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担当!行动!惠州“最美逆行者”一如温暖西湖水

<table> 担当!行动!惠州“最美逆行者”一如温暖西湖水

惠州市已经有多批次医疗队驰援湖北。

/<table>

“我要见妈妈!”

2月12日晚,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感染病区外,一个约三岁的小男孩在不停地哭喊着要找他的护士妈妈。隔着隔离病房的窗户,孩子的母亲、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护士钟淑娟看见这一情景,忍不住落了泪。她向窗外招了招手,压住哽咽的声音说:“对不起,儿子,妈妈还不能回家。”

不论是千里驰援湖北,还是在坚守在惠州的医护人员,面对疫情和家庭,他们都一致毅然地作出了医者的抉择。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们几乎没能与家人见上一面,每天裹在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里,任汗水浸透前胸后背,一如既往地“逆行”在隔离病区里,与患者近距离接触,与患者交心。别人避之不及的病毒,正是他们决心与之短兵相接的“对手”。他们明白,唯有战胜疫情,包括自家在内的所有家庭才能真正团聚。

平安回家,我们等你!

紧急筹备 短短10天组建5个感染病区

得知惠州出现首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时候,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感染内科主任郑如添正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参加病例报告会议。那是1月19日上午,当时,深圳已发现首例确诊病例。

接到电话后,郑如添开始马不停蹄地往医院赶。曾经参与过2003年非典疑似病例、2015年全国首例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两次传染病患救治工作的他,凭借丰富的经验和高度的职业敏感,他意识到,这一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同样不容小觑。

“真正的战争开始了,大家要做好思想准备。”在当天中午紧急召开的疫情讨论会上,他对同事们说,“应对疫情,我们任务是妥善救治所有患者,目标是医务人员零感染。”

当务之急是保障患者的救治。1月19日下午,该院感染内科派出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接来了首例疑似患者,并安置在感染内科负压病房,与此同时,医院启动了临时负压实验室组建工作,并于1月20日凌晨3时完成组建,短短12个小时内,血气分析、血常规、生化等诊疗必备的项目就得以开展起来了。

作为省级定点收治医院,在惠州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院动员,取消外出休假,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医务人员纷纷主动请缨参战,短短几天内,全院就有超过1600名医护人员报名参加抗击疫情第一预备队。

收治首例确诊患者翌日,该院成立了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医疗救治、疫情防控、后勤保障、舆情应对4个专项工作组,医疗救治组由来自传染病、呼吸、重症医学、儿科、中医科、医学影像等相关专业的专家共同组建。其中,由惠州市防控新冠肺炎临床诊疗专家组组长、市中心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林常青牵头医院临床专家组,由市防控新冠肺炎临床诊疗专家组副组长、市中心人民医院ICU主任凌云牵头医院重症患者救治专家组,加上护理部、医学工程部、后勤保障部、院感部等部门密切配合,有条不紊地筹备各项医疗救治工作。

为避免交叉感染,更好地进行隔离与防护工作,场地资源的整合尤为重要。1月25日,通过对疫情动态的评估,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调整医院隔离救治场所储备应急预案,决定将总院院区部分病房调整用于收治疑似、确诊病例,整合5个病区,一区主要用于收治确诊和重症患者,二区、三区、四区主要用于轻症病例的隔离观察治疗,五区为儿童病区,主要收治14岁以下儿童病例。

1月26日,医院再次制定相关专业临时调整方案,启动相关科室的搬迁和临时安置工作,将相关科室临时安置到医院其他场地。当天就完成了感染科第二个病区场地准备和医护团队组建,当天开始收治疑似患者。

1月27日,在医疗救治组的组织协调下,完成了感染科第三个病区场地准备和医护团队组建,当天开始收治需要隔离观察的发热患者。

1月29日,感染科第五病区(儿童)开放,收治儿童隔离观察病例。同时,第四病区的人员筹备和场地、物资均已准备就绪,随时可开放收治相应病例。至此,在发现首例确诊患者后的短短10天内,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组建了5个感染病区,为新冠肺炎疑似、确诊患者的隔离和救治做好充足准备。

