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中國口罩“困境”:年產45.4億隻,為何仍吃緊?

一條條物資短缺的報道,一通通原料告急的電話,一聲聲一“罩”難求的嘆息……各界都在關注重點醫療物資的生產情況。據工信部統計,2018年我國生產了45.4億隻口罩,年產量全球佔比50%,為最大的口罩生產國,但在突發疫情面前,國內口罩仍無法避免生產吃緊局面。

中國口罩“困境”:年產45.4億隻,為何仍吃緊?

圍繞近期時常被談論的口罩生產問題,本文將從醫用口罩的生產標準、生產流程、生產鏈、生產利潤、跨界生產口罩以及生產供需等方面進行詳細梳理與分析。

口罩的生產標準


國內口罩主要標準為GB2626-2019呼吸防護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GB/T32610-2016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範、YY/T0969-2013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YY0469-2011醫用外科口罩、GB19083-2010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其中,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醫用防護口罩屬於醫用口罩,防護能力依次增強,且均屬於醫療器械Ⅱ類產品。

中國口罩“困境”:年產45.4億隻,為何仍吃緊?


圖1 國內口罩主要標準及適用範圍


二 、口罩的生產流程


醫用口罩生產車間要達到10萬級淨化車間的要求。其中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有無菌和非無菌兩種,其他醫用口罩均為無菌產品,除了要求應在10萬級無菌潔淨廠房生產以外,還要求應有空調淨化系統、純化水系統。


在從原料進廠到口罩產品成型,需經過口罩成型、壓合、切邊、呼吸閥焊接(如有)、耳帶點焊、鼻樑條線貼合、呼吸閥衝孔(如有)、包裝、滅菌、解析(EO滅菌)等一系列生產流程。

三、口罩生產鏈分析


1.口罩產業鏈構成


首先從主要構成來看,醫用口罩共有三層,內外兩層均為無紡布,中間的過濾層為熔噴布。“熔噴布”被稱口罩的“心臟”,具有良好的過濾性、屏蔽性、絕熱性和吸油性,是生產醫用口罩的關鍵原料。熔噴布的主要原料為聚丙烯(纖維直徑2微米),直徑僅為口罩外層纖維直徑1/10,可有效捕捉粉塵,含病毒的飛沫靠近熔噴布後會被靜電吸附在表面而無法透過。

中國口罩“困境”:年產45.4億隻,為何仍吃緊?


圖2 醫用口罩關鍵材料構成

我國口罩產業鏈條完整,產業鏈上游涉及化工合成、PP無紡布、熔噴布等原材料,以及口罩打片機、焊接機以及口罩定型機等生產設備。中游為口罩生產商,主要生產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與醫用防護口罩三類產品;下游為口罩產品的銷售供應單位,主要包括醫院、藥店及相應的電商平臺。


中國口罩“困境”:年產45.4億隻,為何仍吃緊?

圖3 醫用口罩產業鏈

2.口罩原料設備與生產企業分析



從PP無紡布、熔噴布無紡布等主要的口罩生產原料供應商分佈來看,據眾成醫械大數據平臺最新統計,國內共有143家原料供應商。江蘇、山東和廣東和浙江是口罩原材料生產企業分佈最集中的省份,總量佔比高達62.9%。其中,江蘇、山東和廣東企業數量分別達到27家、23家和22家。


中國口罩“困境”:年產45.4億隻,為何仍吃緊?


圖4 口罩生產原料供應商分佈圖


在口罩生產設備上,國內共有60家生產供應商,其中廣東企業數量佔據了70%的份額。此外,江蘇、浙江和福建數量分別為9家、3家和2家。


中國口罩“困境”:年產45.4億隻,為何仍吃緊?


圖5 醫用口罩生產設備供應商分佈圖


在口罩生產製造方面,國內共有348家生產企業。其中,河南、江西、江蘇、湖北、廣東、山東六省份企業總量佔比達74.7%。河南、江西、江蘇口罩生產企業分佈數量最多,分別為67家、58家和48家。


中國口罩“困境”:年產45.4億隻,為何仍吃緊?


