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看完《肖申克的救赎》,为何感觉没有想象中那么惊艳?

霜月故事


首先说吧,大概十年前第一次看肖申克,那时候是大学同学推荐的,说怎么怎么励志,怎么怎么感人,看完也觉得,次奥,为什么这么经典。但是之后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觉得这是一部很浮夸的鸡汤片。

之前有人司法方面和逻辑方面都指出了肖申克的牵强之处,安迪所在的监狱简直就是个好人和无辜之人被压迫之处,当然后来有了《越狱》,我们也可以把作者对于监狱的隐喻性寄托,反衬出社会的黑暗,这种反衬和反讽也不是没有经典电影用过。所以这个大抵也不能算电影的硬伤。

但是从情节上来看,电影为讲故事而讲故事的笔墨太重,整体很不自然,比如那个小青年入狱讲出安迪妻子被杀案的真相之巧合,比如安迪得知真相后对监狱长的态度,结合到后面安迪的隐忍和智慧,我完全无法理解他“出卖小青年”的行为是否理智,当然可以解释为“这也是一个人的成长史”,但是这样就太过鸡汤化了,从某个方面来看,完全是导演为情节而情节,所以导致电影前半截很不自然。

当然电影的成功也有他的道理,比如百味鸡汤对症各种青春困惑和人生挫折,另外监狱的设定很有反主流情节,满足了叛逆青年的一些幻想,罗宾逊和摩根弗里曼的表演也非常到位。后来的大红也有口碑式营销效应。

但是对比当年的《阿甘正传》,肖申克就明显差在剧情上面,两部片子很有对照性,一部是用强加的逻辑证明合理,另一部则是用非逻辑的故事讲一个看上去很合理的故事。

事实上不止是我,很多岁数大点的人,比如我的父母和同事,有一些都不认为这部片子有多经典,顶多是励志经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