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物業服務企業資質被廢止,物業行業將發生哪些變化?

資質管家


以街道,片區為單元的劃分,有利於交通,消防,治安,衛生等共享與統一,並有效利用國土資源,實行以社區為管理體系的民宅管理部門替代現有物管公司,有利於對民宅政策的落實,有利於民宅矛盾的解決,有利於社會安定,有利於實施收費標準執行,有利於對原小區共享資源造血功能的提升與收益分配,(小共享資源:如電梯,外牆面等的廣告收益,小區內停車費及管理費收益等),廢除現在的各治為政的管理模式,讓民宅共享資源收益迴歸於民,廢除現有物管公司,讓眾多的各治為政管理成由社區統一管理體系,為民宅居住戶減少了物管費,還有共享資源收益充抵,這樣可誠少現有物管費一半以上(因減少了現物管管理人員百分之七十),屆時,民眾才是真正的減輕了居位負擔(按現時對比減少百分之五十以上),,,


老玩童168658688


中國城市物業服務不應以樓座、房地產開發單元為單位,而應區域性劃分。現在所謂的小區,房地產商開發那一塊就形成一個小區。居民區塊被割裂的四分五裂,好多都不配套。 管理本來應是國家政府最基層組織的重要民生工作,變成了物業公司的事。服務公司成了管治公司。居民小區各自為政,都有自己一套管理辦法、把居民圈在一個一個的圈圈裡。 物業管理應是以區域街道一級組織負責。應各是保潔清運、綠化、公安、消防、電力、熱力、自來水、房屋維修、城管等專業化的服務行業性或專業管理部門來服務和監管。社會上也不應設置一個綜合全保的公司。也不應該讓居民去自己選什麼公司。


山泉79973


物業服務公司最初由房地產商成立掌控,發現有利可圖各種物業服務公司紛爭加入。

一,不管是新樓盤開發商成立的物業公司或是採用各種手段入駐新老小區的物業公司,由於業主一盤散沙使得物業公司忘記自己本份(服務業主)而儼然以主人身份凌駕於業主之上,隨意收取和定,漲各種服務收費(包括物業費,車位費,進出小區車輛費)。

二,大大小小的封閒樓盤小區已由物業公司將社會割裂成封建割據式地獨立王國。我的地盤我說了算!政策法令難以抵達宣傳,執行。政府的各項惠民措施難以兌現。

三,經濟利益促使“物業公司”使國內形成一個新的利益集團,見利忘義讓它們為達利益目的不惜使用各種暴力手段阻礙小區成立“業主委員會”,使用暴力手段解決與業主產生的衝突和矛盾。

四,物業公司形成為寄生在小區業主身上的寄生蟲。附近有一小區,20棟樓18層,每層三戶型,每戶平場120平米(大戶型170平,小戶98平)。經幾次漲價物業費每平米3.90元,每棟樓月收物業費25000元左右X2O棟=50萬元,小區地面停車位50多X月租150元=750O元左右。地下車庫人防工程被物業公司租出多少車位不清楚。這個小區僅物業費和小區停車位年收取業主共600多萬元。而物業公司保安十清浩工,勤雜工共28人,每人月工資按4O00元計,全年工資支出100多萬元,電梯電費按年1O0萬元計,共支出2O0多萬元。這個小區物業公司年收入400餘萬元。

當然這個小區物業收費高是個例,其它小區電梯房物業收費一般都在2.20元到3元之間。

物業服務公司資質取消後首先將業主主人翁地位鞏固了,由街道辦或區委組織成立小區業主委員會,由業主委員會組織聘請門衛,清潔工,小區停車位收入和收取適量物業費用於支付門衛和清潔工工資,社會一片和諧。


秦嶺風采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有利就有弊,關鍵是如何把控它。

先說它可能產生的好的積極變化。注意,這裡說的是可能,而不說是必然。為什麼呢?物業公司對小區來說僅是一個服務企業,需要監督的主體和機制的完善,如果監督的主體缺失,監督的機制漏洞百出,結果很可能還是一樣的。

可能的好處有哪些方面呢?