截至记者发稿前,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已启用7个感染病区,共有1728名医护人员报名加入抗疫预备队。医疗救治组共计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投入专业技术人员593名,此外还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的89名医务人员加入,仍有一批医务人员正严阵以待。

精心诊疗 中西医结合 无一例轻症转重症

1月28日,惠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传出好消息——惠州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患者救治情况良好,符合出院标准,于当天下午痊愈出院。

患者易先生今年75岁,截至出院当天,他是惠州确诊病例中年龄最大的患者,同时有糖尿病、心脏病等多种基础疾病,曾一度出现重症症状。

针对易先生的病情,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立即组织专家组进行会诊,研判患者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复查胸片发现患者双侧肺部炎症进一步增多,并伴缺氧表现,病情加重。于是立即予以抗感染、抗病毒等对症支持治疗,并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经多次专家会诊指导和专业团队精心治疗护理,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按照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经专家组评估认为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出院标准,予以出院。

出院并非终点。患者出院后,还需在指定场所进行为期14天的隔离,在此前后,医院还有专门的护士对其进行回访,疾控部门也会派出专业人员进行定期的核酸检测,跟踪患者出院后的身体情况。

截至2月25日零时,惠州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2例,治愈出院人数达49人,治愈出院比例达79%,其中,仍在院治疗的确诊病例中,重症病例降至1例。惠州市防控新冠肺炎临床诊疗专家组组长、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和感染二区科主任林常青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了针对确诊患者的救治经验。

“目前惠州收治的62例确诊患者大多数属于轻症,入院时有4例是重症,已经出院1例,有2例转为普通,还有1例病情稳定且稍有好转。”林常青介绍,在具体病例的治疗上,诊疗专家组针对持续发热者、CT显示有2个叶段以上的病灶、合并有多器官功能减退者、特殊人群,如有高血压、糖尿病、COPD、高龄等4类患者进行严格把守,防止患者由轻症转重症。此外,在重症患者的治疗上,该院还有ICU团队、中西医结合、心理、院感、影像、药学、检验实验室等多学科团队的及时介入,采用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包括呼吸支持、循环支持、提高免疫力等一系列的综合诊疗手段,来加速患者的治愈。截至目前,惠州尚未出现轻症病例转为重症病例或重症病例转为危重症病例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中,该院诊疗组还采取包括中医在内的综合治疗,比如对症治疗、生命支持和服用中药等综合措施。“62例病人中,除孕妇和幼儿外,基本上都有中医中药介入。”林常青说。

据介绍,疫情发生以来,惠州迅速组建疫情防控中医专家会诊小组,根据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的中医治疗方案,会诊小组结合病因、病性、病位及岭南地区的气候特点,坚守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及早介入。

惠州市中医药专家组对国家和省两套中医药诊疗方案进行比对分析,将不同分型整合起来结合临床服务,根据不同证型辩证施治,确诊病例中药汤剂使用者中有50%的病例症状得到改善。此外,市中医药专家组结合本地区气候饮食特点辩证施治,针对惠州地区湿气较重的情况,中医药专家根据寒湿和温湿等不同情况调整用药,不仅根据病例个体情况,还依据个体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变化情况进行个性化辩证施治。

2月6日起,惠州在定点收治医院全员中西医会诊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实行中西医师临床双管制度,实现收治病例每日双查房。通过中西医师双管理,每个确诊病例除常规配备管床医生外,还同时配备1名管床中医师,每名管床中医师监管病例数不得超过10人,管床中医师能够随时查阅解病例所有救治情况。通过收治科室管床医师和中医科管床中医师互相配合,在市中医药专家组每日到收治医院巡诊的指导下,实现比中西医会诊制度更好的临床救治效果。

截至2月25日零时,惠州市累计62例确诊病例中,中医药参与59例患者的诊疗工作,其中,1名重症病患在服用中药汤剂后明显好转,得以转离ICU病房。

全市动员 线上发热门诊、心理援助热线开通

为减少发热病人院内交叉感染风险,同时也减少非发热人员到医院路途中和到医院后感染病毒的风险,从1月28日起,惠州多家医院相继宣布调整专家专科门诊开诊时间,并推出互联网医院线上发热门诊,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开通在线免费诊疗窗口,让惠州发热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疗服务。在惠州,这已经成为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的现实写照。

