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疫情下,快遞的“危”中見“機”


疫情下,快遞的“危”中見“機”

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月 23日,近9成快遞網點已復工。戰疫之下,超過200萬快遞小哥逆行向前,努力將快遞節奏恢復到正常,在包括北京、廣州、深圳、杭州、 重慶、西安、南京、合肥、鄭州等近 百座城市在內,菜鳥正聯手申通、中通、圓通、韻達、百世等快遞公司一 起,帶來對快遞網點和快遞員的更大補貼與支持。

的確,要想讓快遞業呈現全面復甦的發展態勢,就必須重視對快遞網點與快遞員的補助與扶持,讓快遞末端的服務開始良性運轉,就必然要活躍起每一個直連消費端的因素。疫情下,快遞業作為保障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必需產業,既承擔著社會基本公共服務功能,也為武漢等疫區提供了基本的醫療防護與日常生活保障物資的運力支持和“最後一公里”配送。然而受新冠疫情影響,許多承擔著人們日常寄遞任務的快遞網點開始舉步維艱。具體表現為,一是末端配送效率較低;二是加盟制快遞網點基本屬於中小微企業,在疫情面前表現出了抗風險能力、抗壓能力差、復工復產能力不足等問題;三是防護物資緊缺,無法有效保證正常收轉運派過程的順利。


生存現狀堪憂

新冠疫情對快遞業的影響不言而喻,晚復工一天,網點和加盟商就產生一天損失。如果疫情持續下去,不能正常開展業務,網點也無法支撐很久。而新冠疫情究竟對各快遞企業的基層網點造成了怎樣的影響呢?

第一,網點收入大幅減少。受疫情影響,部分快遞網點無法正常恢復收派業務,即便有業務也較往常大打折扣。“2月10日,我們網點就復工了,但說實話,現在的件量根本不足以支撐當下網點的合理運轉。成本有增無減,收入大不如前,每天虧損多少隻有我們自己知道。”河北某網點負責人表示。而據浙江一網點的負責人給記者算了筆賬,“我們網點平常收件量是每天6萬票左右,但現在的情況來看,一天2萬票都很難保證。” 收派件量過少,導致收入變低,這對快遞網點造成了最直接的損傷,可以預見的是,規模越大,網點損失也越大。按照往年的推算,年後復工會迎來快遞業務的一波小高峰,而今年因為新冠疫情,收派件量大受影響,網點的機會成本也是一個隱性損失。

疫情下,快遞的“危”中見“機”

第二,網點成本開支較往常更大。為確保疫情期間正常開展運營工作,日常各項成本支出首先是必需的房租、維護等費用。而疫情下,防護工作也是作為人員接觸較密集的快遞末端必須重視的,比如口罩、消毒液、測溫計等防疫物資的採購,絕大多數都要由網點和加盟商自行承擔,這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第三,快遞員的安全是支撐網點走下去的關鍵。受快遞員本身的工作性質影響,其增加了被傳染的風險,如果在疫情期出現疑似患者或確診病例,更是面臨著被整體隔離的風險,一個快遞員的感染,可能意味著整個快遞網點的“癱瘓”。

第四,被罰款的風險。事實上,當下各快遞企業已要求全網恢復運營,而這也意味著相應快遞網點要如約開展收派工作。據瞭解,快遞企業目前仍然按照以前的方式考核攬收率、派籤率、客訴率等。所以在開展工作過程中,如果網點無法達到總部定下的收派量目標,一定程度上將面臨被罰款的風險。由於目前復工較困難,能有人收派件已屬不易,有些事情也不是基層網點所能控制的,然而嚴苛的各項考核使本來就虧損的網點雪上加霜。“平常,總部對於網點的罰款項目已經是種類繁多了,而如今這樣的情況下,罰款依然很重,除了被業務拖垮,我看很有可能先被罰垮。”北京某網點的負責人向記者訴苦道。


各方通力保證快遞正常運轉

快遞網點建設以及快遞網絡的完善是一家快遞企業保障服務質量、高效運轉的關鍵所在,網點“癱瘓”也就意味著快遞企業無法提供應有的快遞服務。因此,各方需通力合作,保證快遞網點的正常運轉,服務質量不下降。

首先是快遞總部。在新冠疫情期間,對於前端快遞收件價格以及末端派送費用可以予以不同程度的上調,以緩解快遞網點的虧損。要知道,將當前快遞網絡恢復到正常水平,需要一段時間,而為了平衡快遞網絡,穩定網點“軍心”,適當的漲價是確保網點生存的關鍵。同時也要著力提升末端派件費用,鼓勵快遞員積極返崗,加強激勵措施以吸引其他務工人員加入到末端派送這個環節,共同為抗疫時期的網點運轉保駕護航。此外,總部也可以適當減免相關費用,一定程度上減輕基層快遞網點的經營壓力。更重要的是,要靈活運用收派量、效率、服務質量等各項考核指標,針對特殊疫情時期的實際情況,適當放寬攬收率、派籤率、客訴率等相關考核指標,對各項罰款給予適當的減免。

疫情下,快遞的“危”中見“機”

其次是各地方政府主管部門。當前,各地方政府對復工的要求和條件不盡相同,這也是造成網點不能全面復工進行正常運營的關鍵因素之一。如果網點等下去,時間和物力的消耗均是重大損失。因此,地方政府也應當支持快遞企業的復工復產,推動網點儘快恢復正常運作水平。此外也要積極引導快遞網點員工的返崗工作,行防護用品配備、交通通行、行政審批之便,幫助網點積極做好防護工作。員工到位網點才能恢復正常,相應的防護措施也需到位,消除員工疑慮,保障員工安全。

要時刻關注快遞末端,為“最後一公里”投遞打開“綠色通道”,提升效率。同樣希望政府能關注到,並出臺相關政策予以扶持,如金融財政等方面的扶持。

此外,還需要積極協助快遞企業做好快遞員的思想工作。此前,一位快遞員表示:“我從除夕到現在一直在工作,十多天了,現在真的撐不下去了,怕自己感染上,也怕不小心傳染更多人。”員工對感染病毒風險的擔憂完全可以理解,除了網點,各地方政府部門也須全面開展服務從業人員的心理疏導。最為重要的是,要適當提高疫情期間快遞員的相關福利待遇,這一方面需要快遞總部支持,也需各地政府予以一定程度的關注。疫情期提升員工福利待遇,既起到穩定員工、激勵團隊的作用,又體現出了快遞網點的責任和擔當,可以增強企業凝聚力,促使企業上下一起共渡難關。


最後,消費者在這個特殊時期,也需要對快遞的時效性、網點的服務狀態等給予一些理解。猶記得農曆新年年初,一位快遞小哥在送包裹時,收件人穿著雨衣、戴著口罩和帽子,拿著酒精對著快遞員噴了幾下,又噴了包裹,才將其取走;更有甚者,在取件時,離快遞員還有很遠一段距離,便讓快遞員停下,不允許快遞員靠近,並不停地向空氣中噴灑酒精。雖然特殊時期,自我防護必不可少,但這樣的情況也壓迫著每一位快遞員的心理防線,似乎快遞員也成為了危險分子。特殊時期,消費者注意防護並沒有錯,但一定不要傷了快遞小哥們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