一是門檻降低了,參與的物業企業增多了,競爭激烈了,可能會引發物業服務費用的相對降低,為了能承接到小區業務,物業公司的收支更加透明,服務質量會有所提高。

二是取消資質後,實實在在有服務意識、有能力的物業公司能承接到更多的業務,能承接到更大型的小區,對原來的高資質物業公司形成威脅,而促使原物業公司提高服務質量,增加透明度。也就是憑本事和勤勞吃飯,而不是靠資格吃飯。因為原來的資質就相當於資格,但資質並不等於服務。

三是淨化清理原來資質物業公司中的“假人”。很多人不知道,原來的資質劃分是很簡單或者粗暴的。一是靠註冊資金的多少,也就是說有錢的,資質就會高。沒有錢的,資質肯定高不了。二是靠技術職稱人員的數量。比如要多少的水電工程師、會計師等等這些有了資格證的。但是實際情況是什麼呢?就是企業實際沒有這樣的人,但是靠一些有這種資格證的人來掛靠,靠這些人的資格證來申請資質。我的一個會計師朋友,就莫名其妙地成為了200公里外的一家物業公司的會計師,就是他的證件被偷去申請資質的。但是,這樣資質高的企業,看似高手雲集,其實做事的人還是隨便找來的烏合之眾。

資質取消後,物業公司就不會找這些人來掛靠裝門面(要裝門面肯定不會是白裝的,總要支付一定報酬吧),企業名冊上的員工就會是實實在在幹活的員工了。

它可能帶來的壞處或者消極影響呢?

一是惡意降低競爭,給小區帶來更加低劣的服務。一個小區的物業服務,是需要基本的人員配置和成本支出的,並且成本支出主要是人員工資。但是為了獲得小區的合同,有的物業公司本來沒有這樣的人才,人員,他們敢隨便就開口答應。在選聘的業委會或者業主代表團不知情的情況下,只是一味的看對方報的單價,單價低就籤合同。結果實際入駐後,他們減少人員來維護運行,實際服務質量就下降了。比如本小區選聘物業公司時就有一家報的單價較低,但我們知道根本不可能運行下來,還是讓它落選了。

二是沒有技術實力也敢承接。比如高樓小區有很多重要的設施設備如電梯、水電、監控操作、應急柴油發電、消防設施的操作等等,實際是要許多有一定技術經驗甚至經過培訓的技術人員的,但是沒有這些人員的企業也敢承接。到真正承接下來後,這樣也不懂,那樣也不行,遇到突發事故,開關找不到,監控調不出,消防水打開後就不知道哪裡是開關等等,這些都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有時可能帶來災難性的影響。

那麼,要如何避免這些消極因素出現呢?我認為要注意幾點:

一是業委會要引導業主,不要一味的以價格低來選擇。要知道本小區最少需要的人員配置,這些人員以及維護小區運行的基本成本開支,就可以測算出物業服務費的基本單價。其實就如同一處工程的招標一樣,並不是報價越低的就越好。價低質量就低這是肯定的。

二是要詳細考察物業企業人員的實際素質,可以組織業主暗訪該企業服務的其它小區,考察該企業的實際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等等,對該企業的真實情況有個清醒的認識。

三是組織小區裡的能人業主參加考查把關。如水電工程可以請小區裡懂行的水電工程師來提專業問題,看對方能否答得上來。監控技術員可以來考察他們的監控操作是否合格等等。每一個小區都有很多的能人業主,業委會要充分的組織和調動這支隱形力量來為小區服務。

四是政府主管部門對要物業企業進行嚴格監管。有弄虛作假的,可以進入失信黑名單等等。

總之,小區的情況很複雜,但小區的治理絕不可能僅靠物業公司就能完全做好的,還需要眾多業主的積極主動參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銳眼說小區”,有空的時候,請閱讀我的相關文章後進行互相的探討和交流。


銳眼說小區


2017年1月12日,國務院印發《關於第三批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實施行政許可事項的決定》,由《物業服務企業資質管理辦法》(建設部令2004年第125號,2007年11月26日、2015年5月4日予以修改)規定的,由省、市級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審批的“物業服務企業二級及以下資質認定”被正式取消。 意味著物業服務企業資質認定成為歷史。

