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电影《小丑》究竟是要表达什么?

夏陌开


既丰富又单调、既独特又熟悉、既大破大立又自曝其短,以《蝙蝠侠》经典反派为核心创作的《小丑》无疑是今年最具话题性与争议性的电影(恐怕没有之一),在超级英雄脉络里写下自己独一无二的篇章,却也因作品的偏执与沉溺饱受批判。

《小丑》看完之后肯定让人争论不休、要不狂爱要不狂恨,但若说好的电影的特色之一在于刺激辩论与想法,则说本片获得呼应争议声量的赞美,可能也是实至名归。

一如超级英雄与他们的日常身份,《小丑》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部电影:亚瑟在经历各种生命苦难之后,一步步扭曲为小丑的旅程(简单说就是《计程车司机2019》),以及将小丑这个角色符号化,从蝙蝠侠的核心设定出发,探讨阶级对立与社会动荡的寓言故事。就两者而言,后者远较前者来得成功。

同时身兼导演编剧和制片多职的陶德菲利普斯将蝙蝠侠神话做了从里到外的惊人翻转,在不特别变动特定故事元素的前提下,赋予熟悉旅程全新的意义。若说诺兰的《黑暗骑士》三部曲让蝙蝠侠变得「入世」,《小丑》又更进一步,提出同名角色诞生的理由。在此,小丑终于不再只是反派(villain),而是不折不扣的敌手(antagonist)。

谁想得到,原本在蝙蝠侠故事里头显得理所当然的小角色与发展,能有如此大的分量?而当电影的两个身份碰撞在一起,诸如每一次列车的出现,那电光石火之间的巨大爆发力,配合电影绝佳的音乐,仿佛一只无形的手掐着观众的喉咙,窒息瞬间亦带来狂喜。

只不过,一如蝙蝠侠与布鲁斯韦恩,当焦点从小丑回到亚瑟身上,《小丑》瞬间落入凡间,成为一部单调而自溺、以折磨与苦难为乐的作品。亚瑟成为小丑的过程虽在所难免(小丑「在所难免」的出现正是本片的核心命题),但菲利普斯与史考特席佛对于整个过程似乎有过于享受之嫌,加上一定程度上过于理所当然的选择,让人不要说理解或同情(认同就太过了)角色,连忍受都很难。

此外,菲利普斯对于「严肃」两字的诠释,也遗憾地流于表面:缓慢的节奏、悲苦的身世、无所不在的暴力、写实风的拍摄,初接触或许能让观众感到震撼,只是接下来便随时间经过缓缓消失,让两个小时左右的片长,莫名显得冗长。

当然,要讨论《小丑》,势必要讨论到瓦昆菲尼克斯的演出。作为当代最好的演员之一,菲尼克斯的演出是不意外地精湛。比起标竿杰克尼克逊和希斯莱杰,菲尼克斯在肢体上的投入着实是不可思议,爬虫类般的动作与眼神,加上破碎的笑声,把亚瑟内心的煎熬,用十倍的力道转入一举手一投足里头,虽将其称为生涯最佳有过誉之嫌(毕竟同样路线菲尼克斯已经在《世纪教主》发挥到极致了),比起前辈依旧能分庭抗礼。

比较可惜的是在菲尼克斯的小丑之外,其他角色和演员都没有太多发挥空间,让人进一步感受到电影核心的单薄。

许多人批评《小丑》丑陋、恶心、空洞、枯燥,有半数时候(特别是第二幕)的确如此;但也有人称赞本片大胆、创新、独特,写下类型的一家之言,这种说法同样不假,因为这可能是近年诠释那散布全球的怒火最强烈的作品,也是最能捕捉时代精神的金狮奖得主。而不管这是惨不忍睹的悲剧,或是让人赞叹的神迹,至本片会让人看得目不转睛并充满情绪,绝非说说而已。






雪域之风


亚瑟是一个患有精神病的患者,遇上不开心的事情,只能通过大笑去发泄出来,常常会让人误会,表演时被人抢走了广告牌还被流氓痛打一顿后,亚瑟的同事给了亚瑟一把手枪,亚瑟把枪带去儿童医院表演的时候不小心掉落,他的同事蓝道为了自保,说枪是亚瑟要求他买给他的,一次地铁上,他看到三大男人去欺负一个女人,亚瑟想忍住自己的笑,无奈这种病他永远也克制不住,只能大笑起来,三个大男人以为亚瑟是在嘲笑他们,又被殴打,亚瑟拿起了手枪把这三个人杀了,后来发现自己是一个被母亲虐待的孩子,不能让自己哭,只能笑,其实这一切都只是幻想,面对病床上的母亲,亚瑟心中只有怨恨,是一个内心扭曲的小丑

,最后电视直播杀了主持人亚瑟嘴角扬起了笑容。因为他知道自己终于不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丑了。





