仪重新登基,这场复辟闹剧虽仅过了12天就被段祺瑞和冯玉祥带兵平叛了。但溥仪等一众老臣不思悔改,仍在串联,溥仪亲口告诉众人,自己如果不是因为革命,这个年纪早就该亲政了。

这样的一种行动,让冯玉祥和很多人都很担心,觉得呆在紫禁城里的溥仪,简直就是一个定时炸弹。

冯玉祥口上不说,其实他知道张作霖早晚要挥师入关,自己虽然已进驻北京,本身不是北洋元老,也不是从天津小站出来的北洋嫡系,别人不可能支持他。为了赢得北京百姓的支持,只能树立革命者形象,自然是以扫灭封建残余的名义,将溥仪从紫禁城里赶出去。

同时也正如张作霖一口咬定那样,冯玉祥此举就是想侵吞紫禁城财物,他这是以正义的名义行土匪打劫之实。

紫禁城是清朝的皇宫,经历了上百年的积累,里面的珍宝不计其数,原先的清室八款优待条件中,紫禁城里的财物属于满清私产;

而冯玉祥赶溥仪出宫时却要求溥仪只能带私产走,公产必须留下,并只给了溥仪两个小时收拾。两个小时,溥仪能带走紫禁城多少东西?冯玉祥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

溥仪走后,当时就留下了十多人开始清点故宫文物以及珍宝。

后来冯玉祥的心腹鹿钟麟说过,如果不是靠变卖紫禁城财宝,国民军也撑不到后来的北伐战争。


美丽青春您真痘


冯玉祥把溥仪赶出紫禁城是精心策划的一次军事行动,为什么这么做,其背后自然有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在揭示谜底之前,咱们先看一下当初民国政府这么和当时的大清朝朝廷谈判的。


当时在改朝换代的飘摇年景,南方的民国临时政府为了少流血少战争,故而倾向于谈判解决政权过渡问题,所以在几经的沟通下,当时的大清国皇太后隆裕(光绪皇帝的老婆)终于签订了退位诏书,宣布从今儿起大清皇帝不存在了,大清朝廷也宣告解散,但是,民国政府要给予特殊照顾,其条件如下,虽然大清皇帝退位不掌权了,但是其名誉上的称号必须给予保留,并且要给予相应的待遇,其二,废帝今后的日常开销需要民国政府给予支付,商定的金额为每年400万两银子,其三,废帝仍然可以居住在紫禁城内。

就这样,后来溥仪口中的大清亡了,换来的优待条件着实让民国政府压力颇大,在历次的军阀争斗中,北京的控制权也时常频频易主,这不,在1924年冯玉祥又开始主政北京政局,这个以倒戈著称的将军自然是不把溥仪的小朝廷放在眼里,他觉得干革命就要干到底,到头来每年还要给溥仪400万两银子,这简直是不能容忍的,尤其是在他主政北京后,是打死也不想出这笔钱的,于是乎他找个由头,派鹿钟麟带着一队士兵,到故宫给溥仪下了最后通牒:溥仪废黜帝号并限于当日迁出北京。!并且还谎称在景山之上架设了大炮数门,如果溥仪不按时搬出故宫,隔天就会“万炮齐发”。


当溥仪听到大炮二字之时,吓的慌了手脚,紧张的连被子都没叠,赶紧收拾了一些金银细软老老实实地搬出了紫禁城,几十年后,被政府特赦的溥仪见到了当年轰他走的鹿钟麟,好奇的问他,当年你在景山上架了多少大炮呀?鹿钟麟听后哈哈大笑说:骗你的都是,不说有大炮你能搬出来呀!



