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區塊鏈技術(賽亞):區塊鏈如何保障疫情預警系統?

17年前,非典與世人見面,那時我們還沒有所謂的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各項醫療水平還有待提高。17年後,新冠病毒與世人見面,17年的時間,我國的各項醫療水平已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這次除了每位中國人的支持,我們還多了預警系統、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各個新進技術的保護。

但應對此類突發性疫情的水平和能力似乎依然有些欠缺。與病毒的戰役,就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戰爭。如果能搶在疫情全面爆發前及時預警並有效控制,或許局面會好很多。

中央政府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上明確指出要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堅決貫徹預防為主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堅持常備不懈,將預防關口前移,避免小病釀成大疫。

區塊鏈技術(賽亞):區塊鏈如何保障疫情預警系統?

目前我國預警系統基本實現全國範圍內39種傳染病數據的匯聚和監測,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技術條件的成熟,國家還相繼建設了國家傳染病報告信息管理系統一級其核心子系統國家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基本實現了基於醫療衛生機構的法定傳染病病例的實時、在線、直接報告。雖然當前的預警系統正在不斷的完善,但站在數字技術的角度,重新審視和仔細研究當前的預警系統,我們還需要不斷完善改進疫情預警系統。

而區塊鏈的加入,可以有效地解決疫情預警系統的主要問題。

區塊鏈能解決如何做到數據的同步更新,而不完全依賴於自下而上的現有預警機制,利用目前已有的公共衛生數據交換平臺作為每級數據的交換節點,形成實時自動化的數據交換機制。將醫療數據的上報下沉到各個環節,醫療機構上報初次傳染病歷;再由相關機構進行核實補充;最後由國家預警部門根據大數據預警,這就解決了多重審核的問題。同時構建出一個跨省、市、區等的醫療數據防疫鏈,上傳的數據自動同步實時更新,也就解決了醫院之間的數據孤島問題。相較而言,疫情預警將會更快捷準時。

區塊鏈的特點

因為區塊鏈技術主要有5個方面的技術特點,分別是去中心化、集體維護、透明開放、無法篡改、無需信任。

第一,去中心化。去中心化有兩層含義:首先,它區別於傳統業務和IT 架構的中心化(中介)理念,在整個網絡中沒有中心化的機構和硬件,任何節點之間都是直接對話,也不存在一個數據集中或硬件集中的概念。其次,任何任意節點間的權利和義務是均等的。“去中心化”是區塊鏈技術的一個非常核心的理念,其目的是構建一個點對點信息互換交易的共享合作平臺。

第二,集體維護。由於採取非中心化的網絡架構,系統中的數據塊由整個系統中所有節點共同維護,每個節點分享權利和義務。

第三,透明開放。區塊鏈上的所有數據理論上都是透明開放的,從歷史沿革到關聯關係,區塊鏈的信息都可以實現共享。同時,通過加密算法,相關交易方只能看到與自己有關的數據,對這些數據進行解密,又同時保證了安全。政府機構可以通過全面解密,獲得整個數據鏈條的數據,從而實現不通過數據共享實現數據鏈條的暢通。

第四,無法篡改。一旦信息經過共識技術驗證並添加至區塊鏈,就會永久地存儲起來。單個節點上對數據的修改是無效的。換言之,如果想偽造交易,需要在整個交易鏈條進行偽造,同時偽造無法更改,技術上基本使大規模的偽造行為無法遁形。

第五,無需信任。節點之間的交換遵循固定的算法,其數據交互是無需信任的。交易雙方無須通過公開身份的方式讓對方對自己產生信任。其信任的產生是通過“共識技術”實現的,即在數據鏈條中絕大多數參與方認可這個交易,這個交易才會得到認證並記錄在區塊鏈中。

所以,利用好區塊鏈技術就可以很好地完善當前傳染病預警系統的侷限性,從而打通醫療機構間數據孤島,實現醫療信息數據共享;優化傳染病預警數據源,提升疫情預警系統總體效果;推進上報系統平面化管理,提升疫情信息傳達效率。從地方預警到國家預警,根據不同的預警等級,就可以設置不同的智能合約參數,包括預定義狀態、轉換規則、觸發條件、響應操作等,建立健全分級、分層的重大疫情預警機制。為疫情做好最大的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