其中,惠州市中医医院还开通“互联网医院”线上中药处方开具和中药快递寄达服务功能,市民在线上问诊后,可由医生开具处方,通过快递寄出,患者无需再到医院取药。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平台新增慢性病相关专业线上专科门诊,方便市民就医咨询,降低市民到医院现场就诊的感染风险。

疫情之下,焦虑、恐慌等心理问题显现,从1月27日起,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开通疫情心理援助热线,组建心理干预突击队,由30多名临床心理科、精神科医护人员及从事社会心理服务、社工服务的志愿者全天24小时值守,为市民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电话服务。

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理健康体检与调适科主任杨惠青介绍,该院原本就设有心理危机干预队,团队有20多人,面对此次疫情,又有10多名医护人员和社工志愿者主动增援,组建现在的心理干预突击队。

“突如其来的疫情可能会导致人的自我认知偏差。”杨惠青告诉记者,目前在疫情心理援助热线的来电求助中,有60%-70%与疫情导致的心理问题有关,其中,约四成求助者出现焦虑和恐慌情绪,许多求助者会无意识地强化科普宣传强调的清洁卫生,“有的人出现强迫症状,无法控制自己不停地洗手,对家居环境过度消毒,一些人还出现睡眠障碍和躯体化症状,觉得自己出现了类似新冠肺炎的相关症状。”杨惠青说。

面对这些求助者,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理干预突击队在接通热线电话后,一般会先对求助者做初步的心理评估,判断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如果是轻度的焦虑,我们会教给他们一些调节方式,引导他们自己接受现实和调适心理;如果求助者的心理状况已经影响到正常生活,我们就会建议对方尽快前来就医。”杨惠青说。

据杨惠青介绍,从2月18日起,该院还开通针对确诊患者和家属,以及医务人员等一线抗疫人群的心理咨询服务专线,截至2月24日晚,该院心理干预突击队已经累计接听求助电话超过200次,其中一级人群来电求助近40次。

近日,惠州还编印了《惠州市抗击新冠肺炎心理防护手册》,根据不同人群心理状态提出相应的心理防护和调适方法,首次印制1万册,免费派发给一线医护人员及社区群众。

“我们希望所有一线抗疫人员和市民都能正视并积极调适自己的心理状况,有需要的时候,及时向我们寻求援助。”杨惠青说。

故事

驰援荆州医护人员集体学方言

惠州护士:最难克服的是想家

接到支援湖北报名成功的通知时,惠州支援湖北荆州医疗队队员、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廖玲芳想的第一件事是剃头。来到荆州以后,出于防护的需要,廖玲芳咬咬牙,请队友帮忙剃成了寸头。“剃了寸头真的很方便,不用担心没有包住的毛发露出来被污染。”廖玲芳说。

坏处也并非没有。自从2月11日来到荆州以后,廖玲芳只能通过视频通话和家中的两个孩子保持联系,然而,在见到她的寸头后,女儿惊呆了:“这是什么?”她年幼的儿子更是一反常态,“之前跟他视频聊天,他会一直换着各种叫法不停喊‘妈咪’,那天突然不喊我了,最后只喊了一声”。

说到家人,廖玲芳哽咽了,“我尽量克制自己去想,一想到就会流眼泪”。

除了想家,第一天到病区上岗,廖玲芳还碰到各种困难。“好几名年纪较大的患者讲的普通话和我们的有点不一样,有时候听不懂。”让廖玲芳没有预料到自己碰到的第一个困难是方言。

幸运的是,她和队友通过网络查到专门为广东支援荆州医护人员编写的《驰援湖北——普通话与荆州方言语言服务对照表》。从来到江陵的第一天起,他们就开始学起了方言。

“医生,医森;护士,护四;您,嫩嘎;自己,过冷……”,这一“方言宝典”成了廖玲芳和队友平日里除病历外读得最多的资料。在平时参与救治的过程中,碰上听不懂的表述,他们也会和当地医院搭班的护士请教。

按照规定,为了防止交叉感染,队员们不能聚在一起,每个人住的房间也是单间。于是,他们常常隔着几米的距离,一起讨论个别方言词汇的读法。有时还通过微信群发起语音聊天,一起在线上上起“荆州方言课”。