大宝小贝影视分享


个人认为表达的东西具体要从不同社会层面和社会人物来说,

1、首先《小丑》是一部惊悚犯罪片类型,这部片零零散散大概也看了3遍吧。在影片进入到尾声的时候,我们知道了亚瑟其实从小就被虐待,缺少母爱。这样的人很容易发展成人格缺陷,亚瑟表现的太善良,以至于除了厌世,以及部分行动力和理解力的表现,前半部分并没有看到他表现出人格障碍中的典型的情感负面行为,比如冷漠、自私、暴躁、疑心重、嫉妒心强等等。

2、社会阶级:在看到亚瑟在地铁杀完三人,通过电视新闻报道后,那些在大街上打砸抢的小丑支持者们,大概率就是一些街头混混吧。所以,对不起他的到底是谁?他最终代表的,又是谁的利益呢?

另一边,阶级矛盾没有解释清楚,从而引发了悖论;一个从小受虐的人格障碍者的绝望历程,描述成一种美丽的蜕变,总结为未来所有暴力的成因。而本片利用心理疾病人群的这一行为,恰恰是表现出了正常人对这个群体的无知和毫不关心,是一件细思极恐的事情。



迷露影视


由导演托力菲利普斯执导的电影《小丑》自上映以来,由最开始的不被看好,到获得国际电影大奖金狮奖。

小丑的主人公是从DC漫画《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中选取的反派人物,这一次的拍摄让《小丑》成为了R级影片全球史最高纪录,最终获得了7.88亿票房,位居榜单第一。

而这部电影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呢?

01、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主人公亚瑟弗兰克(由杰昆菲利克斯饰演)是一个精神病患者,而且他总会不合时宜的大笑。

比如说在公交车上,他坐着坐着就开始大声地笑起来,刚开始大家不以为意,但过了一会儿,他仍旧大笑,整个车上的人都对他投去异样的眼光,别人不明白,这有什么好笑的。

坐地铁回家的路上,他本来手里抱着自己的行李静静地坐在座位上,他的脸上还化着小丑的装,当时,车上还有三个WSJ男人和一个漂亮又有气质的女人,有一个男人开始用薯条去和那个女人搭讪,本来,这件事情和亚瑟没有关系,但是,就在这时,他又笑了,哈哈的笑声在整个车间里面回荡。结果,他被那些人群殴了。

电影里着重用这两个镜头来表现亚瑟的笑病给他带来的麻烦,让他受到别人的歧视与反感,这让他逐渐自卑,可是,他的母亲告诉他:“你的出生是给这个世界带去微笑,传播微笑是你的使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此时的他还是一个善良的人,从不一样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缺陷。

他有一个梦想,希望能够成为一个喜剧演员,他的家里有一台电视机,永远都播放着一个台,关于喜剧表演的,有的时候他还会一边看一边作笔记,他还会去现场看那些喜剧演员说笑话,就是为了培养自己说喜剧的能力。

02、梦想的烛光逐渐被吹灭

亚瑟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他们要依靠政府救济金生存,这也说明了亚瑟所处的社会地位,是社会的最底层。底层的生活是艰难地,用最多的时间,付出最多的体力,忍受别人的冷眼和嘲讽,赚最少的钱。当时,哥谭市政府并非真正的在意底层人民的死活。

亚瑟的精神病主治医生根本不会用心去聆听亚瑟的心声。她每周都会问亚瑟同样的问题,“这周感觉怎么样”,“有没有出现什么不太好的想法”,她表面上会看亚瑟的日子本,但从来都没有用心看过。但亚瑟一直都有配合治疗,他定期去精神病医院,按时吃药。但最后,当医院因为经济原因,要被关闭的时候,医生对他说了最残忍的话:“像你这样的人,没有人会关心你的。”

当他在街上举着牌子,画着小丑的模样跳舞,却被几个15岁的孩子欺负,他们打坏的他的牌子,把他引到一个偏僻,到处都是垃圾的地方,对他拳打脚踢。每一次的被欺负其实都是在他的伤口上撒盐。后来,他又被别人举报带枪去孤儿所。其实,那把枪明明是他的同事送给他的,那个朋友却在老板的面前说枪是亚瑟让他买的。亚瑟给老板解释,老板却大声而又反感地说道:“你说什么屁话呢,可能吗?”

