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请教书法界老师,我是自学书法的,请问如何练习悬肘书写最好?

正午的阳光1919


悬肘 ,是执笔的手臂全部悬空来书写毛笔字的方法。我们练毛笔字,在起步阶段时,因对毛笔的性能还不熟悉,可先用枕腕的方法写,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对笔法稍有把握以后,手也慢慢听使唤了,可逐渐采用悬腕法来练习。悬臂的练习,只是习惯性练习,坚持悬空书写,不要因为开始阶段的困难而放弃。挺过开始阶段的手臂酸痛,慢慢就能适应。悬臂的好处,是书写的范围大,没有局限。任何一种书写姿势,起初的时候,都难掌握,我觉得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技巧,唯苦练而已!


菻偉滒


首先说,写字无非两种姿势,站着写和坐着写,至于用哪种姿势,适情况而定。

有以下几点要注意:

1,坐着写:等两种情况,如果写小字,如小楷这类的字,坐着写比较合适,而且一般要枕腕。如果写中等大小的字,要悬腕。

2,站着写:悬腕悬肘,适合写榜书、行书以及草书,字型比较大,而且灵活性要求比较高的字。

3,但是还有一个书写着习惯的问题,有些书法家就习惯站着写字,写中楷、大楷、行草书都习惯站着写。有些书法家写比较大的字也习惯坐着。

4,举两个例子:著名书法家田英章先生,写小楷、中楷、大楷,行草书几乎都坐着写字。还有已故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他写比较大的字,也很少悬肘,都是伏案枕腕写字。

所以说你不要太纠结这个这个问题。我本人写字中楷以下,甚至大楷都坐着枕腕写,下面是我写的作品。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郭缄墨书法


初学书法,最怕字写不好。实际情况是,越怕写不好,就越是写不好。怎么办?很简单,只要从心理上去掉怕字,问题就解决了。

题主问到悬肘书写怎样练习?是的,经常趴在桌上枕腕写字,写小字尚可,若要写狂草大字,没有悬肘功夫,还真不能胜任。

悬肘悬腕写字,最怕手不稳(手抖)。造成手不稳的原因是没有臂力腕力。没有臂力腕力,就不可能写出遒劲有力的点画线条。没有臂力腕力,也就等于没有笔力。书写之时,毛笔该提提不起来,该按按不下去,或一提则虚飘,一按则死沉,点画线条见不到一点筋骨、力度和精神。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关键在一“力”字。臂肘腕手一旦有了力,手就稳而不抖了。练习的办法是,伸出右臂,五指尽量伸直,或者尽量用力握拳,由肚子里发出一股力(精神力量),由意念的引导,由心到身,由身到臂膀,再到肘、腕、手指。这时,的精神意念全部集中在右臂右手上,让右臂右手处于一个纹丝不动静止的状态,坚持3-5分钟,如此经常反复练习,手就变得稳而有力了。这个方法,不论执笔与否,随时随地都可以练习,主要目的是训练手臂手腕的稳定性。一旦手臂手腕稳定有力,再练习悬肘书写,也就不难了。

再一个就是画蚊香圈,画横线,画竖线,这个是练习手腕的灵活性与稳定性的另一种方法。

话不多说,在我以往的文章里,回答了很多这方面的问题里。欢迎关注评论。




98明明德


四川书法家李小龙大师来回答您:

书法执笔法有枕腕、悬腕、悬肘几种方法。用枕腕、悬腕适合写小字,用悬肘适合写大字;用悬肘法练书法很好,它容易练肘部的稳固性,练成后执笔写字因为是集全身之力于毫端,所以笔力深厚;又因为悬肘站着写字眼离纸面远,所以不容易成近视眼;还因为眼睛离纸面远,容易看清整个纸面字的分间布白,掌握字的大小通篇布局;最后站着悬肘写字,等于练了武术中的桩功,练字时运气凝神气沉丹田,与武术中的马步桩功有异曲同功之效。

下面是号称东方第一才子的四川成都书法家李小龙大师及其作品和握笔方法:

下面重点解析悬肘站立马步桩功写字方法:

①两腿分开,脚掌着地,脚趾紧抓地面;两脚间距比肩略宽。

②马步下蹲,重心下移。

③挺胸收腹,气运丹田。

④头俯视桌面,身体略微前倾。

⑤可以一手轻抚桌面,一手执笔悬肘书写。

写字时先从脚趾发力,然后经由小腿、大腿、腰、臂膀、手腕、手指、笔杆传递至笔尖,再经由笔尖与指面摩擦,最后产生浑圆饱满八面玲珑的笔画。

正式写字时,需调墨时预想字形,做到成竹在胸;然后深呼吸,全身发力,力由脚底经身躯传至笔尖!

