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肺炎1号方"在广东已使用6000多份

文、图/羊城派记者 林清清 张华 陈玉霞

2月29日上午,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第27场疫情防控保障主题新闻通气会(中西医结合防疫防控专场),重点介绍广州市“中西医协同”治疗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处处长陈宇斐,广州市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控工作专家组组长、广州医科大学校长王新华,省、市中医药防控专家组副组长、广东省中医院呼吸科主任林琳,香雪制药董事长王永辉、广药集团副总经理刘菊妍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肺炎1号方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中医药管理处处长陈宇斐介绍了“中西医并重"在广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作用。据介绍,截至2月27日,全市确诊病例346例,中医药参与治疗330例,参与率为95.38%,中医药参与率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在全国各大城市排名靠前。

预防:提前布局中医预防体系,派送预防汤药7万余包

2019年11月15日,市卫健委启动了广州市中医治未病服务建设项目,该项目以4个市级治未病指导中心,183个中医综合服务区为基础,建立了广州中医“治未病”体系。

疫情发生后,市卫健委依托该体系,组织专家结合广州的特点,运用中医“未病先防”"理念开展疫情的群防群控工作,并在市卫健委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发布中医预防知识。如:1月25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除了戴口罩,还可以选这两款袋泡茶》,1月31日《预防新型肺炎这类“烈性瘟疫”,中医专家教您这样提高免疫力...》、2月8日《广州市77位权威中医专家,联开了这份“新冠肺炎”居家预防中药方》,介绍了基于“未病先防”理论的中医预防方药,受到市民欢迎,全市2600多家零售药店可为市民代煎配送居家中药预防汤。

各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科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纷纷为一线工作人员和市民派送预防汤药、中药香囊等,目前累计派送预防汤药7万余包,中药香囊2万余个。

创新:推动中西医融合,改造中医科隔离病区

据介绍,2019年9月起,市卫健委推进了包括传染病在内的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同治疗示范单位建工作,围绕重大疑难疾病,探索中西医协同防治疾病的新思路,开展中西医临床协作,形成独具特色的中西医协同诊疗方案。

针对本次疫情,市卫健委印发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西医协同治疗新冠肺炎的通知》等文件,支持和规范中西医协同治疗新冠肺炎。

各定点收治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西医协同治疗。1月20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首先把中医病房改造成隔离收治病区,由中医师和西医师共同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诊治,同时还建立中医会诊制度,使每个有需要的患者都能得到中西医协同治疗。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也对每一位确诊患者都运用中医药治疗,有效的提高了救治率,没有出现危重症新冠肺长病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重症和危重症新冠肺炎病人,除了西医救治外,几乎都加用了中医药治疗。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除了给患儿防护,西医治疗和心理疏导等,也用了中医药治疗。

攻关:“肺炎1号方"省内已使用六千多份

1月30日,省、市中医专家对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研制的“肺炎1号方"(透解祛瘟颗粒)进行了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该方获得省药监局院内制剂许可后,密切关注“肺炎1号方”在临床应用中的情况以及与西药协同治疗的情况,目前疗效显著。省内11家定点医院确诊病人使用 “肺炎1号方”六千多份,捐赠武汉的医院二万多份。

截至2月27日,全市确诊病例346例,中医药参与治疗330例,参与率为95.38%,中医药参与率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在全国各大城市排名靠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