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一往無前的“戰士”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6小時不吃不喝不上廁所

1月31日,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馳援武漢醫療隊正式進駐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開啟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工作。為了最大限度地節省防護裝備,醫護人員6小時一班,其間不吃、不喝,也不去廁所,每一位隊員盡己所能為這場“戰役”貢獻力量。

一往無前的“戰士”

醫療隊員為病人診治

“保護好自己,才能救治病人”

作為此次馳援武漢醫療隊的隊長,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ICU主任王彤自到達駐地後便馬不停歇地與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進行工作對接,第一時間掌握醫院各方面的實際情況。

王彤對醫院病區改造提出很多實際問題並給出專業指導建議。與此同時,王彤還對醫療隊隊員持續進行心理建設、防護培訓等,他反覆強調,“保護好自己,才能保護戰友,才能救治病人”。

手繪病區圖為隊友“指路”

一往無前的“戰士”

手繪的病區示意圖

在正式進入病區工作前,隊員們僅去過兩次病區,對於病區內部的具體位置、用物擺放等還不是特別熟悉,消化科護士陳默巖憑印象手繪了病區示意圖,方便大家加深對病區的瞭解,能更快地、更精準地投入工作。

“癢也要忍著,不能撓”

“開始工作後,將自己裝進‘套子’中,上廁所是一件麻煩的事情。”穿著防護服,出了汗、貼身衣物也變得潮溼,這是最難受的時候,由於不想浪費防護裝備,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放射科醫生華海琴說:“癢也要忍著,不能撓。”

病區的熱水不能同時滿足離開病區的醫護人員使用,隊員們便悄悄地把淋浴龍頭調向涼水方向,希望給隊友多留些熱水。回到清潔區的心內科護士長王兆嘉、ICU護士王曉嘉顧不上休息,迅速整理出護理工作基本流程,方便大家更好完成工作。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心繫患者與同事

1月30日下午,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醫療隊員進駐病房並收治病人。

一往無前的“戰士”

醫療隊的護理團隊在護理病人的同時,還擔負起了病房水電安全管理、嚴格消毒隔離制度、儲備物資管理等工作,並根據每個入院病人的情況進行分級管理,預防交叉感染。

首批進入隔離病房的東直門醫院放射科主任醫師陳正光是湖北黃岡市人,武漢曾是他學生時代生活過的地方。來到武漢的這幾天,他辛苦地奔波於超市與賓館之間,為馳援武漢醫療隊進行物資採買。30年前,他曾在武漢東西湖參與過出血熱的救治;17年前,他在北京參與抗擊“非典”。現在,他又毫不猶豫地馳援武漢。陳正光說,“武漢是我的家鄉,回家鄉支援,我義不容辭”。

國家中醫醫療隊廣東團隊,穿上防護服就變成一往無前的戰士

一往無前的“戰士”

手寫中藥處方,保證用藥準確

一往無前的“戰士”

手寫中藥處方,保證用藥準確

根據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要求,國家中醫醫療隊廣東團隊採用手寫處方,再拍照片轉出的方法,保證每個病人的處方用藥都準確無誤。

患者練起八段錦

1月31日夜班,37床和38床(岳父和女婿)兩位病友吃過飯後,坐著發呆。和兩位患者溝通後,值班醫生和護士教他們練八段錦。一套立式八段錦操做完之後,病友說:“做完很舒服,身體暖暖的,精神許多。”

對於臥床的病友,醫生和護士還教了一套坐式八段錦。

隊員們穿紙尿褲值班

一往無前的“戰士”

由於穿上了防護服,醫療隊隊員們則必須要穿紙尿褲值班,成人紙尿褲一穿就是4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

“我只是穿著防護服在隔離病房待了2小時,衣服底褲全部溼透,飢腸轆轆,體力消耗的差不多。 護士至少得待4小時,給病人打針、倒水、接尿壺……一刻不停,陀螺一樣。護士做這些事的時候,動作必須大,動作大,意味著防護服鬆解開,意味著容易被感染,心裡壓力大,身心重壓,但是護士們沒有埋怨,防護服鬆解了,擦上酒精,膠布貼上繼續幹活。”醫療隊隊員陳垚說。

一個班下來,臉被防護用品壓變形了,愛美的姑娘們毫無怨言。她們紛紛表示,作為一名醫護工作者,穿上防護服就變成一往無前的戰士。

圖文摘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