从培训到正式上岗以来,廖玲芳慢慢适应了穿脱防护服。然而,有近视眼的她还是碰到了眼镜和护目镜起雾的难题。“起雾的时候真的看不清,很难受、很辛苦,给病人加药的时候只能慢慢来。”廖玲芳说。

除了诸如此类的小状况,支援荆州的这些天,廖玲芳感觉自己的状态还算良好,“我感觉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不过,想家这件事还是比较难。”廖玲芳说。

惠州医生战疫日记:

救治重症患者心理疏导很重要

截至2月23日24时,惠州确诊病例中仍有1例重症病例。隔离病区里,重症患者的救治情况如何,他们的心理状态又是怎样的?

近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瞿嵘分享了他的一线战“疫”日记。那是他进驻感染科接管重症患者的第10天,他发现,重症病人除了呼吸困难,情绪也不稳定,比较焦虑和恐惧。“有些问题不及时答复他们,他们容易心生疑虑,甚至睡不好觉,而影响治疗。”瞿嵘在日记中写道。

为了及时安抚,瞿嵘把3名重症患者添加为微信好友,随时回答他们的疑问。他明白,救治患者不止是对病症的医治,也要兼顾“医心”,因此,每次查房时,他会竭力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取得他们的信任,更好地开展治疗。

以下为瞿嵘的日记全文:2月12日,天气晴。

今天是我们重症医学科进驻感染科接管重症患者的第10天。早上7点半我来到科室,按常规先换好洗手衣和白大褂,8点钟开始交接班,接着开完了上午几个病人需要做的检查医嘱后,马上到规定区域更换三级防护装备,准备进入隔离病房查房。

经过几天的适应,对感染科的环境和流程已经比较熟悉了。我穿好防护设备,稍稍调整一下呼吸,便熟练地按照流程路线从缓冲区进入到污染区的负压病房。

我们分管的是几个病情较重的重症患者。这类病人除了呼吸困难,还情绪不稳定,比较焦虑和恐惧。因此,每次查房还必须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工作,以取得他们的信任,更好地进行治疗。

今天查房的第一个病人是U1床,我们刚进去就看见她正在大发脾气,抱怨护士天天给她抽血,不愿配合护士工作。我们只好先给她耐心解释每天抽血的原因。我们心平气和的态度让她的情绪慢慢得以平复,平静地让护士抽完血。我们给她问诊查体时,也进行得非常顺利。

第二名病人是U3床一名大叔,看上去文化素质较高,我们说什么他都容易理解和接受,跟医生护士配合得也很好,就是凡事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他已经住院10来天,病情有了明显好转,一见我们就问“什么时候可以出院”,表现出对我们的极度信任。今天我们要给他复查新冠状病毒核酸,他一听说就非常主动地摆好姿势,让我轻轻地插入鼻咽拭子,几次旋转,我一气呵成,取样成功。他又问了许多关于核酸检查转阴后会不会再次感染之类的问题,我都给他作了一一解答,要不是我还有其他病人等候查房,也许一个上午都会被他缠住问个不停。

最后查房的是一名U5床的重症患者。这名患者前几天病情有加重倾向,这两天才稳定下来并逐渐好转。虽然在呼吸湿化仪治疗下氧饱和度能达到98%,但一下床上厕所血氧就会明显下降。查房时,我建议给她留置尿管,以免反复下床上厕所再导致缺氧。她很乐意地接受了我的建议,并夸奖我们替她想得周到。今天也是她复查新冠状病毒核酸的时间,她配合我们完成了取材。看见她的氧合情况有好转,我适当调整呼吸湿化仪的治疗参数,嘱咐她要加强营养,尽量避免脱离呼吸湿化仪,她连连答应好。看得出,她的心情真的很好。

结束了上午的查房,我和随行医生按照院感防控流程脱下隔离衣、防护服等防护装备,瞬间感觉非常地轻松,而里面的衣服也基本湿透了。

洗完澡回到办公区,已经接近中午12点了。我抓紧时间调整完病人的治疗方案,开好医嘱,匆匆吃完午间工作餐,赶紧休息了一会。一个盹的功夫,又打起精神,书写上午的查房记录,更新完成各种报表资料。这时手机上又显示出我管的3名患者发来的微信,他们向我提出许多问题,我逐一给他们进行回复。我知道,有些问题不及时答复他们,他们容易心生疑虑,甚至睡不好觉,而影响治疗。

