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年报密集发布期临近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地雷频发

年报密集发布期临近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地雷频发

外汇天眼APP讯 : 随着年报密集披露期的临近,近期上市公司扎推计提减值准备,从减值金额来看,较大影响了公司2019年的成绩单。业内人士指出,近两年有较大规模并购重组、商誉较高、存货较高的个股计提减值的风险较大,投资者需予以重点警惕。

“10亿”级计提减值层出不穷

亚太药业于2月25日晚间发布公告,披露公司2019年度拟计提各项减值准备共计5.98亿元;因上海新高峰及其子公司无法恢复正常经营,公司对上海新高峰资产组进行测试,确认投资损失12.4亿元。综上,公司本次计提减值准备、确认投资损失合计18.38亿元,将减少公司2019年度净利润18.38亿元。

山东威达同样于2月25日晚间公告,经过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对截至2019年12月31日可能发生减值迹象的资产进行资产减值测试后,拟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合计3.01亿元。本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使公司2019年度合并报表归母净利润减少2.99亿元。

实际上,目前为计提减值而头疼的A股上市公司绝非只有亚太药业、山东威达。据记者统计,2月份以来已先后有协鑫集成、南方轴承、中科金财、瑞康医药、众应互联等19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与计提减值相关的公告,如果加上1月份披露相关消息的公司,今年以来公布计提减值风险预告的A股上市公司已多达34家,其计提减值总金额约107.14亿元。其中仅瑞康医药便在2019年计提了22亿商誉减值,此外,众应互联、亚太药业、华东科技、中集集团、汤臣倍健等公司2019年度计提减值规模也都在10亿元以上。

从计提减值额对业绩影响来看,不少公司计提减值后侵蚀掉了利润,比如亚太药业2019年度计提减值准备、确认投资损失合计18.38亿元,而该公司自2010年上市以来直到2018年年度净利润总和只有约6.97亿。而山东威达在计提减值3.01亿元后,也意味着其2018年、2017年两年的净利润全部被侵蚀。

商誉成计提减值重灾区

记者梳理具体的减值内容发现,除了在建工程、应收账款、存货、金融资产等项目减值外,多数公司则是因并购“踩雷”导致的商誉减值。

比如北斗星通1月11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将在2019年度报告中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经测算预计减值约5.3亿元。公司公告称,上述商誉减值根源于公司2015年开始围绕“北斗+”进行的一系列产业并购。据了解,北斗星通2015年~2017年间相继收购了华信天线、兴佳利东莞云通、广东伟通、杭州凯立、德国in-tech和加拿大Rx等多家公司,频繁收购也形成了巨额商誉。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账面商誉净值约为15.2亿元。由于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加大,公司部分客户经营陷入困境。北斗星通表示,部分资产组的商誉存在减值迹象,预计减值总额在5.3亿元左右。

除了子公司业绩不达标引起商誉减值,也有的是因为上市公司对子公司失去了控制,导致无法合并报表。比如频繁上演“内斗剧”的创新医疗,就子公司建华医院失控对公司的影响回复深交所关注函称,公司合并报表与建华医院有关的商誉余额为6.49亿元,公司失去对建华医院的控制,本年度将对上述商誉全额计提商誉减值损失,将对公司2019年度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光大证券投资顾问周明表示,上市公司收购时形成的商誉越大,计提商誉减值对净利润甚至净资产造成的冲击就越大。在并购标的业绩承诺不达标的情形下,往往需要计提商誉减值,最终直接导致相关公司业绩下降或亏损。

■提醒

重点警惕三种特征公司

海通证券投资顾问翁玉洋指出,随着年报披露密集期的临近,上市公司商誉减值、资产减值、坏账准备等各种计提接踵而至,就历史经验而言,上市公司面临的计提减值风险主要包括,应收账款本期未回款比值越高,回款能力越弱;存货占比越大,计提跌价准备的风险越大;收购资产溢价过高且业绩承诺不达预期,容易计提大额商誉减值。因此对于一些现金流明显恶化、诉讼缠身、负债率高企、商誉高企的公司,投资者还是应保持警惕,这类公司曝出各种计提减持地雷的风险较大。

周明表示,从近两年的A股经验看,有三类上市公司在当年发生较大规模商誉减值的可能性较大,一是当年三季报利润增速极低或极高的个股,该年末发生商誉减值的可能性更高。这反映出上市公司的两种心理:一是“破罐破摔”。既然今年业绩压力大,不如“一差到底”;二是“有钱任性”:既然今年盈利丰厚,那正好计提一些商誉减值,减少以后的压力。二是上市公司存量商誉占比越高,减值概率相应增加,一般而言当商誉/总资产指标>15%以上时,该公司当年进行商誉减值比例的可能性超过50%。三是综合考虑实际减值总金额以及发生减值的公司数,商誉减值主要发生在传媒计算机、生物医药、电气设备、电子、机械设备等近两年并购规模较大的行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