就这样,他被解雇了,失去了唯一的工作,让他的生活更加艰难。接着,他有发现原来自己是被领养的,他的养母也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他发现,自己的人生就是一个笑话,一个彻彻底底的笑话。没有人会关心他的生活,没有人会在意他的死活。

03、暴露内心的“丑”

当他停止治疗,受到一次次的嘲讽与讥笑,他开始堕落了。他用笔把墙上的“微笑”改成了“不再微笑”,他开枪杀死了殴打自己的三个WSJ男人,虽然刚开始会恐慌,但他没有一点悔恨,他觉得自己没有错。而且,他杀死了把自己抚养到大的母亲。

他其实想要得到公平的对待,想要成为一个喜剧演员,一旦这些实现不了的时候,他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魔鬼,任由它们爆发出来。在受到邀请参加喜剧演员的节目时,他问现场的人:“为什么你们要关心那些和你们没有关系的人呢,这有什么意义吗?”显然,这个观点是主持人所不能接受的,他开枪杀死了主持人,现场一片混乱。但他觉得最这件事很快乐。

结语

生活中,社会底层的人普遍存在着,有许多人像亚瑟一样,生活贫穷,内心有一个伟大的梦想,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

在通往梦想的途中,受尽了别人的嘲讽。而且,可能也遭受过别人的欺负。


茉茉音乐


最后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以及导演通过这个结局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你可以把整部电影看成两个故事(甚至可以更多),第一个故事讲诉亚瑟从一名可怜底层小人物变成一个小丑的故事,这个故事占据了全片95%以上的内容。

第二个故事只有5%,但是推翻了一切,电影只有最后几分钟以及一开始闪过的小丑在精神病院猛撞头部才是真实的世界,此时的小丑被关在阿卡姆精神病院,他从未越狱。小丑在人才辈出的阿卡姆精神病院接受治疗,或许是不满,或许是无聊,或许是想开个玩笑,在11:11分时,他用头猛撞房门,在脑海里妄想出亚瑟这一虚拟人物,利用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比如托马斯夫妇之死)以及臆想的事情(比如自己间接造成了托马斯夫妇的死亡),自导自演了一个无辜可怜虫被社会压迫最终走上犯罪道路的故事。

导演在电影里给出了以下提示:

1. 小丑被青少年殴打后前往治疗师那里时,墙上的时钟显示11:11分左右。亚瑟和治疗师交谈一会儿后,突然切入一个亚瑟在白色房间撞击房门的镜头,墙上的时钟同样显示在11:11分左右。 (另外经评论区提醒,化妆间同样出现了时钟)

2.开头闪现和结尾小丑被关的两个白色房间装修风格是一样的,比如墙上的瓷砖和字体。

3. 亚瑟高频出现的一句台词:我这辈子都不确定自己是否真实存在。

4. 片尾小丑在精神病院里对着治疗师发笑的情节对应电影开头亚瑟在社区医生面前哭笑的情节。

而这,就是《小丑》的迷人之处,他需要观众高度参与进来,这两个故事都是合理的(甚至还能有其他解读),观众可以凭自己的理解、喜好去解读整部电影。

第一个故事写实,它把观众想知道的一切都交代得一清二楚,包括小丑的生世、经历以及诞生过程,我们能很好地感受主角的情绪,更深入地了解小丑, 了解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而且电影的主题也更加深刻。

关于小丑的起源,DC电影要么参考《致命玩笑》的化学池,比如1989年版《蝙蝠侠》,要么模糊处理,不去探讨小丑的起源,比如《黑暗骑士》,但是《小丑》做出了大胆的创新,第一个故事明显把小丑的诞生归结为社会问题,把哥谭市混乱的根源指向了韦恩集团所代表的资本主义。

30年前创造一个小丑需要把他推入化学池,而30年后,我们只需把他推向糟糕的社会。

韦恩企业的不食肉糜造就了小丑,小丑又反过来造就了蝙蝠侠,然后再细想下去你就会发现恐怖的事情:

哥谭市有蝙蝠侠,那么那些拥有“韦恩”企业却没有蝙蝠侠的城市呢?

托马斯·韦恩口口声声说哥谭市病了,因此他才参加竞选,希望能拯救哥谭市于水火之中,但是实际上却视底层群众如草芥,他并不清楚哥谭市的病症,通过电视访谈,托马斯表现出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他认为是因为底层人民仇富才使得哥谭迷失了方向,殊不知病根在资本主义,资本主义造成贫富悬殊的同时又固化了阶层,使得人们看不到希望,这才导致人们为凶手叫好。所以,托马斯的竞选不仅选拯救不了高谭市,甚至可能造成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最后变成一种恶性循环。最嘲讽的是什么?最嘲讽的是托马斯大礼堂外民怨鼎沸,而礼堂内的托马斯们欢声笑语地看着卓比林的《摩登时代》。

对于他们来说,无论是门外愤怒的市民还是电影里愤怒的工人阶级,都只是一出笑话,他们根本不关心底层民众的死活。

那么既然是批判资本主义,是否意味着导演同情和支持小丑的做法?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电影的最后几分钟,托德·菲利普斯宣读了对小丑的判词:邪恶的,非正义的,而这也正是结尾的精彩之处。

菲利普斯在展现小丑人物弧光时参照了《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通过让小丑不断在压力下做出选择来揭示人物性格真相,而且还在叙事的过程中展现人物内在本性中的弧光变化:先是被压迫被歧视,然后是反抗(地铁枪杀案),接着是复仇(杀死蓝道以及默里),而跟着主角,观众的情绪大抵也经历了同情、鼓掌再到质疑/支持。

