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走在成熟的路上——讀《生活教會我》感

高考之前要選專業,那些天對我來說非常地煎熬,不是選擇困難症,而是不知道這些專業是做什麼的,讀了以後可以幹什麼?(那個時候電腦很少)

生活中也常常遇到一些看似難以跨越的“坎”,怎麼保持生活的活力?怎麼培養孩子?怎麼與人相處……

每當這時,多麼期望身邊有一位智慧老人,告訴我這些人生的經驗和感悟,讓我可以少走彎路。

幸而在書中遇見了這麼一位睿智的長者,將這些寶貴的人生經驗娓娓道來。

走在成熟的路上——讀《生活教會我》感


一、 持續學習

1. 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疫情這些天,每天下午都要給兒子上課,和我們那一代的“乖寶寶”相比,這個“好奇寶寶”可是傷透了腦筋。

還沒開始正式上課呢,就開始叫停,媽媽,你等一下,我有個問題,然後就開始了,諸如:講解《鄧小平爺爺植樹》,“鄧小平爺爺是誰?”“他植的樹在哪裡?”“他旁邊的那個小姑娘是誰?”……

我總是需要抱著百分之一百的耐心,“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我們一起來找找資料……”

這些“為什麼”有時特別讓我抓狂,有時靜下心來仔細想想又特別開心。

開心的是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讓我們保持了學習的動力和與新鮮事物聯結的能力生命

之所以有趣就在於不斷的有新事物、新觀點和新想法,不斷突破自我,形成全新的自我。這也許就是有人所說的拓展生命的寬度吧。

走在成熟的路上——讀《生活教會我》感



“為什麼是孩子們常用的一個絕妙的詞,每個孩子的為什麼都應得到尊重,得到用心的回答。如果你不知道問題的答案,那就帶著孩子一起尋找答案。”

“沒有哪段經歷沒法從中學習。當一個人停止了學習,也就停止了有活力和有意義的生活。”

——埃莉諾.羅斯福



2. 觀察和想象

我兒子一個人玩耍的時候,經常把一些小玩具放在一起,然後口中唸唸有詞,開始角色扮演,一個人玩得不亦樂乎。

但是當我走過去,想把他的那些“玩具人物”當成真的時候,他會特別驚訝的說:“媽媽,這個是假的啦!”

觀察和想象能力是學習能力中很重要的部分,對他人的興趣蘊藏在我們的天性之中,所以如果沒有被破壞的話,這幾乎是我們的本能。

走在成熟的路上——讀《生活教會我》感



“對孩子來說,想象力起到一種防禦作用。他可以藉此逃避現實。”

“一個人只有學會了如何觀察,才能真正去了解他人,瞭解自己所在的環境,瞭解自己所處的地方。同時,如果想象運用得當,日後也會更容易換位思考。”

——埃莉諾.羅斯福


二、 如何成為一個成熟的人?

1. 自知之明,理解他人

如果聊到誰更會“作”,大家耳熟能詳的肯定是“南有蘇大強,北有謝廣坤”,他倆分別從不同程度全面周到的解釋了“作”的含義。在上一篇《如何應對你身邊“謝廣坤”式的人物?》就從性格層面分析了謝廣坤的這種自私自利的一面。

往往不能真實面對自己的人,特別喜歡評論別人,好像世界上除了他做得最好,別人都上不了他的“法眼”,因為不能真實地面對自己,所以很難真正去體諒和理解他人。

這就是武志紅老師說的,要打破自己的全能自戀,這是從一個“巨嬰”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

走在成熟的路上——讀《生活教會我》感



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去接納他人的優點和不足,更重要的是,學會接受別人無法滿足你的要求,學會在自己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時不因此生氣。

——埃莉諾.羅斯福


2. 獨立思考

從我開始在XX上寫文章半個月以來,常常會進到相互點讚的群,裡面每天都有給他人點贊和寫評論的義務(當然也享受對應的權力),不然就會被踢出這個“團隊”,第一次被拉進這樣的群時,我相當震驚,一直以來,學生和知識分子都是公認的清流之士,現在居然因為蠅頭小利或從眾而這樣做,那種感覺就是,不太知道明天在哪裡?

我們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頭腦,是為了讓我們擁有正面的信念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

3. 尊重他人

我前公司的老闆是一位非常聰明的人,大家都願意追隨他。他總是用很巧妙的方式讓人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他經常給我們說的一句話就是“要學會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到底是什麼呢?我想,應該是接納他人的不足,尊重他人的選擇,讓別人能夠做自己。

在很多親密關係的書中,都提到過,我們之所以痛苦,是因為我們總想改造愛人,把他/她變成我心中的那個他/她。我們很難接受他/她原本的樣子,對對方的期待越來越多,失望也會越來越多。

走在成熟的路上——讀《生活教會我》感



“學會尊重他人意味著將他人看得與自己一樣重要,將他人的權力看得和自己的一樣合理,將他人的需要看得與自己一樣重要。”“在某個更寬泛的意義上,尊重一個人比愛一個人更難,事實上,被人尊重的感覺可能比被愛更好。”

——埃莉諾.羅斯福


三、 面對生活不斷調整

1. 適應能力

有一種生物叫做鱟(hoù),距今已經3億多年了,比恐龍還要古老,為什麼它能夠存活至今呢?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它的卵能夠根據周圍的環境來決定是否孵化,如果條件不允許,它能存活25年之久,不得不驚歎這種生物活化石的適應能力。

接受變化、適應變化和擁抱變化是自我調整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這種適應能力足夠,也許所謂的中年危機、更年期、青春期等人生重要的變化節點會顯得相對容易跨越吧。

走在成熟的路上——讀《生活教會我》感



“再徹底的失敗,再難以逾越的困難,人們都有能力克服,但這需要不斷調整自我,適應生活的各種變化。”

——埃莉諾.羅斯福


2. 面對恐懼

電影《吮拇指的人》的主人公賈斯汀本身非常有才能,但是他一直有吮拇指的毛病,隨之而來的是不自信、焦慮和無法順利開展社交活動等副作用,這些副作用阻礙了他才能的發揮。

父母、老師因為他的這個問題,非常的著急,各種方法都試過了,但是長達幾年的時間,他都無法克服這個障礙。好在他自身成長的力量讓他有了自愈的能力,最終他接受了自己吮拇指這個習慣,考上了美國知名的大學。

行為本身有時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行為可能會造成的後果或影響。就比如說“鬼”,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之所以可怕,是因為我們內心不但覺得它存在,還認為它無所不能,無法戰勝。這就是我們內心真正的恐懼。

所以,也許我們接受行為本身或者像《小鬼當家》裡面的小朋友一樣,勇敢地揭開那塊遮擋在“鬼”前面的布,就會發現,其實大部分的恐懼都是我們的想象。

走在成熟的路上——讀《生活教會我》感



“正如每個人或早或晚都會發現的,我意識到自己有兩個選擇:要麼學會處理這些狀況,要麼被它們打敗,整天提心吊膽有問題發生。”

——埃莉諾.羅斯福


努力成為一個成熟的人,不斷學習,保持對生活的熱情,及時調整以適應生活的變化。

面對挑戰,有時我可能會打退堂鼓,我天生沒有想象力、創造力,觀察別人對我來說也不容易……

面對困難,有時我會安慰自己,這不是我的錯,是我父母沒有把我培養成那樣,是一直以來我遇到的老師沒有教會我……

這時,另外一個聲音也會出現:“現在我已經長大了,當我學會對自己負起責任來,才是一個真正成熟的人!”

走在成熟的路上——讀《生活教會我》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