老猪的碎碎念


不少人对冯玉祥驱逐溥仪这件事不满,认为冯玉祥此举违反了《清室优待条件》。溥仪在离开紫禁城后投靠了日本人,成为“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对此,冯玉祥也是难逃其咎。可为何冯玉祥一定要将溥仪赶出紫禁城呢?其实,溥仪自己也要负一部分责任。

溥仪退位之后,根据《清室优待条件》的规定,还是像往常一样住在紫禁城内。其实优待条件里面是说,溥仪等人只能暂居皇宫,之后是要移居颐和园的,但这十多年里,国民政府也未曾让他们搬到颐和园去。并且照常支付四百万元的款项给溥仪等人,只是之后由于财政吃紧,只好先拖欠着。


其实国民政府对溥仪还是很不错的,十分地客气。当时任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见到溥仪时,还是恭敬地称其为“皇帝陛下”。公元1922年,溥仪大婚,国民政府虽然财政紧张,可还是拿出了十万元给溥仪。

可能是舒坦日子过久了,溥仪等人就想找点事情干了。

其实溥仪一直跟满清遗老保持着联系,妄图再次坐到皇帝宝座上。他大婚那夜,心里还在盘算:我成年了,如果不是革命,我早就亲政了

......

我要恢复我的祖业!

公元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占领了北京城,将曹锟赶下台。曹锟下台之后,北京城里的满清遗老,还有那些保皇派都坐不住了,他们四处散布溥仪即将重登帝位的谣言,说大清王朝很快就要回来了。这番话搞得人心惶惶,街上甚至有人公开卖起了假辫子和大清的黄龙旗。

不但如此,为了维持自己养尊处优的生活,溥仪等人居然利用自己住在故宫的“便利”,暗摸摸地变卖紫禁城里的文物,他更是差些就将《四库全书》卖给日本人,这可是国宝级的文物呀!

冯玉祥为何要将溥仪赶出紫禁城?最根本的原因是,身居紫禁城里的溥仪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那些满清遗老遗少们说不定哪天就拥护溥仪再次复辟了。所以,冯玉祥才会在掌握大权后,立马将溥仪赶出宫。


访古客


1924年,当军阀们忙于第二次直奉战争或是作壁上观时,北京城内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冯玉祥“班师回京”后,随即策划并实施了驱逐清废帝溥仪的军事行动。面对兵强马壮的冯玉祥,逊帝溥仪连抱头痛哭都没顾得上,慌乱地网罗了一批金银丝软,灰头土脸地从紫禁城中搬了出去。

引人注意的是,这位清朝的末代皇帝,在出宫时连自己的祖宗牌位都没顾得上拿,而王国维、罗振玉等旧式文人,竟然曾相约投金水河为晚清殉葬,幸而得家人阻止,未能成行。不过,两相对照之下,却也影射出了时人在时局变革下的巨大反差。

驱逐溥仪一事,曾引发了许多文人的声讨和反对,除了王国维、罗振玉等人,甚至连同胡适这样的新式知识分子,也曾提出谴责。胡适曾给时任外交部长的王正廷写信,并将信件内容公开发表于晨报,反对将溥仪驱逐出宫:

“我是不赞成清室保存帝号的,但清室的优待乃是一种国际的信义,条约的关系。条约可以修正,可以废止,但堂堂的民国,欺人之弱,乘人之丧,以强暴行之,这真是民国史上的一件最不名誉的事。”——《胡适琐记》

然而,冯玉祥驱逐溥仪出宫一事早已成为既定事实,固然难以改变。不过,对于更多民众而言,却是对此事大为赞同。因为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以溥仪为代表的旧势力、旧思想和旧观点,都被视为理应鞭挞和抨击的范畴。

与多数人的想法一样,冯玉祥之所以要在北京政变后驱逐溥仪,也是想着“将革命进行到底”。按照《清室优待条件》,溥仪还在北京城内保留帝号,并且每年还享受着国民政府400万两的白银。这在崇尚革命的冯玉祥眼中,无疑就是不公正的。

因此,在冯玉祥控制北京以后,便派鹿钟麟带着二十名精兵驱车前往紫禁城,向清室“内务府大臣”绍英下达了最后通牒:溥仪废黜帝号并限于当日迁出北京。

尽管鹿钟麟仅带了二十名官兵,但紫禁城内的遗老遗少心中洞若观火,自知难以同兵强马壮的冯玉祥抗衡。因此,溥仪老老实实地搬出了紫禁城,先是在其生父醇王府逗留数日,又先后在东交民巷内的德国医院和日本领事馆落脚,数月后再前往天津,最终在日本人的诓骗和利用下,前往东北,做了伪满的皇帝。

然而有趣的是,当溥仪在东北称帝后,原本反对冯玉祥驱逐溥仪的胡适,却瞬间转变了态度,认为北京事变时,冯玉祥的举动成了义举。事实上,冯玉祥驱逐溥仪的行为,虽然受到了少数人的抨击,但终究还是颇得民心的。


夕阳下的晚枫


冯玉祥发动首都革命,把已经退位的溥仪逐出紫禁城,其实这里面有两方面原因,一个是断了辫子们的念想,另一个则是为财!