然后精彩的来了,菲利普斯没有在电影的高潮部分揭示小丑的真实性格,他把小丑的性格真相放在了高潮过后的几分钟。

如果说极度压力下的选择可以让我们看清楚一个人,那么极度放松的情况下也可以。

于是我们看到了带着镣铐的小丑踩着音乐,慢悠悠地走出病房,在地上留下一个个清晰的血脚印。

毫无疑问,他杀害了治疗师,一个无辜的人。

而治疗师的死亡很可能仅仅是她让小丑想起了之前社区福利治疗时的不愉快回忆。

而这也恰恰是回应了存在争议的“复仇”环节。

蓝道和默里是否真的罪大恶极,非死不可?

还是仅仅是欺骗、利用过亚瑟,就必须以死谢罪?

这一个个血脚印似乎在嘲讽小丑对社会的控诉,大家不妨回忆一下小丑是怎么杀蓝道的?剪刀插动脉后又插眼,在蓝道必死的情况下疯狂的撞击他的头部,这是复仇吗?这是赤裸裸的虐杀。

所以也许正如默里所说,小丑所做的一切只是在为自己的杀戮找借口:

小丑在假借社会不公,来合理化自己的杀人动机。

所以把这两点结合起来,第一个故事要表达的观点也就十分清晰了:以托马斯为代表的资本主义使得哥谭市阶级分化严重,贫富悬殊,是哥谭市混乱的根源,不解决它,再多的蝙蝠侠也无济于事。但是我们也应该警惕那些假借社会不公,来合理化自己暴力行为的小丑们,他们极其危险。

从这点讲,第一个故事极具批判性,不止探讨了资本主义存在的问题,而且否定了小丑的做法。但是,这是有代价的,那就是小丑不再神秘,不再迷人,他是孤儿,他受尽虐待,他没有高智商,他病态,他内心扭曲,他只是一个被社会逼疯的可怜虫,光环不再。

所以,第二个故事的小丑更符合漫画的设定,这所有的一切只是小丑思想的一角,小丑依旧神秘,他依旧意味着混乱,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也许过几天,他又能给你整出个更精彩的故事,或许更可怜,或许更可恨,可又有谁知道呢?而影迷津津乐道的高智商也保留了,你猜猜小丑是怎么在带着手铐的情况下杀死治疗师的?

而且第二个故事跟观众的互动性更强,在电影最后几分钟,精神病院里的小丑一直在发笑,治疗师忍不住问他:“What so funny?”小丑沉醉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低着头,自言自语般轻轻从嘴里吐出一句话:

“只是在想一个笑话”。

然后小丑的脑海里浮现起蝙蝠侠父母被杀的那个夜晚。

“你能告诉我吗?”

“你不会懂的”

那么这个笑话是说给谁听的?或者说谁又会懂得这个笑话?

答案有很多,可以是亚瑟,也可以是蝙蝠侠,甚至还可以是正在看电影的观众。

当你选择相信第二个故事时,你其实是在窥探小丑的精神世界,而此时的小丑正通过妄想,在脑海里创造出亚瑟这个人物,把亚瑟的不幸通通归因于哥谭市的社会问题,进而合理化亚瑟的暴力与谋杀,一方面是为了好玩,另一方面是为了证明一个观点:

任何人只要像我一样经历了糟糕的一天,也会发疯。

还记得亚瑟那不受控制的笑声吗?是的,那个笑声来自小丑,每当亚瑟遭受不幸或者想展现自己的时候,小丑总会出现,利用笑声嘲笑他,打击他,撕裂他。但是这个笑声其实也是在嘲讽那些同情亚瑟的观众。






火炬影视


电影《小丑》是由托德·菲利普斯执导,杰昆·菲尼克斯、莎姬·贝兹、罗伯特·德尼罗、弗兰西丝·康罗伊、布莱特·卡伦等联袂出演的犯罪剧情片。

该片获得第7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最佳影片奖,以及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原创配乐奖奖项。

影片第一幕,在亚瑟给自己化妆时,展现了人物性格。小丑的唇部妆容应该呈现上扬的弧度,但是他画到唇部妆容时停了下来,将自己的脸部表情故意呈现微笑的状态,这时候他的眼神里已经透露出悲伤。

他以小丑的形象为商店进行促销宣传时,五个男孩子把他的广告牌抢走,他极力追赶,这也表达了他其实很在意这份工作。最后,几个男孩对他施行了暴力,但是他并没有反击。这是影片中他第一次受到不公对待。

在公交车上,亚瑟想要逗坐在前排的孩子开心,却被他的母亲责怪他在骚扰自己的孩子,亚瑟再次发病,这也是他第二次被不公平对待。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亚瑟其实还是对社会抱有期待的。

