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你们读过最冷清凄凉的诗是哪首?

wiuyo


《长相思·山一程》清朝·纳兰容若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唐朝诗、宋朝词、元朝曲,明清小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

不是说诗句唐之后没人写了,只不过在没有那一个时代,诗中圣仙人魔俱全,神仙打架的情况了。

同样的,宋词在宋朝到达顶峰,后人写出窦娥冤,镜花缘,金瓶梅,红楼梦这样的传世巨作,但是写词能流传到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程度的太少。

我们看看这首词

上阕写的是路途遥远,榆关指的应该是山海关。咱们现在山海关到北京动车两个多小时,好像是挺近的。

在我小时候还是绿皮小火车,要开一天的时间。

更不用说纳兰容若他们要骑马走路,确实艰难。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到了夜晚人们在旷野上搭起帐篷,“千帐”内燃起油灯,夜深不灭。

既见出皇家气派,又反衬出“斯人独憔悴”的凄凉的意境。

下阕开始,风一更,雪一更。描写了当时的天气,榆关,也就是现在的秦皇岛,风景优美,文化底蕴深厚。

但是,风大,真大!一年四季三季风不停的刮,只有大小之分,没有不刮的可能。纳兰兄来的时候肯定是冬天了,风最大的时候。,给词加上一层怅悒、郁结的色彩,

“梦不成”三字则更添了孤寂落寞的气氛

寒冷的天气,呆在帐篷里听着呼啸的风声思念家乡。


束发


悟空你好,题主好。

我是聿远,文化领域原创作者。期待您的关注。很高兴回答你发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题主的问题是;你们读过最冷清凄凉凄凉的诗是那首?

我的回答是最冷清凄凉的诗是李清照的声声慢。没有之一。在这个问题上拒绝探讨。

李清照,老百姓眼中最有名的古代才女,文学家眼中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学术界第一个将词提升至理论高度的词论家。除此外,她还是金石学家,散文家、博弈高手、名门闺秀、失节妇人,这些都曾是她人生中的某一个标签,有的被人称道,有的被人诟病,有的已有定论,有的则存在争议。无论如何,以李清照留存下来的全部作品来看,她的个人成就足以匹敌中国古代所有知识女性的总和。

千年之前,一场靖康之难将她的人生劈成了两半。

童年的李清照是幸福的,优裕的家境,良好的教育,聪慧的天智。一个无忧无虑的欢快的小女孩。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也曾和丈夫有过美好甜蜜的新婚生活。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更有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

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一个幸福的,聪惠的,娇㸃的小女孩,小妇人跃然纸上。

好梦从来不长远,皇帝被掳,金兵南下,父亲获罪,南下逃亡,丈夫病死,耗尽家财收集的心爱金石在逃亡中消散失落,颠沛流离中误托非人 ,为了摆脱‘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张汝舟的控制,因此她宁愿与张汝舟闹得鱼死网破也不肯受精神的奴役。名誉上受到很大伤害。再后来国土沦丧,远离故乡,孤身独影,人老珠黄 ,生活困难这一切给我们的诗人巨大打击。

虽然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以及再嫁匪人、离异系狱的灾难,但是李清照生活的意志并未消沉,诗词创作的热情更趋高涨。她从个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之后,把眼光投到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上。绍兴三年(1133年)五月,朝廷派同签书枢密院事韩肖胄和工部尚书胡松年出使金朝。李清照满怀激情地作古诗、律诗各一首为二公送行。诗中有“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之句,表达了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充满了关念故国的情怀。

在金华期间,李清照还曾作《武陵春》词,感叹辗转漂泊、无家可归的悲惨身世,表达对国破家亡和嫠妇生活的愁苦。又作《题八咏楼》诗,悲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难守,其“江山留与后人愁”之句,堪称千古绝唱。

公元1132年,是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丈夫4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八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悲呛之心,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千古不灭的冷清与凄凉。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前无古人的连用7组叠词,将她的凄凉心境写到了极致,也奠定了全文悲伤的感情基调。

