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珍惜只有一次的人生:重塑自信、加强执行,和“我是废柴”说再见

课堂上,正在进行“<strong>什么是柴、什么是废柴”的讨论。

老师:“柴能发光吗?”

学生:“柴不能发光。”

老师点燃一块柴,说:“柴不是发光了吗?”

学生:“那是你点燃了它。”

老师:“其实,每一块柴都有光,它还没有发光,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去点燃它。同样,每一个人都有‘光’,他还没有展现光华,也是因为还没有点亮他心灵的火花。”

<strong>每块柴都具备了发光发热的潜能,只不过有的柴没有点燃而已。有的柴终其一生,做着一块没有点着的柴,最后变成了废柴烂进了地里。

这些年,以“废柴”为主角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多,比如美国的《废柴联盟》,日本的《请与废柴的我谈恋爱》,中国的《废柴兄弟》,以及各大小说网站上的“废柴流”小说。主角都是人们口中的“废柴”,只不过有些“废柴”逆袭了,有些直到故事的结尾也仍然是废柴。

最近有部日剧《我的事情说来话长》是19年10月开播的,该剧讲述了31岁的“废柴男”岸边满年过三十还依靠母亲生活,因为姐姐家房子装修一家人搬来住后,他不得不尝试自立的故事。

珍惜只有一次的人生:重塑自信、加强执行,和“我是废柴”说再见

废柴、啃老、家里蹲:先理性分析这些现象

《我的事说来话长》男主阿满25岁时打好几份工,终于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咖啡馆。创业失败后他便成了家里蹲,死宅生涯持续了整整6年,这期间就是靠着为老妈跑腿、加油剩下的零钱过日子,做着偶尔帮人遛狗或棒球指导员的零工,啃老啃得理直气壮,阿满变成了一般人眼中的废柴男。

其实,阿满拥有出色的销售才能,他和姐姐讨价还价几乎都能占上风。明明他说的就是歪理,但是就会让人不由自主地赞同。母亲劝阿满工作,他说:“我有可以不用工作的才能,我家就在东京,不用特意独立出去生活。”

在我们现实的社会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不少这样的“啃老”现象,我们先理性地分析一下这个现象,或者说是导致这个现象的外部因素:

1、就业难、消费高,但年轻人对于生活质量比较看重

太太的一个亲戚小钟,毕业一年,学历一般,工作经验又少,找不到很好的工作。工作换来换去,就成了“啃老族”。应届毕业生暂时找不到工作、待业在家的情况;就属于啃老族中的“无奈型”选手。确实,现在这个社会,就业难、房价高、消费高,这些因素一起促使了“啃老族”数量的上升。

“大城市90后财务状况”的采访传遍网络,采访对象基本都是年薪10W+的90后,他们的工资都不算低,但是基本都攒不下钱,甚至还有欠债。他们的观点是吃喝玩乐花的很平均。没法省,省了生活质量就下滑了。所以不改变消费方式,无论高薪底薪便很容易进入“啃老”模式。

2、月光族变月欠族,被过度消费绑架的年轻人苦不堪言

2019《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月光族”变“月欠族” 过度消费造就年轻“负翁”》,文章中提到,一二线城市的一些年轻白领正受困于自身的经济负债问题。

过度消费的反义词,是量入为出。很多年轻人的消费超出自己的收入,这就是过度消费。在还没有自主收入之前,我们买什么东西都要经过父母的同意,能不能消费也不是光靠自己能决定的。

但当我们步入社会开始工作,自己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主宰经济大权的时候,我们就像被解放了一样,看见喜欢的就买。<strong>我们的消费标准开始变得不是出于“必要”,甚至不是“需要”,而只是出于“想要”。

3、不是活不下去,只是不想活得“太接地气”

我们先来算一笔账:若你是北漂租一间主卧,每月租金+水电+网费+其他,约3000元;一日三餐、水果零食50-80,一个月2000元;每个月通勤成本,公交、地铁及偶尔打车,400。旅游、出行、买衣服、聚餐、看电影、人情往来…平均2000元,合计7000元。