交班时间到了。我例行向夜班同事交代完患者病情和注意事项后离开了科室,在蒙蒙的暮色中回到集体住宿地,结束了充实的一天。

此刻,不知道从千里之外到惠州来看望我的父母双亲是否已经吃过晚饭,真的,非常想念他们。

“她是我一辈子的好朋友”

确诊妈妈治愈出院,最感谢惠州“临时妈妈”

“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隔离结束,去见我两个可爱的孩子”。

2月19日,经过13天的治疗,来自武汉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邬某治愈出院,走出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感染病区大楼。两天后,邬某的两个年幼的孩子在惠东县巽寮湾密切接触者隔离点收到了《解除医学观察告知书》。

邬某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孩子,想要当面感谢照顾孩子的“临时妈妈”。不过,由于治愈患者还需自我隔离14天,家人团圆的心愿一时还无法实现。

确诊后一度崩溃

邬某是湖北武汉人,每年春节一家人都会找一个温暖的地方过年。然而她没想到,今年的巽寮湾之行如此特别。1月24日,邬某一家六口在惠州会合的第二天,就收到巽寮管委会发放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告知书》,居住的酒店也实施封闭化管理。

“本以为隔离14天就可以回到武汉家中,可是一切才刚刚开始。”邬某说。

1月31日晚上,邬某的爸爸因发烧被送往惠东县人民医院,2月4日即被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2月6日,一家人包括邬某在内的3名成人也被确诊,只剩她的两个女儿没有“中招”。

进入惠州中心人民医院隔离治疗后,邬某和她的母亲、外婆住在一个病房,她的父亲住在隔壁病房。邬某说,入院第二天,她的心理防线就崩塌了,“我恐慌到无法冷静,感到无法呼吸,打电话给医生”。

“有我们在,你怕什么?”即便有医生的安慰,邬某还是出现失眠的情况。对她来说,每天最难熬的就是时间。为了快点好起来,她努力多吃饭,让心情放松。

可是,2月14日,邬某还是彻底崩溃了。那天,她入院治疗后第一次核酸检测出结果了,仍未转阴。期待落空,几乎三天没睡的她,开始失控,大喊大叫。

“你这么年轻,一定会好的。”“你爸爸都出院了,你很快也可以出院的。”回想起来,邬某由衷地感谢当时鼓励自己的医护人员。“虽然我没有见过他们的脸,但没有他们的悉心照顾,我们不可能好”。

最感谢“临时妈妈”

“没有她照顾我家小孩,我无法安心治疗,就无法康复。她就是我的一辈子的好朋友。”邬某说,她最感谢的人就是“临时妈妈”马小芬。

2月5日,邬某在被送往医院隔离治疗前,在巽寮湾隔离酒店楼下匆匆和马小芬见过一面,互留了微信。“后来,我才知道她叫马小芬,家里也有两个小孩”。

马小芬是巽寮管委会文化站站长,从2月5日起,她把两个孩子安置到爷爷奶奶家,一直在照顾邬某的女儿。

丈夫因公殉职后,马小芬独自抚养孩子,带起别人家的娃也很有一套。白天,她陪着两个孩子做游戏,玩捉迷藏,玩累了就看看电视;晚上,她帮孩子洗澡,哄她们入睡。

“小芬有时比我更细心,对孩子很上心。”邬某说,她们每天都会通过微信沟通,知道孩子过得很好,她就能安心养病了。

如今,邬某和父亲已经治愈出院,正在接受集中隔离。她希望可以尽快见到孩子,希望一家六口能在3月底真正团圆。

行动

惠州3批医疗队76人驰援湖北

中医下乡推广防疫药方

2月15日,惠州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42人出征时,首批15名队员已在武汉方舱医院正式上岗,第二批19名队员也陆续进入荆州市江陵县人民医院,支援当地患者的救治。

如今,惠州派出的3批医疗队76人已经在湖北武汉市和荆州市全面参与救治,包括中医在内的“惠州力量”,正在为更多的当地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

