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如何評價孟子的民貴君輕思想?

北宋書生耶律蕭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要先了解一些孟子。

孟子:公元前372年至前289年,名軻,字號不祥。孟子是戰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與孔子並稱孔孟。

要評價孟子的“民貴君輕”的思想必須以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去評價。

孟子“民貴君輕”思想出自能《孟子•盡心下》“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呼丘民而為天子,得呼天子為諸侯,得呼諸侯為大夫”。

孟子的思想是繼孔子之後儒家思想的繼承和發展,繼承了儒家思想的仁政思想,繼而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其思想核心就是仁政學說。

孟子的民貴君輕思想的受眾是統治者,民貴君輕實際上不是說的身份的好貴和低微,也不是說地位的高與低,而是指在統治者維護統治的過程中要特別重視的一部分人。孟子的民貴君輕思想最終目的是為了幫助統治者維護其通知。

但是這種思想的提出所起到的作用我們必須說一說。因為民貴君輕思想的提出,讓封建統治者們對待民眾有了思想上忌憚,所以有利於封建社會的穩定傳承和發展。對於被統治者也是給了他們反抗封建殘暴統治的正當理由。


紫韻茗緣


理解孟子的貴民思想,最重要的是要把它和民主、民權思想區別開來。

孟子所謂的“民為貴”,是指人民作為國家資源的重要性。在孟子那個時代,有人民才有充足的勞動力和生產力,有人民才有充足的賦稅可收,有人民才有充足的兵源送上戰場。人民可說是國家最重要的資源,當然“貴”。

但這絕不表明這裡面有任何近現代的民主民權思想。

因為民權思想說的是國家權力屬於人民,政府只是代表人民行使這個權力而已。在孟子的學說裡顯然找不到這層含義。

而民主思想是指人民有參與國家管理的權利及其參與的方式,這一點我們在孟子的這個學說裡同樣沒有發現。

因此,孟子能在那個戰亂紛紜的時代提出民貴君輕的仁政思想,當然也是十分了不起的,至少比起後來嚴峻苛刻的法家思想要仁厚良善得多。但是也不應過於拔高,去附會說他有近現代的民主民權意識。


楊孤笑


孟子最為後世稱道的一句話,被後世稱為“民本主義”:“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但後面孟子還說:“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天子沒錯,至多諸侯有錯。丘民推翻天子,那當然違背綱常。

還有這樣的話:

“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國定矣。”;“君子之德,風也;小人之德,草也。”上行下效,領袖有德行,老百姓也會跟著好起來。

“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眾也。”這不是指多數人都是烏合之眾嗎?就差直接說“你們啊,都是行屍走肉,只能被人驅使。”

所以,孟子認為民重要,是說給君王聽的,不是說給老百姓。是要君認為自己“輕”,而不是讓老百姓認為君“輕”。君王好,老百姓會擁護,君王不好,老百姓會怨恨,就影響政權穩定,但不能否認政權的合法性。


後海先哲


儒家在春秋戰國就有很多學派,按照自身觀點解釋經典,在東漢時期出現了公羊學派和穀梁學派,公羊學派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孟子的思想,而穀梁學派的思想和法家更接近一些。

公羊學派認為要限制王權

(1)“天子一爵”,即天子也只是爵位的一種,天子並非“天”的化身。

(2)“天人感應”,即統治者的行為會帶來災異吉凶,以及在此基礎上的“申天以屈君”。

(3)“君臣以義合”,即君臣效忠關係並非生來就有的,不是絕對的,這一思想和孟子那一段著名的“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很接近。

(4)“通三統”,即王權沒有永恆,歷史是演進的。


國禽樂園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出自《孟子》的《盡心章句下》,是中國早期民本思想的重要理論指導。

《尚書》裡也指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這些儒家學派的著作,都突出了“民”的重要性,與現代社會提倡的民主思想不謀而合,是中華文明精神的重要體現。


小牛在雲端


從治理國家的角度來看,民貴,指出了民的重要性:民是基礎;君輕,指出君王應當把自己的權力輕看,因為有了民的支持,才能彰顯君王的權力和尊嚴。“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孟子仁政學說的核心, 對中國後世的思想家有極大的影響。其實這一思想不只適用於治理國家,也很適用於企業管理,企業管理者也應該以員工為重,因為只有得到員工的擁護支持,企業才能發展壯大,這就是團隊的力量。


專利小妞


簡單八字概述“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來比喻民心向背決定生死存亡。也是提醒為君者,你已高高在上了,應當居安思危,以民為主,為民謀生,尊民既尊自,方可江山長存!


你我強中國更強


這是為官之道的角度問題!這和我們國家現階段所說的“為人民服務”、“人民的公僕”等是同一個含義。之所以要上層深刻認識到“民貴君輕”,是因為“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人民的力量是無窮的!足以戰天鬥地。“君”,得懂得審時度勢,順應民意方可為之!


陽關醉客


兩千多年前的孟老先生能提出這種觀念放到現在也是不得了的,其實不只是孟子,孔子也提出過類似觀點,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和孟子的民貴君輕是相同的意思


生活是個動詞


這是儒家虛偽的最好證明,翻遍中國歷史,只有君罵民,豈有民敢罵君?只有皇帝胡亂殺人,豈有民敢殺皇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