其实就拿吃饭来说,花3块钱自己做是一顿;8块钱的快餐是一顿;20块钱的外卖也是一顿。生活是怎么样都可以继续的,只是大家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比如可以合租,吃的尽量自己做,化妆品、衣服少买;出门步行、户外活动选免费的。这样坚持下来,<strong>很多“啃老族”不是真的活不下去,而是不愿意“接地气”的活着。

有一期《奇葩说》的辩题是:毕业后过得很拮据,父母愿意让我“啃老”,该啃吗?辩论结果:认为该啃老的正方获胜。如果辩题是“毕业后生活拮据,父母愿意提供帮助,你该不该接受父母的帮助?”相信大部分人会在感情上选择接受。毕业后,很多年轻人暂时和父母住在一起,或是在异地工作初期由父母赞助一些,或是买房时父母资助,或是找工作时依托父母的关系资源等等,是在现实条件下的,有一定合理性的选择。

以上的分析,我只是想说明一点:<strong>啃老、废柴是有一定的外部原因的,但并不是说啃老、废柴是应该的。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几个非典型的典型“废材”,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这个现象。

珍惜只有一次的人生:重塑自信、加强执行,和“我是废柴”说再见

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有些“废材”看似无欲无求,实则活的很清醒

《我的事说来话长》中,其实男主阿满一直对咖啡特别有研究,他曾热情满满地开过一个咖啡店,店里的一切从品味到质量都要求上乘,他希望要和会喝咖啡的人一起经营一家理想中的咖啡店。在店倒闭后,他依然把所有的店中工具堆满了家里的一间房子,可姐姐一家的入住让他不得不做出卖掉这些的选择。<strong>阿满开始审视自己的内心,是不是真的要抱残守缺的混日子,阿满决心要改变,尝试自立。

我们要想到,有些人,这种状态只是一个过渡状态。<strong>或许,他们只是花更长的时间在思考自己的未来,人生是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阿满制作咖啡的手艺也并没有因为“家里蹲”而落下,心中那把柴火一直等着被燃起,只是机会未到。

珍惜只有一次的人生:重塑自信、加强执行,和“我是废柴”说再见

还记得去年创造50亿票房神话的电影《哪吒》吗?它的成功树立了国产动漫全新的制作标杆。80后导演饺子就曾做过一段接近4年的“啃老族”,没有任何的经济来源,靠着母亲那1000块钱的退休金,生活上非常拮据,每天仅仅去吃超市特价菜,不买新衣服,其中700元要用来还按揭,母子俩每月生活费只剩300元。

珍惜只有一次的人生:重塑自信、加强执行,和“我是废柴”说再见

再来说说著名大导演李安,他出名之前曾经闲置在家整整7年,他虽没有啃父母的,啃的是“老婆”。李安在美国长达7年没工作,只能靠身为药物研究员的妻子养家糊口。许多亲戚朋友看不过去,对李安的妻子说:“大部分中国留学生不都为了现实而放弃了自己的兴趣吗?”李安过意不去,偷偷学电脑找工作。被老婆发现了,大骂:“学电脑的那么多,又不差你李安一个!”

<strong>没有改变不了的未来,只有不想改变的现在。每一个努力的人都能在岁月中破茧成蝶,你要相信,有一天你将破蛹而出,成长得比人们期待的还要美丽,但这个过程会很痛,会很辛苦。

如果我们要“化蛹为蝶”,<strong>首先,我们要做一个前提准备工作,重新认知行动与执行的力量。

脱离“废柴”状态的思想准备:改变对行动的认知

《高效能人士的执行4原则》:真正影响你执行力的,其实是你的日常事务。

<strong>做事的执行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的人生高度。执行力差的人,总是习惯羡慕和嫉妒别人的生活,把别人的成功归于运气。但残酷的事实却是:他们只会抱怨,从来不会为现状做出改变,一副柴废的形象。

1、真正认知“习惯性拖延”

计划很丰满,执行很骨感,很多时候拖延就是逃避问题和懒惰。

著名思想家罗曼·罗兰说:“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让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废柴们喜欢放大眼前困难,懒得思考动脑,望而却步,抱着能过一天是一天进行现实逃避。随之而来,会陷入愈加懒惰、消极、懊悔过去和幻想未来的陷阱中。

2、真正认知“三分钟热度”

世界上有80%的失败都源于半途而废。<strong>“三分钟热度”的人不过是从来没有体验到坚持做一件事成功后带来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因为坚持的过程总是枯燥又充满挫折的。

