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项羽败给了刘邦,其实就是老实人败给了大坏蛋,对吗?

爱吃水果AB


项羽败给刘邦应是历史的选择,霸王分封天下都彭城之举,明显缺乏政治的战略眼光和布局,后患无穷,然刘邦能迅速赢得楚汉战争,进而平定诸侯开启400年汉家基业,如此雄才大略千古鲜有,怎一个大坏蛋能胜老实人?


省心812


项羽老实么?刘邦很坏么?好好看看历史,再下结论吧!

秦朝末年,民不聊生,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这是历史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不管哪朝哪代,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是哲学思想的精髓,也是风云变幻的政治……

作为西楚霸王的项羽,此人一生虽然短暂,但算得上是一位轰轰烈烈的英雄人物。多年来,一直被人们关注和研究着,各种各样的评价都有,李清照赞美到“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功过是非,见仁见智……

战胜项羽的刘邦究竟何许人也?其人生轨迹,的确耐人寻味。历史无论怎样评价刘邦,但他成功了,楚汉之争,最终获胜。据史料记载,刘邦其人有一个特点,就是谦虚,虚怀若谷,大智若愚,他不能干的事就委托手下人,这就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和优势……

细节决定成败,项羽有文化,出身名门,但骄横跋扈,领导的起义军总是屠城……刘邦没有文化,出生贫农,但谦虚谨慎,善于团结人,领导的起义军不是屠城,而是建立自己的根据地……

历史就是历史,机遇就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刘邦的成功,恐怕就是做了一个有心人……🙏🙏🙏至于刘邦的品行,只有萧何才能评判!呵呵……


忧乐范公


项羽是最无道德的人,坑害秦军投降兵卒二十多万人,那是一条条生命,惨无人道的杀害。再进长安城火烧阿房宫。这样惨无人道的人能不敗呢?是注定失败。刘帮虽然也有许多坏毛病,但是在民族大义面前分的很清楚,用人方面也很明显突出特点,使优秀人物有用武之地,发挥作用取得了全国各地胜利归汉一统华夏。


林国荣973


项羽败给了刘邦到底是不是老实人败给大坏蛋呢,这个对也不对,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看法和见解。

首先作为一个老实人会犯上作乱吗,老实人会抢夺别人胜利果实吗,老实人会迫害楚怀王吗,按当时来说可以说一手好牌打烂了,曾几何时,何等风光,入主咸阳,不懂得笼络人心,善待已降秦宗室,反而变本加厉,诛杀,放火,纵兵杀人,实在想不出对他有什么好处,而且还执意要回彭城不留在咸阳,这明显更是致命失误,总结起来就是刚愎自用,不善笼络人才,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大坏蛋,此等人只适合做一个将军领兵作战而非一国之君。

如果从另一个层面讲的话项羽也真是太老实了,被刘邦坑的找不到家,鸿门宴上诛杀刘邦,多好的机会,军师范增一再强调,不可放虎归山,但是刘邦等人三言两语就把项羽哄的团团转,最后连给他告密的曹无伤也如数告知刘邦,致使刘邦军中无再敢去项羽军中告密,算是帮了刘邦吧。邦据守荥阳,开始修筑甬道,由敖仓运输粮食来荥阳。与项羽对峙,双方进入相持状态。公元205年项羽率军数次攻夺甬道,汉军粮食短缺,于是刘邦向项羽要求和议,荥阳以西归汉,军师范增认为此时应该一股做气灭掉刘邦,但是项羽又再次像个傻小子一样被刘邦坑了,前脚议和后脚刘邦就追着项羽打。落了个垓下之围,乌江自刎。

个人感觉主要是出身不同,接受教育不同,出身贵族的项羽一直看不起出身卑贱的刘邦盲目自大害死了他





人生侠客


项羽败给了刘邦并不是说老实人败给了坏蛋,这样理解偏离了事物的本质。

项羽之所以会败给刘邦,要从项羽自身的因素出发去分析与解剖,不能说你玩政治玩不过人家就说人家是坏人吧。

刘邦,从小就是地痞、流氓出身,最大的官也就是做过亭长。流氓者,做事是没有底线的。

项羽则不一样,贵族之后与生俱来的贵族气息使他做事太过于正大光明,可是打仗不能一昧的依靠正大光明,尤其是你死我活的战役阶段。

刘邦承认自己不如别人,但是会用人,知道依靠群体的力量,不迷信个人力量。把有用的人全部笼络过来,让他们忠心耿耿的发挥各自所长,这就是本事。

例如,

张良:献计献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萧何:保证资源的补给,不断团结民心,拉拢群众。