写字时挥毫舞墨,笔走龙蛇;时疾时徐,偃仰顿挫提按,中锋运笔。犹若排兵布阵,气势如虹。行笔雷厉风行,不瞻前顾后畏首畏尾,舒展挺拔错落有致!于是乎,须臾之际,神笔生焉!妙作出焉!

诚然,若达此境,绝非朝夕之功初学者能致。

然初学者若有志成一流大书法家,习书法写字时,最好运用四川书法家李小龙大师这种方法练字。李小龙大师习楷圣欧阳询书法三十余年,全是用这种方法练字的,今全盘托出以飧学友。

其余呢,练字宜从欧楷《九成宫碑》入手,待有所成后再练《虞恭公碑》《皇甫君碑》《化度寺碑》等,其次再练习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的字,最后集众家之所长成为自己的字体。

以上是四川成都著名书法家儒学大师武林高手,李小龙三十余年的学书心得。朋友们!如果喜欢李小龙大师的书法,就请点赞关注收藏分享一下,满三个月我让李小龙大师免费送一幅书法给您们!


儒学代言人


在练习书法时,悬肘书写与运腕、悬腕、提腕、枕腕等方法一样,都是书写执笔的一种姿势和写字点画用笔的方法,目的都是为了有效运用毛笔把字写好,达到写字的要求。那么,如何练习这些笔法呢?那就首先要了解这些方法是什么意思?如何很好的运用它?寒柏陇卧子虽也是普通书法爱好者,但尽力给大家分享些干货。


写字的要求

把字写好的要求标准:正确、清楚、端正、整齐、熟练、美观。

正确,是对写字的最基本要求。写出的字在形体结构上不能有错误,各部分安排的位置和笔画多少、形状、长短都要符合规定标准。不能把长方形写成扁方形,不能把点写成横,更不能任意增加或减少字的笔画。

清楚、端正、整齐,就是要做到笔画清晰,大小匀称,行款整齐,严格按笔顺、结构规定书写。不能东倒西歪、拖泥带水、似是而非。

熟练、美观,是指写出的字纯熟自然,肥瘦适当、刚劲有力、清秀美丽、稀密适宜、匀称严谨,甚至具有自己独特风格。



执笔的方法

一. 执笔法,就是写字执笔的方法。

唐代书法家曾将执笔的方法总结为“擫”(音Y e)、压、钩、格、抵,称为“五字法”。

“擫”,是用大拇指部分紧贴笔管。

“压”,是用食指与大拇指相对夹持笔管。

“钩”,是用中指钩住笔管。

“格”,是用无名指甲、肉相连处挡着笔管。

“抵”,是用小指紧贴无名指以助之。

五个手指相互配合,执住笔管其力才能平衡。此外,还要求指实掌虚、掌竖腕平;写较大的字时,腕和肘要悬起。这样执笔写字,笔锋中正运转容易,字迹圆满得势。

二. 什么是指实掌虚?

指实,就是要求五指一齐用力,把笔管扎扎实实的控制在自己手里,写起笔画就有骨力,否则就会松软无力。

掌虚,就是执笔时掌心要虚,像握着一个鸡蛋的样子,无名指和小指都不要碰到掌心,这样写起字来就比较灵活。


用笔的方法

【笔法】就是写字点画用笔的方法。

中国书画都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形式,所用工具同为尖锋毛笔。要使书画的线条点画具有抑扬顿挫、圆满欹侧等变化的笔迹,必须先要讲究执笔法,并在运用笔毫时要掌握轻重、徐疾、偏正、曲直等方法,谓之“笔法”。

【笔势】是写字时逐点逐画笔豪在纸上往来运转之势。因势生形,乃有迹象,遂成结体。

《晋书·王羲之传》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行笔】笔锋在纸上运转的动作,叫做“行笔”。

笔锋在纸上运转动作,就如人走路一样,才起便落,才落又起,交换起落,不可停滞。这样一起一落的不断提按,笔毫才能平铺在点画之中。

【悬肘】就是将手腕、手肘全部提起悬于空中,只让笔毛着纸写字。

这主要是为了书写五寸见方以上的大字的方便。由于字形较大,用悬腕己经不能满足运笔范围的要求,所以不仅要悬肘书写,并且坐姿也己不能适应,要用立姿。

悬肘写字,执笔要略高,中指尖离笔尖以三寸左右为宜。

【悬腕】将拿笔的右手腕提起,不挨台面叫悬腕。

悬腕能充分发挥肩背的力量,写出的字刚劲有力,而且转运灵活,下笔纵横如意,写大字必须悬腕。

《陈绎曾》道:“悬腕者,悬著空中,最有力。”

