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害怕和生人接觸、交流是什麼原因?

旅遊的小程


怕和生人接觸交流是什麼原因?

這是因為在怕和生人接觸的人潛意識裡,「世界的本質是不安全的,需要小心翼翼的」!

那麼,這樣的潛意識邏輯是怎麼來的呢?

這和早年的撫育關係有關。在我們還很小的時候和我們的「重要撫養人」之間的互動,導致了我們【依戀的不同類型】。具體來說包括:

1.安全型依戀

當我們很小的時候,我們的重要撫養人能夠適時的接收到:我們渴了、餓了、想尿了的信息。在長期的這樣的互動當中,我們認識世界就是:周圍是安全的,我們是值得被愛!

這樣的人自然不會害怕和生人接觸和交流。

2.不安全依戀型

不安全依戀型的寶寶,在小的時候他的重要撫養人不能夠及時的反饋他的餓了、渴了、想尿了的信息。於是他們就形成了對世界的初步認識,周圍是不足夠安全的,我是不值得被愛的。

這樣長大的寶寶,當他們成年後沿用了他們最原始的最世界的看法,認為世界是不足夠安全的,需要小心翼翼的。

於是,他們害怕和生人接觸與交流。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不安全依戀型又可以細分為:

① 矛盾型

他們的表現是常常是想要去接觸,但又怕接觸,常常處於矛盾之中。

②迴避型

他們的表現是常常退避三舍,對親密關係儘管內心有渴望,但常常採取迴避的辦法。

以上從依戀理論的角度做了部分闡釋。不知道您對這個問題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評論。[靈光一閃]



曉霞心理諮詢


大家好,我是知恥567,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這是缺乏自信的表現,也是人進行自我保護的下意識舉動。

因為未知,所以恐懼。

對未知的人和事正常人都會好奇,想探究,如果探究時得到正確的引導,就會卸下甲冑,輕鬆前行,撩開人和事的神秘面紗,顯得極度自信,成為某個行業的精英。

如果探究時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受到傷害或者喝斥,就會慢慢失去自信,覺得自己好傻,把自己的心靈重重包裹,遇到生人,就會產生應激反應,潛意識裡就會有不能讓人家知道我啥都不懂,不然就被人家看透了,被人家笑話。

解決這個問題要從重塑自信入手,找出自己的獨門絕技,讓自己在知己而不知彼的茫然中獲得信心:這個只有我會,我不是啥都不會,只要給我機會,我就能學會更多的東西。

希望這個不太專業的答案能幫到你。



知恥567


你這是屬於典型的社交恐懼症。

如果非要和陌生人交流的話,你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呢?

有沒有心跳加速,肌肉緊張,手心冒汗呢,恨不得馬上逃離呢!

這些症狀是恐懼症的常見表現。

治療設計恐懼症最有效的辦法是認知療法,首要是改變你的思維模式。

可能是你在與陌生人交流的時候有心理負擔,不太敢去說出自己的想法,害怕別拒絕,被否定,乾脆直接拒絕和外人接觸。

你和家人的溝通交流應該不會有恐懼吧!


大象先森


害怕和生人接觸、交流……

真正的原因是記憶起與人互動的時候,最初的體驗和感覺感受是不好的,是不舒服的,甚至伴隨身體的症狀!

所以,需要回到我們的童年時候,回到最小的時候,去解決那個時候留給我們的身體記憶和心的記憶,去覺察並去接納,我們才有可能走出來

建議

1和那個時候的自己和解,告別

2學習身體呼吸放鬆訓練

3建立害怕等級,從熟悉的人交流開始,慢慢走向欠熟悉的人……每次接觸交流後通過放鬆訓練來放鬆自己。

4可以學習與人交流的禮儀,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以便有更多的談資。

5交流時感到緊張,允許自己事實如是陳述自己的情緒狀態,並表明希望得到對方的理解和支持

6必要時,可以允許自己有信任的家人朋友或者諮詢師陪伴,以便快速呈現效果

祝福您早日感受到社交的良性體驗





樂培心理張老師


1.內心不夠自信;2.可能生活在壓抑的環境;3.可能曾經發生過重大事件或創傷!


鏡子情商學堂


是因為心理自卑導致的,更多的是原生家庭成長中所形成的性格,要積極主動邁開第一步,大膽跟別人溝通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