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疫情下的線上教學,釘釘哭了:我還是個5歲的孩子

最近線上教學異常火爆,放假時你肯定沒想到,還能開不了學?但受疫情影響,開學遙遙無期,同學們心中的焦躁也不是一點半點。

很多人肯定都想過未來的教育有沒有可能是在家學習,又方便又現代化,現在好像看起來實現了小時候的夢想——在家也能學習,可是很多人經歷之後卻發現,這種感覺好像不是特別的妙啊。

在家學習就不可避免要線上教學,線上教學就不可避免要使用APP,為了方便學生使用,多數學校規定統一使用了一個APP,於是釘釘作為辦公榜第一的辦公軟件,首當其衝成為了各大學校統一選擇的APP。

疫情下的線上教學,釘釘哭了:我還是個5歲的孩子


在下載量迅速增加的同時,釘釘的評分卻在短時間內從4.9掉到了1.5,評論裡齊刷刷地充斥著一星評論以及各色反諷。網友戲稱,“阿里十年打造釘釘,一日毀於小學生”。默默心疼一下釘釘背後的程序員”。

暫且忽略釘釘本身的實用性,只看這清一色的評論就知道這是祖國花朵的傑作。所有人都知道學生們是如何想的,不想上課唄,不能直接朝老師學校撒氣就轉移戰場,這和小時候氣急了就要摔東西一模一樣。

當把這個群體的範圍擴大一下來看,其實這場口水戰在旁觀者眼裡略顯幼稚,不是說這麼做不正確,我們要是年輕上十幾歲,這場口水戰指不定比他們兇狠幾倍。不一樣的是,我們已經成年了。

疫情下的線上教學,釘釘哭了:我還是個5歲的孩子

剛上大學那年就是成年的那一年,上大學不僅僅意味著在一所學校裡學東西,還代表著一個人即將脫離家庭的溫床獨自走向社會了,縱使再不情願都別無選擇。社會的法則數不勝數,每一次的疏忽都會讓人摔倒。

線上教學剛開始的時候讓人手忙腳亂,開學第一天,慕課學習通這兩個大多數師生使用的學習軟件就已經崩潰。每個老師建了一個群,但老師們用的軟件不一樣,算下來這兩天下載的學習軟件統共也有五六個了,每個課程對應的老師記不靈光的同時,讓腦子一下子建立每個課程和對應APP的反射弧也不容易,再加上不同的作業,不同的教學方式,我突然覺得我這學期極可能會忘記作業了。

考慮到不同年齡段的接受程度不同,可以看得出來,一樣作為學生,所面對的事情承擔的壓力也是相差無幾的。

疫情下的線上教學,釘釘哭了:我還是個5歲的孩子


那麼為什麼大學生線上教學用的應用沒有遭到圍攻呢?

部分大學生面對如此繁雜的線上教學也是會有情緒的,事實上所有人在面對突然增加的負擔都會有一定的小九九,不同的有的人不會把情緒宣洩到第三方身上,而是和朋友相互吐槽,相互調侃一下就過去了。

把這個群體在擴大一點,面對突如其來突然增加的負擔,沒有人會開心,山區裡的老師因為沒有信號,上課要走很久山路去尋找有信號的地方,留守兒童家裡的爺爺奶奶不會用智能手機,聽網課變得極其艱難,沒有裝無線的家庭流量費猛增,家長擔心自己孩子長時間看手機近視,老師擔心學生學習效率跟不上。

有那麼多困難的事情,可是面對沒有能力改變的事情,除了接受,還有其他選擇嗎?沒有。

高三的時候,我問過我的語文老師一個問題,我說如果一個東西讓你覺得不舒服,這個東西代表物,你代表人的意志,結果應該是物繼續折磨人的意志,還是人的意志屈服於物?

我的老師沒有回答我。

其實我當時指的是高考,高三的有一段時間我很消沉,覺得我屈服了就是我敗了,就一直犟,結果越犟越難受,成績越低心情越糟。

後來上大學以後自己得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屈服,不,應該叫人的意志戰勝了物。


疫情下的線上教學,釘釘哭了:我還是個5歲的孩子

人本身是具有能動性的,在外界的壓力下人能夠尋找到使自己更舒服的狀態,擺脫這種壓力,這不是敗了,這是一種勝利。使自己更加適合環境是一種能力,在當下,活得下去,活得更好,活得開心是一種能力。

嚴格的來說這個類比不太恰當,但是我只是想說,在面對自己不能改變的事情的,讓自己適應是最好的選擇。

現在開學也有一段時間了,上網課最開始的不順利,磕磕巴巴都已經解決的七七八八,我也養成了早起早睡的習慣,一個月以來第一次吃了一頓早飯,我甚至驚訝地在那些學習軟件上面發現了我喜歡的課。

事實上,釘釘慕課這些軟件確實是很好的軟件,方便了辦公,讓學習可以隨時隨地進行,還可以學到自己想學的,對於喜歡學習的人來說是一種難得的平臺,如果從軟件本身來看的話,他們完全可以打四分以上。

我們總是埋怨生活不順,事事鬧心,可是人活一天就一定會有不順心,會有難做的事,我們能做的就是保持積極的心態,儘可能讓自己活得舒心。能造一座更寬敞的房子居住固然是好的,萬一什麼時候天降橫禍把房子給毀了,我們也不能朝著天空破口大罵不是,收拾收拾再蓋一座不就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