有一部电影《人生遥控器》,男主意外获得了个万能遥控器,人生开了挂变得高效。他用快进功能,跳过了堵车,洗澡,和老婆争吵等对他来说非常无聊的生活日常。但同时,他也错过了很多美好的事情。不记得女儿的头发长了,不记得儿子看的什么动画片,就连家里的宠物狗什么时候死了都不知道。迈克终于感到了后悔,但却已经来不及了。他却只注重结果,而忘了其中的过程。心爱的人离开了自己,儿女的成长他也没有参与,甚至,他还错过了父亲的逝世。

3、真正认知“自我设限”

<strong>“废柴、啃老、家里蹲”的重要自我心理原因是,进行了自我设限,然后逃避现实。

拉罗什富科说,平庸的人总是在抱怨自己不懂的东西。他们经常这样说:我想做A,但是我怕做不到,因为B,C,D,E种原因。他们还没去做之前,就先否定自己,并给自己找了一堆不付出努力的理由。这种心理暗示可以帮你阻挡任务失败带来的挫败感,暂时维护你的自我价值感,但是却剥夺了你“往上再走一步”的成功机会。所有的平庸与低成就都是自我设限的结果。

当这种自我设限形成了,就会逃避现实。所谓逃避现实,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白日梦患者,其主要特征为:

  • 经常做白日梦
  • 喜欢随心所欲,无拘无束的生活
  • 沉迷游戏或是魔幻小说常现实生活。
  • 觉得现实世界很残酷
  • 无法面对不确定环境

<strong>知道了“废柴”的根源所在,是否要提高我们的执行力?执行力是门技术活,需要掌握一定的原则和工具,做好规划,并及时反馈调整如何在日常事务的纠缠中去执行最重要的战略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珍惜只有一次的人生:重塑自信、加强执行,和“我是废柴”说再见

自立自强,用行动告别"废柴":树立自信、加强执行

一、3步效能法:树立自信

心理学研究表明:年轻人居家年限与自我效能呈显著负相关。通俗地讲:年轻人住在父母家的时间越久,自我效能越低。自我效能与综合能力、自信心、自尊感、成就紧密相关。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经过20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出版了《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它是一种相信自己在某种情境下能够充分表现的信念,你在一件事情上会投入多大精力、付出多少努力以及在遇到困难时会坚持多久,并不是取决于你的实际能力,而取决于你的自我效能感,也可以说是取决于你相信自己有什么样的能力。

1、改变归因方式,转移到容易改变的因素上

比如工作没做好,被老板狠批一顿时很容易变得消极。这种内部稳定的归因,往往让我们感觉为力,强化无助感。消极的预期,也会降低我们对于自身能力的评价,影响自我效能感。

如果我们把问题归因到:我花费的精力相对较少,办砸了很正常,那我们就会不断改进不足,而不是质疑自己应对问题的能力。当然,<strong>我们需要认知这种思考方式和“鸵鸟思维”的区别,这种思维是,我做归做,想归想。而鸵鸟思维是,我想过了就等于做过了。

2、列举闪光点,肯定自己

很多人问题解决的自我效能感比较低,将目光集中在自己缺失的部分,关注不足消评估自己,选择性地忽略了值得肯定的地方。我们可以这样做:

  • 列出自己的10个闪光点,比如:我擅长沟通、口才很好、容易和人交朋友.......
  • 列举一个在弱项上的突破,比如:我比较胆小,但是我上次勇敢进行了蹦极......
  • 把在其他类似项目上的自我效能感迁移到需要突破的领域,比如:把在运动上的自我效能转移到学习上,也可以把学习上的自我效能转移到工作上。

从而增强自己完成任务的信心。

3、 逐步靠近目标,增加成功体验

<strong>成功经历能够提升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来源。如果我们对达成某个目标实在缺乏信心,不如把总目标分解为可以达成的子目标,在一次次的成功体验中逐步积累自我效能感。

我以前做房产工作的时候,手下最好的一个销售员是很内向的人,但是他克服了羞怯,对产品的特性烂熟于心,在一次次的演练中,他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成功体验,最终不再怀疑自己完成目标的能力,最终成长为一个成功的销售人员。