陈平:拉拢反对项羽的力量,拉拢不成实施离间,破坏项羽团队核心力量。

韩信:走访北方各诸侯,搞好关系,谁不归顺就一举歼灭。

项羽的确是一个将才,但并非帅才。打仗厉害,但是政治玩不过刘邦。从历史进程的角度讲,刘邦是要改朝换代,而项羽惦念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光景,他想取代秦皇,历史哪有倒退的道理。

项羽自身还存在一个致命点,太过自负。只相信自己,不相信任何人。从来不承认自己不如别人,一昧的把自己打造成“战神”称号,他觉得只有别人不如自己。所以在用人这块也是不如刘邦,他下面的人不是被气走就是被别人离间挖走。项羽与范增被离间成功,也是项羽身上潜藏的自负因素导致的。

他的自负让他下不了台,无法接受失败,认为不是自己能力不行而是老天要灭他,他的能力斗不过老天,只有承认失败了。

  •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大家加入讨论,互相交流学习,感谢!

开朗的皮蛋


项羽是老实人?别逗了!

攻打襄城,因为难打,所以打下来之后,坑杀。

在新安城南坑杀秦卒二十万。

然后西屠咸阳,杀秦王子婴,火烧秦王宫室,三月不灭。

暗杀义帝。

别人给他进谏,就把人家给扔到锅里煮了。

……

你见过这样的老实人吗?

刘邦之所以赢,不是因为他是个流氓,他是个大坏蛋。

在政治场上从来就没有什么好人坏人这样的标准。

刘邦赢在手段,赢在凝聚人心,赢在自己的做人处事。

韩信说得好,项羽败在“妇人之仁,匹夫之勇。”

项羽封赏,把刻好的印玺在手里都盘出了浆,也不舍得给人。

刘邦呢,萧何一句话,就拜韩信为三军统帅。



锦翼


这个说法不客观,项羽败北的真正原因是败给了自己,由于刚腹自大,盲目自信,不听忠言,桀骜不驯的性格,不纳忠言,放着谋士范曾不用,又不能做到能屈能伸,不广纳天下英才,有这几大缺点,岂有不败之理。刘邦虽出生市井,却足智多谋,深得天下拥戴,能有张良,萧何,韩信等大批人才邦助,虽有市井之气,但能让天下臣服,众人拥护,善听良言,大事不糊涂,善于笼络人心,应变能力较强,这不是大智慧又是什么,按综合能力来看,胜利应属自然,至于说好坏,他也是一个有作为的开国之君,能把大汉治理得如此强大,又怎能说是一坏蛋。


道法自然ID


项羽最后败给刘邦,既有偶然,也属必然。

说是偶然,是项羽有几次可以剿灭刘邦的机会,可惜,都被他错过了。特别是在鸿门宴上,项羽只要酒杯掷地,一声令下,则刘邦立马人头落地,其十万汉軍瞬间灰飞烟灭,不复存在,何来日后的楚汉相争?!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项羽不但不灭刘邦,还封刘邦为汉王,从此,使他有了造反起家的根据地,刘邦也如同猛虎归山!一发不可收拾,从此拉开了楚汉争霸的大幕!

项羽何故如此?

原来项羽只是个軍事家,不是个政治家,他虽然有力拔山兮,气盖势世的霸王威势,战场上也从未遇到一个能战胜过他的敌手,但,最终还是兵败垓下,使他落得个烏江自杀,无限惆怅!

他死了,死得很悲壮!但令他不明白的是,要置他死地的人,无论是刘邦,彭越和英布,个个都是他给予优厚待遇,如封地,赐权,给軍队,给地位的封侯,他们应该感恩戴德才是,然而,他们非但不这样做,却适得其反。这是为何?这是因为项羽给予的这些优厚待遇,同时也使他们具备了优越的造反条件!有了这条件,即使刘邦不反,英布,彭越不反,那后来的野心家们必反!更何况,刘邦早有约法三章,收买人心,图谋私立关中为王之举了呢!

可悲的是,项羽虽然英雄盖世,也看出了刘邦的野心,却仍然走不出分封的治国老路,因而,还是给了刘邦一个造反的机会!

