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唐人小说》:从李娃与霍小玉的爱情故事看唐代风尘女子的爱情观

在我国古代,由于"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影响,在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基本上都是作为男子的附属和陪衬存在,鲜有作为主角存在的。而

在《唐人小说》中,有关女性的篇目就占据了半壁江山。

这些诞生于唐朝的传奇小说不仅描写了女性的美丽外貌,还由表及里的刻画出了她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塑造了一批个性迥异、姿容艳丽的真实女性形象。其中风尘女子的形象尤为醒目突出,比如,《霍小玉传》、《李娃传》等。风尘女子,即妓女或伎女,不仅仅指出卖色相的女人,还指精通音律、舞蹈等技艺的女性,包括宫妓,营妓,官妓和家妓、私妓等。

之所以有关风尘女子的传奇小说的数目能在这些故事中占据一定的数量,想必跟当时所处的朝代和社会风气有关。在社会繁华、世风开放的大唐时期,狎妓冶游成为风流时尚。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不论是高朋聚会,还是官府宴会,总离不开妓女的存在。

在《唐人小说》中,诸多故事传奇中以爱情故事最具魅力,而爱情也一直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笔下百谈不厌的话题。其中,有关风尘女子的爱情故事经久不衰,流传甚久。这一类的代表作《霍小玉传》和《李娃传》更是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唐代时期的风尘女子在爱情方面抱持的观念或许可由霍小玉和李娃的爱情际遇窥知一二。


《唐人小说》:从李娃与霍小玉的爱情故事看唐代风尘女子的爱情观

1.被动等待型——《霍小玉传》

在古代,一直流传着"才子配佳人"的经典故事。在这些故事中,"郎才女貌"是标配,女子无一例外都是年轻美貌,比如,霍小玉"资质秣艳,一生未见,高情逸态,事事过人,音乐诗书,无不通解。"

所以,当李益第一次看到容貌美丽,明艳动人的霍小玉时,他便被深深吸引,"小娘子爱才,鄙夫种色。两好相映,才貌相兼。"李益无疑也是风流倜傥、极具才华,所以才貌双全的霍小玉才爱上了李益他这个人。

在与霍小玉极尽欢爱、你侬我侬的热恋时,在小玉担心忧虑好景不长时,"妾本倡家,自知非匹。今以色爱,托其仁贤。但虑一旦色衰,恩移情替,使女萝无托,秋扇见捐。极欢之际,不觉悲至",李益许下了海枯石烂、情比金坚的盟誓。虽说人心易变,但最起码,在这一刻发誓的李益是真情实意的,恨不得为小玉上天揽月摘星,就差剖胸以示他的真心了。霍小玉无疑是爱李益的,也是出于对爱情的渴望,她把希望寄托在李益的身上,寄托在李益的誓言上,这样的她在爱情的理想泡沫中过了两年。

然而,现实的残酷会让爱情的誓言变得一钱不值,如微尘随风而逝。在李益与小玉依依惜别回家后,面对家族的期盼、自身的抱负、荣华的诱惑以及母亲的严毅,这一切都让李益对小玉的激情退却,他开始考虑现实的一切,他确实是喜欢霍小玉的,可霍小玉并非出身于名门望族(母亲为婢女,且被赶出家门),若是为了一时的欢愉而丧失美好前程,这是李益所不愿意的;若是为了霍小玉违逆父母的意愿,甚至阻碍家族的发展,这是李益承担不起的。

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必然要舍弃其中一样,而被"舍"的那一方是难以面对的,李益自觉无颜面见小玉,于是用逃避来解决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冲突。而霍小玉却仍旧沉浸在过去的情爱之中,不愿相信迟迟不来接她的李益已经抛弃了她的事实。她变卖家财,托朋靠友,不断地寻找着曾经的爱人。

幸好,一个黄衫豪侠出现了,他未明出处、未言经历,突然而来、悄然而去,力量非凡,好打抱不平。他给了李益和霍小玉最后一次会面的机会,让霍小玉发泄了埋藏在心中很久的积怨,"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韶颜稚齿,饮恨而终。慈母在堂,不能供养。绮罗弦管,从此永休。徵痛黄泉,皆君所致。

",然后,"长恸号哭数声而绝",一代佳人从此香消玉殒。


《唐人小说》:从李娃与霍小玉的爱情故事看唐代风尘女子的爱情观

对待爱情,霍小玉坚贞执着;然而她的款款深情并未得到相应的回馈,此时的她仍旧痴迷执拗,看不清现实,一昧的想得到李益的消息,甚至还想见他一面。苦也!