赶溥仪出紫禁城可以断了辫子们复辟的念想!

张勋复辟的时候冯玉祥就坚决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时候,冯玉祥也在暗中联系蔡锷反对袁世凯称帝,从这两件事就能看出冯玉祥是坚决反对帝制的。而溥仪大婚的时候,北京城内很多人都穿起了清朝官员的服侍,其中包括张作霖这些大军阀,这让冯玉祥意识到溥仪继续留在紫禁城就相当于中国还留下一根辫子,类似张勋复辟的事情可能还会一再发生,所以不如直接把溥仪清除紫禁城,绝了辫子们的念想!


赶溥仪出紫禁城二是为了财!

紫禁城里面到底有多少财富,估计就连紫禁城的主人溥仪都不可能一清二楚,里面的财富让无数军阀眼红。但是碍于满清八项优待政策,都没敢下手,但是在首都革命当中,冯玉祥正好趁此机会,一举把溥仪赶出紫禁城。据说当时冯玉祥只给溥仪三个小时时间,三个小时必须搬出紫禁城,三个小时够干什么的,所以紫禁城里面大多数财富都被留了下来,也就被冯玉祥成功接手了,所以第二点就是为财!


不可否认,冯玉祥在首都革命当中是有私心的,但是冯玉祥能够把溥仪赶出紫禁城,剪断中国最后的辫子,对中国是有着深远影响和意义的,仅凭这一点,我就想说一句,冯将军干得漂亮!

我是历史白话君,欢迎大家关注我,观看更多历史方面的精彩回答!

历史白话君


溥仪是1912年逊位的,至此,大清宣告灭亡。

按说,大清已经亡了,皇帝就不应该继续存在了,也不应该继续住在紫禁城了。但是,身为满清旧臣的袁世凯心软了,给与了溥仪非常大的优待。其中一条就是保留皇帝的尊号,并且允许他继续住在紫禁城。另外,还要每年给他400万银元,供养着他。

对于清室获得的这种优待条件,当时很多人极为不满,认为保留皇帝尊号是不伦不类,革命不够彻底。冯玉祥就是不满的人之一。但当时的他人微言轻,没有能力改变什么。

1924年,发生了第二次直奉战争。此时的冯玉祥,已经是手握重兵的直系将领。由于长期受到吴佩孚的压制,冯玉祥便利用这个机会在北京发动政变,不仅囚禁了直系的首领曹锟,顺便也把溥仪赶出了紫禁城。

同时,冯玉祥宣布修改原来的清室优待条件,彻底废除溥仪的皇帝称号,同时将供养费由每年400万削减为50万。

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后,先是短暂居住在他的出生地醇王府。但是溥仪的父亲载沣害怕引火烧身,便催促溥仪赶紧离开。溥仪离京后,住进了天津租界。


趣谈国史


冯玉祥此人,可谓是多以“小人”之态见人,一手老辣的“骑墙”功夫更是让人惊叹不已。

这么多的军阀当中,冯氏倒戈次数最多,每每背后捅人一刀,自己的实力便上一层,一度手执数省之权柄。

当然,终日打雁,也终有被雁啄了眼睛的时候,冯氏自然也不例外。

1930年,那场席卷了中原、几乎所有最有实力的军阀都被卷入了的战争,燃烧着熊熊野心的冯玉祥被打趴下了,然后再也没有爬起来过,不是他不想爬起来,是他已经没有能力爬了。

他曾和很多人合作过,也低头妥协过,可是,他的“合作”和“低头”实则是为了以后的“倒戈”在积蓄力量。所以,谁要是和他合作,便得做好被他在背后捅刀的准备,被捅死了,他升官发财,没被捅死的也只能叹叹气自认倒霉。