【运腕、提腕】以手腕运转笔锋作字叫“运腕”。

【枕腕】将手腕轻放于台面上,配合手指运笔叫枕腕,其一般适宜于写小楷字。

以上,便是寒柏陇卧子整理收集、编辑创作的一些书法小知识,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点小帮助。


「注:如需转载,请事先告知,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以上,就是寒柏陇卧子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浅见薄识。请关注@寒柏陇卧子 ,获取其他精彩内容。本人专注于文化写作、读书心得、诗词对联、谜语谚语、文玩收藏、邮票知识及文史知识等方面。


寒柏陇卧子


悬肘书写最好站立书写,坐着写会受到一定限制,活动范围和站立书写比较要小,视野面积不开阔,所以站立书写为佳,书写时两脚距离约同肩宽,右脚略向前,上身稍前倾。左手压住纸张,右肘悬空。悬肘书写能使指、腕、臂各部分运转自如,所以多数书家用此法。但不适用于写小楷。

一般写小字执笔低,写大字稍高。写隶书、楷书、执笔偏低,写行书执笔居中,草书执笔较高。楷书以沉着为主所以执笔宜低,草书以飘逸为主所以执笔宜高,

虞世南《笔髓》中说:"笔长不过六寸,提管不过三寸,真一,行二,草三。″

唐代隶书碑刻,《石台孝经》欣赏:

此碑唐天宝四年(745年)立,现存西安碑林。唐玄宗李隆基撰序并书写。因立于多层石台上面。所以称之为石台孝经。工稳典雅,左右舒展。丰腴华丽。

《石台孝经》欣赏


神韵轩书法


初学毛笔字,因对毛笔的性能不太熟悉,所以应该先用悬枕腕法写楷书,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对笔法稍有把握以后,手也慢慢听使唤了,才可以逐渐采用悬腕和悬肘的方法来练习。如果突然将手臂全部悬空,一上来就悬腕,悬肘肯定有一定的困难,手会酸麻、疼痛,但是只要坚持一段时间便会解决。快则一个星期,慢则一个月。如果开始阶段就怕疼,或者看看写的字还没有原来枕腕时写得好,仍把手臂放回到桌面上,那很可能一辈子手臂都悬不起来。

所谓悬肘,就是把执笔的手臂全部悬空来书写毛笔字的方法。这种方法因手臂不靠在桌上,没有一点妨碍,可以任意挥洒,不管写大字、小字都很适宜,是最佳的书写方式,也是书法家普遍采用的方法。宋代的大书法家米蒂,连写小楷字都用悬肘法来写,可见他功力有多深。当然现在的初学者没有必要这样做,事实上也做不到。

清代有个书法家,他就因没能过悬肘关,写毛笔字时手腕总是枕在桌面上,写大字没法进行,于是在屋梁上悬挂一根绳子,结成绳圈,将执笔的手套在圈里书写。可见不能悬肘是件很麻烦事。启功先生自己也说“擅于小楷”,写“大字非自己所长”,我亲眼见过启功先生写字,通常都是坐着写,即使站着写稍大一点的字,也是大幅度的弯腰,眼睛离桌面很近,可见先生也是不太擅长悬肘书写的。

写小字,比如一寸见方,初学者一般也会选择小一点的比如一尺左右的纸,这样写字的效果比较好,容易关照字与字之间的关系。纸张太大,字数多,字与字之间就不好关照了,这样会影响整幅作品的章法。而且因为初学者练习时间比较长,站着比较累,也很难把握住毛笔,所以建议坐着写,采用枕腕的方法练习,等你形成了一定的习惯,对毛笔有了一定把控,手腕就应该离开桌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悬腕了比如我们要写一寸以上的字,就得依靠腕力,元代的郑杓说:“寸以内,法在掌指;寸以外,法兼肘腕。”这是因为手腕比手指的力气大得多,腕力不足,笔画容易绵软。写两寸以上(7cm以上)的字还需在此基础上辅以手臂发力。这时候我们会尽量站着写,于是悬腕就自然过度到悬肘了。

比如写四尺对联吧,坐着也能写,但是,因为视线和桌面成锐角,看同一个字,上部和下部在脑子里形成的映像是不同的,上部会比较窄,下部比较宽,这样就会影响整体的章法安排,所以,大字要站起来悬肘写,就会写得很顺利。

但是,在“悬腕”尤其是“悬肘”书写时,很多人容易手抖,控制不好毛笔。对此,该怎么办呢?

