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故事:栖霞市官道镇大花园村,有个“双胞胎吃豆腐”的故事

(编者按:胶东很多村庄都有自己特色的传说故事,但因为大多是口头传承,老一辈人虽然耳熟能详,年轻人却了解不多。因此,不少民俗爱好者都致力于整理收集这些故事,通过文字的方式加以呈现和传承。栖霞的隋建国先生,就是这样一位热心人,这一次他要讲述的是故乡官道镇大花园村“双胞胎吃豆腐”的故事。)

故事:栖霞市官道镇大花园村,有个“双胞胎吃豆腐”的故事

以下是正文——

栖霞市官道镇大花园村,是一个隋姓聚居的村落,根据族谱记载,隋氏始祖是从本市蛇窝泊镇水头村(现属于海阳市)搬迁。原兄弟俩,排行老大隋召在大花园,老二敬福在隋家沟。

到了清光绪年间,经过数百年的繁衍生息,大花园隋氏家族兴旺。当时村里有一位叫做隋苞的人,他膝下有七子,其中长子元勋、次子元惠是双胞胎兄弟。据说这兄弟俩面貌酷像,就是父母配偶也不太容易分出,闹出了许多笑话。

故事:栖霞市官道镇大花园村,有个“双胞胎吃豆腐”的故事

话说一天,邻村换豆腐的老汉打着梆子进了村。担子刚放下,便围拢了不少人。那热气腾腾的嫩豆腐,使围观的人直流口水 。历来喜欢吃热豆腐的隋氏兄弟听到梆子声,那馋虫就上来了。

只见老大元勋从家里出来,走到老汉旁边,瞅了瞅筐中还未动封的豆腐,开玩笑地说:“老伯,你这一包豆腐全给我吃的话,要多少钱?”

故事:栖霞市官道镇大花园村,有个“双胞胎吃豆腐”的故事

这时老汉的一担豆腐,一包兑换出大半,另一包还未揭开。他就不假思索地随口说了声:“你要是能吃了这一包,我分文不要,要是你吃不完,给我双倍的豆子偿还。”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本来想开玩笑的元勋上前一步说:“此话当真?”

老汉抬头瞥了一下个子不高又瘦,还不成气的元勋,有点蔑视地说:“说到做到”。

好胜的元勋来了精神,当着众人的面说:“诸位老少爷们作个见证,我元勋献丑了。”

话刚说完,他就大口大口地吞食起热豆腐来。那一包豆腐少说也有30斤,在场的本村人,都为元勋这愣头青捏一把汗,说他不该打这样的赌。

起初元勋还吃得津津有味,可那肚皮的确有限,半包下去后,已咽不下去了。

说声对不起吧,看看周围的人丢不起这个脸,硬往下吃吧,也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在元勋为难之际,突然想起了弟弟元惠。心中暗喜,“何不让他来解围呢?”于是,他说:“大伯,这豆腐没有盐味,我回家拿点酱油来再吃行不?”换豆腐的老汉明知元勋是吃不了,认为拿来酱油也顶不了什么用,爽快地说:“行,去吧。”

这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个个唧唧喳喳,都为元勋担心,生怕他给家族丢人。说话间,只见“元勋”手拿一只泥碗,碗中盛了半碗酱油,二话没说来到豆腐包前就着就吃了起来。不多一会儿,筐中的豆腐已剩了不多了,老汉目瞪口呆。没料到自己做了一辈子买卖,今日竟载在一个孩子手中。豆腐吃完了,“元勋”一抹嘴说:“大伯说话算数不?”老汉言也未回,担起空荡荡的担子扫兴地朝回家的路而去。

故事:栖霞市官道镇大花园村,有个“双胞胎吃豆腐”的故事

“掌柜慢走”。众人一抬头,见元勋的父亲隋苞带着另一个儿子赶了出来,拉住了换豆腐老汉的手,指着眼前的两个孩子说:“老人家,你看他俩谁吃了你的豆腐?”老汉瞪大眼睛,眼前的两个孩子一模一样,说什么也分不出到底是谁吃的,只有摇头。在场的人也愣了,明明知道他家中有双胞胎,可刚才见的只是一个人呐。隋苞上前施礼道:“老哥,你被他们蒙了,这是一对双胞胎,是他们俩合伙吃了你的豆腐啊!”

原来元勋回到家中,就如此那般地告诉弟弟元惠,让其替换。结果闹出了上边的笑话。隋苞当即命家人给老汉补上了豆子,并当众批评两个儿子不该对老乡的不礼貌。老汉倍感谢意。从此吃豆腐的故事在四邻八乡就传开了。

(后记:以上故事到底是有根有据还是传说加工?编者曾详细请教了隋建国先生。他说,故事中的双胞胎兄弟,其实是他的大爷爷和二爷爷,他的祖父在兄弟七人当中排行第三,这个故事是祖辈人讲述的,却有其事。正所谓寓教于乐,故事前半段图个乐,后面就能看出胶东乡民的朴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