不过,不管冯氏如何倒戈,也不管他为人如何,他终究也为近代中国作出了不少的贡献。

纵观冯氏一生所行所为,唯有两件事,一是他嘴里所谓的“革命”,二是人人皆知且唾骂的“倒戈”。

然则,他的“革命”又和“倒戈”难分彼此。

1924年,这一年的冯玉祥42岁,42岁是他人生中的一个分水岭,他干了一件惊掉了所有人下巴的事——北京政变,他也因此成了气候。

这一年,也是鼠年,或许命运已经注定了他终将成为“过街老鼠”。

冯玉祥自从1922年投靠直系后,总是受到吴佩孚的打压,好不容易拿下了一个河南督军的宝座,却又被吴佩孚一纸调令给夺走了,他心里自然也怨恨吴佩孚。

此时的冯氏虽然心有倒戈之意,然而却没有倒戈之机,所以他只好低头忍受吴佩孚的打压,脸上还得挂着笑意,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形势比人强,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只是低头,却不代表顺从,冯氏所顺从的也唯有自己的野心。

1924年,直、奉两系摩拳擦掌,冯玉祥一看机会来了,所以在暗地里收买了不少人,包括吴佩孚安插在他身边的“眼睛”。

冯玉祥收了张作霖送来的钱,又得到了张作霖不入关的承诺,对倒戈之事更是兴奋难耐。

不过,冯氏作为倒戈界的“圣手”,凭的可不是一股没头没脑的牛脾气,虽然他确实很牛,但是他更讲究谋略,所以,即便是倒戈也得选在最合适的时候。

吴佩孚当时任命冯玉祥为第三路军司令,经由古北口以趋热河,迎击奉军。但是这一路路途遥远,更重要的是几乎得不到补给,冯氏嘴上虽然没有反对,可是在心里却已经将吴骂了个狗血淋头,为什么?吴佩孚想要消耗冯玉祥!

冯玉祥摸爬滚打这么多年,自然能够看穿吴佩孚的用意,只是他不能说,也不会说出来。

他能做的只有两个字:一个是“拖”,一个是“等”。

吴佩孚催促他加快行军速度,他便用一个“拖”字诀敷衍吴佩孚,不是我不想快,实在是路难走。

后来,他终于“等”来了机会——直军前线战事失利,吴佩孚亲往督战,却仍然没能挽回颓势。

冯玉祥听说这个消息后,心情很激动,可是又怕消息有误,所以假惺惺致电吴佩孚,我的前头部队已经到承德了,不过补给困难,你那边情形如何?吴佩孚不知有诈,实诚地回了句:“此间形势危急,不有意外胜利,恐难挽回颓势。”

冯玉祥等的就是“形势危急”这句话,看完吴的回复,冯当即做好部署,率军返回北京,发动了北京政变。

冯玉祥这一刀捅过去,吴佩孚的形势更加危急,最后只能灰头土脸地跑了。

冯玉祥则在北京政变中做了两件事,一是软禁曹锟,控制了北京政府;二是将溥仪从皇宫里赶了出来。

溥仪早在1912年便已经退位,手里也没有任何实权,不管是袁世凯、孙中山,还是段祺瑞、冯国璋、曹锟和吴佩孚都没有将溥仪赶出皇宫,只是变相地将他囚禁在皇宫里看管着,为的便是不让他被有心人利用,同时也意在稳定满清遗老遗少。

可是,冯玉祥为什么偏偏要当这个“坏人”,将溥仪赶出皇宫呢?

对于此事,张作霖1925年在天津见到溥仪的时候曾经说过,冯玉祥驱逐溥仪是为了皇宫里的宝贝,因为当时的冯玉祥确实很缺钱。

冯玉祥虽然否认自己拿了皇宫里的宝物充当军响,不过,他后来打着同样的幌子抄了袁世凯的家,又捞了一笔。

所以,他说自己没拿皇宫的东西,谁会信?

