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江西因地制宜使出“十八般武艺”让疫情防控精准发声

江西因地制宜使出“十八般武艺”让疫情防控精准发声

江西因地制宜使出“十八般武艺”让疫情防控精准发声

中国江西网/江西头条客户端讯 记者刘星报道:2月28日,记者从江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十六场)了解到,自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江西省广电局把做好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工作作为一项大事要事,全面部署。让尘封的喇叭动起来,因地制宜使出“十八般武艺”用群众听得懂、好理解的“村民村言”,将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以及疫情防控信息、要求说到每个群众的心坎里。

为群众筑起一张特殊的疫情“防控网”

疫情发生后,全省各地广电系统充分发挥应急广播的应急功能,及时发声,不间断地发布疫情信息和有关动态,进行政策宣讲,宣传防疫知识等。

要求全省各地充分发挥应急广播的优势,主动与当地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联系,用最快的速度把防疫信息、指令、要求传达到乡、镇、村的千家万户、田间地头,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空白。为了在新冠病毒传播的特殊时期便捷快速指挥调度,江西省广电局还建立了全省应急广播工作微信群,下达指令要求,进行及时调度,为群众筑起一张特殊的疫情“防控网”。

据了解,井冈山市厦坪镇一位百岁老人五代同堂,晚辈计划正月初四为她举办一场热热闹闹的百岁宴,因为应急广播的快速宣传,及时主动推迟了寿宴,老人对此也很理解。许多村民表示,一开始并没想到疫情这么严重,正是通过村里的“大喇叭”迅速反复地播放,这才认识到必须认真对待。应急广播还以其即时性发布信息的特点,让农村一些不习惯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第一时间听到关于疫情的有关信息,补齐了对广大农村老年群体信息传播不及时、不到位的短板。

‘大喇叭’成了乡村干部的腿和嘴

在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广大农村地区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控措施,如要求村民居家不串门拜年、进出村人员严格管控、设立路口防守点等。为了让村民足不出户在家就能知晓外界信息,各地都加大了应急广播工作力度,每天定时高频滚动播报中央和省、市、县(市、区)各级党委政府重要防控举措、全国疫情权威信息、告村民书、防控病毒科普知识等服务信息,提高了广大农村群众的防疫意识和防疫能力,提振了他们的防疫信心。

不少基层干部反映,“特殊时期,‘大喇叭’成了乡村干部的腿和嘴,而且更有说服力”。当疫情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后,各地又通过应急广播及时、准确地宣传中央、省委关于差异化防控和有序恢复经济社会秩序的重大决策,推动全省广大农村地区一方面继续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另一方面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因地制宜使出“十八般武艺”

全省各地应急广播系统还因地制宜,使出“十八般武艺”,充分利用应急广播自主播报的功能,用群众听得懂、好理解的“村民村言”,将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以及疫情防控信息、要求说到每个群众的心坎里。

同时,还采用顺口溜、打油诗、快板书等方式,用接地气的当地话反复提醒村民注意防控,号召村民积极报告往返湖北、武汉人员的情况,推动了疫情信息收集、排查和有关人员的居家隔离工作。如玉山县使用乡情浓郁的方言土语反复喊话,萍乡市安源区把防疫知识编成了朗朗上口的顺口溜,瑞昌市把防疫要求编成了一听就懂的方言快板等。这些生动的语言和口语化的表达,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有的还被拍成抖音上传到网上。

针对各种与疫情有关的谣言在群众中传播的情况,各地发挥应急广播机动便捷的功能,及时发布正面信息,并要求大家不信谣、不传谣、不恐慌。为了满足广大群众节日期间的精神文化需求,该局还组织指导各地充分利用应急广播播放广大群众喜欢的红歌和健康向上的相声、小品等文艺节目,为寂静的乡村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