山河破碎,国恨家愁溢满了心间;再加上年事已高,青春不在,此时她的愁比起南渡以前,已然是放大了几十倍。

乍暖还寒其实不是诗人交代季节。背景,而是交代时局背景。在战乱中一个孤身一人,年老体衰的老妇人如何将息。

令她难以将息的又岂止天气原因呢?更多的应该是她内心无可言说的愁苦。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淡酒不解愁,更抵御不了不断传来金兵入侵的消息。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在她愁苦绝望之时,看到南归的北雁,她的心中更加悲伤愁苦了。

雁过是对故土的怀念,此时的她身处江南,而大雁是从被金人强占的北方飞来的。

自从南渡后,她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北方的那片土地,见到北雁,自然就勾起她的愁思。

北雁尚能南飞,可是她却再也回不去故乡了。

她和丈夫分隔两地时曾鸿雁传书,“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此时丈夫已不在人世,再见两人心中的信使,心中无限悲痛。

人世间最伤痛的追忆莫过于物在人亡。物是人非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三句以菊花的憔悴来衬托她的憔悴,是穿越一千年的自怜自叹。

诗人的《醉花阴》里也曾提到菊花,“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彼时的她虽然同样和丈夫分离,心中愁苦,但是尚有心情赏花饮酒,因为她知道远方的丈夫一切安好。

而现在有的只是无边的冷清和孤独寂寞凄凉了。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用老妇人的口吻非常直白,将诗人度时如年的凄凉写到了极致。

怎生得黑。四个字从时间,空间写尽冷清凄凉。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两句唯美到了极点,却也同样愁苦到了极点。

点点滴滴的雨不是落在梧桐叶上,而是敲打着她的心灵。

而这“细雨”象征着绵绵不尽国仇家恨,遍地战乱,流离失所,风刀霜剑对于诗人持续不断的折磨。

诗人的哀愁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了。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是诗人的爆发,控死。

通观全篇,写凄凉,写冷清,写寂寞,句句写“愁”,却不着一“愁”字,字字渲染,层层递进。就是为了烘托最后一个字,愁字。

诗人以一个老妇人的口吻,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怎生一个愁字了得 。

千年前的愁,滚动在我们的心上。

就像梁启超先生所言“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


聿远


《鹧鸪天·重过阊门》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何事同去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白头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最近有部电影《只有云知道》。女主人知道自己得了绝症。没有担心自己,反而担心男主人以后的生活—半道丢下的那个人苦啊。

詹宏志和王宣一举案齐眉。王宣一去世之后詹宏志复制了宣一宴。光食材就预订了数月。然后按照记忆一道一道复制出来。

唯粥可温,唯灯火可亲。而今,熟知你口味和禁忌的,一个眼神就能会意的,永远走了。何处话凄凉?


投之以木桃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初读这首词,不说的话你一定想不到这是东坡先生的手笔。这是那个意气风发,挥毫泼墨,看淡天下文人墨客,写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东坡先生吗?这首词写得十分真挚感人,深情款款,也间接证明了苏东坡的实力,他可不是只有豪放大气的词才写得好,婉转深痛的词,一样被他写得精彩万分。

王弗十六岁就就嫁给了十八岁的东坡,并生下了东坡的第一个儿子苏迈。她端庄贤惠,孝顺父母,而且十分聪明机敏。

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苏东坡与王弗成婚,时年苏东坡18岁,王弗16岁。

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苏东坡进士及第(时年21岁);

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王弗时年27岁、苏东坡29岁);

熙宁四年至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苏东坡被派往杭州任通判;

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秋,苏东坡调往密州任知州。

“十年生死两茫茫”,公元1075年,正是苏东坡先妻亡故十年。东坡先生想念他故去十年的爱妻了,我们似乎看到深夜梦中惊醒,披衣站在窗前,泪眼婆娑,远望家乡的东坡先生了。

我们再一次一起读一读这首不朽之词吧!

