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我国对外国人名的翻译习惯是不是该纠正一下了?感觉很多音译的名字很不准确?

把__留给__


定型了,难改,就像闽南方言没有“飞”,粤语“黄”、“王”不分,广西壮语没有破音(跑说成饱……),标准普通话对于“C”,“V”,“P”的标准英语发音就不准确一样。


ABCDEFG47059232


如何统一翻译,如何翻译得准确,确实是个问题。有些名字不要说在中国两岸四地,单在中国大陆都不统一。例如,亚马孙,亚马逊;格林威治,格林尼治;本拉登,本拉丹;最近的苏莱曼尼,苏莱马尼……等等。两岸四地不同的就更多了!有一点我不明白,为什么有的地名全音译,有的采半音译呢?比如纽约(全音译),新西兰(半音译,台湾地区译作纽西兰)等等。希望国家重视这个问题。


黑髮渔樵


中国最早接触并翻译西方文字的是广东人,后来是香港人。许多英语中的名词都是按照粤语的发音来注释的。比如:奶酪,现在是按照它的本质结合满族人已有的类似食物来翻的。以前有翻成忌司,起士等让人摸不着头脑。再如切片面包,以前翻成吐司,透思……这是讲单纯的音译最好只用于地名人名……我不是翻译家知之有限,总之,其中问题很多……


周方851


这个是真应该改改了,不能再一味的按发音来了,虽然大多外国人名不像我们的名字那么有深意和上一辈的期待。但人家还是有自己的文化的,我们翻译应该更重视他们的文化含义,能让我们对外国人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一叶生


音译不可避免的有很大局限性,有许多发言在汉语里是没有的,只能是近似。而同一个名字在英法德西四国又大相径庭,拼写和发音都发生变化。如John约翰这个来自圣经的名字,英语发音“蒋"(近似),德语发音“咬汗",法语发音“让",西班牙语发音“胡安"。Michael,英语发音"迈克尔",德语发音“米夏埃尔”,法语发音"米雪尔",等等。


深泉116


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比如john, 英语念“蒋”,但是拉丁语系大部分国家念“有汗”,最早翻译圣经是为“约翰”,沿用至今也没必要改了。欧洲语言大部分受拉丁影响或者就是拉丁演变而来。一般来说,在中国,很多人喜欢来几句散装英语显得自己有文化,英国人美国人喜欢来几句散装意大利语来显得自己有文化,意大利人喜欢来几句拉丁来显得自己有文化。在好莱坞的古装片里“凯撒”不念凯撒,念“希色”。所以,你认为音译不准确,实际上是因为英国人自己都认为他们是没文化的野蛮人。


上海老克勒808


绝对应该,但绝对不行。因为中国有个翻译局,顽固地拙守着它所谓的约定俗成的官方译名,哪怕它自相矛盾地一面强调名从主人,从本音的原则,一面又让与十属主完全不似不像的音充斥媒体。英国首相的名字明明最贴切近似的中文音是“江森” ,却偏偏要弄个“约汗迅”。墨守成规,腐朽不堪。窝头翻个儿: 现了大眼还堂而皇之。


富春观鱼


单单一个TRUMP,大陆我知道的就有两种翻译,一个翻译做特特朗普,一个翻译做特鲁姆普。其实两个翻译和英语发音区别都很大,翻译成川普才是最接近英语翻译的


帝国的敌人


这个建议就是一个xx建议。因为一个词的翻译,最重要的因素是被接受度,如果被接受了,那去修改它就是费力费时不讨好的事情。语言的功能是交流,也就是你说什么,人家知道你说的是什么。而不是你认为的"准确“。约翰最早的翻译应该是源自德文,因此翻译这个发音,你非要说是江,反而让人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高望北


同一地方同一种族同一语言同一个字,很难找到声音完全同的两个人,何况是外语的字。虽然人可以用同一词库,但支持词库的气力不同自然造成了音的不同,但意思是可以相同的,即算是自己说同一个字,心情不同气力不同环境不同自然造成字音也不同,假如演唱会上唱的音与录音棚的音一样那必是假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