悬肘时,可以将大臂在腰间夹紧借力,然后以小臂作支撑写字。这样做可以抵消重力作用,就会减轻手抖的问题。还有一个很有用的办法,学习一下军人站姿练习手枪射击的方法:右手轻轻拿一个一公斤左右的重物,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自然站立,右手持物,右臂伸直平举,保持右臂比较长时间不晃动,保持呼吸平稳,我觉得这个办法非常实用。

当然,这“悬肘”“悬腕”之法不是轻易就学好的。清代书法家朱履真说:“悬臂作书,实感人不易之常法。上古席地凭几,又何案之可据?凡后世之以书法称者,未有不悬臂而能传世者。特后人自幼据案作书,习于晏安,去难就易,以古法为畏途,不以为常,反以为异矣。”






99优先百科


悬肘执笔并不难、坚持三个月会初见成效、开始肯定会有发抖不稳的情况、这都是正常的、我习字三十多年、悬肘(无论大小)作书、已坚持十余年、悬肘的最大优势就是空中取势、灵活自如、是全身之力发于笔端、跟枕腕只用腕力指力完全不同...古代书家大多都是悬肘作书、所以回事这一点一定要向先贤学习!不畏困苦迎难而上、你只要记住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你约怕就不敢、从内心克服他就迎刃而解...[赞][可爱][可爱]下面发几张吴悬肘写字的图片








自適軒大欣


您好!很高兴我也来回答一下你的问题,我有几个人不清楚的地方,一,你是初学还是有一定基础,二,你学的是楷书还是其他字体,三,你学的是小楷还是大字,我对这三个疑问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您自己对照,

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初学的人都是要求站着练字,悬肘,而且是写大字,因为写大字才能很好地训练手,腕,肘的能动性,对结构,章法,运笔都能得到很好的训练,如果是写小楷就不宜悬肘练习了,用的毛笔也不可太小,初学可以先画直线,蚊香圈圈,倒三角圈圈等(如下图所示),尽量把线条画的粗细一致,饱满,从心理上要把毛笔当筷子,想象我们用筷子捞面条是不是很自如啊,偶尔用左手钳住右手肘,刻意去体验手指,腕动而肘不动的感受如此反复练习几天,再开始临帖,不管那种方法,唯有多练习才能有更好进步,无它,祝你成功!





无墨堂


首先说明我不是书法界老师,只是和您一样正在自学的书法爱好者。

运腕之法是书法笔法的基础。古人十分重视“腕法”。唐李世民云:“大抵腕竖则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自然手腕虚,则锋含沉静”。执笔不光是手指的动作,还要掌握好手腕的运用。“运指不如运腕”。初学书法时,常习惯于将右手腕直接贴在桌面上写,此时谈不上运腕,从严格训练的角度,初学者从练字一开始,就必须过悬腕这一关,因为只有将腕,肘悬起,整个右臂离开桌面,凭虚而运笔,才能自如地写除小楷以外的大字,悬腕使全身气力可通过臂肘腕指,达到毫段,写出的字才会气韵贯通。元代书家陈绎云“枕腕以书小字,提腕以书中字,悬腕以书大字,行草即须悬腕,悬腕则笔势无限,否则拘而难运。”此番论述相当精彩。初学书法之所以必须过悬腕这一关,其目的就在于书写的文字刚劲有力,气势雄强,气韵贯通。苏轼《论书》云“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阙一,不成书也。”唐蔡希综云“每字皆须骨气雄壮,爽爽然有飞动之态也。屈折之状,如钢铁为钩,牵掣之踪,若劲针直下”。明丰坊《书诀》谓“书有筋骨血肉,筋生于腕,腕能悬,则筋脉相连而有势,指能实则骨体坚定而不弱”。这些被千百年来书法先贤们总结出的悬腕与塑造字的血肉筋骨之间必然联系,充分说明学会悬腕等运笔方法,对于写出有骨有肉有生命力的线条来是多么重要。关于具体如何掌握悬腕这一书法基本功,很多教材把其作为执笔法而有专述,在此不多讲了,我的体会是:悬腕并不难,关健是多写多练,熟能生巧。只要认识到悬腕对于书写的重要性,自学中结合临帖,加大训练的强度,坚持天天练不间断,坚持一个月,最多两个月,就能达到腕肘不酸,运笔自如而渐趋稳定,习惯以后,可长期受用。

好吧,就此打住,说的太啰嗦,仅供参考。

以下是我悬腕书写的大字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