你我生死相隔,茫茫然已是十年,但我无法释怀,无法忘却。你埋葬在了那遥遥的千里之外,让我对你的思念苦楚,该到何处去诉衷肠。哎,你知道吗,你现在见到我,一定认不出我了,我已是满面沧桑,两鬓如霜。

你知道吗?昨天晚上我竟然在梦里回到我们家乡的老宅,远远的我看见你坐在窗前,正梳妆打扮呢。我来到你的身边,我们相视的那一刻,心中的千言万语,竟然不知如何说起,只有相拥在一起,默默的流着眼泪。哎……我每每断肠般的相思之苦,是我心里挥不去的,月夜下,满是青松树影的,山冈之上的那座孤坟……






小易很难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浣溪沙》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离思五首》

这三首诗都分别表达了诗人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第一首是苏东坡先生在亡妻去世十年悼念时作的。由悼念亡妻之情然后自伤,接着写入梦境,更增添了几分神秘感在里面

第二首是纳兰性德为悼念亡妻卢氏所作,“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更是借用了李清照与赵明诚的故事(也是悲情的),更增添了作者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词中道出了今日的酸苦,其中有怀念、追悔、惆怅与慨叹。

第三首是元稹为悼念韦丛而作,既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之情,又表达了对妻子的忠贞与怀念之情,悲壮但却不是很低沉。

这三首诗都各有各的妙处,都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既悲壮却又不乏一种凄美之感,我还是最喜欢苏轼的那一首,那一首歌颂的不只思念,更是一种忠贞之情······

请问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轻瑶


我读过不少描写冷清凄凉的诗句,像李清照的“凄凄惨惨戚戚”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还是陆游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都是比较凄凉令人感伤的诗句,可是我还是喜欢《红楼梦》中,曹雪芹借黛玉之手所写的那首《秋窗风雨夕》!这首诗一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风雨交加的不眠之夜。通过秋天的夜晚,秋天的景物形象的描绘,强烈地抒发了林黛玉孤独、寂寞、优愁的思想和感情,反映出封建正统势力给她造成的沉重精神压力,以及她不能找到自己的出路,也无力进行斗争和反抗的苦闷心理状态。

诗的情调是哀怨的、低沉的。它表达了林黛玉这个封建正统的叛逆者,被封建制度束缚;无法追求自己向往的生活的哀怨心情。和她在封建势力的压抑下,曲折艰苦的成长历程。

这篇诗的思想内容及其抒情方式,悲观厌世的情绪,都是我们现代人不可取的,我们可以从中吸取它的历史认识。感叹她的诗意和情怀。让我们来鉴赏一下这首《秋窗风雨夕》吧!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续;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挑泪烛。

泪烛摇摇葱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一条野鸟


我觉得很凄凉的是清代顾贞观所作的《金缕曲·我亦飘零久》一词。

原文是: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只看杜陵穷瘦,曾不减,夜郎孱愁,薄命长辞知已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薄柳。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魄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我亦飘零久。”一句便道出了多少漂泊异乡的悲哀,而“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更是表达出作者因毫无成就而愧对师友的悲凉之情。最后,作者还劝友人以自己为诫,少做诗词,留存精力,以期能多活时日,将来还能相见共诉离愁。



陌上花Kai


宋代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两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明月耀众星


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幽州台即是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乃燕昭王当时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的。

诗人登上蓟北楼,楼依旧,而感叹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却不知所在。

这首短诗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伤春悲秋,为赋新词强说愁,它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孤寂郁闷的心情。

念这首诗,我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仿佛面前就是北方秋风萧瑟的楼台,其上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





陌上一抹尘


李清照的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空空荡荡无主张,冷冷清清好凄凉,悲悲惨惨好心伤。一时觉暖一时觉凉,身子如何得休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不认当年旧同乡。菊花委地尽枯黄,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守着窗前挨时光,盼不到天黑好挹怏。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