回到家,他的母亲叫他“happy”,这也与后来所提到的他的母亲想让他为社会带来欢笑前后呼应。这里他的母亲第一次提到托马斯韦恩,并说他亏欠我们,也为她母亲的幻想症埋下伏笔。

他与母亲两个人一起观看莫林脱口秀,当电视熟悉的声音响起时,从母子二人的神情中可以看出两个人对莫林脱口秀的喜爱,以至于亚瑟幻想自己有一天能到现场,与莫林交流。幻想中的他非常自信,与真实的自己判若两人。

故事发展到影片中他第二次工作的场景,在儿童医院进行小丑表演。在表演过程中,他随身携带的手枪不小心掉落,他却因此而被公司老板开除,这也成为亚瑟黑化的导火索。

在回家的途中,因为“大笑”而被同车厢的乘客误会,最终,亚瑟用那把掉落的枪结束了他们的生命。亚瑟也因此开始黑化。

其实在此之前,亚瑟对社会抱着很大的希望,他希望社会对他公平,他爱自己的工作,也希望工作能够平等地对待他。但这些给过亚瑟伤害的人却不知道,他们的所做所为正在击垮亚瑟心里的最后防线。

亚瑟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始了第一次的登台喜剧演出,但是这场演出却成为了《莫瑞弗莱克林秀》节目的笑料。

亚瑟在母亲寄给托马斯韦恩的信中得知,自己是托马斯韦恩的儿子,他找到托马斯韦恩,并说自己仅仅是想要得到“父亲”的一个拥抱,但却被他告知并不是他的儿子,亚瑟也是被母亲领养的,因为亚瑟的母亲患有幻想症。

亚瑟到母亲治疗过的精神病医院查找病历档案,在病例档案中得知自己正如托马斯韦恩所说,确实是母亲领养的,母亲也的的确确患有精神疾病。同时,也在病历档案中得知自己变成今天这个样子,都是因母亲造成的。

亚瑟回到母亲住的医院,用枕头结束了母亲的生命。这是影片中亚瑟杀害的第四个人,他每杀害一个人时,表现出的不是痛苦和恐惧,而是一种解脱,而且越来越自信。

《莫瑞弗莱克林秀》邀请亚瑟作为嘉宾参加节目,亚瑟得知后知道自己的复仇机会来了。这一天的亚瑟,从内而外都与之前有着极大的不同,他把自己打造成最完美的样子,因为他知道,这是他唯一一次机会,能让很多人注意到他,他喜欢被人注意的感觉。

在录制节目的过程中,亚瑟说作为一名喜剧演员,这世界上的好笑或者不好笑从来都由不得自己决定,其实也是在映射当今这个社会,很多事物的判断方式并非真的正确和公平。他也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来让社会上的坏人得到应有的结果,正如他在日记中所写的“我希望自己的死亡比我的生命更有意义”,所以,他再次杀害了一个人,莫林。

影片的最后,很多人在街上扮演着小丑,这些“小丑”也许是与亚瑟有着同等遭遇的人,他们把亚瑟从出了车祸的车里解救出来,并为亚瑟的做法欢呼。

亚瑟在地铁上杀害三个人之后变得越来越自信,是因为他知道在很多人关注他的同时,也有很多人跟他站到了一起,他终于感受到自己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了。

亚瑟从拼命工作,遇到坏人也不反抗,到最后的逢敌必杀,这中间的遭遇其实正在一步步地将他击垮。

他想努力工作,却遇到抢走广告牌并向他施以拳脚的男孩,在儿童医院工作时,不小心掉落了手枪,却使他丢了工作。

他想治好自己的精神疾病,却遇上并不负责任的心理医生。

他想要逗同车的孩子开心,却被其母亲认为是骚扰孩子。

他一直很崇拜的脱口秀主持人,有一天却拿他的表演,在节目中当成笑料。

他叫亚瑟,他的母亲却一直叫他“happy”,在得知自己的这一切都是母亲造成时,他到底要怎样做到真正的“happy”呢?

影片中的亚瑟很平静,却让观众的内心无法平静。

“小丑”虽然是一个反派,但他的做法真的是反派吗?亦或者仅仅是作为“正派”的一种反义词的存在形式罢了。


佳捷剪辑


小丑表达讲述的是:

主人公亚瑟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他生活的哥谭市贫富两极化,他有个梦想,就是当一个谐星,逗大家开心。可现实是,他患有奇怪的精神疾病,只要一受到刺激,就会不自主地大笑,失落、绝望、痛苦,都会大笑,他每天生活的都不开心,这注定他无法完成自己的梦想,他只能扮成小丑,帮人宣传商品,赚赚小钱。