主动担起当地疑似病例筛查重任

乡镇是疫情防控的薄弱环节。为此,队长石喆建议到江陵县各乡镇进行疑似病例的筛查。于是,从18日起,他带着两名医疗队员,主动承担起这项工作,马不停蹄地奔走于江陵10个乡镇,完成所有基层卫生院疑似病例的筛查。

那两天,每天早上8:30,石喆和两名队友早早出门。“希望能够通过关口前移,最大限度做好当地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石喆说。

在乡镇走访筛查中,石喆发现,受当地条件所限,患者往往无法就地接受核酸检测,于是,他建议当地对发热患者、密切接触的留观人员等都做核酸检测。同时,他还调查患者的治疗、隔离情况,对于未被发现、症状不够典型的患者,石喆则带队为他们进行甄别筛查,防止遗漏。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冯小鹏也是医疗队队员之一,为更快地完成筛查任务,和时间赛跑,2月17日,他才在发热门诊值完24小时的班,第二天就跟着下乡去了。

从“江陵1号方”到“江陵2号方”

2月20日,在结束前两天马不停蹄的奔波后,惠州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惠州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中医师陈晓东还是早早起了床,准时参加江陵县人民医院的查房。

来到江陵县的前三天,陈晓东就根据当地气候、水土和饮食习惯等特性,结合临床观察,先后拟定出“江陵1号方”和“江陵2号方”,分别用于医护人员的自我防疫和病人的救治。对此,陈晓东接受南方日报记者连线采访时,依然难掩兴奋,“我们做到第1个24小时让医务工作者和就诊百姓喝上‘江陵1号方’汤剂,在第3个24小时,让所有新冠患者喝上‘江陵2号方’汤剂”。

陈晓东告诉记者,“江陵1号方”的主要功效是预防,通过扶正养阴和健脾,增强免疫力,“江陵2号方”则主要针对确诊和疑似病人的治疗。

在惠州派出的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中,来自惠州市中医医院的陈晓东、涂建龙和龙文3位医生组成中医专家组,他们也是惠州向湖北荆州派出的首批中医治疗力量。

抵达江陵后,中医专家组把江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所有确诊和疑似患者的病历打印出来,用了两天两夜的时间将每一份病例图表化,设计一个“五线谱”,5条横线分别代表温度、时间、核酸检测结果、CT检查结果、白细胞数量情况。这样一来,病人病情的变化就变得一目了然,更有效地用中医中药辩证治疗。

2月15日那天,陈晓东终于如愿进行第一次查房。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他与住院患者近距离接触,为他们把脉,“戴着手套多多少少会有影响,但基础的脉象还是能够把出来”,比起感染风险,陈晓东更关心诊治的准确性,“病人能早一天喝到中药,解除痛苦,我就认为没有白来了。”陈晓东说。

结束查房后,陈晓东立即开了中药处方——“江陵2号方”,当天下午,所有的住院病人大多喝上了中药汤剂,反馈良好。

作为筛查队的其中一员,下乡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则是把“江陵1号方”和“江陵2号方”向基层医院普及。

每去一家乡镇卫生院,陈晓东都会捎上熬制打包好的“江陵1号”汤剂,向当地医务人员推广普及“江陵1号方”作为防疫中药的作用。对于一些有煎药房的医疗机构,陈晓东直接将方子交给医院;没有煎药条件的,他则交代医院相关负责人到江陵县人民医院取药。“保证医护人员没有感染,才是保持战斗力的关键所在。”陈晓东说。

两天走遍10个乡镇,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任务。为此,陈晓东和筛查队员每天一大早就出门,马不停蹄地赶往各家乡镇卫生院,顾不上中午的休息时间,只在午饭时才稍事停留。为了避免聚集,他们分散开站着,把盒饭放在车头,就这么站在路边吃完了午饭。

根据广东省医疗队省对口支援领导小组指示,江陵县重症患者均转移到荆州市区集中治疗,如今,留在江陵县人民医院的都是轻症患者,病区也进行重新整合分工,陈晓东所在的中医专家组负责疑似患者的诊治,“我希望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作用,能够尽快让这些疑似病人全部康复出院就更好了。”陈晓东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