但是含恨而死的霍小玉即便恨着李益,最后诅咒的也不是李益本人,而是李益的妻妾,"李君李君,今当永诀!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且在看到"生为之缟素,旦夕哭泣甚哀"时,还现身喟叹"愧君相送,尚有馀情。幽冥之中,能不感叹。"即便李益是导致她死亡的罪魁祸首,她依旧对他余情未了。悲矣!

霍小玉追求爱情和幸福本没有错,错在她拒绝接受被抛弃的结果,错在孤注一掷的妄想李益的回头,虽然死亡让她看清了李益自私自利的本性,却仍没能让她对李益断情绝爱。在他们的爱情故事里,霍小玉是被动的,一见李郎误终生,她总是把自己放在低微的角色里,先是言语试探,相信虚假的誓言,再到后来处处妥协,步步退让,等着李益给予自己爱情,这样的爱是可怜的,也注定不会长久幸福。

归根结底,像霍小玉这样的女子仍未摆脱对男子身心依附的心理,她们还是在等待男人爱的施舍,她们即便将爱情看得比命重,重视对方胜过自己,最终也难逃被抛弃的凄惨结局。所以,最后连愤怒怨恨也显得那么苍白无力,连诅咒报复也不敢将矛头指向男人,真是可怜,可叹。


《唐人小说》:从李娃与霍小玉的爱情故事看唐代风尘女子的爱情观

2.主动选择型——《李娃传》

李娃同样是位色艺双绝的佳人,"明眸皓腕,举步艳冶"、"妖姿要妙,绝代未有",所以使荥阳生初见她,便"不觉停骖久之,徘徊不能去",甚至"乃诈坠鞭于地,候其従者,敕取之"。而此时的李娃也"回眸凝睇,情甚相慕",以致于荥阳生激动不已,"竟不敢措辞而去"。

两人初见是否彼此一见钟情,历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相信他们彼此有意,有人不信,认为这是李娃在"钓大鱼"时的作态。我个人觉得李娃对荥阳生还是有一点情义的。因为后来,当荥阳生前来拜访时,"娃大悦曰:'尔姑止之,吾当整妆易服而出。'",正所谓"女为悦己者容",李娃郑重的接待荥阳生是因为有意于他,是可以说得通的。

经过老姥同意,荥阳生和李娃同居,日日夜夜笙歌不辍,狎戏游宴,十分恩爱。一年后,钱财用尽后,"迩来姥意渐怠,娃情弥笃。"后来,李娃跟老姥设计骗弃荥阳生的做法虽无情,但是想必也是有自己的苦楚和计量的。李娃是个理智的女性,她必定知道自己和荥阳生之间身份和社会地位的巨大差距,两人必定不会有结果,长痛不如短痛,不如现在就断情绝爱,不复相见。

只是,让李娃没有想到的是,一无所有的荥阳生被骗弃之后,"恚怒方甚""惶惑发狂,罔知所措",又气又恨让他一下子病倒了,奄奄一息,几乎丧命。后来,迫于生计他不得不去卖唱,被父亲认出,毒打几乎致死,而后又被逐出家门,最终被迫乞讨。


《唐人小说》:从李娃与霍小玉的爱情故事看唐代风尘女子的爱情观

如果说荥阳生之前是一步步走向人生的谷底,那么在其陷入绝境之时,与李娃重逢,则是否极泰来、柳暗花明的开始。荥阳生于风雪交加中行乞,音响凄切,所不忍听。李娃闻其声而知其人,"此必生也。我辨其音矣。"李娃连步而出,面对"枯瘠疥疠,殆非人状"的荥阳生,以绣襦拥之归西厢。对荥阳生"愤懑绝倒,口不能言,颔颐而己"的惨状,李娃失声长恸"令子一朝及此,我之罪也"。