街上的小混混经常欺负他,抢他的广告牌,对他拳打脚踢。在车上,他想做鬼脸来逗小孩子,可换来的却是孩子母亲的“别骚扰我的孩子”。亚瑟就是这样一个卑微的小人物,没人真正的在意他,就连他的精神病医生也只是每周问他相同的问题,开着相同的药,从不认真听他讲了什么。终于有一天,画着小丑妆的他在地铁上看到几个男人骚扰一个女人,受刺激的他又忍不住狂笑,这吸引了几个禽兽的注意,开始欺负亚瑟,终于精神崩溃的亚瑟掏出朋友送的枪,失手杀死了他们,从此小丑名声狼藉。

亚瑟要照顾体弱多病的母亲,生活拮据,而他的母亲曾是韦恩家的女佣,她写了数封信,诉说自己的困苦,她相信韦恩老爷是个好人,如果知道他们过得那么惨,一定不会不管。直到有一天,亚瑟拆开了母亲的信,只见信上写着“你儿子和我都需要你的帮助。”

亚瑟震惊了,他开始去找韦恩,同时在庄园遇见了少年蝙蝠侠,并表演魔术逗他笑,可正在竞选市长的韦恩老爷其实是一个虚伪自大的人,他说亚瑟不是他的儿子,亚瑟的母亲有妄想症,并告诉亚瑟离小韦恩远点。

这个社会的边缘人又一次被抛弃,他跑去查明母亲是否确实有精神疾病。原来亚瑟是他母亲领养的,而亚瑟的母亲有精神疾病,在小的时候虐待过他,导致他脑组织受损,患上了影响一生的疾病,这样的真相让他绝望。

精神上的疾病和压力逼疯了他,他开始有目的的杀人,他杀了带给他这样人生悲剧的养母,杀了曾欺负、坑骗他的同事,杀了他一直崇拜却嘲笑他表演的谐星偶像。他被警察抓住了,可没想到的是,哥谭里已经不只这一个小丑,所有的穷苦边缘人都站起来反抗,城市一片混乱。

最后,亚瑟被解救,他在车上缓缓站起,看着下面千千万万的小丑,他成了所有穷苦边缘人的精神象征,从此再无亚瑟,小丑诞生。

《小丑》无疑是成功的,这部DC漫改电影和其他的不一样,它并没有那些特效和炫酷的打斗场面,它更注重人物的塑造,所以也有人说这是男主杰昆.菲尼克斯一个人的成功。相比与其他的超级英雄电影,《小丑》更容易让人深思。亚瑟形容自己是“被体制忽略的人”,没人在意他的存在,他说“我的身体有毛病,但贫穷才是最大的病。”电影有很多人物塑造上的细节,小寻只是对电影做了个概括,无法写出电影真正的灵魂。

电影的设定很有趣,虚伪自大的韦恩老爷改变了我们对韦恩家族的一贯看法。富人们从没真正关心过那些穷人,身边的人一步步逼着亚瑟,我们看到了亚瑟一步步变坏、变残忍,变成了邪恶的君主。但事实上亚瑟无路可走,是哥谭创造了小丑,千千万万的小丑。这部《小丑》名副其实,它带我们走进了小丑的内心世界,而不是像从前只是简单的认为他是个疯子,他是社会的产物,你喜欢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小丑吗?



小刘影院


片中的铺垫故事如下:

1.在街上扮演小丑,被混混殴打,广告牌破烂,A同事给了他一把手枪。

2.在社区心理诊所,医生有对他进行一定的辅导,他同时在服用7种不同的药物。

随后,一层一层的现实压迫扑面而来:

1.因为在医院给小朋友表演时不慎将手枪掉落,同事A举报了他,被公司开除。

2.坐地铁时,碰到三个韦恩企业的精英在欺负女孩子,女孩子表示求助,亚瑟因为紧张不停狂笑,被对方认为是在嘲笑,动手殴打他,随后亚瑟开枪射杀了三人,最后一人,他甚至射光了所有的子弹。杀人后,他疯狂奔跑,躲进厕所,平静下来,因为享受到愤怒憋屈而杀人后的快感,反而开始起舞。

3.看到母亲的信,以为自己是哥谭市第一富豪托马斯·韦恩的私生子,长期缺少父爱的他,前往韦恩庄园,见到了小时候的布鲁斯韦恩,却被管家阿福赶走,称他母亲有妄想症。

4.回家发现母亲住院,两个警察在调查地铁谋杀案,其中一个警察问他:“你真的有怪病吗?”随后在医院的电视上,他看到自己好不容易的一次单口秀节目表演,因为紧张而狂笑,视频却被自己最爱的主持人富兰克林用来嘲笑取乐。

5.因为政府预算不足,社区医生表示将不会再提供咨询和药物,这部分经费被取消。

6.再次前往电影院寻找托马斯韦恩,希望得到父亲的承认,在厕所找到他,却被对方打了一拳,告诉他他的母亲是疯子,他是被收养的,并警告他不要再接近布鲁斯韦恩。

7.心灰意冷的亚瑟回到家,希望得到女邻居兼女友索菲的安慰,结果对方见到他在屋里十分害怕,他才发现原来自己和她的一切都是想象出来的,在想象中,她一直陪着自己,支持自己,安慰自己,甚至说地铁枪杀三人的小丑是英雄。然而这一切都是假的,现实中他们不过是普通的邻居而已,爱情遭到破灭。