二、运用4大执行力,提高执行

《高效能人士的执行4原则》提出:想要排除阻力和干扰,变得卓有成效,需要掌握执行力的4个原则。聚焦最重要目标、关注引领性指标、坚持激励性记分表、建立规律问责制

珍惜只有一次的人生:重塑自信、加强执行,和“我是废柴”说再见

1、聚焦最重要目标:要事第一,全神贯注

并不是说日常事务就不重要,你依然要把80%的精力花在维持日常事务的运转上。这个目标是在周而复始的日常事务之外,值得你集中所有精力去完成的事情。执行始于专注,<strong>一个人想要做的越多,最终能完成的就越少。

案例:阿莫自媒体写作副业的起步

阿莫是我最近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工作上一直不太顺心,进入了某种颓废状态,3个月前,想想自己以前的作文还是不错的,决定开始自己的自媒体写作事业。

当阿莫开始写作副业的时候,他把所有的精力都聚焦在一个事情上:<strong>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因为,这是个“吃饭家伙”。只有聚焦最重要的事情上,他才能发现这个能力的很多细节和内涵,比如说:标题能力、素材能力、逻辑能力等等。具备了这种识别能力,阿莫迅速提高了自己的自媒体写作能力。

2、关注引领性指标:分解目标,落实行动

指标通常有两个:滞后性指标和引领性指标。滞后性指标告诉你是否达到了目标,也就是向后检查,而而引领性指标正是发挥杠杆作用的关键,是引领往前走。

<strong>引领性指标有两种:阶段成果指标,重要行为指标。阶段成果指标是关于每周或每月达成什么成果的指标,而重要行为指标是指那些跟踪行为习惯的指标。

案例:阿莫自媒体写作副业的开局

阿莫在形成初步的自媒体写作能力后,制定了以下开局阶段的引领性指标:

  • 最重要目标:拿到平台的相关论证
  • 阶段性成果指标:1个月写出10篇高质量的图文文章
  • 重要行为指标:每日坚持至少写作4小时以上

3、坚持激励性记分表:记分衡量,一目了然

目的是确保随时获知自己的成绩,知道自己是领先还是落后。那么,如何建立激励性记分表?

  • 选定主题:趋势图、速度表、现场图等。可在记分表上添加标志等元素,从而提高自己的投入程度。
  • 设计记分表:展示引领性指标和滞后性指标,能一眼看出自己是领先还是落后。
  • 保持更新:避免重要目标湮没在繁重的日常事务工作中。

案例:阿莫写作副业的持续

阿莫用台历作为自己的激励性积分表。每写完一篇文章,就在台历的相应日期上画一个红色五角星。每天完成4小时的相关写作事务,就在台历的相应日期上画一个钩。这样,阿莫就避免重要目标湮没在日常事务工作中。

4、建立规律问责制:实时跟进,贯彻始终

这是执行力真正发生的环节,有规律地问责自己。这包括:

问责:计划完成情况;

回顾记分表:吸取经验教训;

计划:清除障碍,制订新计划。

案例:阿莫写作副业的更新与回顾

春节将至,阿莫对这3个月的写作副业也进行了回顾:

首先,阿莫认为,最值得肯定是,通过写作副业,不仅有一定的副业收入,而且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好多了,天天有目标、日日有行动、不断知识输入、持续写作输出。

其次,在一些关键性的指标上,比如平台论证等关键性指标,完成得比较好。但文章的阅读量却不尽理想。

最后,对自己下一步需要改进的重点进行了确定,如何将文章的深度和易读性结合得比较好,<strong>阿莫觉得这其中的关键是“深入浅出”这4个字,只有加深自己的理解,内化以后,才能以易读的方式表达出来。阿莫决定下一个阶段目标是,根据自己的领域,进行专题学习和研究。

珍惜只有一次的人生:重塑自信、加强执行,和“我是废柴”说再见

珍惜只有一次的人生

贫民窟走出的明星,“无聊的人生,我才不想要”的日本著名电影导演、演员北野武,拍过一部引起轰动的励志广告,鼓励现在动不动就丧里丧气的年轻人:

“听好年轻人,

变为成功大人的方式?

要是知道的话,我早就做了。

只有一次的人生,

拿出干劲来啊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