物業服務企業資質的被廢止,我認為存在幾方面的優點和不足。

一、加大了物業企業的競爭力。資質被取消,行業競爭的整體格局將發生本質改變。放低了想加入物業行業的門檻,會有更多的具備服務意識的公司加入。加大了業主的更多選擇性,也加大了物業公司競爭的壓力,從而加強自身的服務和質量,只有這樣才會被業主認可,否則就會被淘汰。

二、更多新生物業公司的加入,帶來市場更大的競爭,促使物業用質量來提高競爭生存。市場需求大浪淘沙,被認可者上,不被認可者淘汰,服務好,服務能力強的物業公司更容易生存。

三、物業服務資質的取消,打碎了物業公司必須擁有資質就能提供服務的“鐵飯碗”。也可以說解決了物業行業壟斷的形式。市場競爭的政策壁壘被取消,物業創業門檻大大降低,曾經由政府說了算的“資質”,現在被市場接過了話語權——你行,你就上,不行就淘汰。

四、資質的取消降低了成立物業公司的門檻,加大了更有能力公司入住的同時也會讓一些沒有能力的企業更容易加入,短期可能會帶來更不好的服務,但是終究會被更好的物業公司淘汰。

物業服務企業面對市場競爭的強大壓力,必須做好自身的提升,做出更好的物業文化。只有自己做的好了,有了良好的口碑和信義才能在市場競爭下生存。希望物業公司能夠越來越正規,能夠滿足市場的需求,用服務質量來求生存。



天空散雲


關於物業和業委會方面的問題,我是受邀必回,而我希望朋友們在看我這個回答時,同時可以去看一下我今天發表的文章《物業告示開支40萬,實際卻只花了幾萬元,大修基金真是唐僧肉啊》,文章內容因為涉及很多業主名字,因此照片沒有上傳。

物業公司,本應該是由業主出錢,請來管理和保障小區安全,維護小區秩序,讓業主有一個溫暖舒心的環境,然而,由於種種原因,不少物業不但反客為主,飛揚跋扈,甚至還出現對業主進行歐打,停水停電,限制業主出入,巧立名目,侵佔業主權益,這些種種,都是讓業主對物業越來越深惡痛絕的根源。



而作為保障小區設施設備更換必須資金的大修基金,卻成了物業的唐僧肉,用一報十,大肆變相侵蝕大修基金,幾乎是很多物業斂財的常事,然而,業主因為無法統一,而聽之任之。


很多人罵物業是土匪,認為物業不應該存在,覺得物業管理可以由業主自治,或者由社區代管。其實我想說,一旦小區設施設備維修管理發包的權利落在了業委會手中,那麼,私心的膨脹,也會演變成比物業更貪婪,而交由社區或者街道代管,恐怕,很多很多的問題也會隨著產生。

事實上,只要過多的人居住在一起,就必然需要有人進行管理,而由第三方進行管理,業主監督,本應該是最合理的,然而,如何對服務者進行有效管理和約束,如何控制物業的合理權限,卻成了一個有題無人解決的事情,而業主,無法指證和獨木不成林則成了出錢的主,受欺的爺了。



用合理的法律法規對物業進行約束,嚴查物業巧立名目,侵佔公共收益和大修基金。希望相關部門行其職,力其行,物業與業主的矛盾,自會有一個公正的裁決。


微民視野


現在有些物業已成為社會的公害?是社會不穩定的根源!強烈要求國家取消現有的物業制度!以社區居民自治!還社會一片藍天!


