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剧透沈阳中小学 线上教学 “追课”指南您收好


剧透沈阳中小学 线上教学 “追课”指南您收好

3月2日起,沈阳市中小学生将进行线上教学和线上辅导。2月28日,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在沈阳市教育研究院了解到,按照“同一年级、同一课表、同一授课教师”的原则,全市统一制定覆盖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课程安排,即“沈阳云课”,所有课程内容提前一周录制完成。下周一起,包括东北育才学校、沈阳二中等沈阳市多所学校的多位优秀教师将陆续为学生们带来耳目一新的课程。

小学:课程融合实践性、拓展性与知识性

“预习性学习不是简单的预习教材知识,而是广义的学习,包括能力、习惯等方面的学习。”沈阳市教育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任海宁介绍,课程设计实现实践性、拓展性与知识性有效融合,让学生为新学期做好能力、习惯等方面的准备。任海宁以语文学科为例介绍:“小学1至6年级的语文第一节课,我们设计习作和写话课,主题包括即将到来的春天、特殊的一节课、通过疫情看到科学的重要性等,让孩子们抒发这段时间的感触。”

小学数学课程以实践活动课为主,是沈阳小学数学学科工作站教研团队近3年的研究成果。学生将探索图形中的秘密、寻找规律、了解经典数学故事,还可以看到数学在战疫过程中如何大显身手。

“‘综合与实践’可以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沈阳市小学数学教研员孙湘文介绍,实践活动课侧重让学生在问题引导下自主参与,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地点也更灵活,改变学生认为数学就是计算、答题的观念,感受数学的价值。

初中:初三复习为主或涉猎新知识点

在线上教学中,初中课程将覆盖全部课程标准中涉及的学科,包括语数外等共18门学科,除体育每天一节课,其他学科大约每周一节课。

“预习性教学更适合线上教学形式,遵照课程标准,依据教材进行。”沈阳市教育研究院义务教育研究部初中教研室主任、初中语文教研员吴燕介绍,初中每课时长30分钟,内容设定包括预习的知识点、能力点、素养点。在每节课的30分钟里,重点培养学生能力和习惯。吴燕表示,家长可以根据教师推荐的拓展项目,丰富学生学习内容。针对初三年级,吴燕表示将以复习为主,也可能在预习中涉猎新的知识点。

具体到初中学段语文学科的课程,选择了阅读和写作两个大的单元体系。“写作内容选择的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课文,还有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初中阶段应该阅读的名著。通过经典案例,讲授写作方法,让学生会写作。”

高中:网红教师不拘教材讲历史

高中课程除9门高考科目外,还包括体音美等共14个学科。“高中的课程结合每个年级的特殊性,高一高二强调拓展、特色课程,强调预习性。高三强调复习课,包括单元复习、热点复习,内容包括对试题答题方法技巧的讲解。”沈阳市教育研究院高中与民族教育研究部副主任高敏介绍。

此次课程录制遵循大部分高中已开始的二轮复习框架。“比如围绕疫情这个主题,各个学科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备考知识点的串联。”高敏表示,课程还包括结合近几年高考真题,讲解答题技巧和方法。

在高中课程中,曾参与录制《我是演说家》等节目的沈阳市教育研究院高中历史教研员、历史老师王磊,将作为高一历史科目主讲教师亮相“沈阳云课”。“高一年级面临新课改要求,对学生知识面要求很高,所以我们不拘泥教材,引起学生对学科的兴趣。”王磊表示,高中历史科目课程将以中国成语为切入点,尽量扫除学生的知识盲点,也为学校推荐教学指导的方向和方法。

体音美:适合全家一起“追课”

“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赏析为主,挖掘优秀美术文化资源。美术课程也将鼓励孩子利用家里现有材料动手实践,将审美生活化。”市教育研究院艺术教研室主任、美术教研员王婷介绍,美术课程中,孩子们将欣赏到世界名画,以及敦煌壁画等优质美术文化资源。同时,内容还将包括辽宁省博物馆、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课程。“在小范围试讲中,家长反馈很喜欢课程内容。”

王婷表示,每天一节体育课,音乐、美术课小学一二年级每周各一节,三至六年级每周各两节。市教研院体育教研员李丽介绍,体育课内容设计了不同类别,包括有氧健身操、体能素质练习等。此外,线上课程每天还安排了课间操时间。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王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