因此,项羽败亡,是他实施分封制的恶果,正因为这分封制,使他化友为敌,留下了无穷祸患。他虽征战一生,博得英名,却落得悲壮下场,不得不令人深思!而刘邦吸取了这个教训,有力推行郡县制,抑制了分封势力,顺应了历史潮流,从而有了汉朝的一统天下,这决不是偶然!

当然,刘邦出身草莾,或多或少带有流氓习气,为后人所不齿,但他能识人,用人,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至使一帮能人如:萧何,张良,韩信,陈平为他效力,助他成功,这是项羽一介武夫无法企及,无法效仿的,因此,项羽虽勇,却不敌刘邦率众屡败屡战,最后,中了韩信的十面埋伏,这也是偶然中的必然!

由此观之,若说项羽败给了刘邦,倒不如涚,项羽败在了分封,这是他历史局限使然!

项羽一生壮壮烈烈,毕竟是悲剧英雄,刘邦一生,看似窝窝囊囊,却是顺应了时代潮流,因而,他最后走向了辉煌!

毫无疑问,刘邦和项羽给后人的教训是深刻的,给后人的启迪也是无以伦比的!

顺历史潮流者昌,逆历史潮流者亡。

这就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惯看秋月春风3


项羽出生贵族,乃是燕国著名大将项燕的后人,武将出身。而成就项羽的威名的战役,就当属巨鹿之战。叔父项梁被杀,楚怀王胆怯,项羽主动请缨,当时他所带的兵力才6万,秦军有40万。而正是这场硬仗,让项羽威震天下。

而刘邦出身平庸,刘邦原为秦末泗水亭长,后因为没能按时把民夫交给中央,按当时法律问斩的,刘邦干脆放走民夫,在萧何、曹参、樊哙的帮助下,起兵自称“沛公”,因实力不济,很快投靠由江东北上的项梁部。项梁战死后,在义帝任命为西路大军主帅,并约定“先入关中为天下主”。


由于项羽东路大军牵制秦国主力,再加上采取避实击虚的政策,一路上收买人心,所以西路大军几乎没遇到什么顽抗,很快第一个进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谁知道,项羽击败章邯后,匆忙入关,夺走刘邦的位置,在鸿门宴差点被项羽所杀。后被项羽封汉中王。起初,与项羽交战,多数战败,刘邦几乎绝望,后得张良、韩信相助,简直如鱼得水,暗渡陈仓、亡三秦,终于夺回关中,又消失赵、燕、齐等项羽的属国。

后以鸿沟为楚汉界,定下和约。但不久,趁楚军思乡无心恋战之际,突袭楚军大营,项羽的楚军措手不及,不久被困垓下,全军覆没至乌江,项羽自刎身死,至此刘邦统一天下,刘邦正式称帝。正确来说,刘邦本是很平庸一个人,是典型随波流的人,因为他讲义气,念朋友,又好吹水,所以有许多同乡围绕转。他起兵时,是被萧何、吕后等人劝说下,才敢造反的。所以,刘邦自认才能平庸,曾经说过:行军打仗我不及韩信。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我不及张良。管理军队后勤,安抚百姓我不及萧何。


鸿门宴是项羽兵临咸阳时与刘邦的初次较量,暴露了他缺乏远见的弱点,失去了消灭刘邦的一次大好机会,是他的事业走向衰落的预兆,同时,也显示了他作为大英雄不屑于暗算人,项羽固然在军事上失败了,但谁又能否认他同时也是一个君子呢?


文摘杂谈


不能这么说,刘邦能赢首在能用人。

刘邦运用正确的战术,分化收买项羽的部下,切断项羽的后路;刘邦善于用人,把各地反对项羽的势力联合起来,做到守有贤相,谋有良臣,战有猛将,力量由弱变强,终于战胜项羽;刘邦有比较稳定的关中做后方,无后顾之忧。

项羽不能用人,韩信在项羽手下的时候不过是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弗用"。后来经萧何举荐给刘邦后,立即升坛拜将,为大将军。陈平在项羽手下的时候为都尉,因惧诛,加上"项王不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逃归刘邦。刘邦"是日拜平为都尉,使参乘,典护军"。而项羽呢,韩信、陈平这样的人才被逼走不说,唯一有点才能的范增,虽尊称"亚夫",但不能倾心任用。经陈平反间计后,更是对他生疑。不能用地,所以势力日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