黃巖島105530832


中國必須要徹底改變由所謂物業公司來管理居民社區的狀況,絕不可以任由物業公司理所應當的獲得並行使這樣的社會管理職能和作用,這是非常荒謬的事情。這既不符合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國家的國情也違反中國憲法精神。物業公司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並不應該具有社會管理職能,不能夠替代哪怕是政府最低一級的街道辦事處的行政權利和職能。多年來的事實證明物業公司對社會和諧穩定沒有起到好的作用和影響而是恰恰相反。物業公司把一個個小區包圍起來,形成一個個街區堡壘,成為一個個獨立王國,物業公司在裡面山中無老虎稱大王。這是我們的社會應當看到的景象嗎?另一方面,物業公司把社區作為其盈利和獲利的工具,不僅把本屬於業主的物產權益非法掠為己有,還變本加厲地在業主身上獲取利益。很難說物業公司的這些所做所為不對社會產生負面影響和作用。物產物業需要管理和服務,但不需要當前中國這樣的物業公司,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是一個應當引起我們的政府足夠重視的社會問題,因為它關乎到國計民生,關乎到和諧穩定。


雲杉樹186


物業服務企業的資質,曾經是各物業公司一直通過自己的人脈和經濟支持,為獲得更多的優質項目,形成一定企業優勢而一直爭取的資質證書。取消後會有哪些變化呢?

先看看一些積極向上的方面:

1.取消後,一些職能主管部門的權限會有所弱化。物業公司不再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和金錢去維護資質,有更多的精力從事企業管理和專業化服務。從某個方面,也減少了行政職能的干預。

2.取消資質後,物業企業的競爭門檻會降低,但是物業企業的准入要求沒有過多變化。對於同一個優質項目,可能日後競爭需要的是更專業的規劃和競爭,擇優錄取。從長遠會推動物業企業的專業化之路。

3.取消物業服務資質,將會使物業服務定價市場化。不再實行等級收費。從前的高資質標準收費,低資質標準服務的現象將會越來越少。物業企業的定價將會由物業企業和小區自行協商。

4.職能部門將會從資質審核轉變為服務監督。將會從長遠角度監督督促物業服務企業的規範化。對於違規現象將有更多的精力進行查處,促進物業服務行業的標準化職業化。


再看看不利的方面:

1.取消資質標準後,有經驗沒經驗的物業企業會形成扎堆競爭的現象。參差不齊的物業企業,其服務水準很難有一個參考衡量的標準。會短期內對物業市場的競爭形成一定的混亂。

2..取消資質後,物業企業不再懼怕小區業主和業委會的投訴。曾經的物業企業會因為維護自己的物業資質,在考核期間突擊表現一下,讓業主能為物業公司的服務做個好的評價。未來就連短期的優質也不一定會有。

3.物業公司的資質取消後,如何形成一個行業監督機制和行政處罰機制。優勝劣汰物業服務企業,讓物業企業以服務為主而不是管理為主。這是一個行業未來必須深思的問題。

取消物業公司的資質總體上會朝著優質服務的目標走去。但是,取消了後顧之憂的資質審核,如何促進和改善物業服務質量。如何建立退出機制,從根本上讓物業真正的服務而不是管理,這條路會很長。物業從管理到服務的轉變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養成的,或許需要職能部門更多的行業指導和培訓。朋友們,你們覺得對嗎?歡迎吐槽哦😂😂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作者刪除。)



如果認同作者觀點請贊👍並“關注”,我們會有更多的共鳴。


說天評地鹽城哥


其實我認為大家討論多少次,一直沒搞明白物業公司和業主們是什麼關係,簡單問題複雜化了,物業公司就是來物業服務的,說白了是幹活兒的,和業主機構按照物業服務合同工作即可,現在存在的問題是,物業公司成了管理者,要負責收費,收費後僱人幹活兒,收費有問題物業公司自己去解決,幹活兒怎麼樣沒人管,這兩個問題造就了物業公司和業主間各種各樣的矛盾。

實際上應該由一個業主代表組織把物業費收上來,這個組織是業主自身的組織,這個組織僱傭物業公司來,雙方籤合同幹活兒,同時由這個組織對物業公司乾的怎麼樣進行評價,適時決定來年是否繼續僱傭這個公司。

關係本來就應該是這樣,近年來哪個公司開發小區,哪個公司就地成立物業公司,從業主身上謀福利,成了一種特權,成了扒皮的機構,自然帶來了各種問題和矛盾,讓簡單關係理順得簡單,各種問題迎刃而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