此外,冯玉祥在政治上虽然惯会投机钻营,骑这墙,骑那墙,可是以政治眼界来说,他显然不如袁世凯、段祺瑞他们,他也没有意识到溥仪出宫将会意味着什么。当然,也有可能是他故意装傻充愣。

溥仪出宫,等于出狱,获得了人身自由,一则可能会被有心人利用,二则可能会收拢和组织满清遗老对抗中华民国。

于是,便有了伪满洲国的出现。

冯玉祥对此没有任何的悔意,反而洋洋自得,后来更是将他所谓的“首都革命”和孙殿英的“盗墓”并称壮举,看似在刻意抬高自己的行为,实际上很丢脸。

同时,他也是想借溥仪的“身价”去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力。

最后,冯玉祥是要通过囚禁曹锟和驱逐溥仪告诉所有人,他已经掌控了中国民国的中枢——北京政府!

冯氏素有野心,他之所以发动北京政变也是在试图挟北京中枢以号令天下军阀,然而,他的这个想法显然不可能成功,想让军阀们听他的话,终究还是得看他手里的枪多不多,够不够厉害。

所以,溥仪的被驱逐,只不过是冯玉祥实现野心的过程中的一盘“小点心”罢了。


宁糊涂


刀叔导读:子虚乌有的大炮,把溥仪吓出了紫禁城。

1924年11月5日,年仅十九岁的溥仪被驱逐出紫禁城,连同所谓的“清室优待条款”,一同作废。

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载沣在溥仪被驱逐出紫禁城前,数次前往北京南苑劝说冯玉祥不要逼宫。但,这一切似乎从来就没有打动过冯玉祥。冯玉祥是出名的爱国将领,从参加滦州起义时起,就一贯痛恨封建帝制。

他认为,民国要与清朝决裂,不应该保留溥仪的小朝廷。1917年,张勋率辫子军入京,冯玉祥参加讨伐张勋复辟的战斗,收复北京后,他极力主张铲除祸根,驱逐溥仪出宫。但当时他只是一个旅长,人微言轻,没能实现这一愿望。如今,他的愿望马上就要实现了。

中国近代历史中最有趣的一幕就这样发生了:冯玉祥最得力的助手鹿钟麟仅靠二十人,便把溥仪带出紫禁城。

鹿钟麟,字瑞伯,定州北鹿庄人,西北军著名将领。自北洋新军学兵营与冯玉祥相识后,随冯戎马生活近四十年,成为冯的主要助手。在“北京政变”中,率部先行入城,不费一枪一弹,仅三天就控制北京全城。

这一次,鹿钟麟又要“立大功”!

鹿钟麟仅仅带领二十人的手枪队,怀里揣着两颗手榴弹,从神武门闯进紫禁城,赶往养心殿。所到之处,但凡看见宫里的人,直接把枪掏出来顶在脑袋上:别乱动!就这样,宫里的人都成了木偶。

当时溥仪正在储秀宫跟孙耀庭踢完鸡毛毽后,跟婉容一起吃苹果。只见内务府的大臣们突然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为首的绍英手里拿着《修正清室优待条款》,气喘吁吁地说:“皇上,皇上,……冯玉祥派军队来了!还有李鸿藻的后人李石曾,说民国要废止原先的优待条款,拿来这个叫……叫签字……”溥仪一下跳了起来,刚咬了一口的苹果也滚到了地上。

鹿钟麟见到溥仪后,直接把配枪和怀里的手榴弹掏出来摔在桌子上,然后跟随从的手枪队说:虽然时间到了,但景山那十几个大炮先别开,再等二十分钟......

溥仪当时都被吓愣了,只得央求鹿钟麟,然后被“护送”出了紫禁城。

巧合的是,四十年后,溥仪在全国政协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的活动上,遇到了鹿钟麟等人,溥仪特意向鹿钟麟询问当年景山上是否真的架有大炮。鹿钟麟哈哈大笑:“那是骗你的呀,哪儿有什么大炮?”

压根儿就没有的大炮,直接把溥仪给吓跑了。读者朋友们,你们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您在下方评论区参与讨论!

(本文系“刀墓手札”工作室原创精品,全网总曝光15亿次的优质MCN自媒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