8.前往医院检查母亲的病史档案,发现母亲果然有妄想症,一切如托马斯韦恩所说,他是被领养的,并且母亲小时候还疯狂虐待自己,逼着自己狂笑。亲情破灭,精神产生恍惚。

9.所有的想象和梦想遭到了破灭,精神支柱全部倒塌,爱情、亲情都陷入了巨大的绝望,目前唯一的亲人竟然是伤害自己最深的人。亚瑟将自己躲进冰箱里,像是清醒,又像是重生。于是,他亲手杀死了自己的母亲。

10.亚瑟杀死了前来探口风,举报自己,喜欢嘲笑他人缺陷的同事A,放走了有侏儒症,和他一样弱势的同事B,他按照电话约定,打扮成了小丑,前去参加富兰克林的直播节目。在节目前,他将自己改名为“小丑”,节目开始后,他肆意登场,坦白了自己在地铁上枪杀三人的事实,和富兰克林产生了激烈的争执,愤怒地说出:“如果死的是我,将没有人会在意!”随后,他开枪杀死了富兰克林。

11.戴着小丑面具的暴徒开车截停了押送他的警车,他从昏迷中醒来,以血画出夸张的嘴角,在警车上起舞,四周汇聚了暴乱的人群,人们将他捧在中心,整座城市好像都陷入了暴乱之中。与此同时,戴着小丑面具的暴徒在巷子中射杀了托马斯韦恩夫妇,只剩下布鲁斯韦恩,呆呆站在原地。


Tang影楼


这次将会上映的漫改电影《小丑》将会告诉我们小丑是怎么来的,因此这也让观众们期待不已。此前观众们在知道小丑这个角色后,就一直想知道是什么样的故事才能够诞生一个这样恐怖的角色呢?这次《小丑》电影将会给我们带来一个最好的答案。《小丑》在威尼斯电影节上亮相后,知名度也在不断提高,甚至今日还斩获了威尼斯电影节上的金狮奖,这不仅更让我们期待了,同时目前这部电影的评分已经高达9.3分,诸多细节表现这部电影都将是一部巨作。那么,这部DC漫改电影到底有什么资本,让我们相信它好呢?首先就是这部电影的背景了,这部电影的故事背景设在20世纪80年代,讲述了一位陷入了生活困境的喜剧演员因为生活的窘迫以及世人的不公正对待,慢慢走向精神上的崩溃,于是在哥谭市开始了疯狂的犯罪生涯,与其他犯罪不一样,他既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利,只是为了犯罪而犯罪,因此也让他显得尤为恐怖。这样的剧情设定毫无疑问引起了观众的注意。除此以外,男主角杰昆·菲尼克斯本身是一位演技非常精湛的演员,曾提名奥斯卡最佳男主角,仅仅是从预告片中,我们就已经看到了这位演员的才华了。同时,还有罗伯特·德尼罗、莎姬·贝兹、弗兰西斯·康罗伊等人也会出演这部电影,在演员上是有着巨大保障的。这部电影的主题也是极为深刻的,生活予我以不公,我便用我的才华去报复世界,这样的故事让我们看那些被现实生活折磨的人是有多么痛苦,同时也在呼吁我们多一点同情心。通过这些细节,笔者认为这部电影必定将会是一部神作


欢乐小云云


    《小丑》这部衍生自《蝙蝠侠》的奇怪的作品,其故事就发生在蝙蝠侠的城市哥谭市。我们的主人公亚瑟是哥谭市的一个社会边缘人,用他的话来说,他的一生就是一出喜剧。他出身卑微,生活贫困、压抑、悲惨。他不知道父母是谁,小时候被养母虐待,导致精神疾病。他一生的经历都是谎言和欺骗,除了艰难的在社会夹缝中四处碰壁,没有过温暖,没有过美好的事,也没有人在意他,他唯一得到过的关注是成为笑料。

    与之相对的是以托马斯韦恩(蝙蝠侠的父亲)和莫瑞富兰克林为代表的上层阶级。他们普遍拥有较好的身世,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和素质,对社会充满责任感。他们没什么为富不仁的证据,也没有欺压弱者的主观愿望,但是他们都坚决维护既有的社会道德秩序。