并且,她拒绝了老姥驱赶荥阳生的要求,并反思了自己的所作所为,"此良家子也,当昔驱高车,持金装,至某之室,不逾期而荡尽。互设诡计,合而逐之,殆非人。令其失志,不得齿于人伦。父子之道,天性也。使其情绝,杀而弃之。又困踬若此。天下之人,尽知为某也。"其决心意志让老姥为之退步妥协,她救助荥阳生既是出于爱,也是出于良心的不安做出的赎罪之举。

李娃救治荥阳生,"为汤粥,通其肠;次以酥乳,润其脏。旬余,方荐水陆之馔";待其痊愈,她又对他劝学助教,让荥阳生学业精熟;等他取得功名、登科及第之后,她矜持自守,心知无法与他相配而主动辞去,"今之复子本躯,某不相负也。愿以残年,归养老姥。君当结媛鼎族,以奉蒸尝。中外婚媾,无自黩也。勉思自爱,某从此去矣。"而荥阳生回应:"子若弃我,当自刭以就死。"此时两人的感情今非昔比,已至深厚。

好在最后,李娃与荥阳生得到了荥阳生之父的认可,"命媒氏通二姓之好,备六礼以迎之,遂如秦晋之偶。"后来李娃"妇道甚修,治家严整,极为亲所眷尚",因其恪守妇道,相夫教子,孝顺公婆,成为众人楷模,以致天降祥瑞,荥阳生"累迁清显之任",李娃则被封为汧国夫人。

看故事中李娃的行为举止,可以知道她自始至终都很清醒,她明白自己的身份,清楚自己的社会地位,言谈举止进退有度,对荥阳生的爱克制而理性;同时,李娃也颇有心计,以退为进,攻守有度,一直处于主动位,恩威并重,将荥阳生的心牢牢地抓在手里。李娃与荥阳生的爱情曲折动人,特别是李娃其人不仅美丽善良,而且刚强又理性,给人一种这样的感觉:有爱情,更好;没有爱情,我也会活得很好。

李娃这一类的女子对待爱情是作为主动位的,冷静自持,不卑不亢。该放弃时,绝不藕断丝连;该争取时,也不会优柔寡断。她们绝对不会乞求对方给予自己爱情,也绝不会依附于对方,合则好,分亦可,干净利索,绝不拖泥带水,实在让人佩服。


《唐人小说》:从李娃与霍小玉的爱情故事看唐代风尘女子的爱情观

3.风尘女子爱情观

霍小玉对待爱情是以被动的态度等待,当对方走后杳无音讯时,她变卖家产,多方寻找,不见黄河心不死。当得知李益近在咫尺,并且正准备与高门之女成婚的现实,她惊怒交加,半信半疑:"天下岂有是事乎。"可她还不愿就此放弃,"遍请亲朋,多方召致。"而薄情的李益终不肯往,小玉日夜涕泣,终于绝望,一病不起。

比较而言,李娃则理智的多,也"无情"的多,她对荥阳生虽有情,但是她也有着不为情所困的清醒与果决。李娃不妄想得到不可能的爱情,所以她见好就收,决然与老姥上演一场舍逐荥阳生的双簧戏。后来,又果断的救治了落难的荥阳生;在其功成名就之时,坚决请去。这一切莫不反映出李娃性格上的圆滑、刚强、冷静、明智和果断。

纵观《霍小玉传》与《李娃传》,均是写风尘女子与才子的爱情纠葛,这一悲一喜的两个女主角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唐代当时风尘女子的爱情观,或者被动式的等待,或者主动式的选择。一个是霍小玉式的至情至性的代表,忠贞、软弱、多情、天真、浪漫,一个是李娃式的理智聪明的代表,有着实用主义的明智,刚强、冷静、果断、懂进退。

作为故事,霍小玉和李娃这两种类型的女子皆精彩有加,不可或缺;但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爱情时,或许学得三分小玉的至情,练得七分李娃的明智,当进则进,当退则退,才是更好的选择。


《唐人小说》:从李娃与霍小玉的爱情故事看唐代风尘女子的爱情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