圖6 醫用口罩生產企業分佈圖


四、口罩的生產利潤


1.成本端



以一次性醫用口罩為例,其生產成本主要來源於原材料、加工成本、消毒與檢疫成本、銷售成本以及品牌建設成本。根據“化工平頭哥”公眾號數據,口罩原材料成本為主要成本,合計佔比59%。以下為口罩生產的各個環節成本分析表。由於口罩生產企業投資成本低、裝置生產能力強,因此未考慮資金成本和裝置折舊與攤銷。


表1 一次性醫用口罩生產成本結構分析

中國口罩“困境”:年產45.4億隻,為何仍吃緊?


2.收入端


目前國家對醫用口罩出廠價格實行嚴格管控,一次性醫用口罩的出廠價格為0.09元/只,醫用外科口罩為0.4-0.5元/只。由於口罩貨品出廠有最低量要求,達不到體量的公司只能通過代理商拿貨。隨著中間代理商層級增多,口罩從出廠到客戶手中其單品價格很可能翻倍。各省份對口罩的限價銷售情況不一致,按上海一次性醫用口罩最高限價0.46元/只計算,生產企業利潤僅約10%,大部分利潤被口罩採購流通環節的代理商獲取。


中國口罩“困境”:年產45.4億隻,為何仍吃緊?


圖7 一次性醫用口罩各環節利潤分佈


五 、跨界企業生產口罩


為應對國內口罩缺口,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中國石化、富士康(工業富聯)及爹地寶貝等3647家企業“跨界”加入生產列隊。跨界行業涉及領域廣泛,根據眾成醫械研究院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23日,明確表示跨界轉產口罩的上市公司達30家。其中,紡織服裝行業上市企業數量最多,佔據8家,化工與電子科技行業均佔5家,位居其次;其餘則主要涉及醫藥生物、工業汽車等領域企業。


表2:跨界轉產口罩的上市企業情況梳理

中國口罩“困境”:年產45.4億隻,為何仍吃緊?

中國口罩“困境”:年產45.4億隻,為何仍吃緊?


六、口罩生產供需預期


1.需求端


從口罩需求來看,2018年末第二、三產業就業人口約5.3億(數據,國家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假定每人每天需消耗一隻口罩,則國內每日口罩需求量為5.3億隻。即使考慮到第三產業稍晚復工或部分在線辦公,僅醫療工作人員、交運及第二產業復工的每日口罩需求量也在2~3億隻。


2.供給端


從口罩供給來看,據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負責人透露,2月底國內各類口罩每日產量約達1.8億隻,其中N95口罩約3500萬隻左右。我們認為,口罩供給的影響因素可以從生產投入與產出方面進行具體分析。

在生產投入方面:

(1)原料供應。2019年中國聚丙烯產能為5200萬噸,2020年中國僅新增的丙烯產能就達到了763萬噸/年。根據測算,10萬噸聚丙烯纖維即可生產250億個口罩。隨著聚丙烯纖維生產企業逐步復工,物流運送恢復,口罩生產用無紡布原材料供應將逐步穩定。

(2)鼓勵投產。部分省市鼓勵企業早日復工生產,紛紛出臺對口罩機生產企業的補貼政策,最高可按每臺(套)設備售價的50%給予獎勵。

(3)應急審批。為開展疫情防控,國家與地方藥監局積極啟動口罩等醫療器械應急審批程序。其中包括部分省市藥監局允許未在境內上市的出口轉內銷口罩在省內市場銷售。(可查看《最新!26省份防疫醫療器械應急審批情況梳理》)

(4)跨界生產。包括上文提及的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中國石化、富士康及爹地寶貝等非行業內企業陸續新增口罩生產線。


在產品產出方面:

政府承諾兜底採購企業過剩的口罩等醫療物資。為了鼓勵企業保質保量增加口罩等緊缺的重點醫療防護物資的生產,待疫情結束後,如相關產品出現供應過剩,則全部由政府兜底採購收儲企業多生產的重點醫療防控物資。


綜合以上供需分析,眾成醫械研究院認為,隨著未來一到二個月復工潮來臨,短期內口罩需求仍將提升;中期來看,在疫情逐步可控,口罩生產相關企業陸續投入生產,原料與銷售物流運輸迴歸以及允許出口轉內銷等多重因素驅動下,上游原材料及口罩生產企業產能將逐步恢復並擴增,口罩供需將逐步平衡;長期來看,待疫情“黑天鵝”真正飛過之後,人們對口罩的需求將逐漸減少並趨於平穩,但由於防範意識增強,將高於疫情之前的正常需求量。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