    这两类人日常没有任何交集,他们像是生活在各自的平行宇宙里。

    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们看到的却不仅是亚瑟的悲惨和贫穷,而是他所仅有的一点点的失去的过程。影片的创作者其实非常克制,完全没有大开大合的情感渲染,只是忠实再现了已知故事的发生。这个过程带给观众的似乎是一种绝望,我们眼睁睁的看着亚瑟一点一点变成了“小丑”——DC史上最邪恶的反派。从亚瑟手持广告牌讨好路人的舞蹈,到小丑癫狂、自信和欢畅的楼梯舞蹈。从亚瑟在家里手枪走火的惊慌,到演播室里枪击莫瑞的干劲利落。从亚瑟在精神病医师面前狂笑的抽噎,到众目睽睽下用血给自己画上的笑脸。对亚瑟来说,一次又一次的打击,让他终于奋起反抗,就像影片最后亚瑟微笑着低声吟唱的:“这就是生活,看起来也许很好笑,有些人就是故意,践踏别人的梦想,但我决不会灰心丧气,因为这是个冷漠的世界”,就这样,一个邪恶的反社会人格的小丑诞生了。对于哥谭市来说,它最大的噩梦也就此诞生了。

    我们实在没有必要落入好人与坏人、黑色与白色的窠臼,就像我们用不着强调亚瑟本来是善良的或者以托马斯韦恩和莫瑞富兰克林为代表的富人对于穷人的压迫之类,因为这种思路是一种需要得到一个答案用以安慰自己的心理,是一种必须找到一个能够加以仇恨的对象以平衡自己的心理,这两者的心理动机都是有害的,前者是奴隶心态的基础,后者是反社会人格的心理根源。

    事实上没有证据证明亚瑟更加善良,托马斯韦恩也没有什么邪恶的表现,甚至就我们任何一个普通人来说,只要我们是正常的,我们肯定更喜欢与托马斯韦恩这类人打交道。不仅由于后者是亿万富翁,也许更因为托马斯韦恩这类人肯定更加理智、更加有修养、更加有爱心以及责任心——一个有着良好家庭传统,拥有悠久的“贵族”文化和财富基因,眼界开阔且接受过良好的文化、礼仪、体魄和谈吐训练的人,怎么可能不让人倾倒呢?而相比之下亚瑟则很可能更加缺乏这些品质。试想一下,一个从小受到虐待导致心理疾病的人,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得不到任何爱护和关怀,可能还经常被别人欺负,能够善良理智到那儿去呢?于是现实中后一种人我们多半敬而远之。但是于一个社会来说,极端的两极分化所造成的割裂是会波及到每一个人的。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没有人能够遁世远避,即使身处金字塔的顶端,也会被这种割裂所吞噬。而在今天的西方社会,类似的社会倾向似乎非常明显。

    《小丑》中的细节也相当有含义。一群身着燕尾服和晚礼服的上层人士,观看的却是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剧场里的笑声,除了用讽刺形容,再难有其符。比如亚瑟的精神疾病:紧张、害怕、苦恼、沮丧、悲伤时且是抑制不住的狂笑,这种狂笑不单单表示这些不安的情绪,它更加代表了像小丑这种社会的边缘人,要生存就必须将这些不安情绪隐藏起来,就像电影中小丑的台词:患精神病最糟糕的是,所有人都期待你假装自己没病。电影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小丑与蝙蝠侠的同时诞生——蝙蝠侠这个DC宇宙中最著名的超级英雄,博学、顽强、正义的哥谭市的守护者,正是因为小丑造成的那场骚乱而诞生的,而小丑却也正因为以蝙蝠侠的韦恩家族为代表的富裕阶层而诞生的,换句话说,正是蝙蝠侠制造了小丑,于是正应了那句: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影片中的面具人群说明哥谭市还有很多亚瑟一样的人,亚瑟的小丑只是其中的代表,只是一个点,创作者用这一个点给我们揭示了哥谭市的一个刨面,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就哥谭市来说,就算亚瑟没有变成小丑,那也会出现罗宾汉小丑或者堂吉诃德小丑,就像马克思笔下的资产阶级为自己制造的掘墓人,这种宿命不可避免。

    有人说影片缺少社会层面的宏观叙事,局限于个人情感叙事上的刻画,升华不够。但在我看来,这种看法多少有点落伍,今天电影艺术的张力几乎全部来自于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挖掘,几乎摒弃了结构与细节合理搭配的叙事方式,出色的电影一般都致力于简洁的镜头语言和点到即止的留白式叙事,只注重过程的描述和情感的细腻捕捉,至于如何理解,给出什么样的结论,则完全交由观众自行决定,这种叙事方式,是今天艺术作品的主流。再者,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一个小丑的遭遇,已经能够说明千千万万的小丑的命运,何必要画蛇添足搞什么宏观叙事呢?

    相比于西方,《小丑》在有限的中国观众评价里是两极分化的,而且说好的人很大程度上将视角集中在小丑的扮演者杰昆菲尼克斯身上——这哥们儿确实演绝了。于是有人斥责中国人仍在梦里,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即便真是如此,那反倒也证明将我们惊醒的巨响还没有发生,不是吗?于是也许我们还拥有一些缓冲时间,避免我们走到西方现在的地步。从这个角度来说,两极分化的评价也许是件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